緬甸德安簇有多少人口
❶ 緬甸瓦城有多少人口。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700萬。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會、緬甸的原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積約578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上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人口約80萬。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確定為內比都
❷ 緬甸德昂簇是不是中國人
不是,
德昂族是緬甸7大少數名族中的一族
他們有自己的語言
❸ 江西省德安縣目前人口總數
23萬人,下面這個網站是06年公布的數字,應該和現在差不多
http://www.xzqh.org.cn/ONEWS_zq.asp?id=754
❹ 56個民簇是哪些
56個民族:
漢族
壯族
滿族
回族
苗族
維吾爾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瑤族
朝鮮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東鄉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納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錫伯族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
景頗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溫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諾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羅斯族
裕固族
烏孜別克族
門巴族
鄂倫春族
獨龍族
塔塔爾族
赫哲族
珞巴族
56個民族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境內的民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定義,全國共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全國總人口的91.6%),習慣上把其餘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800萬。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未包括藏南印度佔領地區60萬珞巴族)。
❺ 德安縣建城到現在多少年了
江西省,省會南昌,簡稱「贛。對於江西這個省名及其簡稱,在歷史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下轄11個地級市,分別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贛州市、景德鎮市、萍鄉市、新余市、鷹潭市。其中,就德安縣來說,人口僅17萬,隸屬於九江市。在歷史上,德安縣這一建制始於五代十國時期,其名字取「德所綏安」之意,距今已有接近1100年的歷史了。
一
首先,德安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在地理位置上,德安縣地處江西省北部,南潯線中段,東接星子,南鄰永修,西毗武寧,北接瑞昌、九江。地理座標界於東經115°23′—115°50′,北緯29°16′—29°35′之間,東西長42.6公里,南北寬40.8公里。就德安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吳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江西省德安縣一帶先屬越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九江市德安縣一帶屬九江郡這一建制
二
西漢時期,設立歷陵縣,屬豫章郡。東漢時期,今德安縣一帶仍屬豫章郡歷陵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德安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彼時,歷陵縣屬鄱陽郡。南朝梁,歷陵縣改柴桑縣,屬潯陽路。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廢柴桑縣立潯陽縣;十九年(599年)改潯陽縣為彭蠡縣。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改彭蠡縣為彭城縣,尋廢彭城縣為湓城縣,今德安縣一帶隨屬之。唐武德四年(621年),設立江州郡領湓城、潯陽、彭澤三縣。
三
公元622年,唐朝分湓城縣設立楚城縣。公元625年,唐朝廢楚城縣入潯陽縣,又以歷陵故址立蒲塘驛。到了唐朝中期,以蒲塘驛去州遠,權割三鄉為兩稅場,曰蒲塘場,尋廢。咸通五年(864年),再次在今德安縣一帶設立蒲塘場。公元927年,也即五代十國時期,升蒲塘場為德安縣,縣名取「德所綏安」之意。由此,就德安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927年,距今已有接近1100年的歷史了。在江西省的各個縣中,10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宋朝時期,德安縣屬江西等處行省江州路這一建制。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德安縣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九江府。清朝取代明朝後,德安縣屬江西省九江府。到了1914年,德安縣屬潯陽道。1926年,德安縣直屬於江西省。1970年,德安縣屬九江地區。1983年冬,九江地區撤地設市,由市管縣,德安縣隸屬九江市。截至2018年底,德安縣總面積達863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17萬人。在江西省的各個縣中,德安縣的人口是相對較少的。
❻ 九江市德安縣多少人口
人 口
17萬
德安縣,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歷史源遠悠久,唐虞三代時稱為敷淺原。春秋時界於吳、楚之間,俗有「楚尾吳頭」之稱。
德安縣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南潯線中段,東接共青城市,南鄰永修縣,西毗武寧縣,北接瑞昌市、九江縣,位於東經115°23′—115°50′,北緯29°16′—29°35′之間,東西長42.6公里,南北寬40.8公里,全縣總面積863.0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0.56%。
❼ 查找毛南簇人民人數
毛南族,現有7.1萬多人。毛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通用漢語;主要聚居在中國雲貴高原的茅南山、九萬大山、鳳凰山和大石山一帶,而廣西環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帶山區更是被稱為「三南」,素有「毛南之鄉」之稱。
毛南族的宗教信仰以道教為主,兼有一些佛教成分。
毛南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各種副業。毛南族飼養的菜牛遠銷上海、香港等地,頗有聲譽;他們編織的竹器,工藝精湛,著名的花竹帽,精緻美觀而又實用,既是毛南族的手工藝品,又是姑娘們珍愛的裝飾品。
毛南族人的居室為干欄式樣,干欄內外山牆全是以木、石為構架,結實穩當。干欄一般為兩層,上面住人,下面圈畜,門外有曬台,採光適宜而又可以防潮,這是中國南方民族民居的傑作。干欄的樓柱是石柱,樓內的台階是石條,房基和山牆也大部分是由石塊製成,連門檻、曬台、牛欄、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料壘砌或雕鑿的,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鳥魚蟲更是美不勝收。
毛南族石墓上的雕刻遠近聞名,如今存留在鳳凰山上的古墓群就是毛南石雕的典型代表。歷來重視精雕細刻的毛南族石匠,在冰冷的石頭上把花鳥魚蟲、人物、用具都賦予了生命。毛南族石匠的創作既不描線也不起稿,全憑手中的刀鑿根據腦中的構思在石上即興雕刻,創作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傳統的毛南石雕、木雕、建築藝術以及故鄉美麗的山水,滋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毛南族藝術家。70年代末期,年僅7歲的毛南族兒童譚文西創作的一副水墨畫《桂林山水》在第四屆國際兒童繪畫比賽中榮獲一等獎。1983年郵電部發行的「六一」兒童節紀念郵票,就是7歲的毛南族兒童阿西創作的,他的數千幅作品發表在有關刊物上,送給來訪的各國貴賓,為毛南族人民贏得了榮譽。
毛南族人的主食為大米、玉米,蔬菜有豌豆、白菜、南瓜、豆角、蘿卜等。在節日的宴席上,豆腐是重要的副食品。毛南族人民十分好客,客人到家都待為上賓,他們熱情地把家裡腌好的酸肉、酸螺絲、酸菜都端出來款待客人,而且還要請客人品嘗最有民族風味的「毛南飯」。
毛南族居住的地方重巒疊嶂,耕地不足,他們在石山岩縫中把每一寸土地都開發出來,壘石保土,可以說惜土如金。毛南族人的耕作極其精細,水田往往要一遍又一遍地翻耕,把田中的全部土疙瘩搗碎再栽秧,精細耕作,所以他們的田地糧食產量都很高。不僅如此,毛南族人民很早就在山地的種植中採用密植、套種、間種等方法,為嶺南西部的農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毛南族男女都喜歡穿藍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對襟衫,婦女穿十分漂亮的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褲子較寬並滾著花邊,婦女們還喜歡把頭發盤成發髻,喜歡佩帶首飾,胸前有銀、玉等裝飾品,尤其喜歡戴花竹做的帽子。
毛南族人民喜歡的體育項目叫「同填」或「同頂」。進行這種比賽時,在地上畫出一個直徑3米左右的圓圈,中間畫一直線,比賽前,甲乙雙方各自站好位置,雙手屈在胸前,雙腿叉開,上身下躬;比賽開始,雙方便用全身力量拱對方,被拱出圈外者為輸。這種比賽隨時可以進行,是毛南族人民喜歡的傳統體育活動。
❽ 緬甸小勐拉有多少人口
人 口
8.5萬人
勐拉(Mongla),又稱小勐拉(為了區別於雲南的勐臘),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首府,位於緬甸東北部,比鄰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打洛鎮,現為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控制,擁有高度的自治權。
❾ 中國少數名簇中哪個名簇人口最多
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以廣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壯 銅鼓族人口數為16178811。現在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大多居住在廣西。其中雲南有100萬,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紅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廣東的連山、貴州的從江和湖南江華也分布有壯族。在1965年統一稱壯族以前,壯族的自稱和他稱較多,廣西最常見的自稱和他稱主要有「布壯」「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儂」等20多種,雲南主要有「儂人」、「沙人」、「土僚」等。
壯族有自己的語言,中國學者將之歸類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部分外國學者根據壯語同源詞的情況,將壯語劃入澳泰語系。壯語與同語支的泰國語、寮國語、傣語相似程度相當高。壯語有自己的文字,從中國的唐代(7世紀)就開始在民間使用,漢人稱為古壯字,壯族人自稱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為這種字是用漢字部首組合而成的。但是這種壯字由於使用面不廣,沒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於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政府專家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並於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訂,但這種文字沒有能在壯族地區推廣,但是壯族地區的官員卻昧著良心說這種文字得到了推廣,嚴重違背了黨的實事求是精神,損害了黨的民族政策。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現代民族學、歷史界一般公認壯族是由中國古代嶺南的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它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烏滸,宋以後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壯族與百越中的西甌、駱越是一脈相承的,從漢至唐初,壯族地區不斷的主動或被動的接受漢語言文化,在今壯族地區出現了一些「雄於鄉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呂氏,高涼、合浦的冼氏,欽州的寧氏等,稱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嶺南道分置嶺南東、西兩道,設五府經略使於廣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壯族先民的聚居區。兩宋、元、明時期,中央王朝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統治,建州縣、派官史、征貢賦,中央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的羈縻州縣制度,任用壯族有名望之人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視及土司的橫征暴斂給壯族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使壯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黃洞蠻」起事,宋朝儂智高起義,明朝的俯江農民起義,清朝數百年不間斷的起義直到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起事於這片地區。但歷次起義都遭到了鎮壓而告失敗。壯族人民在抗擊法國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爭和抗日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壯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壯族地區石灰岩分布很廣,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區,石山拔地而起,石山裡有岩洞和地下河。這種地形構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名勝景色。沿海盛產各種名貴海產,尤以南珠聞名。壯族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足,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薯類等。果品也很豐富,森林面積廣,盛產柳州杉、銀杉、樟木等名貴木材。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久負盛名的特產。
❿ 九江德安縣2014年年有多少人口
再過兩三個月應該能有準確數據了!耐心一點等候著吧!
按照《德安縣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
年末全縣總人口為16.6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5.36萬人。總人口中男性人口為8.59萬人,佔51.7%,女性為8.03萬人,佔48.3%,男女人口比例為:107:100;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2.84‰,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88‰。
按照《德安縣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年末全縣總人口為17.45萬人,比上年增長2.9%,其中非農人口5.78萬人。總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02萬人,佔51.6%;女性為8.44萬人,佔48.4%,男女人口比例為:106.6:100;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4.2‰,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
按照《德安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數據:
2014年縣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45‰以內;且注意維護出生人口性別比使之有所改善。則2014年底德安縣總人口應該是:17.58萬人。
以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