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有個城市叫什麼蒙坡

緬甸有個城市叫什麼蒙坡

發布時間: 2022-07-24 01:23:01

⑴ 緬甸的開發區有哪幾個

他們的開發區還是不少的,我們不要覺得不發達的地區,開發區就少,恰恰相反,越是不發達,開發區越多,因為要開發呀

⑵ 緬北這個地方歷史上被漢族政權統治多久

[歷史]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
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果敢族是明朝遺民,根本是漢族;而在緬甸共產黨中真正的緬甸人很少,主要是少數民族佤族人(大約百分之七、八十),這也是強迫小數民族遷徙原因之一,至於如何搪塞西方國家指責」強迫小數民族遷徙」的罪行呢?恐怕禁毒便是一個絕佳的借口,反正指責緬甸種植罌粟的也是西方國家。
緬甸和中國現今雖保持著友好,但蹤觀中、緬近代的邊界糾紛及現今進行中的強制撣邦內漢、佤、傣族大遷徙,和美國的對華圍堵策略,我們不能不為緬甸在不久將來投向美國而作好准備。緬甸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投入美國懷抱的走向,是不會隨著中國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作好進兵緬甸討回1960年10月中緬兩國政府簽定邊界條約和1941年國民政府與英國簽定的《中英滇緬南段界務換文》所失去的南坎,即盂卯三角地(面積約二二○平方公里,八十五平方英里)、江心坡及江心坡以西與印度阿薩姆省接壤的中國藩屬的孟養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等地區,上述這兩片土地相加比台灣還大一倍。此外還要在東撣邦建立一個包括大比數漢族在內的撣邦共和國(撣蘭共和國)Republic of Shanland政府以對抗即將到來的親美翁山蘇姬政府,這會對中國起著重大的戰略作用。
果敢縣(又名麻栗壩)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和緬甸東北部的交界處,與雲南的龍陵、鎮康、孟定接界,全境面積約五千一百平方公里。原來在緬甸北金三角的撣邦果敢特區,主體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他們絕大部分實際上是中國漢人,如今這些漢人在金三角被稱做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國,是中國的漢族。因此在整個北金三角地區,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漢文化的脈絡始終未被阻斷。此果敢縣是位在撣邦即金三角境內,處於薩爾溫江以東並和雲南省耿馬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那裡的封建領主制是一種特殊形態。土司姓楊,既不臣服於清朝皇帝,也不受制於英國殖民政府,依靠薩爾溫江這一天險傲然獨立,卻也自我封閉了幾百年。1968年以前,那裡地方政權機構的官職,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職來命名,如守備、千總、把總之類。老百姓的服裝仍然是明朝時的漢裝,信奉的是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由於他們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故一定保留了相當明朝官話。這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特例。因為緬甸政府正在進行
民族強迫大遷徙,最近又移民一批果敢漢人約1,700人從撣邦北部強迫遷徙到撣邦南部泰緬交界的地區。除了從明代的漢族遺民即果敢族,東撣邦地區有著很多其巷他來源的漢族人口,如國民黨的孤軍和眷屬、文革時逃往緬甸的知青和改革開放後大批移居金三角中緬邊界緬甸一側的漢人,在金三角漢人總數應該不下一百多萬。它是「中原文化」崩潰裂變後,在邊陲異域的一種扭曲的延續。公元1659年,清兵的鐵蹄如疾風一般叩響了明王朝的殘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國公沐天波(開國元勛沐英的後代)及其部下的簇擁下,逃進了滇緬邊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緬王,忽聞中華上國的天子駕臨,受寵若驚,即派儀仗隊來接,旋踵便覺不妥,就「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落草的鳳凰不如雞,這群中原皇孫與卿相不得不一夕數驚地潛伏於斯,幸有來自緬京的米糧接濟,不至於采野薇而食。次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繼位。他沒那幺胡塗,深知國邦里養著一群禍胎,早晚會殃及池魚,便派精兵夜襲,一舉將幾十名臣亂刀砍死,永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的大軍已飲馬怒江。緬王即獻出永曆帝,後那位亡國之君在昆明五華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於緬桂樹下,中國的又一輪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號。然而,在緬甸境內,事情並沒有了結。當時,前後腳追隨永曆帝逃入緬甸的南明軍民有萬余之多。明滅後他們繼續逃亡,藏匿於緬北的熱帶叢林之中,其中有一楊姓武?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入滇時的帳前驍將,此後多少代鎮守滇邊,對西南的民情
地理瞭若指掌。在緬北竣酷的環境中,楊氏終能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客籍」,漸漸退入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的社團從此崛起於緬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緬甸王正式承認了楊家的實際地位,封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統治緬北一個多世紀的土司王朝,無論英國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動其百年基業。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吳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果敢曾滋養、誕生一代毒梟「羅星漢」,此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縱橫金三角,與毒品大王坤沙爭霸,面對全世界各地媒體侃侃而談「鴉片」和「海洛因」。如今,果敢方面的毒品生產、加工、製作、販賣,在整個金三角地區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佔多大的比例,沒有科學的統計和明確的說法。果敢縣地圖上只如星點一般,很不引人注目。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她百年來的歷史上曾經歷過千辛萬苦,千難萬險;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有無數可敬可愛的英雄!緬共治理果敢的二十年中,大體和土司時代相仿。治安良好,夜不閉戶。百姓照舊種大煙,生活安定,尤其是不聞槍炮之聲,百姓心情也就隨生活之安定而舒暢了。1969年3月,滾弄交通公路受緬共阻斷,補給困難,緬政府決定放棄果敢,撤守滾弄。當時協助政府軍的地方自衛隊為不留兵源和財產給緬共,竟強迫果敢人民搬遷,限三天
內全搬家,否則以「投敵」治罪。時為農歷3月,正值鴉片收獲旺季,命令即下,誰敢不從,只好忍痛盡棄,遵命搬遷,扶老攜幼,徒步向滾弄前進。自大水塘街起,至西山區各寨、新街、下壩區等地,都屬搬遷之列。其間燒毀新街及大旺地,總計到達滾弄的百姓共三千餘戶,暴曬於江邊廣場達一月之久。以後,大部分遷到臘戌、南閘拉一帶定居,少部分 因無力謀生而遷徙不定.這里要提及的是果敢大搬家,負責防守大水塘街的一名自衛隊指揮官已接到放火的命令,他一念之仁,沒有縱火,只叫百姓趕快同自衛隊一道撤退,才保住這條街及許多寨子免遭損毀。1969年,政府軍放棄果敢,隨行強迫搬遷者達
五千多家,是果敢有史以來空前大遷徙。4月以後,果敢分為兩個制度不同的地區,政府軍守住滾弄附近一部分;南帕河以上由緬共統治的果敢縣也逐漸強大。1970年11月,緬共以果敢為基地,出動野戰主力三千八百六十人大舉進攻滾弄,企圖瓦解怒江東岸的政府軍。相持四十二天,政府軍由仰光運來一零五口徑重炮,使用飛機空投炸彈,人民軍傷亡慘重才撤退。在土司時代凡滿十六歲至四十歲的男丁,一律服三年一換的兵役。在役士兵,家中免去一切賦稅和搖役,如有要事還可由自己兄弟暫時替換,家屬在村寨中受尊敬,甚至連頭人也會禮讓三分,服役期滿回家,上述優待隨之取消,照舊為民。可是既然當了三年士兵,所見所聞自然要比別人開通一些,一般說來,只要能循規蹈矩,不作威作福,大家會對其禮遇和尊敬的。徵兵制的好處是:人民對當兵無所恐懼,三年一滿就可以回家,而且明說當兵,實際上沒有打仗機會,根本無危險可言。既然受過軍訓,至少學到點軍事常識,軍人氣息總比老百姓強些,一旦有事,立可應付。土司行此策,旨在全民皆兵。果然,1963年果敢上司抗緬成立總指揮部時,幾天內就徵集兵源三千多名。這些以往老兵,不必怎樣訓練,即可編組成隊,執行戰斗任務。士兵有事請假回家,還可以帶槍回去,期滿歸隊又帶回來,此乃果敢兵役上一大特色。今天,不論在果敢境內哪裡,問起三十歲以上男人,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當過兵。二十年來果
敢籍官兵傷亡數包括緬政府和緬共何止兩千人?!上自六十年代副總指揮楊振業、楊振紀;下至排長、士兵,或戰死於疆場,或爭權內弘致死,或被刺殺。這些人之死,是非功過,留待果敢後人去定論。不過,他們都是耍槍炮而死,不同於老百姓的正常壽。1989年2月28日下午我們跟隨彭家聲副司令員已從賀島秘密來到老街。在果敢籍高級
南明小朝廷只得棄滇都昆明,經保山、騰沖一路敗退進人緬甸。雖然南明的大西軍戰事一再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冒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此人的第十代子孫羅星漢成為後來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梟。 據《明史》記載:朱由榔帶1500餘人由騰越 (騰沖)西逃,進人緬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士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這在歷史上被稱為 「咒水之難」。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之眾飲馬怒江、直抵緬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軍,以免惹火燒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在今稱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徹底結束。 昆明百姓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將永曆帝遇難地蓖子坡改稱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遂於道光年間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民間仍稱之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頭。 南明的殘兵數幹人選到了一個叫麻栗壩的地方,這地方在緬語里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即今緬甸果敢縣,隱姓埋名深居下來。今天果敢地區的漢人系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為主體,其中有一姓楊的武術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人滇時的帳前繞將,此後歷代鎮守滇西南,對西南的民情地理瞭若指掌。楊氏成為當地土司,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來勢洶洶的「客籍」,漸漸退人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封潔的官僚體系。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國勢強盛,中央帝國西南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納貢稱臣,接受明王朝的節制。在雲南與現今屬緬北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對偏遠之地的「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兩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間,緬人趁中國改朝換代的內亂之機,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了八莫、孟洋等地)。在明朝中葉,它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而現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人莫,明朝設立威遠營,曾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日:「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動卡山)、萬切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動弄山)、巨石關(今丟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 (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 (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作為南明永曆帝副將的羅氏後代,因永曆帝的落敗也隨之沉淪,到了羅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訓,隱瞞其祖上曾是永曆帝寵愛副將的歷史。所以,雖有家譜傳世,但由於族人嚴格守訓,致使其家世愈加鮮為人知。到20世紀初葉,永曆帝身邊羅副將家已傳至第八代,1916年冬,羅家第四個兒子降生,這就是後來在緬北地區赫赫有名的羅四老闆。羅朝興。1934年,年滿18歲的羅朝興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即1935年出生的羅星漢(緬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傑,長女星蕊。羅將軍第十代後裔的羅星漢,日後成為便會三角毒名揚天下的世界頭號大毒梟。 明清時朝,在宣撫目的設置下,又設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轄33個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楊姓大戶,每年替代當時叫大夥頭的陳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職,捐交一年的門賦、煙課,跑來跑去與上頭混熟了,後來木邦宣慰使將這名姓楊的青年任命為果敢土司,陳氏的職務被莫名其妙地頂替了。至晚清光緒初年,麻栗壩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職,首任土司叫楊國正,他的子孫後來一直世襲土司至最後一任。清末,後來英國王室也對緬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變動統統予以冊封追認。現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廟、大水塘兩處,還存有當年清廷與英緬政府封話果敢土司王的兩塊碑。 這一時期還有一部分漢人進入了果敢地區定居,他們主要是古代來往於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馬幫商旅,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而後,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散兵游勇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華人區定居。因此在緬北果敢地區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永曆帝事件後不久,在今臘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設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職,命當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著應付反清復明和內亂的清廷鞭長莫及,多數時統而不治,緬北成了飛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被劃人英屬緬甸。
果敢南部就是後來因坤沙而聞名於世的菜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著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部稱自己是華人。連坤沙都曾對外宣稱過自己祖上第八代,是從中國雲南到萊莫山的漢人,其父娶了當地撣族(與中國傣族、泰國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為妻,生下了混有漢撣血統的坤沙。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都存在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沒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當地華族與緬北少數民族各按自己的習俗生活著,在緬北,種植罌粟、生產鴉片已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鴉片經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紀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當地少數民族以種植為主,旅緬華族收購、販運為主的格局。華族因此所賺得的錢遠遠超過了當地土著民族。 20世紀初朝楊國正主政時,正值麻栗壩大煙土聲譽鵲起之時。因出產優質鴉片,果敢由此而商業興旺,社會繁榮,人口也大大增加,並誕生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最盛大的煙會,成為緬北當地一年一度最為熱鬧的鴉片集貿盛事。每年到鴉片上市交易的時節,從中國四川、雲南遠道而來的馬幫,印度、泰國來的商賈,雲集果敢老街販運大煙土,交易活動中還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久而久之形成聞車中國西南和金三角的鴉片煙會,時間為十天半月不等。從中國遠道而來的老闆和馬幫,一般是將生產工具、絲織品和器皿等運來果敢貿易,再換成大煙土運回雲南。從泰國、印度來的商人則以販賣日用百貨為主。英國人則以兜售洋貨為主。煙會越辦越紅火,成為果敢僅次於傳統節日的一大盛事。 在煙會上最搶手的商品當然是大煙土。20世紀40年代以前,煙會上最為活躍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國人。英國人僱用的馬幫,被當地人稱為趕洋腳,這是當時一件大大有利可圖的事情,馬幫幫忙販運一趟,獲利比平時跑單幫高出2一3倍。土司楊家更加熱衷於煙會。因為每年此時他們的馬幫不僅可以大賺一筆,還更進一步密切了與英國人的關系。作為土司署,每年的煙會是署內最可觀的一筆煙課,成為其最重要的財政來源。當地的煙課,幾乎是果敢上交繳撣邦土司稅賦的惟一來源。 作為果敢政治經濟中心地帶的老街,盡管是一條小街,卻因煙會而贏得多年的輝煌。百年來,整個果敢出產的鴉片幾乎全是以老街為集散地。由緬甸經滾弄運往中國的貨物,也是以老街為中轉站。在20世紀40年代初鑰,整條街商號林立,其中包括雲南最大的永昌祥、復協和、茂恆等大公司設的分號,每天進出騾馬數以千計。 果敢土司楊家與大戶羅家、蘇家因此而暴富起來。羅四老闆羅朝興在婚後將家產的大部分投人到馬幫運輸業之中,他先後添置了200多匹騾馬,成立了一支20餘人的武裝,干起了從臘戍、當陽、東枝等地向泰國清萊、渭賽一帶運送鴉片的買賣,有時也幫人運輸一些土雜干貨之類。 日本戰敗後,英人重返緬甸。為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緬甸國內展開了風起雲涌的獨立斗爭。以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為首的自由同盟,推動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撣族、克倫等少數民族,是英國統治的獲益者。在緬人奮起反英之時,整個撣族居住的撣邦,也由於自身的利益而進行了積極的活動。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局,果敢土司楊振材等人招兵買馬,擴充武裝,以防不測。果敢華人紛紛響應,捐款捐物,擁戴楊振材成立果敢地區自衛隊,許多青壯年果敢人加人自衛隊行列中。二戰中,中國遠征軍(以青年學生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緬北各地依託華族的力量,辦起了各種華文學校和訓練班。在果敢,羅星漢原來就讀的官立小學50年代成為反共軍事學校。羅星漢時年13歲,彭家聲也未滿14歲,教官是國民黨黃埔軍校生老兵。在這個訓練班快結束時,羅、彭等人己經練就了一身本領,走馬槍,游擊作戰,幾乎無所不精。軍事培訓班結業後,所有22名學員均被授予少尉軍銜,羅星漢是最小的一個,當年只有14歲多一點。他和彭家聲均被分到果敢自衛隊中任分隊長、小隊長,開始了在金三角地區的滾打。而彭家聲更是由此開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歷程,最終贏得果敢王的稱譽,成為近代歷史上控制果敢時間最長的人物。後來的坤沙也是在這所學校就學畢業。這里的授業,造就了日後三人化詫金三角的本領。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轄本地治安與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組成的「紅包頭」,這是一支服裝怪異的警察隊伍,頭裹紅頭布,據說是仿英人僱用印度巡捕的頭飾而來,身上皂白相間的服裝與腰中的彎刀,卻又是清代衙役的裝束。這支兼容了大清與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隊伍,由果敢傳統的門賦與煙課等稅捐供養。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後,為抗擊日本侵略軍,果敢的紅包頭改名稱自衛隊。當時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楊文炳,在危難之際堅拒日寇誘惑,毅然在果敢豎起抗日大旗,並在1942年3月赴重慶拜晤當時領導中國抗日的領袖蔣介石,宣稱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絕不當出賣漢民族的敗類,後被授予果敢地區抗日自衛隊少將司令一職。
中國遠征軍迸人緬北及果敢後,將其改編為第20集團軍果敢自衛隊,並配發槍支彈葯,自衛隊因此發展到1000餘人,在與遠征軍配合作戰中,先後與日軍直接對抗上百次,犧牲了150餘人。最輝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區與中國遠征軍聯合對日作戰,打死了日軍一個聯隊1000餘人,果敢自衛隊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為有了這支隊伍,那時的緬北地區始終高懸著英國米字旗和中國的青天白日旗。直到1948年1月緬甸正式獨立,土司王楊文炳參加了緬甸立國的班弄會議,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戰、保土有功,而獲新生的緬甸政府承認,果敢族被寫進了緬甸國冊,它成為緬甸在緬北人數最少的一個少數民族。楊振材兩兄弟分別當選上議員、下議員兼地方長官,他們提出緬北華人應加入緬甸國籍,在議會獲得通過。但1950年頒發緬甸國民身份證時,緬北果敢一帶的兒十萬華族中,僅有1萬餘人願意領取,華人的向心力還是北方的中國。楊振材後來官至緬甸撣邦財政廳長,而果敢縣長一職則多年由楊家兄弟輪流坐莊。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喬治六世向楊文炳頒發了英帝國勛章。之後僅保留百來號人的隊伍守土自治,但自衛隊的稱謂就此延續下來。以後隨著形勢的發展,自衛隊的功能逐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或為果敢領導層內斗的工具,或為緬甸政府所利用,或成為毒案如羅星漢擁兵自重、演變為護衛鴉片運輸的武裝,或成為如彭家聲與政府對抗的民族武裝。 1941年,楊文炳被英國人接往印度加爾各答「度假」半年。後由與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國文官宣布:由於楊文炳長子天折,次子楊振材為「印襲官」。英人採用中國封話制,由此確立了楊家最後一代土司的地位。在楊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稱楊二小姐的楊振材之妹――楊金秀。這不僅因為楊二小姐有傳奇式的經歷,而且羅星漢等人的幌起與她有著密切關系。楊二小姐生就一副倔葷性格,自幼習文練武,成年後走馬販運煙土(楊二小姐終生未嫁,現居緬甸仰光,記者2002年4月在金三角采訪時,年已70多歲的楊二小姐正在住院,已進人生命的彌留時刻)。她擁有約200人的武裝馬幫,而這支武裝的隊長,就是羅四老闆的大公子羅星漢。羅星漢比楊二小姐小十多歲,但得益於土司楊二小姐的名聲和自身的才幹,個人勢力得以迅速成長。 羅星漢等人憑自衛隊武裝擁兵自重,自立門戶。果敢形成三大勢力主導天下的局面,一是楊振聲的反緬武裝,其中一部分在泰國由楊振業領導;二是羅星漢受政府扶持的自衛隊武裝;三是彭家聲領導的由年輕人組成的反緬武裝。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緬甸政府加緊了對果敢地區的控制。1958年,政府軍一個連進駐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緬甸軍事偵探部及東北軍區同時行動,對果敢地區頭面人物進行了搜捕,楊文燦在仰光、楊振材在臘戍、楊二小姐楊金秀在仰光、羅星漢在緬東幾乎同時被抓。緬軍第77師大規模集結完畢,開始向果敢地區快速挺進。 1965年6月,賦閑在家的彭家聲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他們在果敢百姓中贏得了支持,並公開與政府軍對抗。彭家聲與其弟彭家富統領大約150人的武裝,於1968年1月1日打著緬甸共產黨人民革命軍的旗號,重返果敢。從此,果敢開始了緬共二十餘年的統治。 1968年,緬共首先攻佔果敢地區,至1972年果敢已經完全成為解放區根據地。果敢縣的建製成為20世紀70年代緬共統治區的一個縮影。
記者在果敢見到現年30歲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羅星偉,他在果敢老街和胞兄開小鋪做雜貨生意。以前他們在大牛場住,以玉米、茶葉、穀子和種罌粟為生。他家和羅星漢同出一族且同輩,按輩分年紀應叫羅星漢哥哥,只是由於羅星漢毒名顯赫而不願和他來往。羅星偉長年當兵打仗,平時沉默寡言,但是對地圖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據羅星偉回憶說,原來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曆帝被抓走後,數干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為躲避圍剿來到果敢定居。系出名門的這些明朝將官後裔一律隱姓埋名。羅家先輩是深得永曆帝寵愛的南京名將,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羅星漢的父親羅朝興,才重立祖宗牌位。 據他解釋,果敢是撣族語,「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在雅虎網站上解釋為 「居住在緬甸金三角的一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果敢人對自己的解釋卻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果斷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對自己族名的宣示。歸來吧,我們的同胞;歸來吧,祖國的熱土。

⑶ 雲南與緬甸的邊境城市有哪些

有瑞麗、潞西、隴川、盈江等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一些地境。雲南省與緬甸相鄰邊境州市情況簡介 一、保山騰沖口岸國土面積 5845 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回、傣、佤、傈僳、阿昌等 25 種民族。全縣轄 18 個鄉鎮, 2004 年末總人口為 61.6 萬人。 騰沖北、西北與緬甸毗鄰,與緬甸克欽邦山水相連,國境線長 148.075 公里。沿騰沖自古就是西南邊陲的重要通商口岸和邊防重鎮。

回答擴展:

雲南省與緬甸相鄰邊境州市情況簡介 1. 保山騰沖口岸國土面積 5845 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回、傣、佤、傈僳、阿昌等 25 種民族。

2.瀾滄縣地處西南邊陲,國境線長80.563千米。轄23個鄉(鎮),157個行政村(辦事處),1889個自然村,9.8萬多戶。全縣人口約50萬人。有28個民族。

3.西盟縣位於雲南省西部,是一個以佤族為主,有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民族自治縣。它與緬甸相鄰,是我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相關鏈接:緬甸_網路

⑷ 緬甸有哪七個省分別七省所在位置

緬甸一共下轄七個省、七個邦和一個聯邦特區。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地,7邦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

行政區 首府 面積(平方千米)

伊洛瓦底省 勃生 35 138

勃固省 勃固 39 404

馬圭省 馬圭 44 820

曼德勒省 曼德勒 37 024

實皆省 實皆 94 625

德林達依省 土瓦 43 343

仰光省 仰光 10 171

欽邦 哈卡 36 019

克欽邦 密支那 89 041

克耶邦 壘固 11 733

克倫邦 巴安 30 383

孟邦 毛淡棉 12 297

若開邦 實兌 36 778

撣邦 東枝 155 801

內比都特區 內比都



⑸ 緬甸屬於哪個國家

緬甸不屬於中國,它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緬甸全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它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地理位置,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5)緬甸有個城市叫什麼蒙坡擴展閱讀

緬甸的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

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⑹ 緬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全國的鐵路和公路干線都匯集於此.市區總面積約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是西南門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東距仰光約150公里.人口14.4萬人(1983).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為主.萬噸輪船可以進出;有鐵路東北行,在禮勃坦附近與仰光-卑謬鐵路接軌.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級公路.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內比都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北依山勢,南望平川,鐵路從其境內通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內比都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內比都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76米,人口458萬人,地處中部乾燥區,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

⑺ 雲南與緬甸的邊境城市有哪些

雲南與緬甸邊境的城市:

1、瑞麗是中國西南最大的內陸口岸,是重要的珠寶集散中心,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瑞麗還是中國17個國際陸港城市之一,也是中緬油氣管道進入中國的第一站。

瑞麗,位於雲南省西部,隸屬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其東連芒市,北接隴川,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毗鄰緬甸國家級口岸城市木姐。是中國唯一按照「境內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邊境貿易區。

2、芒市

芒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東、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國境線長68.3公里;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3、隴川

隸屬雲南省德宏州,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阡陌相連,國境線長50.899公里,國土面積1931平方公里,總人口181580人(2010年),縣城章鳳距省府昆明779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最端。

4、盈江縣

隸屬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語稱「勐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其東北面與騰沖市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距緬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緬甸八莫131公里。

(7)緬甸有個城市叫什麼蒙坡擴展閱讀:

雲南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地處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三大區域的結合部,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6個,二類口岸7個,與緬甸,越南,寮國三國接壤;與泰國和柬埔寨通過瀾滄江湄公河相連,並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鄰近,是我國毗鄰周邊國家最多的省份之一。

雲南與緬甸臨近的還有很多口岸:

1、猴橋口岸,位於騰沖西部的猴橋鎮,是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相聯的一個重要的通商口岸,中緬貿易的重要前沿。與緬甸山水相連,距緬甸甘拜地口岸8公里,是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2、滇灘口岸,位於中國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北部邊境滇灘鎮,與緬甸克欽邦接壤。距離陽臘幸溫泉11公里,距縣城61公里,距緬北經濟特區板瓦僅10公里。

3、南傘口岸,位於雲南鎮康縣城西南的南傘鎮,鎮西鄰緬甸果敢,明清時即有邊民互市活動。今為中緬邊民互市口岸,國境線37.358公里。

4.清水河口岸,位於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清水河市清水河口岸相對接,與緬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南登隔河相望。

5.章風口岸,位於中國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中緬邊境內,與緬甸克欽邦八莫市雷基口岸交界,於1991年8月被國家確定為國家二類口岸。

⑻ 緬甸與中國哪些地方交界

緬甸和中國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怒江州交界,國境線長2200公里。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8)緬甸有個城市叫什麼蒙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我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⑼ NGPALI緬甸城市在哪裡

在下緬甸,是一個海濱城市,是緬甸旅遊者喜歡去的一個城市。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0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7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4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4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