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是一個什麼國家傳統手工業

緬甸是一個什麼國家傳統手工業

發布時間: 2022-07-23 04:04:09

1.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夢族、若開族、撣族。各個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裝,獨顯其民族文化。同處於緬甸區域文化內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著共同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飾上這八大民族有著一些相同的特色,如這八大民族的女士都穿紗籠,男式都扎包頭。但是在裝飾上的不同就顯示出了民族特色。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男女紗籠的穿法不一樣,男式的籠基是在腰際結一個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帶狀,互相結住。雖然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平時的生活中緬甸人都喜歡肩挎一個很有民族特色的顏色鮮艷的長帶包。出席正式場合時的服裝都很講究。男士要穿無領的對襟長袖外衣,內穿襯衣,並且頭上戴用一條素色的薄紗或絲巾裹紮好的「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場合穿顏色鮮艷的服飾,梳各式高而光亮的發髻,並戴鮮花。

2.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3. 誰能科普一下,關於緬甸這個國家

緬甸聯邦共和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4. 緬甸有什麼特產

1、珠寶翡翠

緬甸是世界著名的珠寶玉石出產地,盛產的紅寶、藍寶、翡翠等珠寶玉石,品質上佳,要說去緬甸買什麼便宜,不得不提珠寶。

在緬甸的各個傳統市集、觀光區或是中大型購物商場,都有售賣珠寶的攤販,有的只需要幾美元,有的則開價就數千美元,真假難辨。旅客若是想要購買貨真價實又價格便宜的珠寶,建議到有政府執照的商店購買,以免上當受騙。

5.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6. 緬甸是一個傳統的【】國家

緬甸是個佛教國家,潑水節相當於緬甸的「春節」,仰光有兩大城市,仰光、曼德勒(瓦城,華人城),還有現首都內比都(人非常少,但是國家的政治中心)。官方語言是緬甸語和英語,但其實到了緬甸都說緬甸語,不會語言還是很有壓力,但如果去旅遊那英語也行。第一次去緬甸還是要做好心理准備,因為它與中國相比真的不發達,仰光還比不上我們國家的二線城市,可能就三線城市這樣感覺。緬甸分為三個季節,熱季、雨季、涼季,特別這段時間又是雨季,可能就會覺得灰濛蒙,臟臟的。平均溫度差不多30度左右,熱季比較厲害達到40度,所以一年四季常備傘,既能遮陽又能擋雨。

仰光的唐人街非常老舊,和印度街連在一起,去的話要做好心理准備,真的很老舊,在唐人街做生意的基本是廣東、福建裔,雲南裔大部分生活在曼德勒以北。
仰光有兩座佛塔比較出名,大金塔和蘇雷寶塔,外國人進入都要收錢,大金塔8000緬幣(差不多40rmb),蘇雷是3000吧,記不得了(順便說一下匯率最近這幾天應該是美金:緬幣:1:1350左右,每天都不一樣,換錢要根據當天匯率來)。還有昂山市場,賣玉石、木頭、特產什麼的,外國人都喜歡去逛,但如果不懂行還是不要亂買。仰光真沒什麼可玩的,外國人住酒店性價比也不高,能住的一般都要65美金以上啊。
曼德勒景點也很多,什麼曼德勒山、皇宮、石碑林,伊洛瓦底江什麼的,要玩就自己做攻略。曼德勒是華人城,很多中國商人、華人都聚集在這里,是陸路進出口的中轉點吧可以說,曼德勒還有玉石市場什麼的,不懂行的看看就行。
內比都沒什麼可說的,只要記住去內比都自己開車最好,因為打車都打不到,人煙稀少啊。
緬北和若開邦就盡量不要去了,緬北偶爾會發生軍事沖突,如果做生意也不要瞎去,真的不安全。若開邦孟都什麼的,靠近印度、孟加拉邊境的地方也不要去,那邊也很亂。反正緬甸有好幾個地區限制外國人進入,自己注意就行了。
如果去旅遊,自己看看網上的旅行攻略,還是比較靠譜。如果做生意去考察,還是要找找駐緬中國大使館經商處,曼德勒有個華助中心,對來緬做生意的人很有幫助。投資什麼的還是要了解一下緬甸的投資政策,緬甸有個中文報紙——金鳳凰中文報,裡面有緬甸各類資訊,到仰光可以買份看看,超市都有賣,它們還有微信公眾號,有興趣的話自己關注。

7. 緬甸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緬甸是我國的一個領國,位於我國西南部地區,面積67.6萬平方公里,與青海省面積幾乎相當。

緬甸國土形狀很像一個菱形,東北部與我國的雲南和西藏接壤,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搭界,西南則是孟加拉灣。由於地處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匯處,緬甸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國和印度極大地影響。

東吁王朝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其先後與大明和泰國開戰,挑起了近半個世紀的“明緬戰爭”和長達200多年的“泰緬戰爭”。

1752年孟族貢獻了東吁王朝首都阿瓦,東吁王朝宣告滅亡。此後緬族領袖雍籍牙擊敗了孟族人,建立了緬甸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貢榜王朝。

貢榜王朝是緬甸歷史上的最巔峰時期,這個王朝建立之時正逢西方殖民者進入亞洲。緬甸通過與葡萄牙和英國的貿易,獲得了大量先進的西方火器,這大大提升了緬軍的戰鬥力。

隨著國力的增強,緬甸開始大舉入侵周邊鄰國,甚至一度攻陷泰國首都。而緬甸似乎也不把清朝當根蔥,從1762年起,緬甸就開始大規模騷擾清緬邊境,由此引發了著名的清緬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緬甸先進的火器大大震撼了清軍將領,但滿洲騎兵兇悍地野戰能力還是重創了緬甸人。可由於滿漢官兵實在難以適應緬甸炎熱的氣候,以及清軍將領輕敵冒進,最後清軍並沒能在武力上擊敗緬甸,清廷在無奈之下只得停戰。

雖然清帝國沒能贏下清緬戰爭,但此戰還是成功地遏制了緬甸的對外擴張。

時間在來到19世紀後,隨著英國人佔領了印度,英緬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而英國則通過三次“英緬戰爭”徹底佔領緬甸,貢榜王朝宣告滅亡,緬甸淪為英屬印度旗下的一個獨立省份。

一戰後,世界各地民族主義興起,緬甸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迫於緬甸人的不斷反抗,英國人在1937年同意給予緬甸人一定的自治權力。到二戰時,迫切希望民族獨立的緬甸人組成義勇軍,先是選擇與日本人合作,趕走英國人。但在戰爭後期,眼見日本人就要完蛋了,緬甸人又轉而投靠了同盟國。戰後緬甸宣布獨立。

1947年2月在緬甸北的彬龍鎮,緬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領導人簽署《彬龍協議》,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共同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不過獨立之後的緬甸政局卻十分混亂,全國一直是處於軍事獨裁之中。

2010年緬甸結束了軍政府時代,開始了民主化道路,與西方的關系也大大改善。但是在緬北少數各邦自治問題上,中央政府與地方仍舊是難以打成協議。2015年緬甸政府軍突然入侵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並控制了果敢大部分地區,由此再度引發了中央與各邦的沖突。

此後政府軍暫停了在緬北的軍事活動,但如今緬甸政府與北方各邦的關系還是箭在弦上,緬甸的和平統一之路依然遙遙無期。

8. 緬甸的經濟支柱有哪些

緬甸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應答時間:2021-03-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9.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5000年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

10. 緬甸主要出產什麼

1、木雕

緬甸的木雕很出名,最珍貴的要數由柚木,黑木,還有花梨木這樣名貴的材料的雕刻而成的工藝品,體態與木紋肌理渾然天成,加之雕刻師們以恬靜、圓滿的內心世界面對生活去創作,賦予了木雕盎然的活力。

2、翡翠

緬甸翡翠簡稱緬翠,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來自緬甸,翡翠又稱為緬甸玉,因此將緬甸玉作為翡翠的代名詞。

翡翠主要的輸入國是我國,產翡翠的緬甸勐拱、密支那一帶,距我國雲南邊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萬曆年間,此地曾屬永昌府(今雲南省保山市)管轄。由於歷史的原因,被稱為「東方瑰寶」的翡翠經雲南騰沖、瑞麗等邊城輸入我國,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3、漆器

緬甸漆器以式樣精美,做工精湛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漆器製作起源於12至13世紀的緬甸。緬甸當地有大量手工業者從事製作漆器這種傳統的手工藝,盡管製作漆器的程序復雜,但在緬甸勞動者眼裡,它們卻是千姿百態、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4、森林資源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

緬甸還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部分進行出口。

5、農林牧漁業

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可耕地面積約1800萬公頃,尚有400多萬公頃的空閑地待開發,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成左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緬甸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2016財年緬甸出口大米150萬噸,農產品出口總額為25億美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0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5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4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3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19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6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2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7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