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有多少畝水稻
㈠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種植水稻
水稻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廣泛,世界各大洲,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水稻種植。世界水稻面積和總產的約90%集中在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水稻面積分別佔6.0%、4.3%和0.4%,大洋洲面積較小,主要在澳大利亞。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是印度和中國,其水稻種植面積分別佔全球水稻面積的28.1%和18.5%。
產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印度,分別佔全球水稻總產的28.5%和21.7%。全球水稻單產較高的國家分別是埃及、澳大利亞、土耳其和美國。全球十個主要水稻生產國分別為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巴西和日本。在十個主要產稻國中單產較高的國家是日本和中國。
㈡ 袁隆平的雜交稻到底有多大的種植面積除了中國,還有其他國家種植嗎
目前,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超過1333萬公頃。「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目前在國際上具有優勢,海外的播種面積在2012年就達到了7800萬畝,並且在越南、美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
袁隆平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為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十幾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發展雜交水稻。同時,他還在國內主持舉辦了20多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為30多個國家培訓了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越南、印度、菲律賓,已成為大面積生產應用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的增產效果也十分顯著。
袁隆平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中國雜交水稻覆蓋全球。2014年5月26日至28日,被譽為國際種業界「奧林匹克」的世界種子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世界種子大會首次走進中國,美國、荷蘭、德國、義大利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業界代表會聚北京,就世界種業發展及技術合作展開交流。
㈢ 去緬甸種植水稻政府有什麼政策
一般政府會給一些鼓勵政策或者是給一些誘惑的條件,這是緬甸政府對於這方面的支持
㈣ 緬甸的經濟支柱有哪些
緬甸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應答時間:2021-03-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緬甸主要出產什麼
1、木雕
緬甸的木雕很出名,最珍貴的要數由柚木,黑木,還有花梨木這樣名貴的材料的雕刻而成的工藝品,體態與木紋肌理渾然天成,加之雕刻師們以恬靜、圓滿的內心世界面對生活去創作,賦予了木雕盎然的活力。
2、翡翠
緬甸翡翠簡稱緬翠,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來自緬甸,翡翠又稱為緬甸玉,因此將緬甸玉作為翡翠的代名詞。
翡翠主要的輸入國是我國,產翡翠的緬甸勐拱、密支那一帶,距我國雲南邊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萬曆年間,此地曾屬永昌府(今雲南省保山市)管轄。由於歷史的原因,被稱為「東方瑰寶」的翡翠經雲南騰沖、瑞麗等邊城輸入我國,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3、漆器
緬甸漆器以式樣精美,做工精湛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漆器製作起源於12至13世紀的緬甸。緬甸當地有大量手工業者從事製作漆器這種傳統的手工藝,盡管製作漆器的程序復雜,但在緬甸勞動者眼裡,它們卻是千姿百態、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4、森林資源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
緬甸還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部分進行出口。
5、農林牧漁業
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可耕地面積約1800萬公頃,尚有400多萬公頃的空閑地待開發,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成左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緬甸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2016財年緬甸出口大米150萬噸,農產品出口總額為25億美元。
㈥ 世界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各佔多少
主要農作物在世界和我國的分布
1. 谷類作物
世界主要的商品穀物生產國主要分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年產量大於一億噸的有: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混合農業生產區,澳大利亞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美國已形成專門化商品化的農業生產體系,玉米區、小麥區、乳畜帶主要農業帶主要分布於中央大平原。俄羅斯的小麥和玉米主產區集中在其後相對溫和的東歐平原以及緯度相對較低的南部頓河流域。西伯利亞各大河的上遊河谷兩岸。
小麥 按播種季節可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多分布在緯度較高或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中溫帶的東北平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我國以冬小麥為主,主要分布在暖溫帶的黃淮海平原地區,長江以南地區也有分布。
玉米 分布於北緯58°至南緯40°之間的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於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都能種植。以北美洲最多,次為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種植面積和產量以美國第一,中國次之,巴西居三,其他還有南非和墨西哥等。
中國的玉米集中分布在從東北經華北走向西南的斜長形地帶內,其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85%。中國可分為6個玉米種植區: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區;玉米植株形態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和青藏高原玉米區。
水稻 世界上的水稻生產,絕大部分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全球水稻種植面積1.5億公頃,總產量6億噸。亞洲的水稻生產和消費佔全球的90%。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水稻年種植面積約2860萬公頃,佔全球水稻種植面積的1/5,年產稻米1 .85億噸。印度是也是水稻生產大國,總產量930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2. 豆類作物、油料作物
大豆 世界大豆主要出口有美國、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中國大豆主產區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安徽、河南省等。
大豆是喜溫作物,夏季宜有高溫,適於我國北方溫帶地區栽培。由於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最適於和其他作物輪作或套種間作。地區分布而言,大豆幾乎遍及全國,而以東北松遼平原和華北黃淮平原最為集中。在松遼平原大豆多半與春小麥進行輪作,也有和玉米間作、混作的。這里的氣候和土質條件適宜大豆栽培,種植的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商品率高,是我國最大的商品大豆生產基地。黃淮平原播種面積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鐵路以南,京廣鐵路以東的平原地區,一般與冬小麥輪作換茬,所產主要作為本區人民的口糧之一,商品率不高。
花生 在油料作物中,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蘇、皖兩省北部等地區較多,山東半島、魯中南丘陵、冀東灤河下游、豫東黃泛區以及蘇皖兩省淮北地區是目前我國北方花生的重點產區。
油菜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長江流域是我國油菜的主產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帶,其菜籽總產佔世界菜籽總量的25%。近年有「北移南遷」趨向,如黃淮海平原、遼、黑及華南地區。
向日葵 向日葵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主產區北緯35°至55°之間。平均緯度差1°,氣溫相差1.5℃。近30年來總產量增長最快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增長率7.1%。世界上油葵的主產國是俄羅斯、阿根廷、法國,中國等。
我國向日葵主產區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如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山西等省、自治區。向日葵的生產潛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擴種。
3. 糖料作物
甘蔗 甘蔗生長期長,需水肥量大,喜高溫。巴西熱帶地區的光照使得這里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現在,巴西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種植國。其他主要種植區有印度北部,西印度群島的古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等地。我國甘蔗種植面積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長期短,耐鹽鹼乾旱,喜溫涼,分布在北緯65°到南緯45°之間的冷涼地區,其中俄羅斯、法國、美國、波蘭、德國和中國等種植較多。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三個產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在西南部地區,如貴州省的畢節、威寧,四川省的阿壩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雲南省的曲靖等地,雖緯度較低,但由於海拔高、氣候垂直變化大,也可以種植春播甜菜。黃淮流域夏播甜菜區是近年發展起來的。
4. 飲料作物
茶 茶是茶屬植物中的常綠植物,它起源於中國西南部雲南、貴州、四川一帶。
茶樹有灌木和喬木兩大品系。灌木樹高1~3米,葉長約5厘米,特性耐寒,生長於中國長江流域各省,後來傳入日本、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俄羅斯等國。喬木樹高10~30米,葉長約15~36厘米,在熱帶氣候條件下生長茂盛,它主要分布於中國的西南、華南以及印度、緬甸和越南等國的部分茶區。世界主要產茶國主要有中國、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肯亞馬拉維等。
茶樹最適合於生長在潮熱的條件下,最適合生長的氣候條件為10℃~30℃的溫度范圍,年降雨為203~229厘米,海拔高度300~2130米。海拔與濕度結合能促進必要的緩慢生長,茶樹種植的海拔越高,味道越醇,品質越高。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茶葉都來自於海拔1200米的灌木種植地——如海拔很高的斯里蘭卡、中國的武夷山、印度最好的茶葉生產地大吉嶺(Darjeelings)等。
咖啡 咖啡樹理想的生長環境是溫度在36℃到42℃,適當的海拔高度和年雨量在1000mm到3000mm之間,最好的土壤是分解的火山土,腐植土和透氣滲透性土壤的混合。
巴西各種等級及種類的咖啡佔全球三分之一消費量,也就是世界第一的咖啡生產國,除了上等咖啡外,一般咖啡是以量取勝。哥倫比亞是全球最大的洗凈淡味阿拉巴斯塔咖啡生產國,近年來平均產量為1100-1200萬袋,同越南角逐全球第二大咖啡生產國的寶座。哥倫比亞有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味道香醇,最受歡迎的有曼特寧。越南生產的Robusta咖啡,主要是雀巢咖啡和寶潔用來製造即溶咖啡的咖啡豆。安哥拉是全世界第四大咖啡外銷國,僅生產少量的阿拉比卡咖啡,是綜合豆中的上品。哥斯大黎加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味道溫和,濃郁,強烈芬芳。依索比亞是阿拉比卡種咖啡豆的始祖,酸度很高,帶有葡萄酒口味,溫和,味道強勁,香氣宜人。牙買加高山咖啡是西印度群島最好的咖啡,其中藍山咖啡在品質,特色,香味,甘潤方面,都是完美無缺。葉門生產摩卡咖啡(卡布奇諾+巧克力),從人們開始飲用咖啡以來,摩卡一直就是公認的好咖啡,有與眾不同的酸性,咖啡本身也十分香濃。委內瑞拉咖啡品質優秀,是世上最好的咖啡之一,溫和婉約細致,酸中帶有吸引人的香氣。
可可 可可原產於南美洲,19世紀後期被移植到非洲幾內亞灣一帶。可可喜高溫多雨,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有干濕季和微風氣候更佳。可可集中分布在南北半球等溫線20℃以內地區。可可全部生產在發展中國家,消費卻以發達國家為主。非洲佔世界總栽培面積的70%和產量的 1/2以上,是世界的最大的可可生產區。其中象牙海岸居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產國(佔世界的30%)和出口國(佔1/3)。迦納被譽為「可可王國」,年產50多萬噸,幾乎全部用於出口,居世界出口量的第二位(佔16%)。奈及利亞、喀麥隆等國也較重要。拉丁美洲次之,約佔世界總栽培面積的1/4和產量的 1/3。巴西年產可可20多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第二位(佔5%)和出口量的第5位。近些年亞洲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產量增加較快,現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成為主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可可多輸往西歐和美國。
5. 植物性纖維作物、麻類作物
棉花 由於灌溉技術的進步和對棉花質量要求的提高,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條件的乾旱地區集中。美國、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此外埃及和烏茲別克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產國。
埃及 位於非洲北部,氣候乾燥炎熱,其96%的國土面積為沙漠地,可耕地主要集中於尼羅河流域。農田面積雖少,但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良,自然環境利於棉花生長。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埃及也是長絨棉生產、出口大國。埃及棉田集中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及三角洲地區,其中以開羅附近和三角洲地區棉田面積最大,所生產的棉花佔全國的60%,且全為長絨和超長絨棉,埃及長絨棉佔全世界長絨棉產量的一半。開羅以南的整個尼羅河谷地為上埃及,也有棉花種植,除長絨棉外還有中絨棉。
中國 我國棉花生產集中分布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我國各棉區中,新疆光熱條件是最適宜種植棉花的,這使其出產的棉花擁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品質優勢。新疆每年出產的棉花八成以上運往沿海紡織工業發達的地區銷售,支撐著中國工業用棉的三分天下。
新疆每年出產的棉花佔到世界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知名度。由於新疆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全國首屈一指,新疆棉花生產成本不僅遠遠低於其他國內棉區,也低於美國的棉花生產成本,這大大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其龐大的產量也為中國棉花在國際市場上爭取了一定的話語權。
產量持續增長的新疆棉花,2007年在種植面積、總產量、平均畝產等7項指標上已連續15年位居全國首位。天山南北龐大的棉花產量使我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棉國,今年新疆棉花產量預計將超過240萬噸,超過美國棉花總產量的一半。而這一「白色經濟」也憑借不斷增強的硬實力,改寫著中國棉花生產版圖。
烏茲別克是目前世界上第五大棉花生產國和第二大棉花出口國,2006-07年度種植面積139萬公頃,籽棉產量360萬噸(皮棉117萬噸)。有「白金之國」之稱。
蕉麻、劍麻、亞麻和黃麻
蕉麻是熱帶纖維作物。原產菲律賓。厄瓜多和瓜地馬拉等國有少量種植。中國台灣、廣東曾引種。蕉麻要求高溫、高濕,適宜生長於溫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毫米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從葉鞘中取纖維,硬質纖維,耐水浸,拉力大。用於織魚網、繩索、麻布或包裝袋等。
劍麻劍麻又稱西色爾麻,具有喜溫、耐旱的特點,適於熱帶、亞熱帶廣大地區栽培。劍麻原產中美洲,現世界上劍麻的主要產國有巴西、坦尚尼亞等,我國劍麻主要分布在生長於雷州半島及廣西部分地區。
劍麻纖維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別強,因此適宜於製造艦艇和漁船的繩索、纜繩、繩網等,但近年來由於合成纖維的發展,在這方面的作用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在劍麻製品正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如可製成優質牆紙、劍麻布、拋光輪、劍麻地毯、工藝品等。
亞麻是古老的韌皮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亞麻起源於近東、地中海沿岸。油用型亞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我國至少有1000年栽培歷史。纖維型亞麻是1906年從日本引入的。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亞麻喜涼爽、濕潤的氣候。亞麻纖維具有拉力強、柔軟、細度好、導電弱、吸水散水快、膨脹率大等特點,可紡高支紗,制高級衣料。
黃麻又名絡麻、綠麻。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黃洋麻的傳統產品是麻袋、麻布、麻紗線,麻袋是最主要的產品。我國有著豐富的黃洋麻資源,是繼印度和孟加拉國之後世界黃洋麻及其製品的第三大生產國。黃洋麻的可降解性,使其再產業用領域中大有作為,作為傳統產品的延伸,黃麻織物還可以用於製作樹干包紮、防寒凍和蟲害的包樹布,用於治沙保土、護坡護堤的網狀土工布,用於道路建設、無土草皮的氈狀席墊等土工產品。除此之外,黃麻還開始向家用和服用領域發展,目前已有企業開發出高支機織地毯高強度黃麻紗線,工藝黃麻細布及復合布等,在印度等國家,黃麻已用於生產膠高檔的產品如黃麻地毯、各式服裝、手提袋、鞋、帽、玩具、座墊、檯布、絨毯、包裝箱以及某些工藝品等。
6. 葯用作物、天然橡膠樹的分布
葯用作物——金雞納樹
金雞納霜,又叫「奎寧」。 金雞納樹,常綠喬木灌葉,闊葉,干高二三丈,冬季落葉代謝,新葉旋亦萌發,原產於南美洲的秘魯。目前,印度尼西亞的金雞納霜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
天然橡膠樹
天然橡膠樹屬熱帶雨林喬木,種植地域基本分布於南北緯15℃以內,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約佔世界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的90%。生產國主要有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等,尤以前三國為主,產量佔世界產量的60%以上,且將所產天然橡膠的絕大部分用於出口,其中,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占產量比高達90%以上。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最大生產國。
天然橡膠供給。我國天然橡膠產區有海南、雲南、廣東、廣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雲南兩省。一般情況下,海南割膠季節從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雲南從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近幾年,我國干膠年產量在40~60萬噸之間,處於世界前五位。
㈦ 緬甸水稻
一般來說,緬甸南部的水稻,一般可以收獲至少季節,有的甚至三季。現在一些地區種植雜交水稻,產量可以達三季。至於播種和收成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想什麼時候播種就什麼時候播。所以這個也養成了緬甸人不勤勞的原因之一(種什麼都能吃,什麼時候種也都會長)。一般播種之後,三到五個月就可以收了。如果你需要收購水稻的話,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來緬甸,緬甸沒有統一的水稻成熟時間的!除非是同一個村子或者同一個農民家族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