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旱季缺水怎麼辦
❶ 目前世界嚴重缺水的國家有15個,下列哪個國家不是嚴重缺水的國家
在柬埔寨,84%的人沒有獲得干凈和淡水的機會;
在衣索比亞,只有42%的人能獲得干凈的水;
在阿富汗,只有13%的潔凈水可供使用……
不知道為什麼,一提到缺水,莫名就想到阿富汗。因為戰爭,阿富汗被我們所熟知,而在我們的意識里,缺水=貧窮,這是大眾的認知。
以下是2018年世界十大最缺水的國家:
阿富汗
阿富汗真是個「神奇」的國家,缺水、貧窮、戰爭,這些絲毫不影響阿富汗人口的猛增,這也是水危機在這里泛濫的原因。據報道,在阿富汗只有13%的潔凈水可供使用。其餘的都是污染和不衛生的水,這個國家大部分地區缺水嚴重。
衣索比亞
雖然非洲大陸的大多數國家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但衣索比亞是最嚴重的國家。據報道,只有42%的人能獲得干凈的水,其餘的人只能依靠儲存不衛生的水。
查德
查德不僅缺水,而且糧食短缺,由於受到乾旱的嚴重影響,該國在一年內多次出現這種危機。不衛生和不潔的水給他們招來許多疾病,乾旱和飢荒更是使得這個國家的人民困苦不堪。
❷ 緬甸旅遊注意事項,去緬甸旅遊要注意什麼
緬甸旅遊須知:
1、海關:外國旅客可攜帶美金入境緬甸,而美金超過2000元以上一般需要報關。攜帶貴重物品進入緬甸需要報關以便於日後順利出境。在緬甸境內購買的珠寶玉器、精緻佛像必須附有收款憑證,便於查驗出境。
2、天氣:緬甸全年平均溫度大約為攝氏26-36度。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旱季為10月至來年4月。旱季是緬甸黃金旅遊季節,天氣晴朗,遊客需自備防曬霜、墨鏡、遮陽帽等物品;雨季為5月至9月初,仰光等緬甸南部地區雨水較多,建議遊客攜帶雨具。
3、時差:緬甸比北京時間慢1小時30分(如北京時間為9:30,則緬甸時間為8:00)。
4、治安:緬甸是全民信教的佛教國家,治安情況較好,犯罪率底。除了緬甸、泰國、寮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區以外,遊客可放心旅遊。但是小心謹慎仍然是一個成熟旅遊者必備的素質,錢財等最好不示人和外露,特別是喜歡攜帶大量現金的中國人更應自律。切記晚上別到偏僻人少的地方游盪,以免招致禍端。
5、衣著:因為緬甸全年氣溫較高,所以遊客著裝以輕便、涼爽、舒適的夏季衣物為主。遊客最好自備牙膏、牙刷、拖鞋及洗浴用品。女士可著裙裝,但是不能著短褲。前往密支那、茵萊湖的遊客最好攜帶一件抓絨戶外衣服,因外那些地方是緬甸高原,早晚溫差大。
6、稅項:遊客在仰光、曼德勒等國際機場離境時,需購買離境稅,每人10美金,就在機場購買。而乘坐緬甸國內航班則不需要購買機場稅。
7、語言:緬甸語是官方語言,英語為通用語言,但是緬甸的英語教學質量不敢恭維。仰光、曼德勒等城市有很多華人,可用漢語溝通。但是緬甸的計程車司機的英語很蹩腳,需要耐心慢語方能簡單溝通。當你碰上華人模樣的賓館服務人員或司機時,講英語前最好先用漢語試試,免得大家都很費勁。
8、葯物:緬甸醫療比較落後,遊客請自備一些防治中暑的葯以及止瀉葯、創可貼、感冒葯等。
9、電壓:緬甸的電壓是220-230V,同中國一樣,但插座僅僅是一些酒店與國內一致無須轉換,大部分酒店均需轉換器,緬甸的插座普遍分為3種,所以一定要自備旅行裝萬能插頭轉換器。
三項扁頭,一般高級酒店使用
兩項圓頭,德標(歐標) 普通或高級酒店常用
三項圓頭(南非標)
10、通訊:緬甸的通訊落後,手機使用很少。截止到2011年元月,中國手機還不能在緬甸漫遊,當地的手機卡也只有CDMA能裝在中國同制式手機上使用,但是CDMA的卡很難買到,所以中國遊客帶的手機只能當手錶使用了。在緬甸的酒店和網吧里可以打國際長途,但是資費很貴,除非有必要,建議大家把千言萬語留到回國後在講。
11、貨幣:緬甸貨幣單位為KYAT,中文發音是:「基-耶」。人民幣在緬甸境內不能兌換和使用。外國遊客在緬甸基本使用美金,2011年1月的匯率是1 USD:820 —850KYAT左右。在緬甸的酒店都能用美元兌換緬幣,在市區餐廳也能兌換,仰光等南部城市的匯率比曼德勒、蒲甘等比劃算,最差的是茵萊湖等純旅遊區,1美元只能換到800基-耶。而最劃算的是在仰光的昂山市場,那裡能用1:900來兌換。
請記住:緬甸人只用新版的美元,舊版的一般會被拒絕或者在匯率上損失不少。看著很皺皺巴巴的破舊美元在緬甸是廢紙,沒人跟你換的。
12、購物:緬甸特色的紀念品以手工藝漆器、紅藍寶石、玉器、古玩和海產品為主。如果您要經過仰光,去昂山市場自由購物是最好的選擇。昂山市場商品繁多,價格合理,可以大刀闊斧的砍價。曼德勒的緬甸提線木偶和柚木工藝品很有名;蒲甘的沙畫具有濃厚的小乘佛教韻味;而在茵萊湖,用蓮藕絲織成的衣物和圍巾等深受遊客喜愛。
13、禮儀:緬甸是佛教國家,也是對中國遊客很友好的國家。緬甸民風樸素,旅客須遵守佛教禮儀,進入所有的寺廟都需要脫鞋及穿著整潔之服飾。女士必須穿長褲長裙進入寺廟。神遊網特別提示:在任何場合,避免談及對佛教不敬之言論,絕不談及對緬甸軍政府有任何不敬的言論,也不要參與到西方遊客對緬甸政府的討論話題中。
緬甸依舊是個半開放的國家,除了中部的仰光,曼德勒,浦甘,茵萊湖和TAUNGGYI地區以外,不跟團的外國旅遊者要去其它地方旅行必須先申請旅行許可證(TRAVEL PERMIT),否則會被視作違法。
❸ 一些關於緬甸的雜碎問題
我在緬甸,所以不知道中國的冬天是在什麼時候,時間同不同有待你自己對比,緬甸的冬天大概在十月份就開始了,十二月是最冷的,然後就一點一點慢慢的轉向夏天,在緬甸沒有春天的概念,只有夏秋冬三個季節。
緬甸的水稻由於缺水的關系,一年只耕一次,在秋季雨多的時節,至於男女一起干不幹的問題,那不是個可以死死的論定的吧,因為在與個人條件嘛,需要就干,不需要就不幹咯。並沒有一定要男女一起乾的習俗。
P。S:我是緬甸華僑
❹ 緬甸一年四季氣候如何住兩年需要帶什麼東西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與海南島相比,雨季的降水量更大,旱季比海南島更乾燥,北部山區與西雙版納地區的氣候更接近。所以,去緬甸生活,不需要考慮寒衣,驅蟲防暑的葯物倒是值得考慮的。
❺ 有關緬甸的問題 !!!!
1. 去緬甸需要辦簽證,如果在雲南邊境入境,可以辦臨時簽證,但是只能在邊境特區裡面游覽,如果是坐飛機入境,則需要到緬甸在北京或昆明的使領館辦理簽證...緬甸是有旅遊簽證的...不過搬起來比較繁瑣,多給錢可能會縮短辦理時間的
2. 旅遊簽證很難辦延期,工作簽證亦很難辦,緬甸很麻煩的,我的簽證延期整了3個多星期...建議不要去辦
3. 單程可以入境,但是有往返機票最好。現在有南航和國航飛仰光,國航從北京起飛,經昆明到仰光,周二周四周日;南航從廣州到仰光,周三周六...另外東航准備開辟昆明至仰光的新航線,但是還沒有開通。(注意:如果坐飛機來就必須做飛機走)
4. 來緬甸語言問題不算大,這面華人不少,尤其是在大城市...由於緬甸政府原因,很多地方是不許拍照的,比如橋梁和軍事設施,也不允許對穿制服的政府人員拍照...進寺廟一定要脫鞋脫襪,不可以穿沒有過膝的短褲,不準對僧人不敬...還有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去街邊小攤吃飯,買東西一要注意保質期...緬甸經常停電,在仰光也是一樣,所以最好帶上手電筒...另外緬甸蚊子很厲害,驅蚊劑也是必備...然後可以帶一些中國的小禮品,送給當地人,他們都很喜歡的...(緬甸治安特別好,在大城市亦是如此,但還是要看管好隨身物品)...如果是旱季來還好,如果是雨季(5月-10月)會天天下雨,這一點也要注意。
(旅遊簽證無法延期,商務簽證需要你在緬甸的工作證明及財產證明,十分繁瑣...一般商務簽證是3個月左右吧...旅遊的話足夠了)
❻ 去緬甸不管晴天陰天一定要帶傘,去緬甸有哪些必須要的注意事項
去緬甸,一定要帶傘的原因是:緬甸分為旱季、雨季;旱季從十月份到次年四月,光照比較強烈,要用傘來遮陽,雨季是從五月到九月,降水較多,要用傘來擋雨。緬甸,畢竟是異國他鄉,出行必須注意的事項涉及語言、時差、葯品、衣著、禮儀等方面。
禮貌: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對中國遊客非常友好。緬甸的民俗風情很簡單,但是,乘客必須遵守佛教禮儀,到寺廟都時需要脫鞋,保持衣服整潔。
❼ 去緬甸旅遊什麼季節好
緬甸最佳旅行月份緬甸全年平均溫度大約為26-36℃。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旱季為10月至來年4月。旱季是緬甸黃金旅遊季節,天氣晴朗,遊客需自備防曬霜、墨鏡、遮陽帽等物品,但是旱季末天氣非常炎熱,只有茵萊湖所在的高原比較涼爽;雨季為5月至9月初,仰光等緬甸南部地區雨水較多,建議遊客攜帶雨具。
❽ 為什麼說松山戰役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南天門戰役的原型
劇情中那個大bug,影片中出現過一張類似滇緬公路重新貫通時的路標,即是說,龍團長一行人是沿滇緬公路撤退的,而怒江與滇緬公路交匯處確實有一處戰爭遺跡,即松山。
二、松山日軍陣地陣地確實有一片105炮群與劇中覆蓋南岸的反斜面炮巢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真實情況中日軍的確有混跡在撤退的遠征軍中,不過已經過江了。
四、都是鑽坑道贏得,不過現實中的坑道是遠征軍自己挖的,欲在破壞制高點雙子堡,貌似雙子堡也在劇中出現過,不過沒什麼戲份,至於樹堡,個人猜測和緬甸反攻中的第一仗有些類似,後者趕上緬甸旱季,也很缺水,其中中國遠征軍就曾依託一棵榕樹改建為地堡。
❾ 緬甸河水什麼季節最少
從理論上來說,是一個水資源特別豐富的國家。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每年從印度洋、孟加拉灣方面吹來的西南季風,給這個金塔古國帶來了充沛的雨量。有人估計全緬各地平均年降雨量為80英寸(合2000毫米),按此計算,一年來緬甸全國降水量為1.34億立方米。如果和中國相比,中國全國各地平均年降雨量只有629毫米(mm),不到緬甸的三分之一,一年來全國降水量為6萬億立方米,是緬甸的4.5倍左右。但考慮到中國國土面積是緬甸的14倍之多,人口是緬甸的25倍,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遠遠少於緬甸,是顯而易見了。
「既然這樣,怎麼今年夏天緬甸全國各地都鬧水荒,缺水飲用水呢?」有人可能結合目前的情況,提出這個疑問。
是的,緬甸每年獲得的雨水並不少,但這受制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時間因素,一個是地理因素。
時間因素:降雨量都集中在雨季(陽歷6月至9月),其他季節雨量甚少。去年7、8月間緬甸各地不是鬧水災嗎?就是那充沛的雨量造成的。
地理因素:緬甸全國各地降雨量不均勻。臨海地區雨量特多,北部、東部山區雨量次之,中部地區雨量最少,有的地方甚至不到20英寸(500mm),被稱為「中部乾旱地區」。
有人以中國降雨量的標准來看緬甸,會認為年降雨量500mm也不算少,怎麼會是乾旱地區呢?中國北方地區降雨量都只有400mm呢!
這是忘記了「氣溫」這個條件。緬甸中部降雨量少,氣溫卻特別高,年水蒸發量遠遠高於年降雨量。例如最乾旱的馬奎省、曼德勒省,年水蒸發量達到1700mm—1900mm左右。一年降雨量不到600、700mm,卻蒸發那麼多毫米的水量,這些地方不幹旱還有哪些地方會乾旱呢?
但就是這些地區,去年7、8月間同樣鬧水災。所以有人不無遺憾地說:「如果能把去年7、8月間的那些大水留到今天,也就不會有今年4、5月乾旱的現象出現了。」
當然這是辦不到的,「流水無情」嘛。水總是要流動的,特別是要往低處流,往海里流,你要怎樣才能留住它呢?
「建水庫,修水壩。」有人可能會這樣提議。對,這是最好的留住水資源的一個方法。但就是這個方法,這幾年卻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排斥、抗議。原因是水庫、水壩的修建「破壞了自然環境」、「影響生態」,甚至會使河流斷流、缺水雲雲。
真的是這樣嗎?人們應該冷靜地思考這個問題了。當然一些水庫、水壩修建的不合理,是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的。但如果修建得合理的話,仍是可以造福人類、造福大自然的。在這里就有一個具體的實例可說明之:目前緬甸最大的水壩——德班色(Tapanseik)水壩就緩解了當地的水荒現象。
據《緬甸之光》報5月14日報導,盡管今年各地都因厄爾尼諾現象大鬧水荒,但實皆省德班色水壩地區,由於有充沛的存水,因而當地的夏季農作物的收成都有了保障。該報上提出了許多縣區栽種夏作物面積的數字,有的地區夏作物的面積甚至超過了原定計劃——原因就是由於供水有保障。
如何合理利用上天賜給人們的豐富的水資源,避免以後再出現嚴重的水荒現象,是人們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課題了。
❿ 越南緬甸等國缺水嗎,主要水源是否是瀾滄江
不缺水,中南半島國家每年都發水。越南主要是紅河。緬甸主要是伊洛瓦底江、凱爾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