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什麼一直打緬甸
❶ 為什麼緬甸常年戰爭不斷
緬泰戰爭 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泰國與緬甸之間為兼並土地、掠奪勞動力和取得中南半島政治經濟優勢而進行的長期戰爭。泰緬戰爭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548~1592) 1486年,緬甸東吁王朝興起後,泰緬之間開始出現小規模邊境沖突。1548年底,緬王莽瑞體乘泰國王室內訌、國內局勢動盪之機,率軍大舉入侵。次年包圍泰國首都阿瑜陀耶城,因久攻不克而退。1563年,緬王莽應龍再度入侵,次年攻佔阿瑜陀耶,將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員和居民擄至緬甸,另立傀儡王。1568年,因泰國力圖擺脫緬甸的控制,導致莽應龍又一次大舉進攻。1568年11月~1569年 8月,阿瑜陀耶城抗擊緬軍圍困達10個月之久,終因內部叛變而陷落。莽應龍處死前傀儡王以後,立親緬的彭世洛太守為傀儡王。1584年 6月,泰國王子帕那萊(即後來的納黎宣)宣布獨立,並率軍攻入緬甸。1584~1592年,緬軍五次大舉入侵泰國,並一度包圍阿瑜陀耶城,但均遭失敗。1592年底,泰緬主力決戰於泰國廓沙拉,結果緬軍大敗,其統帥即緬甸王儲陣亡。 第二階段(1593~1664) 1593~1605年,泰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不斷向緬甸發動進攻。1593年,泰軍攻佔緬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進占毛淡棉、馬都八等地,吞並緬甸南部大片領土。1595~1599年,泰王納黎宣大帝兩次率軍大舉入侵,包圍緬甸首都。1605年,納黎宣再次率軍攻入緬甸,不久於陣中病亡,泰軍遂撤回。1613年起,緬甸軍隊開始反攻,收復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領土及東北部的撣邦一帶領土。1615~1663年,雙方激戰於緬甸南部與泰國北部,互有攻守。1664~1665年,泰國乘緬甸忙於應付清緬戰爭和王室內訌之機,大舉進攻,在蒲甘附近與緬軍決戰,遭到失敗,被逐出緬境。 第三階段(1665~1759) 這一時期,雙方處於休戰狀態,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復了睦鄰友好。 第四階段(1759~1810) 1752年,緬甸雍籍牙王朝興起,不斷向外擴張領土,導致雙方的尖銳對立。1759年,緬王雍籍牙率兵侵入泰國,次年包圍阿瑜陀耶城。旋因緬王突然死去而退兵。1764年緬王孟駁進占泰國北部,次年發動全面進攻。1767年 4月,在圍攻一年兩個月之後,緬軍攻陷阿瑜陀耶城,掠走大批居民及財物,並將該城付之一炬。1767年底,泰軍將領達信率軍反攻,逐走緬軍,恢復了泰國的獨立。1768~1785年,泰緬多次交戰,泰國漸次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緬甸則奪回土瓦、丹那沙林一帶。1785年,雙方主力決戰於泰國南部的北碧(干乍那武里),緬軍大敗。以後,戰爭逐漸演變成局部的邊境沖突,其影響和范圍日益縮小。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見英緬戰爭)爆發後,緬甸開始淪為殖民地,泰緬戰爭遂告終止。
❷ 緬甸政變為何頻繁
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緬甸軍方電視台發表聲明,宣布由軍方接管政權。
同時,緬甸總統府發出202101號命令, 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部門授權移交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掌管,並規定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期一年。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總統溫敏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
緬甸軍方通過旗下電視台表示,他們扣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和總統溫敏等領導人,是為了應對去年選舉中存在的「選舉舞弊」;目前,溫敏已將國家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當天中午,昂山素季的臉書賬號發表了一份聲明,敦促緬甸民眾反對當天上午發生的「政變」和任何回歸「軍事獨裁」的做法。
據外媒報道,緬甸首都內比都的大街上和大城市仰光的市政廳外已經部署了不少士兵。
緬甸軍方已控制了仰光、曼德勒、勃固等多地的政府和部門,緬甸國家電視台也已被軍方控制,各個頻道均中斷播出。
那麼,這一事件對緬甸客戶都有哪些影響呢?
通訊中斷
據外媒報道,緬甸首都內比都、仰光等多地電話和網路線路已被切斷,新華社記者的緬甸兩個當地運營商的電話卡已經無法正常使用了。
通訊雖然在稍晚時候有所恢復,但信號不太穩定。此時聯系不上客戶是大概率事件。
所有銀行暫時關閉
緬甸銀行業協會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發布通告,宣布緬甸國內各銀行全部暫停營業。緬甸銀行業協會當天早些時候召開緊急會議,認為由於緬甸進入緊急狀態後支付系統和通信系統大范圍中斷,無法支持各銀行取款業務。重新開業具體時間待網路恢復後通知。
有部分銀行除了提款機服務,部分網上銀行服務、支付服務也已暫停。緬甸中央銀行則表示,正密切關注事件,當多間銀行可以提供服務時,會通知大眾。
民眾搶購
當地時間2月1日早上,在緬甸軍方宣布接管政權之後,仰光、曼德勒等多地出現大批民眾搶購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情況,同時銀行的自動提款機前也排起了長隊。
航班暫停
受緬甸軍方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影響,緬甸仰光國際和國內出入口均於當地時間2月1日早上5時30分關閉,全部航班取消。不少已經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准備乘機的旅客受阻。
與政府合作項目暫停
一家駐緬甸的中資企業員工指,由於事發地是內比都,而大部分中資企業都在仰光,所以受影響不大。目前員工情緒比較穩定,項目正常運轉,部分需要與當地政府對接的工作事宜受到影響。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商處在中資企業微信群通知稱,請中國公民做好應急准備,不要驚慌,有情況及時向使館反映。
泰緬邊境關閉
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泰國北部與緬甸邊境一陸路口岸暫時關閉,該口岸位於泰國北部清萊府美塞縣和緬甸大其力交界,是泰國與緬甸最重要的邊境口岸之一。緬甸方面突然暫時關閉該口岸,造成泰緬邊境貿易和人員往來受阻。泰國軍方表示,已經部署增加該口岸軍力以便應對突發。
據緬甸當地華商說,對緬甸民眾來說,疫情期間收入降低導致犯罪率升高,現在又面臨政治動盪,生活上無疑是「雪上加霜」。目前緬甸國內情況較復雜,有要出貨緬甸的外貿人,請一定要全面掌握當地動態,注意貨款安全!
❸ 緬甸和泰國為什麼打起來
緬甸和泰國近年並沒有大規模的交火,如果你問的是近期的事,那麼交戰的雙方是泰國和柬埔寨。今年2月雙方為爭奪柏威夏寺地區4.6平方公里爭議區而發生交火,交火地點在泰國四色菊府與柬埔寨柏威夏省交界處。不過這幾天的交火是為了爭奪另一段邊境上的2個寺廟及其附近地區,即達凱寺和達曼通寺,交火地點位於泰國素林府(也叫素輦府)與柬埔寨班迭棉吉省(似乎是這個省,記不太准了)交界處。
說白了就是歷史遺留問題,聯合國當年把有爭議的地方劃給了柬埔寨,但泰國一直不承認,雙方時不時都會擦槍走火,再說現在泰國國內政局不穩,軍隊想要突出其存在價值,政府想要轉移民眾視線,打一打總是利多弊少的,反正死的都是基層士兵
❹ 泰國的暴亂是怎麼回事
泰國動亂有年頭了,自從受底層人民愛載的他信被趕下台,泰國就沒消停過,好象不管是誰當政,泰國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街上抗議,目標很明確就是推翻政府。泰國所謂的紅衫軍和所謂的黃衫軍就不斷的折騰著,以前紅衫軍還是代表大眾的利益,黃衫軍代表了新生階層尤其是城市中產的利益,現在則完全演化為爭權奪利的工具,將好好一個國家,在九十年代還讓人艷羨的泰國,衰敗成如今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在亞洲提不起來,國內競爭力的優勢消失殆盡,政局的不穩定,受苦的說到底還是國家和百姓。
他信,如果說在任時,還為泰國的廣大低下層民眾謀利益,能夠得到人們的尊重的話,那麼他信現在的反撲,則完全是以私人利益凌駕在國家利益之上的。他信公開號召支持者反抗現政權,支持他們和現在的政府示威抗議遊行,將經濟的不景氣 派系之爭所有的國內矛盾問題,都歸結為現政府的無能,公開要求政府立即解散國會下議院,要求阿披實總理離開泰國。
以前還只是平和的示威遊行抗議,現在都發展到激烈的武裝沖突,這次的沖突造成包括一名日本記者在內至少19人死亡,800 多人受傷。這么多傷亡,泰國緊急狀態處理中心10日稱軍方對反獨裁民主聯盟(紅衫軍)示威者的驅散行動是按國際標准執行的。不知道國際標準是多少標准,只知道當年緬甸軍政府驅散遊行的傷亡還沒這么大呢,就遭來西方各國一大堆制裁。
號召國內的紅衫軍跟政府對著干,其實這么做,他信的野心就完全暴露了,他不會得逞的,因為泰國和其它國家不一樣,泰國軍方不聽命政府,他聽命國王,槍桿里才出政府,沒有軍方支持的政黨領導人想坐穩國家元首的交椅,那簡直是痴人說夢。這也可能就是為什麼泰國這十幾年一直不斷動亂的根源所在。
泰國國王就相當於一個公司的董事長,政府不過是他的雇員,他信向現任政府反撲,也就等於側面向皇室開戰了,如此挑戰皇威,還想在再回到老闆手下打工,怎麼可能?再說靠著平民百姓的暴動,沒有軍隊的支持,那就是空想主義的胡鬧。從這次軍隊鎮壓紅衫軍的舉動來看,泰王明顯是站在民盟這邊的,他信根本在泰王心裡已經沒有了地位,他不可能在泰國重新掌權的。他信孤注一擲的舉動,只會給泰國帶來不斷的動盪,而自己那點老本也會逐漸消耗光的,紅衫軍被利用的實質,也遲早會被紅衫軍認清的
❺ 為什麼泰國歷史上一直北緬甸侵略
自蒲甘王朝完結(1287)開始,雙方勢力就在爭奪地峽,主要瞄準海岸線;
特別是18世紀中葉開始到19世紀這段時間,打了好多次仗;
暹羅最北打到過莫塔馬以南(1751),而緬甸貢榜王朝辛驃信王時期更是一度控制過整個海岸線(1765);
然後雙方就一直在邊境上推磨:北邊爭奪景棟和清邁,南邊爭海岸線。南邊大致一共打了五場大的
在泰緬戰爭中,緬甸多次入侵泰南地區,佔領過雪蘭莪和北大年地區,雍籍牙王朝強盛時期曾經吞並馬來半島大部分地區;但暹羅也多次反攻今緬甸南部安達曼海東岸的孟族地區,曾佔領過土瓦、丹那沙林、毛淡棉、馬都八等地。就這樣,18世紀末緬甸與泰國的南部邊界在克拉地峽形成犬牙交錯之勢。
❻ 為什麼說緬甸和泰國是世仇
泰國在13世紀拜託真臘統治,而緬甸7世紀的驃國即為萬家大國。16世紀中期緬甸東塢王朝(建立,此時泰國為消滅速古台王朝的阿瑜陀椰王朝統治,二者有戰爭,緬甸佔有優勢,泰國長期對抗緬甸侵略。
1752年,東吁王朝覆滅,在東吁王朝基礎上,雍籍牙建立了貢榜王朝,並一度大舉侵入泰國,泰國的華人鄭信率領軍民英勇抗敵,樹立聲威,最後開創吞武里王朝。
1885年英國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佔領曼德勒,國王錫袍被俘,貢榜王朝滅亡。泰國一直由曼谷王朝統治至今,但19世紀亦受到英國半殖民統治。
(6)泰國為什麼一直打緬甸擴展閱讀: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
❼ 泰國和緬甸開戰過嗎
歷史上打過,泰國曾被緬甸狂虐甚至亡國過!武術自古以殺人為目的,不是競技表演,要說殺人個人還是比較欣賞菲律賓格鬥術,其實殺人的手法步驟都 一樣,無所謂誰比誰更猛!還有樓上注意,緬甸跟泰國近代沒有太深過節,倒是柬埔寨跟泰國有歷史和領土的糾紛,雙方經常走火但是終歸翻不了天,一切盡在大國掌握之中。
❽ 為啥古代泰國總是打不過緬甸
也沒有「總是」吧,兩遍互有勝負,半斤八兩。
歷史上泰國也曾打敗緬甸軍隊,奪取了南部不少領土。
❾ 泰國為什麼經常軍事政變
泰國正治體制雖然也算是君主立憲,但其實是二元君主制,泰國國王對軍隊的控制力不是太好(君主制國家來說,國王應該對軍隊有絕對控制力,但可惜泰國不是),是其硬傷,當然泰國軍隊的強勢,也是泰軍的傳統之一,國王和首相(總理)的權力劃分也並不是太好,所以總是總理(政客)幹啥,國王或者軍隊或者老百姓反對,泰國的正治力量分成三伙,國王、軍隊、正府,互相不對付,但大多數的情況是軍隊和國王串通起來搞文人政客正府(當然了,說文人有點抬高他們,其實他們就是政客,雖然學歷高點,學歷高並不代表你就是文人),然後軍隊組織接管政權軍隊再貪污,然後人民(背後有黑心文人煽風點火自然是少不了的,當然紅衫軍那種比較純潔的shabi是比較少見的,這里贊一下紅衫軍)反對,軍隊內部又互相爆菊花,然後軍正府倒台,國王跟軍隊劃清界限,政客乘機拉攏軍隊資瓷,然後黑心政客上台,然後政客貪污(華裔大家族為主,泰國華裔大家族很厲害,華人到哪裡狗改不了吃屎的爛毛病――貪污),軍隊出來干政客……周而復始,當然了,亞洲國家貪污問題比較普遍化,一般來說,文明國家,軍隊是不可以干涉正治的,然而泰國卻縷縷上演軍隊干政客的事,有種說法是國王怕背鍋不出面,但背後指使軍隊干政,但在泰國的話,考慮實際也不得不如此,那些豪族真的得動用軍隊才能按掉他們,軍人雖然粗糙了點,但恐怕,自家人總比黑心爛肺的豪族豬狗政客更愛國一點吧,政客得節操……你懂的,整體素質堪憂的三四流亞洲國家,泰國這個模式算是好的了,燈塔沒國王,但是給老百姓木倉,異曲同工,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所以有國王還是好一點,泰國總體來說幸運值還是比較高的,以前的話,就是暴君政體模式――專制君主制,目前泰國王室的血統屬於華裔,姓鄭,王朝的建立跟後周柴榮到後宋趙匡胤有點像,泰國當朝太祖那時候是前王朝國王的養子,然後弒君奪位,建立此朝,時間清朝,前朝的前朝被緬甸海扁,亂世之中,前朝末帝比較類似陳霸先,一介武夫,收拾殘局――緬甸海扁泰國,韃清海扁緬甸,然後泰國陳霸先黃雀在後,泰國陳霸先也是個華裔,泰國本朝一開始定都曼谷,亞洲一片被歐洲列強糟蹋,淪為殖民地,好在泰國國王比較精明,割讓了點地皮,允許了西方通商,然後看看歐洲列強,覺得自己也應該學習,於是自上而下地開始了近代化改革,也是英法在東南亞利益地盤劃分矛盾重重,於是互相妥協,把泰國做緩沖地帶,西邊印度和南邊馬六甲海峽屬於英國,東邊東南亞屬於法國,再南邊那一群馬來諸島,屬於荷蘭和英國,太平洋里的幾個小破島,屬於燈塔和法雞,而菲律賓屬於燈塔,東南亞唯一一個倖存者,就是泰國,玩過鋼鐵雄心的話,從大地圖上一眼就能看出來,後來到了二戰,泰國看到亞洲的日本直接把英法嚇尿,燈塔也一開始束手無策,中國直接被小鬼子平推,於是為了自身保全,跟了日本,但沒有出什麼力,跟著干吼的角色,反而大哥日本給他們收復了失地,還擴張了下地盤,後來燈塔狂性大發,中國堅決抵抗,小鬼子開始尿崩,泰國一看情形不妙,於是跑到盟國訴苦求饒,盟國陣營那群流氓好歹饒了泰國,泰國於是坐收漁利,兩邊得好,這樣就到了戰後,戰後第三世界的風潮是殖民地揚旗風潮,前宗主國紛紛嚇尿,當然了,這里頭少不了俄畜的紅禍輸出及力量輸出,送錢送木倉送ammo,同時送大釗,我大清和朝鮮就是典型例子。也就不難理解泰國跟日本關系一直不錯,這有點扯遠了。當然了,不要糾結70年代了,禍根子其實你懂的,東亞地區霸主某國也大搞輸出紅禍,近鄰東南亞首先遭殃,恐怖的紅色高棉,跟泰國反左比,泰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搞笑的是,紅禍輸出時候,泰國人里頭跟著紅寶書路線上山打游擊的那群滿臉豆花的泰國左翼,好歹死的快,不然的話才會把泰國民眾禍害慘呢,那時候泰國軍政府確實功勛卓著,雖然確實手段有時候有點殘暴。不要覺得泰國年年鬧亂子,就想著是big news,其實這沒啥,人家該吃吃,該玩玩,該當人妖當人妖,相當嗨的,玩大發的時候,只是6,70年代紅禍輸出年代。
❿ 為什麼緬甸拳一直敗給泰國拳
拳術的厲害與否不是靠簡單的比武總結出來的,參賽者的級別不同當然會有差異,比如拳擊比賽同是拳擊套路為何有勝有敗,我會中國功夫在我們這里也還可以,可是要我去和全拳王打必敗無疑,難道說我們中國功夫不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