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緬甸人是什麼族
『壹』 緬甸人是什麼人種
緬甸是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因為緯度的原因,大多數緬甸人跟中國人差不多是黃色人種,但是也有一部分靠近赤道生活的人是棕色人種。
『貳』 緬甸有傣族嗎
緬甸有傣族。
緬甸人口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撣族:
緬甸官方將分布在撣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為「撣」,分布在撣邦高原邊緣和其它地區的泰民族命名為昆、允、罕底、小撣、大撣、毛撣、泰蘭、泰隆、泰那等不同族稱。
實際上,緬甸各地的泰民族並不承認緬甸官方的民族劃分,對外均統一自稱「泰」,普通緬族人稱其為「撣」。
撣族與泰國的泰族、柬埔寨的泰族、越南的泰族、寮國的佬族、中國的傣族、印度的阿薩姆族,屬分布在不同國家不同叫法的同一個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2)瑞麗緬甸人是什麼族擴展閱讀
傣族:
傣族,又稱泰族、撣族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
族稱: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經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唐宋文獻稱為「金齒」、「黑齒」、「銀齒」、「綉腳」、「綉面」、「茫蠻」、「白衣」等。元明時期仍稱為「金齒」、「白衣」。「白衣」又寫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誤作「僰夷」,以致與白族混淆。清以來稱為「擺夷」。另外,越南史籍稱傣族為「哀牢」;緬甸史籍稱傣族為「撣」,印度史籍稱傣族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寮國稱做老,緬甸稱做撣,中國稱做傣,印度稱做阿洪 。
『叄』 瑞麗的人口民族
2011年末,全市總人口(含在瑞麗居住半年以上中國籍人口)20萬多人,其中城鎮人口11.97萬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7.68萬人,其中傣族5.52萬人、景頗族1.34萬人、德昂17899人、傈僳族840人、阿昌族441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8人。
傣族
傣族為瑞麗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分布在瑞麗江沿岸的姐相和弄島、勐卯三鄉鎮.瑞麗傣族多數為土著,部分由異地遷入,因地區差別,該區域內傣族大體上分傣勒、傣卯和傣德三個語支。傣勒意為上方之傣,即從北部或東部遷入的傣族。生活習俗及住房與潞西等地的漢族相近,亦稱為漢傣,主要聚居地在勐卯鎮。傣卯,即世居本地的後裔,仍保存著傣族的古樸習俗,喜居干欄式帶曬台的竹樓。傣德,意為下方的傣族,即從緬境內遷入瑞麗的傣族,亦稱「水傣」,習俗與傣卯接近。主要居住在瑞麗江沿岸的姐相鄉、弄島鎮和勐卯鎮。傣卯和傣德有名無姓,憑血緣關系攀親,特別以母系血緣為重,名有奶名和帕嘎名。傣勒除了和傣卯、傣德用奶名和帕嘎名外,因習漢文需取學名,學名帶姓。瑞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使用的傣文為「黎托哇」和「黎洞滿」,其中,傣勒習漢文或「黎托哇」傣文,傣卯習「黎多滿」傣文,傣德習「黎多滿」傣文和緬文。
景頗族
景頗族起源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的後裔。大約在一千多年前,景頗族先人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開江往南遷徙,直到17世紀逐漸定居在德宏一帶山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景頗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景頗語支,文字都用拉丁字母拼寫(有景頗文與載佤文兩種)。「景頗」一詞出自景頗支語支,其原意解作「人」,現意既是景頗支系的自稱,也是載佤、龍峨、勒期、波喇等支系,總稱「崩用景頗」。居住在瑞麗的景頗族,以載佤支和景頗支為主。其方言有景頗方言和載佤(龍准)方言兩種,有少量的勒期和龍峨方言與載佤支相近。景頗族是瑞麗的主體民族之一。2008年,全市景頗族人口13816人,佔全市總人口數的8.2%。主要分布在從東到西的一帶山區,西起於與緬甸隔河相望的等嘎,東止於潞西遮放,與隴川相連的勐力。從各支系的分布情況看,景頗支主要居住在等嘎、雷弄、戶蘭;龍峨支主要居於勐秀、南京里;勒期居於勐力、南京里;載佤支的人數較多,分布於戶育、班嶺、弄賢、等扎、勐典、戶瓦等地。
景頗的菜餚,「舂菜」可謂一絕,因其別具一格頗受人青睞。
景頗族服飾。在我國56個民族的服飾中,景頗服飾是比較耀眼的,特別是女裝。景頗姑娘把搶眼的色彩都盡收其身,紅紅的統裙是姑娘的巧手織就,各種富有民族氣息、民族特色的花紋和圖案巧織於上;黑底的上裝綴有許多潔白的銀泡、銀片、銀墜,格調明快。這是盛裝中較為傳統的一種,其他便裝及新式盛裝,在目瑙縱歌盛會上可盡收眼底。
景頗族的婚姻,屬單方向的姑舅表優先婚。即舅家的女兒是姑媽家的兒媳。相反姑媽家的女兒,就絕不能嫁給舅家的兒子,這是景頗族血不倒流的婚姻規則。他們的婚姻通常以姓氏為基礎,並不局限於家庭,這就形成了景頗社會中的姑爺種與丈人種的關系。景頗族娶親的形式約有5種,明媒正娶叫「迷奔」,拉親叫「迷確」,搶親叫「迷魯」,訂幼子親叫「迷董」,悄悄偷來後再議婚的叫「迷考」,其中「迷奔」是最合乎禮儀最為正統的嫁娶形式。
景頗人待客,客人進家,留食留宿,視如家人,親切無間。景頗人的禁忌很多,過去到景頗族家中去玩,進門後脫鞋上樓,入屋內後不能久站著不坐,不得隨便出入供祖和神靈的鬼門;不得隨便摸別家門前的祭樁,不得隨便摸別人肩上佩掛的長刀和槍;不準在官廟、神樹附近打槍、砍樹和大小便;不能在人前放屁,否則認為對人不禮貌;不經主人允許,不入主人的卧室,未經主人允許,不得隨便掏看別人的挎包。騎馬入村寨須下馬,祭祀官廟期間全寨休息不勞作,以示對神靈的敬意,此期間外村寨的人來訪只能進不許出。
德昂族
德昂族是瑞麗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戶育鄉的芒海、廣宋、雷公,勐秀鄉的廣卡、雷門、南桑,勐卯鎮的賀南毛等村寨。居住地多在海拔900~1000米的盆地邊沿和亞熱帶的半山坡林中,居住較為分散,其村寨多夾在傣族、景頗族、漢族的村落之間。德昂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德昂語又分為「布雷」、「汝買」、「若進」3種方言,但沒有文字。德昂族以農耕為主,種水稻、玉米、薯類等。擅長種茶,是瑞麗山區最古老的茶農。住房為竹木結構的桿欄式,竹子是建房的主要材料,主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或貯存糧食、農具。青年男女戀愛自由,婚姻有一定自主權,但必須遵守同姓不婚的原則,有的村寨仍保存姑舅表婚習俗,實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服裝多為藍黑色大衿衣,大腳褲,繞包頭,青年多用白色,中老年用黑色,有紋身習俗。婦女裹黑布包頭,多穿藏青色或黑色對襟短上衣,衿邊鑲兩條直紅布,並釘上大方塊銀扣,下擺用彩色小絨球裝飾,著長裙,喜戴大耳墜、銀項圈、銀耳筒,腰系漆紅、黑、黃、綠諸色藤篾腰箍。中年以上男女多嚼檳榔。信仰巴利語系佛教的「左底」和「多列」教派,信教人家不飼養豬、雞、鴨、鵝,解放後有所改變,開始飼養豬、雞等。以大米為主食,飲食清淡,好飲濃茶,常以燒火煨茶招待客人。由於宗教信仰與傣族相同,故許多風俗都與傣族相同,主要民族節日是潑水節。此外,還有「開門節」和「關門節」,做「擺」等宗教節日。
傈僳族
傈僳族是瑞麗山區僅次於景頗族、德昂族和漢族的又一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瑞麗市勐秀鄉的等扎村委會和戶育鄉的班嶺、班養等村寨。居住地多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不通用,一般多使用漢文。傈僳族先秦時期氐羌,漢晉時屬「叟」的一部分, 「栗粟」一詞最早見於唐代樊綽《蠻書》,宋稱「施蠻」、「順蠻」,元明清稱「力些」、「傈僳」等。自稱為「傈僳」。傈僳族屬於唐代烏蠻部,與彝語集團中的諾蘇,納蘇、聶蘇的部落在古代有一定親緣關系,其後發展成一個獨立的民族。
婦女服飾與怒江一帶的傈僳族服飾大體相同,頭戴用貝殼、料珠串成的帽子,身穿右襟上衣,麻布長裙,收腰的淡色短衫及深色夾襖。掛上貝殼,料珠、銀幣、瑪瑙串成的項鏈,服飾做式精細,圖案美觀。而男子服飾一般戴黑藍包頭,穿麻布長短褂,喜佩長刀或短刀。生活習俗受漢族、景頗族影響,已無多大差別。傈僳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是「闊時節」、「刀桿節」。節日期間,傈僳同胞盛裝雲集,舉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漢族及其他民族
漢族是瑞麗境內人口僅次於傣族的主體民族,屬漢藏語系。遷入瑞麗始於明代「三征麓川」之後,當時為鞏固邊防,陳用賓在勐卯建關築城,並大興屯田,留下部分亦兵亦農的漢族戊卒。清代到民國,特別是滇緬公路開通,商業興起後,部分漢族商賈來到勐卯。1949年後,為開發邊疆,開辦國營農場,大批漢族從湖南、四川、河南、貴州等內地遷移到瑞麗。最典型的是1958年「大躍進」修水庫,從保山白廟水庫遷移一批農民到瑞麗落戶。1968年「文革」期間,又從保山、施甸、龍陵等地抽調了一批「貧宣隊」落戶瑞麗,至此,瑞麗漢族人口猛增,遍布全市各地。由於瑞麗漢族的先民祖籍多為內地,漸入邊區,故習俗大致與內地相同。其他少數民族因人口較少,故不綴述。
『肆』 緬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嗎
緬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
緬族屬蒙古人種,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緬族人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個頭不高,膚色呈棕色,講緬語。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有7種方言,各方言間差別不大,可以相互通話。緬語通行緬甸全國,是緬甸的國語。
家庭習俗
婚姻和家庭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因素。家庭是社會的基礎,通過婚姻而確立。干百年來,緬族社會經歷了母系制、母父共制、父系制三個發展階段。婚姻由原始的群婚、轉房婚發展到一夫一妻制。
緬族人在11世紀接受佛教和印度摩奴法典精神後,父權發展異常迅速。緬族家庭嚴格地實行一夫一妻制。丈夫為一家之長,負責家庭的生計等重大事項。妻子主內,負責家務勞作,撫養幼兒。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養家責任。
一般來說緬人社會中男女地位平等。婦女可在社會中擔任公職,上管一方行政。她也是獨立社會的人,有婚戀的自由,有平等繼承家庭財產的自由。
丈夫去世時,妻子可繼承財產,接替丈夫的位置,負責整個家庭的生計,對兒女的婚姻大事等有決定權。
『伍』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緬甸語為母語,屬於漢藏語系民族,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陸』 緬甸人在中國是什麼民族
緬甸人在中國不屬於什麼民族,是外國人。
緬族起源於古代氐羌集團,是中國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緬甸以前是中國的領土,但現在不是了,而且也沒有緬甸人留在中國,所以緬甸也不屬於中國民族,只是中國雲南的傣族是屬於緬甸的大民族,擁有大量的人口在緬甸的撣邦。
緬甸作為我國的西南鄰國,一直與我國有著密切的來往,而且最近兩年,中國去緬甸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從而從一定程度帶動了緬甸的旅遊業發展。
緬甸人的生活很有特色, 由於信佛教的緣故,緬甸人歷來非常尊敬僧侶,黃色的袈裟是人們心目中庄嚴、崇高、聖潔、不可侵犯的象徵。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緬甸佛家人可以食肉,這與其它佛教國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殺生的。
(6)瑞麗緬甸人是什麼族擴展閱讀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
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柒』 緬甸人是什麼族
主要民族:緬族,克倫族,撣族,果敢族主要民族:緬族,克倫族,撣族,果敢族主要民族:緬族,克倫族,撣族,果敢族緬族,克倫族,撣族,果敢族
『捌』 緬甸景頗族在哪裡
緬甸的克欽族與中國雲南景頗族是同一民族,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緬甸的景頗族被稱為克欽族,約200餘萬人,緬甸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分布地區緬北克欽邦、印度阿薩姆邦及雲南。
即緬北的密支那、八莫、傑沙、興威、臘戍、孟拱、果當、葡萄、戶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還分布在瑞麗江流域、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匯合處的三角地帶、中緬邊境地區、撣邦部分地區,在印度阿薩姆邦那加西部山區也有少量克欽族居住。。
緬甸的景頗族和中國境內的景頗族有歷史淵源和相同的傳統文化習俗,但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受周邊民族的影響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尤其是生活在不同的國度里近現代所經歷的社會歷史背景不同,所以形成了景頗族文化的區域差異。
中國少數民族景頗族和僳僳族即是克欽族的分派。緬甸境內的克欽族人,則組成武裝反政府組織爭取民族獨立自主。
相傳,克欽人的祖先大約在7世紀時開始由西藏東部青藏高原沿橫斷山脈南遷。8世紀時已定居於高黎貢山一帶了。11世紀,他們沿恩梅開江,邁立開江逐漸遷入今緬甸境內。
克欽族進入緬甸境內之後,又分兩路向南遷移。一路從孫布拉蚌沿著南部山地遷移,爾後又向西南方向遷移,另一路則沿著三角地帶的山脈,從恩梅開江沿岸南下並逐漸定居下來。15世紀克欽族再次南遷,開始與緬族、撣族接觸,接受緬甸文化。
克欽族有4大支系:景頗、浪峨、載瓦、勒期。克欽族有自己的語言,但語法與緬語完全相同,基本詞彙中有60%與緬語一致。克欽族中操景頗語者人數最多,操浪峨語者次之。景頗語是克欽族的通用語,有6種方言:普通景頗語、喀古景頗語、高伊景頗語、戶拱景頗語、督茵景頗語和騰乃景頗語。普通景頗語是克欽邦普遍使用的語言,也是學校的教學用語。
『玖』 瑞麗目前面臨緬語翻譯不足的問題,瑞麗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緬籍人員
因為和緬甸接壤,並且緬甸現在有點難。
首先,我先來廢話一下。
瑞麗,它的全稱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
瑞麗市位於雲南省的西部地區,屬於少數民族自治州,面積為1020平方公里,總人口大概為20多萬人。
瑞麗市的西北地區、西南地區、東南地區和緬甸相連,可以說是和緬甸邊境的村莊面對面。
瑞麗市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內陸口岸,旁邊就是國家級的口岸城市木姐,並且瑞麗還是重要的珠寶中心,是中國首批的旅遊城市之一。
瑞麗市是縣級市,下設三個鄉、三個鎮、兩個區、兩個農場。
對了,瑞麗市還是中國17個國際陸港城市之一、中緬油氣管道的第一站、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中國旅遊百強城市之一。
好了,我的廢話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