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大河流經哪些地方
Ⅰ 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紅河、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分別叫什麼名字
1、大金沙江-麗水
伊洛瓦底江,流經緬甸南北,是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也是緬甸境內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麗水」,為滇緬貿易交通樞紐之一。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
2、薩爾溫江-怒江
中國稱怒江(Nu Chiang或Nu Jiang)。發源於西藏自治區安多縣境內、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脈,經中國雲南(保山、臨滄)流入緬甸,注入馬達班海灣。
3、昭披耶河-湄南河
中文俗稱湄南河(湄南在泰語里指大河),是泰國第一大河,自北而南地縱貫泰國全境。發源於泰國西北部的撣邦高原,流到南部平坦地區,形成湄南河三角洲,最後注入曼谷灣。
4、紅河-紅河
紅河(越南語:Sông Hồng 或 Hồng Hà)為中國雲南省——越南跨境水系, 是唯一發源於雲南境內的一條重要國際性河流(邊界在河口鎮—越南老街),也是越南北部最大河流;由於流域多紅色沙頁岩地層,水呈紅色,故稱「紅河」。
5、湄公河-瀾滄江
湄公河發源於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後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湄公河幹流全長4 909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
Ⅱ 伊洛瓦底江流經哪個最大的平原
伊洛瓦底江流經哪個最大的平原是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伊洛瓦底江是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緬甸境內的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獨龍江東南流經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後折轉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里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整個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的夾束,呈南北長條狀,河口段為扇形三角洲(3萬平方公里)。
Ⅲ 中緬共一條什麼河
中緬(中國和緬甸)共一條獨龍江。
獨龍江,是流經西藏察隅縣東南部——雲南貢山縣西部——緬甸克欽邦的河流,也是橫斷山脈西部「四江並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獨龍江發源於西藏察隅縣境內,藏語叫「美爾東曲」;南下入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境後稱獨龍江;進入克欽邦後更名為恩梅開江。
獨龍江河谷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河谷,位於雲南省的西北角,境內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峽谷中保留著完好的原始生態環境,蘊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然而,山重水復,積雪冰封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它處在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中。獨龍江作為「三江並流」的核心區之一,是除了人們熟知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之外而獨立存在的,它位於「三江並流」最西部的江河,被稱為「第四江」。
獨龍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一級支流,橫跨中國和緬甸,在緬甸境內匯入伊洛瓦底江。獨龍江發源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流經雲南省,在貢山縣邊境進入緬甸。
Ⅳ 流經緬甸的河流
湄公河(瀾滄江) 柬埔寨語作Mekongk,越語作Song Tien Giang,亦稱湄南河(寮語作Menam Khong,泰語作Mae Nam Khong),中國境內稱瀾滄江(Lan-ts'ang Chiang或Lancang Jiang)。 東南亞最長的河流,總長約4,350公里(2,700哩),為世界第十二大河,亞洲第七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流經西藏自治區與雲南省,此後成為緬甸與寮國之間以及寮國與泰國之間的部分國際邊界,還流經寮國、柬埔寨與越南,然後在胡志明市(西貢)南面注入南海。寮國首都永珍與柬埔寨首都金邊均在岸邊。湄公河約3/4的流域面積在其下游流經的四國——寮國、泰國、柬埔寨與越南——境內。 瀾滄江流出中國國境以後的河段稱湄公河,占湄公河一瀾滄江總流面積的77.8%,幾乎包括整個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的大部分地區、越南的三角洲地區和部分中部高厲河道平均比降約0.16‰。 東南亞最大河流。發源於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自北向南流經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總長4180千米,流域總面積81.1萬平方千米,其中湄公河長2668千米,流域面積63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烏江、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薩河等,其中蒙河為最大支流。
滿意請採納
Ⅳ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Ⅵ 東南亞的河流,發源地,流向,注入哪裡
1、紅河:發源於中國雲南省中部,河源海拔2650米.上游禮社河,接納東側支流綠汁江後始稱元江,流至到我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後稱紅河,東南流至河口入越南,到河內分支流入太平洋的北部灣.李仙江是元江西岸的最大支流,上游稱把邊江,東南流和阿墨江匯合後稱李仙江,流入越南後稱黑水河.盤龍江是元江東岸的最長支流,自西北向東南流入越南後稱瀘江.流向西北-東南向.流經的東南亞區域氣候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
2、湄公河:主源為扎曲,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個出海口,故越南稱之為九龍江,總程度長2139公里.
流向大致由北向南.流經的東南亞區域氣候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
3、湄南河:在泰國又叫昭披耶河,發源於泰國北部山地,流到南部平坦地區,形成湄南河三角洲,最後注入曼谷灣,全長1352千米,流域面積17萬平方千米.泰國首都曼谷市,就坐落在湄南河的入海口處.湄南河是泰國第一大河,自北而南地縱貫泰國全境.上游氣候高寒,冰雪期長;中游山高谷深,垂直帶氣候變化更為復雜;下游流域處在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帶.
4、薩爾溫江: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稱為那曲.離開源頭後改稱怒江,入緬甸後,始稱薩爾溫江,或丹倫江,入緬後,依次接納了左岸的南定河、南卡江,右岸的南登河、邦河等支流.幹流縱穿緬甸東部,深切撣邦高原及南北向縱列山谷,谷深流急,是典型山地河流.下游部分河段為緬、泰界河.在毛淡棉附近,分西、南兩支入安達曼海的莫塔馬灣.流域氣候受地形及大氣環流影響,氣候比較復雜.上游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冰雪期長;中游山高谷深,垂直氣候,變化更為復雜;下游地勢較低,受西南海洋季風影響,炎熱多雨,屬熱帶季風氣候.
Ⅶ 什麼是緬甸的天惠之河
伊洛瓦底江是我國友好鄰邦緬甸的第一大河,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區,在緬甸境內的兩條上源為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兩江匯合以後始稱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自北向南,蜿蜒奔流,穿過崇山峻嶺、平原峽谷,流經河網如織的三角洲,注入安達曼海。全長2150千米,流域面積41萬多平方千米,占緬甸全國面積的60%以上。緬甸人民對伊洛瓦底江十分崇敬,古來即稱它為「天惠之河」。傳說這里是雨神伊洛瓦底居住的地方,大江是雨神鍾愛的白象噴水而成,江因此而得名。自古以來,緬甸各族人民在它身旁辛勤耕耘,刨造了光輝的歷史和文化。伊洛瓦底江是各民族的搖籃。
從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匯合處至曼德勒為伊洛瓦底江上游段,沿岸多山,先後穿過三段峽谷,在每段峽谷間是地勢開闊的平原。上遊河段灘多流急,不利航行,但水力資源豐富。
曼德勒至第悅茂為伊江中游,它穿流於緬甸中部乾燥地帶,抵達三角洲頂端時,約有45%的水量被蒸發掉。伊洛瓦底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流之一,而中游又是全流域水土流失最甚的地區,中游谷地是棉花和糧食的重要產地,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第悅茂以下為伊江下游。自莫紐起分成9條較大河流,向南作扇形展開,形成河道交織如網的三角洲,三角洲地區除一些高地外概為現代沖積平原。地勢低下平坦,一般與海潮線相等,部分則在海潮線之下。三角洲向外伸延的速度是驚人的。據測量,平均每年向海洋擴展66米左右。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是緬甸的魚米之鄉,也是緬甸全國最發達和最富裕的地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米產量約佔全緬甸稻米總產量的2/3,享有「緬甸谷倉」之盛譽。
緬甸經濟的發展與伊洛瓦底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伊江中遊河谷兩岸是緬甸歷史最悠久的地區,早在1000年前的緬甸中古時期,人們就在這里築壩修渠,引水灌溉,種植水稻。緬甸獨立後,為了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增加稻穀產量和出口額,政府極為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為發展乾旱地區的灌溉事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緬甸內河航運業在國內交通運輸業中擔負著65%的任務,而伊洛瓦底江則是緬甸國內主要運輸命脈,成為溝通南北的主要交通線,整個伊江水系有4600多千米的河道全年可以通航。緬甸北部各地出產的各種珍貴的玉石、琥珀、寶石,緬甸中部的農產品以及產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谷地的石油,大都是通過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輸送到緬甸各地。
緬甸是世界柚木的主要輸出國,素有「柚木王國」的美稱,蘊藏了世界柚木資源的75%。砍伐後的柚木先用大象運送到附近的河邊,雨季時結筏流放直至仰光,而後運往世界各地。
伊洛瓦底江兩岸,名城林立。位於中游的歷史名城曼德勒,梵語為「葉德那崩尼卑都」,意為「多寶之城」,它是古代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從曼德勒沿江南下129千米,即達古都蒲甘,這座舉世聞名的「萬塔之城」是「東方文化寶庫」之一。盛極之時,這方圓幾千米的城市,到處佛塔聳立。蒲甘佛塔是緬甸建築藝術的精華,風格獨特,充分顯示了緬甸人民的才智。
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勃生,是緬甸的第二大港,這里萬噸輪船暢行無阻。緬甸的大米、木材、魚蝦、海貨,很多都是由該港遠銷國際市場。緬甸人民引以為豪的是,在近代史上,勃生是一座反抗殖民主義的英雄城市。1824年,當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時,偉大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曾在這里領導人民奮起還擊,使敵人聞風喪膽。
伊江下游,有運河與仰光河相接。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仰光猶如一塊晶瑩的寶石閃爍在伊江三角洲上。1948年1月4日,第一面民族獨立的旗幟在仰光上空升起,緬甸從此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贏得了獨立。今天的仰光,正以它那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
Ⅷ 伊洛瓦底江起源點在哪個國家、流經哪些國家入海口在哪
緬甸的第一大河,縱貫緬甸中部,全部在緬甸境內,全長約2,170公里(1,350哩)。從江源至眾多的江口,江水完全在緬甸境 伊洛瓦底江內奔流。流域總面積約411,000平方公里(158,700平方哩)。伊洛瓦底江年均徑流量約4860億m3。河谷成為緬甸歷史、文化與經濟的中心地帶。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內河運輸的大動脈,自密支那以下1,730公里間皆可通航。河谷平原為緬甸最重要的農業區,中游地區有油田,下游三角洲中盛產稻穀。幹流沿岸主要城市密集。
作為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獨龍江東南流經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後折轉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里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長2714公里,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整個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的夾束,呈南北長條狀,河口段為扇形三角洲(3萬平方公里)。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15。30'~28。50',北緯93。16'—98。42'。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Nmai Hka)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附近,西源邁立開(MaliHka)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km處的圭道匯合後 始稱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長2714km,流域面積41萬km2,約占緬甸全國面積的60%,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形成一條中央縱谷,谷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3。伊洛瓦底江從德耶謬以下是下遊河段,德耶謬至緬昂是下游谷地,緬昂以南,伊江呈傘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達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三角洲從勃生河口以東至仰光河口,寬約242公里,南北長約90km,面積為32400平方公里。
圭道至曼德勃是伊洛瓦底江的上遊河段,先後穿過60km長的第一峽谷、23km長的第二峽谷和27km長的第三峽谷;從曼德勒至德耶謬是中遊河段,這里是緬甸降水最少的地區,年降雨量在500--1000mm,是全國著名的乾燥地帶。早在1000年前緬甸的中古時期,人們就在這里築堤壩修渠道,引水灌溉,種植水稻,現在中游平原依然產芝麻、花生、棉花和煙草, 伊洛瓦底江及湄公河流域 這里也是緬甸重要的養牛區;從德耶謬至人海口是下遊河段。德耶謬至緬昂是下游谷地,緬昂以南,伊江呈傘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達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主要支流
伊洛瓦底江主要支流有大盈江、瑞麗(Shweli)江、欽敦(Chindwin)江、米坦格(Myitnge)江、穆(Mu)河、堯(Yaw)河以及蒙(Mon)河等。其中欽敦江是伊洛瓦底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緬甸克欽邦拉瓦附近,源頭叫塔奈(Tanai)河,先由南向北流,繼而轉向西南,先後接納烏尤(Uyu)河、曼尼普爾(Ma—nipur)河等支流後,在帕科庫附近注入伊洛瓦底江。全長840km,流域面積11.4萬km2。該河水流湍急,多瀑布,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
右岸主要支流有親敦江、模河和蒙河,左有大盈江、瑞麗江、南渡河、榮河等。
其它支流有薩蒙河、穆河、蒙河、馬達雅河、班朗河、昌馬基河、伊辛河等。
Ⅸ 瀾滄江流經哪幾個國家
瀾滄江發源於中國西南地區,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再由越南注入南海的國際河流。瀾滄江是典型的南向流向河流,也是國際河流,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被稱為「東方多瑙河」。
瀾滄江流經哪幾個國家
瀾滄江是中國西南地區大河之一,也是一條亞洲國際大河。瀾滄江在中國境內長2179公里,流經青海、西藏、雲南3省。
其中在雲南境內流域面積為16.5萬平方公里,而且支流眾多,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遠江、補遠江等。
Ⅹ 湄南河,湄南河,紅河,伊洛瓦底江各在哪個國家
湄公河(Mekong River),全長4180公里,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世界第十長河流,亞洲第七長河流。它的上游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個出海口,故越南稱之為九龍江。湄公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雲南省、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湄南河(Chao Phraya River),發源於泰國北部山地,流到南部平坦地區,形成湄南河三角洲,最後注入曼谷灣,全長1352千米,流域面積17萬平方千米。
紅河,為中國、越南跨境水系,也是越南北部最大河流;由於流域多紅色沙頁岩地層,水呈紅色,故稱"紅河"。紅河呈西北-東南流向,全長1280公里,越南境內長508公里,流域面積75700平方公里;中國境內長627公里,流域面積76276平方公里。在中國境內有幹流紅河(元江)及其最大支流李仙江(把邊江),二江在越南境內越池匯合,之後經北部灣入南海。
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緬甸境內的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獨龍江東南流經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後折轉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里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