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度量衡是什麼
① sud是什麼計量單位(貌似是緬甸的)
sud是緬甸的體積計量單位。
1 sud=100立方英尺
1立方英尺=0.028 m3
② 緬甸的一兩是多少克
2008年,為了便於與國際計量單位進行換算,緬甸使用「緬斤」作為緬甸農產品的統一計量單位。統一計量單位的換算方式為:600緬斤等於1噸。在此之前,緬甸各地均使用蘿進行計量,由於各地關於蘿的換算方式有所不同,導致商品的出口計量出現不統一的情況。
香港傳統1斤=16兩,所以有道「半斤八兩」。
不知道緬甸的一斤是10兩,還是多少。
一緬甸斤=1000 000 克/600緬甸斤=1666.67克
③ 英美等英語國家用英尺、英寸、英畝,那其他西方國家用什麼計量單位
國際上的許多國家都已使用公制系統。依照美國中情局的資料,世界上除緬甸、賴比瑞亞及美國以外的國家都已使用國際單位制為法定量度系統。
英國法律規定,商業零售必須使用公制;在科學領域,英國人習慣用公制,美國人習慣用英制。美國在1966年時已由美國國會授權使用公制單位,公制單位常用在科學、軍事及工業的領域,不過日常使用仍以美製單位為主。
大英國協的各國家已由英制轉換為公制,但各國轉換的程度各有不同,有些國家幾乎已改用公制系統,英國政府已在1864年宣布改用公制,但日常生活仍常常使用英制系統。
國際上的使用多半已使用公制系統,不過有些特定的領域仍沿用其他的單位系統,例如航空管制方面仍使用英制,而航海仍使用海浬及節等單位。
④ 度量衡分別指什麼
「度」即長度,「量」為容量,「衡」即重量,「度量衡」就是分別指計量長度、容積、重量的標准或器具。
度量衡是國家一切制度的基本標准,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並設有專門機構來管理度量衡事宜。
作為國家各項制度的計量標准,度量衡器具的精確性至關重要。度量衡關乎人類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是衡量世間萬物的標准尺度,也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規范商品交換、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國家權力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4)緬甸的度量衡是什麼擴展閱讀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迅速地改變戰國時期各國混亂的度量衡單位和量值,加快政令的推行、賦稅的徵收,以及保障國家經濟和商業的正常運行,由此他繼承了商鞅統一度量衡的改革,發布政令來統一度量衡。秦始皇以命為「制」,以令為「詔」,向全國發布統一度量衡詔書,詔書內容共40字:
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翻譯:秦王二十六年,統一了天下諸侯,百姓自此安居樂業,秦王始稱皇帝。秦始皇於是下政令給丞相隗狀、王綰,對不合乎統一法規的度量衡和規章制度不明確的,都要進行明確的統一。
⑤ 緬甸和中國計量單位對照表
香港黃金首飾計量採用的是司馬兩 1司馬兩=37.4285克(就是小兩) 1兩=10錢,1錢=10分手鏈1.060錢,就相當於3.9674克吧.
⑥ 度量衡分別指什麼單位
度是長度,量是容積,衡是重量。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秦朝時統一度量衡。
⑦ 度量衡是什麼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於計量物體長短、容積、輕重的物體的統稱。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因地域和國情不同計量統計方式不同。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五帝本紀》:「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准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距今5000年前的大地灣仰韶晚期房F901中出土的一組陶質量具,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量器。大地灣這套陶質古量器,出土於房F901的主室中(前堂);主要有泥質槽狀條形盤、夾細砂長柄麻花耳鏟形抄、泥質單環耳箕形抄、泥質帶蓋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條形盤的容積約為264.3立方厘米;鏟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積約為26082.1立方厘米。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鏟形抄的二倍外,其餘三件的關系都是以十倍的遞增之數。為了與古代量具名稱相貼切,我們將在其相應容量的名稱上冠以升、斗、斛之稱謂,即可稱為"條升、抄斗、四把斛"等,另外,在大地灣仰韶早期遺跡中出土的幾件骨匕和鏟形器上多見有等距離的圓點形鑽窩刻度,並在窩內塗有紅色顏料,它們應為當時測定某些東西長寬地尺度。包括前述F901內所出的一組陶質量具在內,它們都是我國最早「度、量、衡」器的實物佐證;並將我國度量衡實物史提前了二三千年。同時,這些度量衡具的發現也為研究我國古代分配製度、度量衡史以及十進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1]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厘米,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⑧ 度量衡分別指什麼度量衡簡介
1、「度」即長度,「量」為容量,「衡」即重量,「度量衡」就是分別指計量長度、容積、重量的標准或器具。
2、度量衡是國家一切制度的基本標准,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並設有專門機構來管理度量衡事宜。
3、作為國家各項制度的計量標准,度量衡器具的精確性至關重要。度量衡關乎人類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是衡量世間萬物的標准尺度,也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規范商品交換、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國家權力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⑨ 度量衡是什麼意思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於計量物體長短、容積、輕重的物體的統稱。
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⑩ 緬甸1kg是中國的幾公斤
一千克就是一公斤,這是國際計重單位,緬甸與中國和大部分的國家是一樣的。千克(符號kg)是國際單位制中度量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的定義是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34J·s時的質量單位,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千克是唯一一個有國際單位制詞頭的基本單位。
千克的定義一直是法國巴黎國際度量衡局總部地下的一個鉑 – 銥合金圓柱體。這個國際千克原器(The International Prototype Kilogram),又簡稱為 IPK 或大 K(Le Grand K),是地球上的質量標准。
(10)緬甸的度量衡是什麼擴展閱讀
「千克」這一重量是由放在法國巴黎國際度量衡局(BIMP)的一個鉑銥合金(90%的鉑,10%的銥)圓筒所定義,它的高和直徑都是約39毫米。千克是質量的單位,而質量就相當於日常說的一樣東西有多「重」。
然而,質量實際上是一個帶「慣性」的性質;也就是說,一物體會在無外力的情況下傾向於保持既有的速度。當一質量為一千克的物體在一牛頓的力作用下,會獲得一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約相等於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十分之一)。
物質的重量完全隨本地的引力強度而定,而質量則不變(設該質量並非以相對論性速度相對於觀察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