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原先叫什麼
Ⅰ 緬甸原來是哪個國家的
公元前後,中國哀牢人分兩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據了今柬埔寨和寮國,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入泰國和緬甸,在緬甸的即今天的孟人。進入緬甸的孟族居住在錫當河流域。此後,青藏高原的藏緬人的一部分順山勢南遷緬甸。公元3世紀緬族的一支驃族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驃國,以卑謬為都城。832年驃國被同為藏緬系的南詔國滅亡,驃人四處逃散,逐漸與叫棲一帶的同族人緬族融合。 與驃國並立,孟族人在毛淡棉西北60公里建立了直通國。573年直通國的兩個王子興建勃固城,之後發展成為孟族王朝最重要的城市。驃國滅亡後孟族王朝統治了整個下緬甸直到11世紀。11世紀初定居叫棲一帶的緬族人吸收了驃國、孟人、南詔、撣人的先進文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建立了蒲甘王國,定都蒲甘。1044年阿奴律陀國王統一緬甸全境,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1058年始創緬文字母。1287年蒙古在西雙版納設立了宣慰司,元世祖忽必烈的大軍由此南攻緬甸,消滅了蒲甘王朝。所以。緬甸一直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國家。
Ⅱ 緬甸全稱是什麼
緬甸全稱為緬甸聯邦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簡介
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參考http://ke..com/view/7227.htm
Ⅲ 唐朝時期緬甸被稱為什麼國
驃國。
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音樂。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記載:"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里,去上都 一萬四千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並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 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寮國、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Ⅳ 緬甸從前的首都是什麼
緬甸從前的首都是仰光Yangon,緬甸最大的城市。2005年遷至內比都Naypyitaw。
仰光靠近海邊,內比都在中部,緬甸遷都應該是基於兩個原因:
一是防止敵國從海上直接入侵,二是更好地控制本土。
附緬甸周邊地圖:
Ⅳ 在中國古代稱什麼緬甸為什麼
緬甸稱為洪沙瓦底。
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5)緬甸原先叫什麼擴展閱讀:
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
公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漢書》稱諶離。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且建立蒲甘城。
蒲甘王朝是由阿奴律陀國王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上座部佛教為國教。阿諾耶塔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
Ⅵ 緬甸的歷史
1.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2.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3.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Ⅶ "緬甸"由來
1278年:中國元朝設置「緬甸行省」,此乃「緬甸」得名之始。
1989年:緬甸當局將其英文國名從「Union Of Burma」改為「Union Of Myanmar」。
知道了吧!!呵呵
明朝成設置緬甸軍民宣慰使司,任命當地首領為宣慰使
.
Ⅷ "知道緬甸為什麼叫緬甸嗎
緬甸國名的來歷:
緬甸因與中國相距遙遠,道路阻隔,故稱之為緬,即遙遠之意;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合稱緬甸,即遙遠的谷地。英文名Burma,來自得楞語的Brahma,其詞源與婆羅門或梵文有關。
緬甸人自稱巴瑪(Bama),梵文作Myamma,意思均為強者,據說這是緬人對自己民族的贊頌。也有人認為Brahma一名是早期到這里的移民給當地居民起的名稱,也是強人的意思。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
(8)緬甸原先叫什麼擴展閱讀:
緬甸在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唐時白蘭羌與吐蕃交戰失敗後,不願臣服吐蕃,大部分南徙入緬,擊服原住的孟人、驃人(Phyu)與撣人,先佔北部,逐漸發展為緬甸的主體民族。
同時,緬甸2010年結束了軍政府統治,進行民主改革。根據2008年憲法,緬甸是一個總統制的聯邦制國家,將實行多黨民主制度。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
Ⅸ 清朝緬甸叫什麼
清朝緬甸叫貢榜王朝,「緬」字表示遙遠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緬甸」的意思是「遙遠之郊外」,這就是古代中國西南人對這片土地的稱謂,元朝時成為中華人士對其最廣泛之稱謂。
清朝和緬甸貢榜皇朝發生一場戰爭,這是一場屬國對宗主國主動挑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爆發前,貢榜王朝就經常騷擾清王朝的邊境,經常派兵侵犯清王朝的領土,向清王朝的土司收取貢賦錢糧,如果那個土司不交,緬甸就開始用兵對付。
清王朝在忍無可忍之下,終於在1762年派兵出擊,打算教訓一下這不聽話的小弟。但沒想到的是,竟然打不過緬甸,這場戰爭直接進行了七年之久,最後緬甸國小耗不住,主動求和,才結束了這場戰爭。
(9)緬甸原先叫什麼擴展閱讀:
緬甸的貢榜王朝:
(1752年~1885年)
貢榜王朝為緬甸最後的王朝,雍籍牙創立,因此也稱為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
18世紀末(中國清朝乾隆皇帝統治後期),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界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緬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雙方簽訂合約收場。
1782年至1819年是波道帕耶國王(孟雲)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以及並吞印度邊界的曼尼坡與阿薩姆,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憂心緬甸的威脅。英國挑撥位於貢榜西邊的阿拉干王朝動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緬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