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和菲律賓實行什麼制度
❶ 東盟各國的政治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如越南,寮國(我國目前不再提寮國為社會主義,但其政體仍是社會主義)
民主資本主義如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汶萊,新加坡,柬埔寨,東帝汶(東還不是東盟成員國)。
軍人政權,如緬甸。(當然,在東盟內,泰國,菲律賓,印尼多少都存在軍人統治的印記)
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前身是由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3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成立幾十年來,東盟已日益成為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並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機制。現任東盟秘書長王景榮 。
東盟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個創始成員國外,20世紀80年代後,汶萊(1984年)、越南(1995年)、寮國(1997年)、緬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國先後加入該組織,使東盟由最初成立時的5個成員國發展到目前的10個成員國。東盟10國的總面積有45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 3億(1998年統計數字)。觀察員國為巴布亞紐幾內亞。東盟10個對話夥伴國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紐西蘭、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東盟成員國GDP概況
東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協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遵循正義、國家關系准則和《聯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國際和地區組織進行緊密和互利的合作。
東盟主要機構有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常務委員會、經濟部長會議、其他部長會議、秘書處、專門委員會以及民間和半官方機構。首腦會議是東盟最高決策機構,自1995年召開首次會議以來每年舉行一次,已成為東盟國家商討區域合作大計的最主要機制,主席由成員國輪流擔任。外長會議是制定東盟基本政策的機構,每年輪流在成員國舉行。常務委員會主要討論東盟外交政策,並落實具體合作項目。東盟秘書處設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出版有《東盟常務委員會報告》、《東盟通訊》等刊物。
近年來,東盟積極開展多方位外交。1994年7月成立東盟地區論壇,1999年9月成立東亞-拉美合作論壇,10+3和10+1合作機制也應運而生,2002年1月又啟動東盟自由貿易區。
1997年12月15日,首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0+3)在馬來西亞舉行。東盟各國和中日韓3國領導人就21世紀東亞地區的前景、發展與合作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並取得廣泛共識。在10+3合作進程中,外交、財政、經濟、農林、旅遊和勞動等6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已經建立,有力地推動了相關領域的合作。
與10+3並行的是東盟分別與中日韓領導人(10+1)會議,即三個10+1合作機制。>>
2001年11月,在汶萊舉行的第5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10+1)會議上,雙方領導人達成共識,一致同意在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並授權經濟部長和高官盡早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形成一個擁有17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達2萬億美元、貿易總額達1.2萬億美元的大市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成為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為了早日實現東盟內部的經濟一體化,東盟自由貿易區2002年1月1日正式啟動。自由貿易區的目標是實現區域內貿易的零關稅。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6國已於2002年將絕大多數產品的關稅降至0-5%。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4國將於2015年實現這一目標。
2003年10月,東盟第九次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召開。與會各國首腦在會上通過了「東盟共同體」宣言,確立了更為明確具體的目標,向更加密切的共同體邁進。這標志著東盟在政治、經濟、安全、社會與文化領域內的全面合作進入歷史新階段,並朝地區一體化邁進一大步。
同年12月11日,日本和東南亞國家聯盟特別首腦會議在東京開幕,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會議上宣布日本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2004年7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俄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聯邦法律。>>
隨著經濟實力和影響的不斷加強,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初,東盟率先發起東亞區域合作進程,逐步形成了以東盟為中心的一系列區域合作機制。其中,東盟與中日韓(10+3)、東盟分別與中日韓(10+1)合作機制已經發展成為東亞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東盟還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歐盟、韓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10個國家形成對話夥伴關系。2003年,中國與東盟的關系發展到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中國成為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非東盟國家。
詳細參看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0/28/content_610510.htm
❷ 緬甸現行的政治體制(整體)是什麼
緬甸國名將為緬甸聯邦共和國,首都為內比都。緬甸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同時還是包括三軍總司令在內的國家國防安全委員會的主席。三軍總司令為各種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軍隊將繼續在政治上發揮作用。緬甸實行多黨制、市場經濟制度,奉行自主、積極、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不允許外國在緬甸駐軍。
❸ 緬甸是封建制度國家嗎(有國王和首相)
緬甸不是封建制度國家,而是總統制共和制國家。
一、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
二、總統制:
總統制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與議會內閣制相對稱,指由選民分別選舉行政和立法機關,由總統擔任國家元首,同時擔任政府首腦的制度。
實行總統制的國家,在憲法中都規定了總統的職權。與議會內閣制相比較,總統制的特點是以總統為行政首腦,行政機關從屬於總統而非議會。在總統制下,總統獨立於議會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總統只向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有些國家雖然也設總統,但總統只是國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腦,內閣由議會產生,只對議會負責。這種情況屬於半總統制或者雙首長制。
❹ 緬甸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緬甸,在西方的干涉下,剛成立了議會,建立人權委員會,允許成立工會,特別是剛選出民選總統,披上了民主光鮮的外衣,但好景不長,溫敏總統、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就被軍方發動政變扣押了。
只玩了1年11個月的民主,緬甸又重新回到了軍人執政的老路上,意味著緬甸的民主之路被軍人打斷了,軍人不願自身的權力被民選政府削弱,要維護軍人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利益。
現階段,緬甸軍人的地位難以撼動,軍方掌控了緬甸的國民經濟,煙草、采礦、酒類、酒店、航空、銀行、運輸等緬甸境內最賺錢的行業,都在軍方和退役的老兵在經營,軍方由此獲得了國防軍費之外的大量收入。
目前,緬甸軍方最高實權人物,也即軍方一號人物,就是擔任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的敏昂萊將軍,其軍中職務是國防軍總司令,陸軍大將軍銜。
敏昂萊大將,仰光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從緬甸軍隊輕步兵第44師作戰參謀起,敏昂萊就抱住了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三軍總司令兼國防部長丹瑞大將的大腿,從此在軍中平步青雲,先後擔任緬甸三角軍區總司令、國防軍第二特戰局局長、國防軍總參謀長等。
妙吞烏上將,曾擔任軍方情報機構主管,緬甸首席軍事安全會主席,國防部參謀處陸軍特別戰役指揮官;在擔任陸軍中將時,妙吞烏率部參與了對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克欽獨立軍等5個緬甸民族地方武裝的圍剿軍事行動,且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在軍中擁有崇高的威望。
在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時,晉升為陸軍上將,被外界認為是軍中最有希望接替即將退休的敏昂萊的人選,其軍中的地位就已經超越了國防部長盛溫中將,成為緬甸軍方實際上的二號人物。2月1日,妙吞烏被緬甸國防軍任命為國防部長,成了緬甸軍方穩妥的二號人物。
❺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呢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聯邦制是一種國家行政區組成形式,相對聯邦制的是單一制中央集權制。 緬甸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名義上是民主共和制總統制,實際上軍隊能量大,而被認為是軍閥統治的軍政府。
政體:總統制——議會制(內閣制)
國體:聯邦制——單一制
共和制——君主制
總統制,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總統掌握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
總統制國家總統和國會可能是對立的(現在的美國總統和國會),也可能是一夥的(這種選舉前的美國總統和國會)。
憲法往往已經規定了哪些權利屬於總統,哪些權利屬於國會,所以國會也不可能通過手中的立法權來捆死總統,比如現在的布希總統即使選舉失利仍然是很囂張的
議會制(內閣制),有兩種情況,一種有國王的(君主立憲制)比如英國;另一種沒有國王的比如印度。議會制國家總理或首相是由議會多數黨派領袖擔任,總理(首相)和議會是屬於同一政治派別,一個鼻孔出氣的。
一般聯邦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大,而單一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小
聯邦制國家:美國、俄羅斯,單一制國家:中國、日本。
聯邦制國家的憲法一般會規定哪些權利屬於中央,哪些權利屬於地方,雙方都不能違反。任何一方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利就需要通過全民公決的形式投票修改憲法。
而單一制國家,中央只需要一紙法律就可以擴大自己的權利或者下放權利。
有國王的就是君主制,沒有國王的就是共和制。
❻ 東南亞十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
越南:一黨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寮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代議制政體;柬埔寨:代議制;泰國: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緬甸:議會制;馬來西亞:君主立憲制(議會君主);印度尼西亞:總統制;汶萊:君主制;菲律賓:總統制;東帝汶:混合政體;新加坡:議會共和制。
❼ 菲律賓法律制度與我國基本法律制度有哪些異同
世界五大法系包括中華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其中中華法系和印度法系已經解體。菲律賓原屬印度法系印度法系公元5~7世紀以前古代印度奴隸製法及以其為基礎的古代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暹羅(今泰國)、菲律賓等國法律的統稱。 古代印度居住著不同種族、不同風俗習慣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其各自法律的共同點是,都與宗教、道德規范和哲學聯系密切。印度古代法大體可分為佛教分支和婆羅門教分支,相互興替。它起源於婆羅門教法,後佛教興起,孔雀王朝阿育王定佛教為國教,婆羅門教法的影響遂逐漸縮小 ,而為阿育王 召集高僧編纂的三 藏經典所取代 。三藏即《律藏》、《經藏》和《論藏》,《律藏》記載佛教僧侶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規,《經藏》為釋迦牟尼說教集,《論藏》包含佛教哲學原理的解說。三藏佛教法,特別是其中的律藏,具有法律的性質。後來佛教影響減弱,婆羅門教法又興盛起來。8~9世紀,婆羅門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義 ,改稱為印度教。因此,印度古代法也往往被稱為印度教法 。 婆羅門教法律將古老文獻《 吠陀》奉為經典 ,其中的《法經》起著法典作用,以後由各學派編輯成各種匯編,其中,流行最廣、後世研究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摩奴法典》。後人假託這是由天神之子摩奴制定的,實際是約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陸續編成,共12章,採用詩歌體裁,包括宗教、道德和法律規范,以及哲學等內容,18世紀末葉由英國法學家W.瓊斯(1746~1794)從梵文譯成英文 。以上這些匯編並沒有像古巴比倫《漢穆拉比法典》等古代法律那樣,由國王明令公布,它們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包含著實際生活中通行的習慣和宗教戒律。印度古代法律肯定了王權無限的君主專制制度,宣布國王是具有人形的偉大的神,其光輝凌駕於一切生物之上。還肯定了古印度奴隸制社會的種姓制度。四個種姓是:①婆羅門,即僧侶貴族,掌握教權,壟斷知識,享有種種特權,是最高種姓。②剎帝利,即武士貴族,握有政治軍事權力,是世俗統治者。③吠舍,包括農牧民、手工業者和商人,是社會的基本生產者。④首陀羅,是最低種姓,無任何權力,專為高級種姓服務。種姓實行世襲,界限森嚴,對社會影響極深。《摩奴法典》還規定奴隸來源有:被俘、為了得到給養、出生、購買、贈與、繼承和懲罰等七種。奴隸所得財產歸主人所有。此外,還有關於土地、債權、婚姻、家庭,繼承以及刑法、訴訟等方面的規定。 現在上述各國,包括印度在內,均已不再採用印度古代法。印度法系已成為歷史名詞,但在習慣中還保留有一些遺跡。 中國1949年建國後,廢除了中華民國時的六法全書,建立了一套新的法律制度與體系,可以說是很大程度上學習了蘇聯的那套制度,應該說是社會主義法系。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是成文法國家,不承認判例法;有公法和私法的劃分;法官在訴訟程序中起主要作用;在運用法律時採用演繹法的推理方法,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與大陸法系的特點極為相似。因此,如果問中國屬於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當然是大陸法系。
綜上,不能簡單的說中國就是屬於哪種法系,准確的說應該是中國傾向於哪種法系,即中國傾向於大陸法系和社會主義法系。 現今從法繫上看菲律賓是羅馬法系與英美法系的混合體,融合了羅馬法系與英美法系的一些特點和內容。從1565年西班牙征服菲律賓到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西班牙統治菲律賓長達三個多世紀。在此期間,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在菲律賓強制推行西班牙(西班牙屬於羅馬法系),即使現在從菲律賓的成文法中也能看到西班牙法的影子。
❽ 東盟國家政治體制有哪四種
1、人民代表制國家:越南、寮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中國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2、議會共和制國家: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國,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3、總統共和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4、君主制國家: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汶萊
泰王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5、軍政府國家: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❾ 菲律賓政體是什麼
菲律賓實行三權分立的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
❿ 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招生主要實行什麼制度
綜述:
校薦:高校會給各大高中一些自主招生考試的名額,各大高中一般按高中階段課程成績和學科競賽來給予學生校薦,通俗來說就是期中期末成績越好,競賽獎項越高,所在高中越會給你校薦。
自薦:學生自己寫申請材料申請自主招生考試資格。
東南亞(SEA)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
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面積約243萬平方千米,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寮國、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僅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