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哪些地方武裝是親近中國的
Ⅰ 緬甸撣邦有幾個特區與中國是什麼關系
摘要 緬甸撣邦總共有四個特區分別為:撣邦第一特區果敢,撣邦第二特區佤邦,撣邦第三特區克欽幫,撣邦第四特區小勐拉。每個特區都有自己獨立的軍隊和政府。
Ⅱ 緬甸哪一支武裝才是中國真正的朋友
不在一國,不存在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國家利益和武裝集團利益。
Ⅲ 緬甸政府軍和與果敢族武裝誰更親中
當然是果敢。原住民都是中國人,清朝時該地仍屬中國。現政府不能公開宣布支持,以免在世界上引起麻煩。現西方也極力拉緬政府,中國更不能得罪緬政策讓其親西方。
Ⅳ 緬甸的親華派是哪個,到底是果敢還是克傾又或者其他
首先,果敢和撣邦算是親華的,但是立場也是有些動搖,可是,克欽是完全的親美武裝,只不過這次美國沒辦法救援,所以國內某些人收到某些國家的指示,開始洗地。
你覺得一個即向中國販毒,又威脅中緬石油管線,還阻撓中國大壩建設的勢力是親華勢力嗎?
Ⅳ 在緬甸比較有影響力的華人武裝有哪些
在果敢作為緬甸撣邦的一個「特區」,當地民眾多是漢族人,用的電話、手機、電視跟雲南省的一樣。 2009雲南網訊 8月27日下午,靠近中國雲南省的緬甸果敢地區發生戰事,引發緬方邊民恐慌並大量湧入我境內,目前湧入人數仍在增加。雲南省從維護兩國友好關系和邊境地區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對進入我境的緬方邊民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劃定區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保障。截止至8月28日凌晨,湧入我境的邊民約1萬人。相關資料:果敢南傘,位於雲南西部臨滄市鎮康縣境內的邊境小鎮,是臨滄地區與緬甸的重要邊境貿易口岸之一。距南傘百米之遙就是果敢。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屬於中國,被英國入侵後劃入緬甸,後成為緬甸共產黨的控制區,通過與緬甸中央進行停火談判後,果敢成為緬甸撣邦的第一特區,實行高度自治,擁有軍隊並自行管理內部事務。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使用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區號,當地「果敢族」亦是緬甸的漢族。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可謂與中國唇齒相依、血脈相連。
Ⅵ 緬甸果敢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2年中緬重新協商劃分邊界線,果敢地區被正式劃入緬甸撣邦管轄。
果敢地區民族(果敢族)來歷介紹:
在明末以前,果敢地區為不毛之地,只有少數「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獸出沒。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緬甸,在緬人和清朝平西王吳三桂的夾擊與圍剿下,其部分隨從及軍士逃入科干山深處隱匿避難。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國邊境居民遂徒步遷往科乾地區開荒謀生,或依籍貫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為政,互不相屬。
原籍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柳樹灣大石板漢人楊高學,明末遷居大理, 後娶順寧(鳳慶)一商人之女為妻,生子楊映,明末清初遷至科乾落籍,落腳火燒寨,歸屬「興達戶」部落。「興達戶」部落在各部落中發展最快,勢力漸大,成為後來果敢的發展基地。
(6)緬甸哪些地方武裝是親近中國的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介紹(截止清朝):
1、13世紀至14世紀,為中國元朝雲南行省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鎮康路軍民總管府和孟定路軍民總管府的領地。
2、14世紀至17世紀,為中國明朝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
3、17世紀至19世紀,為中國清朝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知州的「六戶」領地。
4、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聯合「大西軍」張獻忠的部將李定國「舉旗反清」,兵敗後從騰越(騰沖)一路出逃,退入緬甸。
5、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進攻當時緬甸東吁王朝,逼迫緬甸交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緬王莽白將朱由榔送交清軍,並押解回昆明。次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朱由榔的部下隨從,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楊高學的帶領之下逃入中緬邊界線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區)避難,此後又長期在中緬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其後,清朝在今臘戌附近設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進入300年左右的楊氏土司政權時代。
6、雍正八年(1730年),楊高學的後代楊猷才以「誥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區行使職權。
7、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楊猷才病故,其長子楊維興繼職,此時其轄區范圍已超過「興達戶」三倍。 乾隆六十年(1795年),楊維興長子楊有根襲父職,次子楊有泮助理執政。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楊國華襲職期間,雲南總督念其捍衛邊防有功,「奏封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並頒發封印,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治權。
9、同治十三年(1874年),楊國華之子楊春榮襲職,此時果敢轄境,東至尖山寨,南至滾弄,西至勐汞長箐山,北至慕泰、紅岩。
10、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將其作為印度的一個省。緬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紅降英後,與之關系親昵的楊土司投向英國,成為英緬治下的土司。
12、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倫敦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明確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漢族由此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Ⅶ 緬甸克欽獨立軍是親華還是中國人
不是。克欽族是緬甸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其擁有的地方武裝就是克欽武裝。這是緬甸人的一個武裝組織。原來國軍退入緬甸的武裝是華人武裝,後來一部分去了台灣,其餘放下武器入籍緬甸。
Ⅷ 緬甸哪些少數民族武裝與中國有關
果敢族,生活在緬甸撣邦北部,毗鄰中國雲南。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明朝的一些官員和受滿清政府迫害的平民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
Ⅸ 現在緬甸有幾股勢力,都是哪些國家支持的中國是支持政府軍嗎
西北克欽邦,克欽武裝,親美!克欽隊伍分分合合,多的時候三隻,人民軍,獨立軍等,美國需要他就支持它,不需要就踢了。果敢同盟軍,在克欽與佤邦之間,誰給好處跟誰跑,以前親台,斷援後什麼來錢就做什麼,彭氏政權敗了,小彭在流浪,奪回希望渺茫,現在偽軍白所成掌權,被收編。正北(北佤),東北(南佤)佤邦聯合軍,親中,小號中國。四特,北佤隔壁,親中,和佤邦差不多,山寨中國,領導是中國知青,制度法律等等仿中國。南撣軍親泰背後老闆美國,北撣應該和南撣差不多。其餘游擊隊小隊伍若干,都是這幾家扶持的。
Ⅹ 緬甸軍方是親中還是反中
當然是果敢族武裝了 ,因為果敢地區大部分是漢族,在緬甸屬於少數民族了,外來做生意的緬甸其他地區的商人比較少,相反,內地的商家倒是挺多,在果敢在部分地區都能收到中國移動的信號,緬甸通信信號覆蓋的倒是很少,果敢也一直都是民族自治區,現在果敢族武裝的頭彭家生以前是果敢地區主席,五年前被政府軍趕下台...歷史上明朝據說有一支皇族因為戰亂來到這里,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自稱是皇族後人,不過果敢地區一直被當地的幾個大家族控制著。有一些方面可以看出他們是親中的,當地的小學課本是在內地買的,書上寫的首都當然是北京了,老師教的時候還得現解釋...
在東盟國家中緬甸因為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對中國的倚賴也比較大,所以和中國軍隊的關系還可以.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了典範。長期以來,中緬堅持睦鄰友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合作,雙邊關系穩步發展。
緬甸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緬甸政府是一個民族主義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