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瓜是怎麼來的
『壹』 緬甸哪裡產西瓜
密支那等地
『貳』 緬甸西瓜一年四季都有嗎
不是的,12月或者1月左右開始種,三、四月就熟了。
『叄』 緬甸水果商如何種植西瓜過去與現在
戰爭帶來的影響無法避免,戰爭不是老百姓所能控制的,戰爭帶來的損失只能自己承受盡量補救,如果上述路還比較通只是沒工人了可以高價請願意去的人,或者打駐緬甸大使館電話看能不能給幫助。
『肆』 有哪些農作物是從外國傳進來的
蒜: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種子種的。
蔥:產於天山昆侖山,所以昆侖山古稱蔥嶺。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張騫出使西域後引入我國。
芹菜:中國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義上的芹菜並不相同,被稱為中國芹菜,還有一說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現在吃的西芹種傳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產印度,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後漢時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種蔬菜之一。
小白菜:簡稱白菜、青菜。原產我國,早在後漢時代就有文獻記載。
大白菜:古名崧,我國人工培育產品,地道中國原產菜。
茭白:其來源同上。曾作為糧食作物,種子稱孤米、雕胡,為「六穀」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紀才出現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黃瓜:又叫胡瓜,原產東印度的西北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帶入我國。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更名為「黃瓜」。但那時我國雲南也有野生黃瓜分布。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蕹菜:就是空心菜,產於我國南方多雨地區,被稱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過了,時間不用說了吧。
扁豆:原產印度,漢、晉時傳入。
茄子:原產東南亞和印度,約於晉代傳入我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昆侖紫瓜」。
菠菜:原產波斯,唐代傳入我國。
木耳菜:學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產亞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宋代以前怎麼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來華時傳入。
胡蘿卜: 原產北歐。元代時,波斯人來中國時帶入雲南地區,後傳遍全國各地。
紅薯:原產美洲,明萬曆年間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福建。
土豆:原產南美,明末傳入我國。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辣椒始見於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調味(咱也不知道這味道好不好吃,怎麼琢磨都覺得是欣賞性植物,估計也不怎麼辣)。至於甜椒於18世紀才始有.19世紀傳入我國。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傳入我國。
南瓜 : 原產非洲。由波斯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當時叫它為「番瓜」,傳入年代不詳。還有另一種南瓜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估計宋朝時也有了。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皺,明朝時傳入我國。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這就是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秘魯,清朝中晚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但1983年,我國四川省考古隊從成部鳳凰山的西漢古墓中,發現有番茄等農作物種子,四川省農科院還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證明我國2000多年前就有這東西了。當然,那時一定不叫現在這個名字。
西葫蘆: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傳入我國。
生菜:原產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國。
菜花:原產地中海沿岸,傳入我國也就100來年。
洋蔥:原產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歷史,傳到我國僅百餘年。
葡萄,張騫帶回來的。
西瓜,五代時期由絲綢之路傳來的。
無花果,唐前就傳入了,但中原地區是很難吃到的。
芒果:據說由唐僧取經時帶回的種子,但現在的芒果是荷蘭人在台時引入的。
哈密瓜:南宋時期第一次有文獻記載。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後也是做為貢品的。
菠蘿:原產巴西,明朝時傳入。
草莓:明朝開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從英、法等國引進良種。
木瓜:原產墨西哥,明末清初傳入我國。
西瓜:原產地撒哈拉。
向日葵:原產地美洲。
芝麻:原產我國雲貴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遺址中,發現有古芝麻的種子,證實了中國是芝麻的故鄉。
橄欖:橄欖一詞包含多種植物,油橄欖是地中海產的,我國解放後在漢中地區有少量引進。而果橄欖則是中國願生的,不過在古代應該算是百越地區。
石榴:古稱「安石榴」,原產地即古之西域「安國」、「石國」。
『伍』 緬甸西瓜瓜瓤發粉發白怎麼回事
西瓜瓜瓤發粉發白,是施用氮肥太多。
鉀肥、磷肥、硼肥不足。
可適當加施鉀肥、磷肥、硼肥。
硼肥,是指提供植物硼營養,具有硼標明量的單質肥料。
硼肥主要有硼酸和硼砂。硼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硼以硼酸分子的形態被植物吸收利
用,在植物體內不易移動。硼能促進根系生長,對光合作用的產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轉運有重要作用,對受粉過程的正常進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對防治油菜「花而不實」、棉花「蕾而不花」和果樹「落蕾、落花、落果」、小麥「不稔」等症均有明顯能力。如果豆科作物缺硼,則根瘤發育不良,甚至失去固氮能力。油菜、棉花、大豆、甜菜、蘋果、柑橘等施硼都有顯著增產,並改善品質。
我國缺硼土壤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全國耕種土壤缺硼面積多達5億畝以上。貴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雲南、河南、陝西、廣東、福建、廣西、吉林、河北、山東、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於60%。這些區域種植農作物,都不應忽視硼元素肥料的使用。
硼對作物生理過程有三大作用:一是促進作用,硼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運轉,植物體內含硼量適宜,能改善作物的有機物供應,使作物生長正常,提高結實率和坐果率。二是特殊作用,硼對受粉過程有特殊作用。它在花粉中的量,以柱頭和子房含量最多,能刺激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使授粉能順利進行。作物缺硼時,花葯和花絲萎縮,花粉不能形成,表現出「花而不實」的病症。三是調節作用,硼在植物體內能調節有機酸的形成和運轉。缺硼時,有機酸在根中積累,根尖分生組織的細胞分化和伸長受到抑制,發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壞死。硼還能增強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和促進作物早熟的作用。
另外,在稻雜交制種中施用硼肥,可使父、母本植株成熟期趨於一致,促進制種產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時還能提高遠緣雜交種的結實率。可見硼在育種工作中也同樣能起重要作用。
作為油菜、棉花、花生、果樹、蔬菜等高需硼經濟作物,缺硼會嚴重地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缺硼已成為妨害作物產量及品質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硼肥使用方法
1、作為底肥使用時,缺硼地塊就需要選擇硼砂補充硼肥,每畝農作物施用量0.5至1.0公斤,每棵果樹施肥5至10克,將硼肥與農家肥混合使用,或者和化肥拌勻後條施或者穴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是不能和種子接觸。
2、如果作物出現缺硼症狀,可結合澆水使用硼肥,也可以將硼肥溶解在農家肥裡面施入,也可以和化肥拌勻後稀釋或者隨水施入,一般選擇液態硼肥,畝使用量150克。可以作為基肥,也可以作為追肥,在農作物生長前期和中期使用。這種方法比撒施和葉面噴肥效果好。
3、在作物開花期以前,一般使用速溶硼肥每畝用量20克,葉面噴施2至3次,可以快速補充硼元素,改善缺硼症狀。最好將液肥噴在葉片背面,即可達到預期效果。
硼砂的用法主要是基肥和葉面噴施。
當做基肥的話,每畝硼砂用量500g至1kg與20至30公斤過篩的有機肥或細土充分拌勻,均勻撒施後翻耕入土,或開溝條施。
硼砂作為葉面肥噴施的話,每畝用硼砂100克,兌清水50公斤,即成0.2%的溶液。
硼元素屬於微量元素,作物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但是一定不要過量使用,否則不僅不能增產,反而造成減產。
『陸』 緬甸水果有哪些
緬甸熱帶水果品種繁多,主要有荔枝、榴槤、香蕉、椰子、西瓜等。
1、荔枝
相比中國內地的價格,緬甸荔枝要便宜得多。自從下緬甸引種荔枝以來,農戶種植規模也相應地擴大,品種有白糖罌、妃子笑、糯米糍等。
2、榴槤
榴槤的味道很重,可以「臭千里」。榴槤的外面是有許多小刺,肉為黃色,呈奶油狀,「臭味」就是從這散發出的。吃的時候最好食姜,姜可以不讓榴槤的味道散出來。最好的榴槤產於緬甸的毛淡棉(MAWLAMYINE), 從每年的4月到8月都可以吃到榴槤。
3、香蕉
香蕉芭蕉是緬甸水果的主角,熱帶水果在緬甸很便宜,尤其是香蕉,當地種植香蕉樹的農戶比較多,氣候也比較適合香蕉的生長。用人民幣的一元錢都可以在水果攤買幾斤香蕉,因為便宜,所以當地很多人喜歡以此為主食。
4、椰子
在緬甸,椰子簡直就是日常生活的必備,椰子汁清甜可口,降火解暑;緬甸人早餐常吃椰子粥和椰子、白糖做的各式糕點小吃。
5、西瓜
由於氣溫高、光照時間長,在冬季,緬甸適合種植西瓜,而且相比中國內地省去了大棚,降低了成本。此外,緬甸勞動力成本很低、土地承包費用低,這也大大降低了緬甸西瓜的種植成本。現在有大量自中國的瓜農來到緬甸開展反季節西瓜的種植,成熟果實全部銷往國內。
(6)緬甸瓜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緬甸是熱帶國家,每年都會出產許多水果,緬甸的水果主要通過邊貿途徑出口到中國,2017-2018財年緬甸的水果出口創匯額和出口量,較往年均有增長。對比2016-2017財年數據,水果出口量增長了10萬多噸,出口創匯額增漲了1700多萬美元。
緬甸的水果出口,主要出口商品是西瓜、香瓜、牛油果、芒果、椰子、西西果、菠蘿、香蕉等。 2017-2018財年出口的水果中國,西瓜出口量最高,其次為香蕉,第三為香瓜,主要通過邊境口岸出口往了中國
『柒』 m緬甸瓜分幾種皮特薄的是什麼瓜有啥好特徵
緬甸蜜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稱,含糖量在15%左右,形態各異,風味獨特,有的帶奶油味,有的含檸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襲人,飲譽國內外。金密瓜對人體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用來作為貧血的食療之品。金密瓜有清涼消暑,除煩熱,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夏季解暑的佳品
『捌』 緬甸幾月份出南瓜
緬甸南瓜在7-9月份成熟。南瓜是夏末秋初成熟的蔬菜,花期在5-7月,果期在7-9月,結果後通常10天就能上市,但變黃要1個月左右。
南瓜的功效與作用
1、解毒作用
南瓜含有維生素和果膠,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
2、幫助消化
南瓜所含果膠還可以保護胃膠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進潰瘍癒合,適宜於胃病患者,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3、降低血糖
南瓜含有豐富的鈷,鈷能活躍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造血功能,並參與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合成,對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療效。
4、防癌功效
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突變作用,有防癌功效,並能幫助肝、腎功能的恢復,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
5、促進生長
南瓜中含有豐富的鋅,參與人體內核酸、蛋白質的合成,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固有成分,為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
『玖』 甜瓜的起源及栽培歷史是怎樣的
瑞士學者德康道爾(De Candolle),早在1882年,就記載了從非洲迦納採集到的野生甜瓜標本,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生長在尼日河畔的野生可食甜瓜。二是生長在沙地上,果實像李子,有香味的卵形野甜瓜。此後100年,大量的調查、採集、研究證實:甜瓜植物起源於非洲,它的真正野生類型只出現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回歸線東側(T.W.Whitaker.1962)。1993年,美國農業部的小科克布萊德(Jr.J.H.Kirkbride)出版了《葫蘆科黃瓜屬的生物系統專論》一書,列舉了甜瓜亞屬的25個種。這些甜瓜及其野生近緣種,幾乎都產自非洲,尤其是瀕臨印度洋的東非一帶,如肯亞、莫三比克、南非等地。因此,非洲是甜瓜植物的初生起源中心。
千百年來隨著人類的遷徙,對植物的栽培、馴化和農業生產的發展,在亞洲大陸廣闊的地域涌現出眾多甜瓜的遺傳多樣性類型。這正如蘇聯瑪里尼娜(Malinina,1977)根據印度擁有大量野生和半栽培甜瓜植物的事實所指出的那樣:甜瓜(指甜瓜種內的野生、半栽培和栽培類型)起源於印度次大陸。持相同觀點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專家埃斯基納斯—阿爾卡薩(J.T.Esquinas-Alcasar,1983)認為:栽培甜瓜獨立地發生在東南亞、印度和東亞。
筆者根據對新疆甜瓜種質資源調查(1979—1982)和對中國薄皮甜瓜、梨瓜種質的徵集(1988—1991)以及對日本(1986)、烏茲別克(1990),美國農業部國家種子貯藏庫(NSSL,Cororado,1987)、艾奧瓦州引種站(NC-7,Iowa,1988)的甜瓜種質樣本的徵集和鑒定,認為甜瓜的次生起源中心在印度。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亞洲大陸的栽培甜瓜類型又可劃分為3個派生的次生起源中心(《中國西瓜甜瓜》,2000)。①西亞栽培甜瓜次生起源中心,包括現今土耳其、敘利亞及巴勒斯坦,是歐、美麝香甜瓜muskmelon等粗皮甜瓜cantaloupes以及卡沙巴甜瓜cassaba的起源地。②東亞栽培甜瓜次生起源中心,包括現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是薄皮甜瓜conomon的起源地。③中亞栽培甜瓜次生起源中心,包括現今伊朗、阿富汗、烏茲別克、土庫曼,以及中國新疆,是大果型夏甜瓜(ameri)、冬甜瓜(zard),包括新疆哈密瓜及早熟瓜旦甜瓜(chandalak)等的起源地。
K.Kato等(2002)在「用分子多態性和形態特徵分析揭示東亞和南亞甜瓜的遺傳多樣性」論文中,採用同工酶、RAPD、CAPS及microsatellite技術,分析了來自印度、中國、朝鮮、日本及緬甸、寮國等國的114份野生及栽培甜瓜樣本後認為:亞洲甜瓜的遺傳變異中心在印度。小籽耐濕類型甜瓜(即薄瓜甜瓜conomon和makuwa)起源於印度中部。經人工選擇後引入中國,被稱為梨瓜和越瓜。
甜瓜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薄皮甜瓜,據《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約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以及《詩經小雅信南山》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等記述。上述文字資料說明中國栽培和食用甜瓜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近年中國考古學者發現4000多年前的文化遺址(浙江省吳興錢山漾),從中挖掘出了甜瓜種子。這將中國薄皮甜瓜的栽培歷史又推前了1000多年。
中亞是厚皮甜瓜的次生起源地,據考證中國新疆早在公元3~4世紀就盛產厚皮甜瓜。1959年在新疆自治區吐魯番高昌故城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曾挖掘出了一座晉墓(262—420),內有半個干縮的甜瓜,其種子與現在栽培種一樣。又在一座唐墓中(公元6~9世紀)發現兩塊甜瓜皮,其網紋比現在的黑眉毛品種還要粗深。同年在新疆自治區南疆巴楚縣脫庫孜沙來附近挖掘出一座南北朝(公元4~5世紀)的A墓,內有11粒厚皮甜瓜種子殼。以上3例僅為考古實物,除此以外有文字可考的如《梁書》(約在公元6世紀)記載:「於田國(今和闐)……西山城有房屋市井、果瓜、蔬菜。」又如長春真人《西遊記卷》(1148—1227)上記載有:「重九日至回訖昌八刺城(即章八里,在天山北麓,已湮沒)……甘瓜如枕許,其香味蓋中國」。根據以上歷史記載和實物考證,新疆自治區至少在800~1700年前就已普遍種植厚皮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