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緬甸死多少人
㈠ 中國遠征軍最後的結果如何
中國遠征軍首次出征10萬人,輾轉回國的只有4萬人。著名的愛國將領戴安瀾將軍犧牲在緬甸野人谷。孫立人將軍率軍從西線撤回,保存了實力。而敗走野人谷的杜聿明將軍率領的一個軍四個師,大部分都被野人谷吞噬了,最後回國的只有幾千人。過程極其慘烈。
㈡ 去緬甸的中國遠征軍有多少人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
㈢ 請問二戰日軍在中國戰場和緬甸戰場共計傷亡多少萬
二戰日軍在中國戰場從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這四年間(因這段時間中日兩國均未相互宣戰,故日本稱為「中國事變」時期),日軍在中國死亡18萬人(陣亡14.6萬,其餘為傷病死),負傷53萬人,總計減員71萬人(另患病送回國43萬人)。從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至1945年8月15日戰爭結束這三年八個月,日軍在中國戰場(不含在緬甸與遠征軍作戰)又死亡了22萬人,負傷57萬人。這樣,日軍在侵華八年的中國戰場(不含滇緬戰區和東北)便死亡40.5萬人,負傷累計110萬人,死、傷總數相加則達150萬。
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日軍在緬甸戰死16.2萬人。
㈣ 中緬之戰日軍死多少人
1942年,緬甸戰役:日軍傷亡約4500人。
1943-1944年,緬北滇西戰役。歷時一年半,盟軍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
㈤ 中國遠征軍一共犧牲了多少士兵
根據戰後盟軍的檔案材料,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二期入緬,駐印軍傷亡1.8萬,殲滅日軍4.8萬。滇西遠征軍傷亡6.7W,殲滅日軍2.1W.光復了滇西。
㈥ 遠征軍去多少人,死亡多少。
中國遠征軍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十萬人出,四萬人回。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第一次遠征失敗之後,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軍傷亡約450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解放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約3.8
㈦ 我們在緬甸打仗的時候一共死了多少女兵啊
樓主如果問的是遠征軍,目測是0……入緬作戰的那幾個軍貌似都沒有女兵編制
㈧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去緬甸大概去啦多少人 在撤退野人山死啦多少
1940年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為保衛唯一的一條援華物資通道,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以西(我軍在東),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數字,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000餘人,其中有近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死亡或者失蹤的。 1942年5月2日,史迪威在給美國總部的一份急電中,首次提到在印度建立基地訓練中國軍隊和反攻緬甸的計劃。隨後,中國國民政府將退到印度的新22師、新38師殘部整編為X部隊,將撤退到雲南的遠征軍與新增派的部隊整編為Y部隊。 1943年,為提高部隊戰鬥力,中國的昆明、大理和印度的蘭姆伽等地分別設立了幹部訓練團和訓練學校,對官兵進行兵器、射擊、戰術等訓練,並配備盟軍提供的新式裝備。 1943年10月20日,在中國遠征軍曾經的傷心地——野人山,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對素有「叢林作戰之王」之稱的日軍第18師團發起攻擊。 與X部隊相呼應,1944年5月中旬,中國遠征軍Y部隊近20萬人也渡過怒江向日軍據點發起雷霆般的攻勢。
㈨ 二戰期間中國遠征軍兩次去緬甸分別傷亡了多少人
第一次入緬坐戰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職,繼任羅卓英。下轄有第五軍第六軍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由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第二次入緬作戰,滇西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衛立煌(1943年冬繼任)下轄第十一,二十集團軍等,同時還有第一次撤往印度的被整編為中國駐印軍約有3萬五千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