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彭加聲五兒子改名姓什麼
1. 雲南那個地方離緬甸最近
緬甸東部的克欽邦和撣邦離雲南最近。
1、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東北方向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克欽邦面積8.9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3%,南北長約470公里,東西寬約300公里。
2、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元朝和明朝時期屬於中國雲南的一部分。清朝時期屬於部落獨立狀態。克欽邦北部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這些地方在晚清和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並入英屬緬甸。
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議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
1994年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允許克欽獨立組織可以控制克欽邦,但仍有少數克欽邦獨立軍和克欽獨立組織的成員仍不滿意,因此目前克欽邦的政局仍不穩定。
2. 果敢彭家聲有幾個老婆 果敢王用5年時間再崛起
彭家聲現在應該躲在佤邦!或者中國境內!
老了,身前沒有遠見,沒有墊後顧之憂,沒有準備會出事,那點軍隊裝飾吧了,已無力回天。
老白是傀儡,當傀儡的,哪還有什麼實權,穿虎扁臼壯鉸憋歇鉑忙自然是緬甸政府的了。
彭家聲有三個老婆,其中,大太太生了兩男一女,兩個兒子都有乃父之風,在經營著彭家的大部分產業。女兒也是人中之鳳,嫁給了第四特區政府主席兼人民軍總司令林明賢為妻。 彭家聲的二姨太蘭娥和三姨太刀美倫是親姊妹,其實三姨太刀美倫是先過門的,二姨太蘭娥後過門。三姨太的性格外向,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而二姨太正好和她的妹妹相反,性格溫順,不愛拋頭露面,一天到晚,除了相夫教子,便是一個人獨自做自己喜歡的針線活,從不多說話,也不輕易地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二姨太生有一男一女,三姨太生有一男二女,姐妹倆共侍一夫,倒也相安無事,只不過兩個人很少在一起互相交談,連吃飯也從來不在一張桌子上,這令我感到有些好奇。
3. 彭家聲的人物經歷
1931年出生於果敢的彭家聲自稱祖籍四川。四代前,祖輩來到果敢,做的是「翹頭扁擔」,挑錢銀賣冥幣,「後來才發了家,世居果敢。」
1949年,彭家聲和羅星漢參加了土司楊振材開辦的進修班,當年他18歲。給他們授課的是張文華、趙國柱等國民黨殘軍軍官,他們有的還畢業於黃埔軍校,雖然在內戰中兵敗共產黨,但對基本的軍事素質訓練和戰略戰術講解還是很在行,很正規,管理也很嚴格。雖然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傳授給他們的知識並不一定很系統、精深,但至少開啟了他們的眼光和胸襟,激發了他們的霸氣。
彭家聲個性強、性情剛烈,膽子又大,在同學中頗有俠義之風,經常與人打架很令教官頭痛。但他畢竟從中受益匪淺,為成就他以後的霸業打下了基礎。本次培訓原預定一年,由於時間緊迫就於當年10月底提前結束。結業後彭家聲被分配到土司自衛隊任分隊長。
1963年,緬甸軍政府突然同時逮捕了分別在仰光、臘戍、勐東的楊金秀、楊振材、羅星漢等人,果敢聞訊後反應強烈,公推楊振聲為總指揮,短短幾天就徵召1000多人入伍,分守各關隘要道,雙方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不久果敢部隊調整後分成6個大隊,彭家聲被提拔為光明大隊副大隊長。
1964年,羅星漢投靠緬甸政府,大力分化、瓦解土司部隊,致使果敢武裝在1965年紛紛投降。楊振聲感到大勢已去帶殘部南下泰國,土司政權自此結束。部隊解散後,彭家聲回到家中。 緬軍入駐果敢後社會混亂,匪盜橫行,加之又實行大民族主義,歧視果敢民族,所以人們對緬軍非常反感。 1965年7月,彭家聲舉起反政府大旗,成立「果敢人民革命軍」帶領30多個人上山開始打游擊。這30多個人包括了現任撣邦特區副主席的楊忠衛。由於緬軍入果時收繳了果敢境內的槍支,缺槍少彈,加上羅星漢又經常在政府軍的配合下對之進行圍剿,當時彭家聲他們的條件的確非常艱苦。
果敢本地的勢力幾乎都是為了爭奪販賣鴉片的利益而存在,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對本民族的武裝也是極不信任的。但彭家聲在此時起兵反抗緬甸政府,無論如何是符合民族大義的,因此他們大多還是給彭以支持,這才使得彭家聲他們能夠多次絕處逢生,隊伍甚至還有擴大的趨勢。 南下泰國的楊振聲與早一年販煙到此的楊振業生分結怨,後者率部北上,與彭家聲部隊會合,由楊振業任部隊長,彭家聲任副職。不久楊振聲又派李正武、李文華帶兵百餘返回與之聯合抗擊政府軍。乍一看來,反政府武裝實力彷彿更強大了,其實不然,雙李回果後與彭家聲漸漸孤立了楊振業,而且矛盾俞演俞烈,最後終於發生了內訌。楊振業的堂弟楊振宗開槍打死了李正武,彭家聲勢力較弱不能與之抗衡,避於薩爾溫江西岸。1966年年底楊振聲的部隊在泰國整訓一年後回到果敢,帶領這支部隊的是其弟楊振勛,他此次回來主要是與彭家聲合作,彭家聲等親自前往迎接,被其任命為旅長,彭進入該部隊卻受到其他人的冷遇和排擠。
1967年3月,彭家聲乘楊振業運煙南下泰國時為李正武報仇,擊斃了楊振宗。楊振業聞訊後兼程回果,決意與彭家聲決一死戰。為了能夠確保取勝,他投靠了政府軍。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政府軍、羅星漢、楊振業等多股勢力聯合對付彭家聲的局面。 1967年5月,楊振業在政府軍的配合下對之發動了突然襲擊。戰敗後,彭家聲帶領100多人退向杏唐,而楊振業為了報殺弟之仇緊追不舍,很快就將之包圍。彭家聲萬不得已,奮力突圍後退入中國邊境。
恰在此時緬甸由於實行反華的錯誤路線,致使仰光發生反華大暴動,緬甸人對華人燒殺搶掠,任意欺凌。當時,很多華人、華僑被殺害,華人團體、學校被查封。中國政府多次抗議、警告,此事才逐漸平息。
為了和平,緬甸共產黨此時空前團結,他們邀請彭家聲加入,決心重新進入緬甸與政府反抗到底。他們的行動得到了華人華僑的支持。彭家聲加入緬甸共產黨的隊伍後,接受了他們的政治、軍事教育,同時他又學習到中國共產黨革命的先進經驗和理論,部隊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8年元月,彭家聲的部隊經過嚴格訓練和重新准備後,以「緬甸人民解放軍」的名義進入果敢,勢如破竹,連克紅岩、慕太、邦永等地。並在以後的戰斗中多次擊潰政府軍和羅星漢、楊振業部隊。1969年3月,羅星漢和政府軍放棄果敢,退至滾弄。至此,彭家聲佔領了除滾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區。以後他又頻頻向政府軍發動攻勢。4月果敢立縣,彭家聲以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的身份兼任縣長,將政府機構遷至靠近中國南傘口岸的楊隆寨。
共產主義激發了彭家聲靈魂深處的善良,在佔領果敢初期,他實施休養生息的政策,減少稅收,上訪的百姓他都親自接見,對部下和平民百姓都比較愛護。所以這段時間社會安寧,人民安居樂業,甚至一些被羅星漢強迫搬遷至滾弄等地的煙農也悄悄搬回果敢。
1973年,彭家聲被調往景棟,當年與政府軍交火上百次,他的三弟彭家富在此期間曾踏響地雷,身負重傷。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緬共內部風浪起伏,分化嚴重,大民族主義使得緬共最終落個不了了之。彭家聲也隨之沉浮,從1977年開始,一直隱居賀島。後來楊忠衛、羅大才、蔣忠明、白所成及楊茂良兄弟逐漸控制了果敢的局勢,彭家聲復出來主持局面。 彭家聲於1989年成立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甸政府達成停戰協定(緬甸境內其他17支武裝紛紛效仿),成立高度自治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彭家聲任特區政府主席,並於次年同意在果敢進行改種禁毒。此後掌握兵權的楊茂良起而反對彭家聲,彭避於勐拉(緬甸撣邦第四區)。兩年後楊茂良的弟弟楊茂賢在中國販毒被逮捕後執以槍決,楊茂良在國際禁毒聯盟的壓力下,被迫退出果敢政治舞台,當彭家聲再次回到果敢主持政局時,楊茂良已將政府軍引入果敢,緬甸政府得以長期在此駐軍。
果敢從進入和平年代至今,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
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成立「果敢同盟軍」,實行果敢民族自治,實行民族和解,提出了禁毒口號。從此緬甸境內的16支民族武裝中,有15支放下了武器與政府講和。彭家聲成了一時民族英雄。 1992年11月,彭家聲為爭奪兵權與楊茂良發生內訌,雙方兵戎相見。1993年5月,彭家聲被迫退出了果敢地區。楊茂良開始主政果敢。
曾在1993年初被楊氏兄弟推翻的「果敢同盟軍」領導人彭家聲與女婿「果敢東部同盟軍」司令林明賢,率林部及佤邦兩個營的兵力進駐楊部轄區。此時,楊茂良正率部准備進攻「8·1」事件中的「叛軍」領導人之一孟沙拉在我畹町境外澡塘河的轄區。楊茂良與緬臘戍軍區談妥進攻孟沙拉的條件,在返回木姐的途中接到信報後,於11月20日調頭重返臘戍軍區。隨後,楊向緬政府提出上交軍備倉庫、要求緬軍維持果敢地區安全、重新劃地保證其安全等要求,緬政府馬上應允。11月22日,緬東北軍區第一戰指6個快速營、1個炮營出動。2個營佔領勐固地區,其餘跨越薩爾溫江在老街、清水河等地制高點駐守。
1995年12月20日,由緬政府、彭家聲、果敢三方代表組成的「果敢臨時政府」成立。緬軍稱,一旦局勢穩定,就撤出軍隊。但雲南省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禁毒研究所副所長梁晉雲在1996年2月初的考察中看到,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的地段上,幾乎所有的制高點均由緬軍控制,似乎沒有「撤出」之意。
據悉,彭家聲與「鴉片將軍」羅星漢、萊莫山土司的兒子坤沙為國民黨殘軍93師在果敢開辦的「果敢軍事學校」學員。 2009年8月8日,緬甸政府軍在一次禁毒行動中發現彭家聲家族涉嫌私造軍火,雙方在持續19天的軍事對峙之後,因17名緬甸警察被殺害,迅速激化矛盾,政府軍很快派兵攻打了彭家聲領導的果敢同盟軍。
2009年「8·8事件」,果敢同盟軍被擊潰,彭家聲遠走他國。五年中有很多關於他的說法流傳,一度傳言他死亡、投降緬甸政府等。
「8·8事件「以後,彭家聲只帶著兩名警衛員跑到薩爾溫江邊,部隊僅剩幾十個人,後面有政府軍緊追不舍,彭家聲輾轉到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又因為嚴重膽結石,險些要了命。
為重新回到果敢,彭家聲四處尋求幫助,他曾於2012年找到克欽獨立武裝總部。
2014年11月19日,緬軍炮擊克欽軍校後,彭家聲和他的兒子、果敢同盟軍司令彭德仁接連指揮武裝力量與緬軍交戰。每天不斷有人將戰場情況報告給他。
4. 果敢現在是在緬甸軍政府控制下嗎
是。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
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國境線約250公里。
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漢人聚居區。據2016年相關信息顯示,果敢自治區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4)緬甸彭加聲五兒子改名姓什麼擴展閱讀:
果敢人的歷史其實非常短,但是這個地區的關系卻非常復雜。可以說,世上很難找到第二個地區,有果敢地區這么復雜的情況了。
第一,地域復雜。
因為處在中緬邊境的交界處,因此在歷史上,這里曾在兩國之間輾轉。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前,果敢地區一直屬於中國。接著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朝控制力減弱,果敢一度獨立自治。
第三次英緬戰爭後,木邦土司帶著48個小土司降英,果敢也被劃進了這個范圍,英國委任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不接受。
1890年,英軍向果敢挺進,企圖佔有中國領土。1894 年,中國與英國簽訂《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果敢及北丹尼劃歸中國。但1897年,英國借口威逼中國,兩國又重議此事,並簽訂了《中緬條約附款》。這樣,又將果敢和北丹尼劃入緬甸(那時候緬甸歸英國管)。
1948年緬甸獨立後,果敢首領楊振材兄弟為了在緬甸獲得更多話語權,聲明果敢歸緬甸所有,並寫入憲法。1962年,中緬兩國勘定國界,果敢這時候正式劃入緬甸版圖。
1989年,果敢宣布脫離緬甸。1995年,果敢一分為三。
第二,人員復雜。
明朝末年前,這里只是荒無人煙的地方,只有一些土著生活在這里,被稱為「老葫人」。
清政府遷都北京後,加緊了對南明政權及各種地方勢力的清掃。
後來清軍及吳三桂攻打雲南,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與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的余部逃到緬甸,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進緬甸討伐朱由榔,緬王就把朱由榔交給吳三桂。其餘明軍及農民起義軍余部,就跑到果敢地區躲避。同時,一些雲南人也涌到這里來開荒種地,這里就變得熱鬧了。
在英緬戰爭中,不少緬甸人,乃至英國人又加入到這一地區。使得這一地區的人員結構更為復雜。
第三,政權復雜。
果敢地區原本各自為政,形成許多小部落,小土司。後來,原籍南京應天府的漢人楊高學到果敢,加入「興達戶」。後來,其後人逐漸強大起來,在乾隆60年(1758年)的時候,楊家後人逐漸控制了整個果敢地區,並把「興達戶」改名為「果敢」。
雍正八年(1730年),楊家後人楊猷才被清廷封為「誥封奉正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年),雲南總督又奏封清朝皇帝,封楊家後人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
第三次英緬戰爭後,英國委任作為楊家後人的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果敢土司不答應。
1948年緬甸獨立的時候,果敢土司楊振材被選為緬甸首屆上議員兼撣邦財政部長。其兄弟楊振聲任果敢地區下議員。
1965年果敢進入動盪時期,楊家後人楊振業與彭家聲組建反政府武裝,而另一個勢力羅星漢則與政府軍聯合,圍剿楊、彭兩人。1967年,另一楊家後人楊振勛回果敢加入彭家聲反政府行列,但楊振業卻又倒戈與政府一起,圍剿彭家聲及楊振勛。彭家聲退入中國境內,接受緬共領導。
1989年,彭家聲又宣布脫離緬共,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由此打鬥不休。1995年,果敢一分為三,彭家聲、楊茂良、孟薩拉各霸一方。
直到今天,果敢依然沒有和平統一與安定。
5. 果敢地區有可能從緬甸獲得獨立嗎
一個國家的領土之爭,向來是每個國家非常在意的存在,在任何時期我們都不能夠容忍的就是別人侵犯我們的領土完整.然而在中國發展的這么多年當中,也經歷了很多次的分分合合,而如今能夠有這樣的版圖,我們也知道我們失去了很多較為重要的領土,比如說曾經的蒙古也是屬於我們中國,只不過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之中分離了出去。

一個地區需要獨立,除非是有天時地利人和這樣的機會,若是缺乏了其中一個條件,誰也不能夠做到完全,得到所有人的支持。這個果敢地區是一個漢人地區的地區,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內部早已四分五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怎麼能夠祈求他們團結一致,變成獨立的一股勢力呢?而且果敢地區獨立出去對於這個地方的發展並沒有任何好處,所以在綜合考慮之下果敢地區根本就沒有獨立出去的可能。
6. 彭家聲現在回來了么 果敢同盟軍彭家聲現在回來了么
回來了果敢同盟軍總司令現在是他的兒子,號稱兩個旅,兵力應該就一千多,
7. 彭家聲有幾個兒子
彭家聲有四個兒子
彭家聲有三個老婆,其中,大太太生了兩男一女,大太太的女兒是人中之鳳,嫁給了第四特區政府主席兼人民軍總司令林明賢為妻。
彭家聲的二姨太蘭娥和三姨太刀美倫是親姊妹,二姨太生有一男一女,三姨太生有一男二女,姐妹倆共侍一夫。
彭家聲的四兒子小剛是一個骨子裡透著聰明勁的小傢伙,他和他的父親長得十分相像,就連說話的語氣都和彭家聲一模一樣。他平時喜歡看書學習,幾乎是一個小書獃子。他和小素姬都是由彭家聲的二姨太所生。小素姬她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長得十分可愛。她的臉和彭家聲長得也十分相像,而她的一雙眼睛和她的母親長得一模一樣,水汪汪的,十分招人喜愛。
小依依是彭家聲最小的女兒,由三姨太所生。小傢伙由於生長在戰爭環境里,營養不良,她的頭部很大,身子又比較瘦弱,頭和身子簡直不成比例,因此,她便有了一個「大頭」的綽號。彭家聲女兒小依依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誰要是叫她「大頭」,她會很生氣,並會用漢語罵「憨賊」。
參考:名人網【彭家聲有幾個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