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挖翡翠的多少年了
『壹』 翡翠形成需要多少年
大約一億年,經過火山爆發的積淀和二次板塊運動的擠壓才形成的,地區也僅限於喜馬拉雅山板塊附近。
翡翠(jadeite), 也稱翡翠玉、翠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翡翠的正確定義是以硬玉礦物為主的輝石類礦物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但是翡翠並不等於硬玉。翡翠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鈉質(鈉鉻輝石)和鈉鈣質輝石(綠輝石)組成,可含有角閃石、長石、鉻鐵礦、褐鐵礦等。
在古代翡翠是一種生活在南方的鳥,毛色十分美麗,通常有藍、綠、紅、棕等顏色。一般這種鳥雄性的為紅色,謂之「翡」,雌性的為綠色,謂之「翠」。寸開泰撰寫的《騰越鄉土志》記載:「 騰為萃數,玉工滿千,制為器皿,發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發往粵東、上海、閩、浙、京都。
至清末民初,僅騰沖城內即有翡翠作坊百餘家,玉雕工匠三千餘人,所琢「器皿發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發往粵東、上海、閩、浙、京都《寸開泰《騰越鄉土志》產翡翠的緬甸勐拱、密支那一帶,距我國雲南邊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萬曆年間,此地曾屬永昌府(今雲南省保山市)管轄。由於歷史的原因,被稱為"東方瑰寶"的翡翠經雲南騰沖、瑞麗等邊城輸入我國,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1)緬甸挖翡翠的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形成原因
翡翠是由以硬玉為主的無數細小纖維狀礦物微晶縱橫交織而形成的緻密塊狀集合體。對於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種主要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是岩漿在高壓條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殘余花崗岩漿的脫硅產物。
第二種觀點認為是在區域變質作用時原生鈉長石分解為硬玉而形成;或者認為是在板塊碰撞產生的壓扭性應力和低溫作用下,鈉長石先形成變質程度較低的藍閃石片岩,進一步變質成硬玉而成。
第三種觀點認為是在花崗岩脈和淡色輝長岩類岩脈在12~14kPa壓力下,在鈉的化學勢高的熱水溶液作用下發生交代而成。
第四種觀點根據硬玉岩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體的發現認為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鹽熔體結晶而成,認為這種熔體源於300~400km處地幔中廣泛存在的含鹼輝石層。
『貳』 緬甸翡翠市場有哪些,緬甸翡翠的發現與歷史
關於翡翠在緬甸的歷史,緬甸一位學者做了很詳細的調查工作。他認為在緬甸,翡翠最早2000年以前,最早使用翡翠的民族是驃族(Pyus)。那時的人們就能將翡翠、瑪瑙、珊瑚、琥珀等幾種寶石切割並磨成各種形狀,鑲嵌在銀器和金器上,起到裝飾的作用,或者將翡翠磨成圓珠,串成珠串佩戴。最早的翡翠雕件是翡翠大象,當時的工藝還非常原始,雕刻的大象相當抽象。
考古學家曾發現了這一時期的708顆珠子中有3顆是翡翠珠,這種質地的翡翠現在在當地還有產出。這幾顆翡翠珠顆粒很大,拋光非常好,珠子上的孔打得也非常好,在硬度如此高的翡翠上能有這么好的做工,可見當時的工藝水平是非常高的。
緬甸雖然很早就有翡翠的出產和使用,但卻一直不被重視,王室只將紅寶石作為緬甸的國寶,國王送給別國的禮物也只有紅寶石和金銀飾品,沒有翡翠。
大約到18、19世紀,彷彿突然之間,翡翠在緬甸變得非常貴重。據記載有一次國王送給中國皇帝的禮物是「100個金葉製成的包、100個銀葉製成的包、兩個鑲紅寶石的戒指、兩個鑲藍寶石的戒指和60塊翡翠」。緬甸國王還將一塊重達30公斤的翡翠送給法國人,據說當時法國人對於呈獻給他們的這種皇室玉石所具有的光滑而明亮的綠色十分驚嘆。
緬甸文中「翡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5世紀,直到18世紀到19世紀,翡翠才開始在緬甸大量開采。為什麼在緬甸發現千餘年、記載幾百年的翡翠,一直默默無聞,而突然一下成為緬甸的國寶?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清代乾隆朝間,中國人對翡翠由接觸而了解到非常喜愛,中國皇家宮廷也給予翡翠極高的地位,稱其為帝王玉。因此翡翠在中國興盛起來,從宮廷到民間,所有的中國人都非常珍愛翡翠,不惜以重金購買。大量金錢源源不斷湧入翡翠市場,最終使緬甸國王也認到翡翠乃稀世珍寶也。
中國對翡翠的需求突然爆發,使得每年參與翡翠開采和貿易的中國人和緬甸當地人大量增加。清代時,每年至少有上千個中國人和緬甸人在礦上開采,原料開采出後會運到雲南買賣成交,這些翡翠原料中的大部分再被運往廣東進行加工。
在翡翠開采中,緬甸國王得到了大量的稅收,賺取了許多金錢,當時甚至打算通過聲明翡翠是皇室玉石來控制翡翠開採的權利。當中國爆發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對翡翠的需求量明顯減少,使得翡翠生產一度非常低迷。當時的緬甸國王還專門派出一名官員到雲南去打聽翡翠貿易下降的原因。
翡翠由不知名的玉石成為緬甸皇家珍寶,為政府帶來了大量收入,為當地的平民提供了大量就業,使緬甸不僅因為紅寶石,更因為翡翠而聞名世界。這一切都源於中國人對玉的摯愛,這種愛已達到了崇拜的境界,不惜付出高昂的金錢購買翡翠,甚至在開采和進行貿易時以生命進行冒險。
根據阿瑪拉普拉城中國寺廟中的名冊記載,自從20世紀以來,有6000多名中國翡翠商人死於緬甸,他們每年都要被祭祀一次,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是死於找尋翡翠。這個數字使緬甸人真切地體會到,中國人是多麼深入的投身於翡翠之中。
『叄』 翡翠達到糯種的原石在地下埋了多少年
珠寶市場上優質翡翠大多來自緬甸北部的霧露河(江)流域第四紀和第三紀礫岩層次生翡翠礦床中。
第四紀前是新近紀。它從約260萬年前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新生代-第三紀-上新世-距今1200萬年
這樣就有了翡翠生成的大致年代。
『肆』 翡翠只有緬甸產,挖了這么多年為什麼市場上還有這么多
快開采完了,像黃翡已經沒有辦法開采了,絕版了,而且一個場口結束了還有其他場口的。
『伍』 緬甸翡翠的歷史發展
清代緬甸玉普及全國,身價倍漲。清代緬甸玉流傳要分兩個領域觀察:一是翡翠在民間流傳情況;二是翡翠與內廷的關系。先說翡翠在民間流傳情況。清代翡翠向北傳播,至北京應當很早。翡翠這種特殊商品不因朝代更替或社會安危而發生大變動,如清代統一中華,吳三桂鎮守雲南,又轉向抗清,戰亂八年可能殃及翡翠的開采和運輸,產量減小,運進北京更少,但這種情況不會太久,只能是暫時的,估計最遲在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平息後翡翠便源源不斷進入北京,供市民購置佩用。如果考慮厄魯特蒙古的分裂強佔新疆全境,製造了阻礙玉路、玉貢斷絕的危機,這為孟拱翡翠大量進入內地提供了客觀條件。也就是說,厄魯特的分裂割據幫助孟拱翡翠乘虛而入、迅速傳播。
到乾隆晚期翡翠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點我們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可得到些考究。裡面記載說翡翠是由藍田干黃的彩石升華為雲南翡翠玉,由強名以玉上升為珍玩,而且價格遠遠超過真玉,價位也在和田玉之上。人們的翡翠玉文化觀及其市場交易價的兩個轉變發生在乾隆初年至晚年。翡翠在乾隆朝一舉翻身,登上帝王玉的大雅之堂,奠定當今翡翠價值觀及其價格飆升的基礎。這種北京翡翠玉文化觀和市場價格對內廷必然產生影響,滿洲貴族和官宦、富賈聚居於北京,他們與內廷衙役、帝後妃嬪都有著血緣或姓氏的密切關系,上述消息很快傳播到內廷帝後耳中,無疑會對他們產生積極影響。
據內廷檔案記載,翡翠的名稱來自兩個系統:一是雲貴督撫差貢中常見的,有雲南石、雲南玉、雲玉、永昌碧玉、滇玉等名;二是來自內廷外派衙門的貢品名稱,即翡翠。兩種名稱來源不同,雲玉與翡翠通用於雍正至道光年間,大約百餘年。至清末,西太後主政時變翡翠為綠玉,通行於養心殿造辦處及外派厘稅衙門。慈禧皇太後與衙役已認同翡翠為綠色之玉,故亦稱之「綠玉」。乾隆朝時期,翡翠收藏已經很豐富,很多雲南供奉的翡翠製品不合要求的便退回,但此並未影響翡翠市場的正常運轉。
乾隆朝翡翠器多由地方官員進貢,得到乾隆帝的認同,終於在皇家玉壇上佔有一席之地,形成了玉翠雙軌制的框架,也就是形成了由和田玉、翡翠並用的帝王玉的嶄新局面。
繼乾隆盛世結束,嘉慶朝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民變蜂起,經濟衰退。嘉慶十七年,新疆回部貢玉減半,各織造、鹽政、稅關等衙門玉貢中翡翠增多,並出現翡翠二器合錦,如:翡翠事事如意、扳指合錦;翡翠和合獻瑞、福壽三多合錦。還出現翡翠、子玉合錦等。這種玉翠小件器物合錦貢品可能受到嘉慶帝的好評,未見有駁出者。雲貴總督、雲南巡撫、、兩淮鹽政都是貢雲石,說明嘉慶帝仍然喜愛翡翠、雲玉等器物,似乎對其中小把件更為喜歡。嘉慶朝帝王玉仍是沿著玉翠雙軌制道路繼續前進。嘉慶朝帝王玉仍是沿著玉翠雙軌制道路繼續前進。
道光帝標榜孝道、提倡節儉,登極後立即停止回部玉貢,玉器碾琢活動甚少。道光三年,緬甸進水綠玉子一塊,六年著改做玲瓏山子,還成做翡翠扳指、玉子煙壺各一個、將舊藏象牙口蟈蟈葫蘆一件,換綠玉口、白玉蓋。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中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大清帝國逐漸走向衰落,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道光二十七年命工刻「慎德堂制」款於白玉囊口上,並賞玉工石青褂料一件、五錢重銀錁十個,足見道光帝在國運衰竭的情況下對玉翠的雅興不減。至此,清玉翠雙軌制帝王玉已近低谷。
後來,又慈禧太後掌權。由於她是女性,在服飾打扮方面都有她自己的特殊要求。內廷造辦隨著她的審美趣味逐漸改變,內廷玉器也由重和田玉轉向重翡翠。此時,內廷翡翠改稱「綠玉」,這可能與道光帝有關,如道光初年《清檔》記有「水綠玉子」「綠玉」,同時也有「翡翠扳指」、「翡翠玉子扳指」。慈禧時期內廷多用「綠玉」,偶爾用「翠」、「雲玉」等名稱。為她操辦綠玉活計的有蘇州織造、江南織造、淮安關、粵海關等內廷外派衙門。索貢綠玉器物多為女性用首飾、鐲戒或器物,如:綠玉長簪、綠玉鐲子、綠玉戒箍、綠玉扁方等,無一不是後妃所佩之發髻、耳、手等飾。慈禧死後除殉葬有翡翠首飾外,還有膾炙人口的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價值連城的俏色翡翠。帝王玉由白玉轉向翠玉且女性化,這是清末帝王玉的一個特殊現象,也是長達四千年的帝王玉的唯一一次翡翠占優勢的一瞬間,這種情況可能對民間翡翠市場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
『陸』 緬甸翡翠還能開采多少年
我剛從緬甸參加緬甸的玉石投標交易會 回來,空間里有相關的翡翠照片,和一年前的交易會相比,料子差了很多 ,好料已經不多了 ,估計用不了幾年了 !
『柒』 緬甸帕敢翡翠礦區再塌方,為何這個地區總出現坍塌現象
緬甸的帕敢翡翠礦區可以說是緬甸最大的一個開采翡翠的礦區了,你想一想經過這幾十年的開采,這一個區域的山裡面可謂都是千瘡百孔,到處可能都是被機器或者人挖出來的洞,而在這樣一個地方裡面都已經空了,那肯定會經常出現坍塌。再加上有許多礦區是建立在斜坡上的,那麼一旦發生大暴雨,那麼就有可能會引起山體滑坡,所以說這個地方經常出現坍塌現象,也經常出現員工被活埋的事情。
像緬甸動礦突然坍塌的事情,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幾十件,而這些礦工為了錢也願意冒著這樣的風險,而那些礦主更是為了金錢去大量的招募這些礦工人員,即使緬甸想要對此現象進行制約,幾乎也不可能因為之前緬甸曾經通過了一部新的礦石開采法規,可問題是這樣的法規一旦實施起來,就會發現很多人其實都是不符合規定的。
『捌』 翡翠玉的歷史有多少年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的祖先歷來就愛玉,欣賞玉是一種高尚的嗜好。我們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認識到玉石的堅硬和美麗,玉石不僅可以用來磨製工具、武器,又是美麗的裝飾物件,寄託了人們的藝術情懷和精神追求,而且還作為一種禮器用來祭祀祖先,因此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就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
玉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深刻地反映了中國歷史,更反映了人們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願望。
中國是世界上開采玉石最早的國家,近七千年的用玉歷史成就了以新疆和田玉等為代表的璀璨玉文化,從周代的「三禮玉論」到唐代玉器中的佛教文化,無不表現出玉器與生俱來的細膩與溫潤。到清晚期,晶瑩剔透、翠綠盎然的翡翠後來居上,頃刻間獨領玉石之風騷,成為玉石之王。
乾隆、慈禧都是翡翠「發燒友」
翡翠稱王與當時統治者的喜愛有很大的關系。傳說乾隆就是翡翠最大的「發燒友」,當時皇帝身上的飾物、手玩件、宮廷擺寶閣上的擺設很多都由翡翠雕刻而成,乾隆對翡翠的喜愛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命令雲南巡撫進俸的物品就是翡翠玉器,尤為鍾愛的就是被後人命名為「乾隆盛世十八寶」的十八件玉器,並成為後來玉器行爭先效仿的玉雕題材。
「還有一個女人對翡翠的影響可謂是巨大的,就是慈禧太後,她對翡翠的喜愛、收藏絕對是頂級的,眾所周知的「翡翠白菜」(現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當時的價值就是500萬兩白銀。令人叫絕的「翡翠西瓜」共四個,兩個白皮黃籽粉瓤,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價值600萬兩白銀。只可惜這些寶貝很多都流失了。」
唐朝就開始收藏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歷史更加久遠,從唐朝宮廷里就開始收藏、使用和田玉了。尤其唐明皇愛玉如痴,常將玉賞賜給有功之臣和愛妃。北海團城國家珍寶館,進門最大玉件就是新疆和田玉雕件—《大禹治水》,足有十幾噸重。據說:當時皇帝下令限期三個月從新疆昆侖山運到北京,由於路途遙遠,交通工具落後,誤了期限領軍大臣被殺頭了。這塊偌大的和田玉雕了幾十個人物、山水、松柏和橋梁,大禹揮旗指揮民工造渠,場面壯觀,雕刻生動,更讓人驚嘆的是,在那個無電、無工具的年代又是怎麼雕出如此巨大的雕件的。解放後,國家有關部門組織中國頂級的玉雕老藝人(號稱五大巨首)研究這件作品是怎樣雕出來的,專家們都望石興嘆,這至今還是個謎。
翡翠的流行
傳說十三世紀初,雲南的一個鹽商偶然的從緬甸馱了一塊石頭回國,那塊晶瑩透亮的綠石頭一下子征服了愛玉的中國人,這塊石頭就是翡翠,因其色澤艷麗、產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澤、質地滋潤、韌性較強、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稱「硬玉」,又稱「玉中之王」。
翡翠產地多屬於未開發山區,雖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見陽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霧露河,滾滾濁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氣,水面上處處泡起,縷縷煙生,煙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攏不散,人坐在船中,伸手不見五指,如入五里霧中。除了蠻煙瘴氣,蚊蟒瘧疾以外,環境惡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資缺乏,玉石的開采,備極艱辛。
直到18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翡翠才真正大量進入中國雲南。雖然翡翠從傳入到應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時間,但由於喜愛翡翠的人們賦予其神奇的文化內涵,其短暫而輝煌的歷史足以讓其他玉石羨慕不已,並與其他玉石一並構成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玉器文化。明代,我國出現緬甸翡翠;清代,由於王公貴族的喜愛(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後的癖愛),被稱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價百倍,成為玉中極品。翡翠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眼中,它不僅是一種美麗的石頭,還帶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古人與今人都皆愛玉、喜玉、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現業已成為世界各地炎黃子孫及韓國等地最流行的玉石,佩玉愛玉已成為一種現代時尚。
『玖』 翡翠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入市多少年了
翡翠,並不是我國出產的玉石,它的產地主要是緬甸,在緬甸官方的文獻記錄中,發現和開採的歷史可以大致追朔到相當於我國的東漢末年那個時期,而緬甸民間的說法,則歷史更早。
樓主這個入市,我很難去定義你的具體意思,相當然的認為是進入我國市場的時間,翡翠最初流入我國是在明朝末年,但真正作為高檔首飾被社會所認同,則開始於清末同治年間。
『拾』 緬甸的翡翠還能開發幾年
這個不好說,目前來看,03年左右挖到的礦帶已經耗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幾年的產量應該都不高。 只能說質量好的已快枯竭了,現在要找到很高品位的已不容易。 但是其他開採的話,還會有一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