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哪個幫親中國
1. 寮國和緬甸哪個更親華
柬埔寨、緬甸、寮國是一個個重要的零部件。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周邊的一些「親華」國家都是奉行很現實的外交政策,也是很容易動搖的。
2. 緬甸的親華派是哪個,到底是果敢還是克傾又或者其他
首先,果敢和撣邦算是親華的,但是立場也是有些動搖,可是,克欽是完全的親美武裝,只不過這次美國沒辦法救援,所以國內某些人收到某些國家的指示,開始洗地。
你覺得一個即向中國販毒,又威脅中緬石油管線,還阻撓中國大壩建設的勢力是親華勢力嗎?
3. 緬甸軍政府親中國還是美國
緬甸政府軍其實是親美國的,而果敢是親中國的。緬甸國家內部呢,是比較分裂的,比較動亂的。
4. 緬甸軍方是親中還是反中
當然是果敢族武裝了 ,因為果敢地區大部分是漢族,在緬甸屬於少數民族了,外來做生意的緬甸其他地區的商人比較少,相反,內地的商家倒是挺多,在果敢在部分地區都能收到中國移動的信號,緬甸通信信號覆蓋的倒是很少,果敢也一直都是民族自治區,現在果敢族武裝的頭彭家生以前是果敢地區主席,五年前被政府軍趕下台...歷史上明朝據說有一支皇族因為戰亂來到這里,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自稱是皇族後人,不過果敢地區一直被當地的幾個大家族控制著。有一些方面可以看出他們是親中的,當地的小學課本是在內地買的,書上寫的首都當然是北京了,老師教的時候還得現解釋...
在東盟國家中緬甸因為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對中國的倚賴也比較大,所以和中國軍隊的關系還可以.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了典範。長期以來,中緬堅持睦鄰友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合作,雙邊關系穩步發展。
緬甸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緬甸政府是一個民族主義政府。
5. 現在緬甸有幾股勢力,都是哪些國家支持的中國是支持政府軍嗎
西北克欽邦,克欽武裝,親美!克欽隊伍分分合合,多的時候三隻,人民軍,獨立軍等,美國需要他就支持它,不需要就踢了。果敢同盟軍,在克欽與佤邦之間,誰給好處跟誰跑,以前親台,斷援後什麼來錢就做什麼,彭氏政權敗了,小彭在流浪,奪回希望渺茫,現在偽軍白所成掌權,被收編。正北(北佤),東北(南佤)佤邦聯合軍,親中,小號中國。四特,北佤隔壁,親中,和佤邦差不多,山寨中國,領導是中國知青,制度法律等等仿中國。南撣軍親泰背後老闆美國,北撣應該和南撣差不多。其餘游擊隊小隊伍若干,都是這幾家扶持的。
6. 佤邦和果敢哪個親中
兩個都親中。
佤邦是一個比果敢還親華的地方。
雖然佤邦被劃入緬甸,但是佤邦自身卻一直反對緬共,並且自發組建起義部隊。向緬甸政府進行談判,要求緬甸將佤邦設為自治州,擁有自治權。1989年4月17日,緬甸政府為了平息戰爭,最終選擇妥協,將其治理轄區稱為「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宣布脫離緬共。
幾十年過去了,佤邦依然保留原本屬於中國的風土人情。佤邦裡面居住的很多民族,其中以傣族、漢族、苗族、回族等原屬於中國的民族人數最多。他們使用漢語作為官方用語,甚至是自治區政府中使用的公文都是漢字。
除此之外,佤邦的很多學校使用的教科書都是中國出版社出版的課本,他們非常願意學習中國文化,從內心裡將中國當做是真正的祖國。
(6)緬甸哪個幫親中國擴展閱讀:
在清朝中期之前,佤邦還屬於清政府管轄的領土,被傣族世襲土官掌控。然而隨著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強迫佤邦脫離原傣族土司控制,成為一個單獨的地區,被英國掌控。
1941年的時候,英國借中國抗戰處境艱難之際,趁火打劫,以關閉公路作為威脅手段,強迫中華民國在中緬邊境劃分不利於中國的邊界線,而佤邦就在此次別劃為邊境線之外。
到了1960年,中緬兩國共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在這個條約裡面,中國政府首次承認佤邦歸屬緬甸。
7. 緬甸撣邦有幾個特區與中國是什麼關系
緬甸撣邦的四個特區及與中國的關系:
1、果敢第一特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5200平方方公里,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
2、佤邦,即緬甸撣邦第二特區,處於世人所稱的「金三角」腹地,是毗鄰中國、泰國和寮國的一個自治特區,由南北兩塊地盤組成。
3、克欽邦第三特區即原緬共101軍區,是緬共中最晚組建的一個軍區。
4、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即原緬共「八一五」軍區。是一個極為袖珍的「割據之地」。不僅人口在幾支地方民族武裝中最少,地理面積也是相對最小。
(7)緬甸哪個幫親中國擴展閱讀
撣邦,是獨立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煙草、茶等。
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等礦,內外交通不便,僅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到臘戍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東枝是避暑勝地,其西南的因萊湖為著名風景區。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8. 緬甸佤邦是中國人嗎
中國人是非常愛國的,這點離中國越遠越能體會到。幾個政見不和的老師一個話題能吵個幾天幾夜,當地老師天天都一臉懵逼。
到了國外,也聽不得別人說中國不好,拚命維護國家形象,一聽到你們中國人怎麼怎麼樣有種被挖了祖墳的感覺。
也許我們從小受到的就是這樣的教育,有些東西已經滲入骨髓。該我們考慮的不該我們考慮的都瞎操心。
在緬北呆久了,更能以理性的角度考慮問題,體會到別人的不容易。
在我們很多國人的心中,緬北一直有著特殊的位置,我們每個人都學過地理,未定國界跟已定國界清清楚楚,我們心裡總是拒絕承認一些東西,本能地認為那片土地跟我們有關系,我們還有一批同胞生活在那片土地上。
那麼佤邦當地人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我曾經問過當地人,你們感覺你們是緬甸人還是中國人?
他們好像永遠沒有準備好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第一回答會說我是佤邦人。
不死心的我會窮追不舍,你認為你是中國人不?
他們也會搖搖頭,怎麼會嘛,跑到中國抓到會給送回來。怎麼會是中國人嘛?!
我想我沒法再提任何要求,也無法指責任何人,畢竟生活中還有網路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抓到緬甸偷渡人員,遣返回去的消息,有誰會深入了解一下,這些送回去的大多都是緬北的,也許是果敢也許是佤邦、也許是另外一個世世代代跟我們藕斷絲連的地方!他們永遠拿不到中國身份證,即使他們不願意拿緬甸身份證。
9. 緬甸各勢力與中國關系
緬北六大武裝
1、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2、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3、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5、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6、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泰緬邊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區(泰緬邊境)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