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怎麼融入緬甸
❶ 果敢現在是在緬甸軍政府控制下嗎
是。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
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國境線約250公里。
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漢人聚居區。據2016年相關信息顯示,果敢自治區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1)果敢怎麼融入緬甸擴展閱讀:
果敢人的歷史其實非常短,但是這個地區的關系卻非常復雜。可以說,世上很難找到第二個地區,有果敢地區這么復雜的情況了。
第一,地域復雜。
因為處在中緬邊境的交界處,因此在歷史上,這里曾在兩國之間輾轉。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前,果敢地區一直屬於中國。接著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朝控制力減弱,果敢一度獨立自治。
第三次英緬戰爭後,木邦土司帶著48個小土司降英,果敢也被劃進了這個范圍,英國委任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不接受。
1890年,英軍向果敢挺進,企圖佔有中國領土。1894 年,中國與英國簽訂《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果敢及北丹尼劃歸中國。但1897年,英國借口威逼中國,兩國又重議此事,並簽訂了《中緬條約附款》。這樣,又將果敢和北丹尼劃入緬甸(那時候緬甸歸英國管)。
1948年緬甸獨立後,果敢首領楊振材兄弟為了在緬甸獲得更多話語權,聲明果敢歸緬甸所有,並寫入憲法。1962年,中緬兩國勘定國界,果敢這時候正式劃入緬甸版圖。
1989年,果敢宣布脫離緬甸。1995年,果敢一分為三。
第二,人員復雜。
明朝末年前,這里只是荒無人煙的地方,只有一些土著生活在這里,被稱為「老葫人」。
清政府遷都北京後,加緊了對南明政權及各種地方勢力的清掃。
後來清軍及吳三桂攻打雲南,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與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的余部逃到緬甸,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進緬甸討伐朱由榔,緬王就把朱由榔交給吳三桂。其餘明軍及農民起義軍余部,就跑到果敢地區躲避。同時,一些雲南人也涌到這里來開荒種地,這里就變得熱鬧了。
在英緬戰爭中,不少緬甸人,乃至英國人又加入到這一地區。使得這一地區的人員結構更為復雜。
第三,政權復雜。
果敢地區原本各自為政,形成許多小部落,小土司。後來,原籍南京應天府的漢人楊高學到果敢,加入「興達戶」。後來,其後人逐漸強大起來,在乾隆60年(1758年)的時候,楊家後人逐漸控制了整個果敢地區,並把「興達戶」改名為「果敢」。
雍正八年(1730年),楊家後人楊猷才被清廷封為「誥封奉正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年),雲南總督又奏封清朝皇帝,封楊家後人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
第三次英緬戰爭後,英國委任作為楊家後人的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果敢土司不答應。
1948年緬甸獨立的時候,果敢土司楊振材被選為緬甸首屆上議員兼撣邦財政部長。其兄弟楊振聲任果敢地區下議員。
1965年果敢進入動盪時期,楊家後人楊振業與彭家聲組建反政府武裝,而另一個勢力羅星漢則與政府軍聯合,圍剿楊、彭兩人。1967年,另一楊家後人楊振勛回果敢加入彭家聲反政府行列,但楊振業卻又倒戈與政府一起,圍剿彭家聲及楊振勛。彭家聲退入中國境內,接受緬共領導。
1989年,彭家聲又宣布脫離緬共,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由此打鬥不休。1995年,果敢一分為三,彭家聲、楊茂良、孟薩拉各霸一方。
直到今天,果敢依然沒有和平統一與安定。
❷ 緬甸果敢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1·果敢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1897年劃歸英屬緬甸。現全稱為「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2011年前稱「緬甸聯邦第一特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是一個以漢族(當地自稱「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人口約14萬,面積兩千餘平方公里。果敢地區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通行漢語(當地人稱果敢語),漢族占絕對多數,並且保留著漢族生活習慣。果敢地區長期處於動亂之中,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當地博彩業發展迅速。
2·清朝之前,果敢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區域。明末清初,有大量漢族移民至此,自此之後已為漢族世居之地。18世紀,楊氏漢族移民後裔成為果敢主要勢力。雍正七年,封楊映曾為世襲果敢縣令,向清朝效忠。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並入英屬緬甸。在抗擊日本侵略中成立抗日地方自衛隊隸屬於孫立人所率領的抗日遠征軍。1948年緬甸獨立。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果敢屬於緬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
3·此後果敢長期處於武裝割據的戰亂與貧困之中,2009年緬甸政府軍與當地彭家聲為首的「果敢同盟軍」激烈交火後,成功實施了對該區的接管。自此,果敢再次融入緬甸社會。2011年3月30日,以吳登盛為總統的緬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中央政府繼續任命白所成為主席。
4·2015年2月9日,原果敢同盟軍再次率軍奪回果敢老街,打敗了白所成領導的親緬政府。目前果敢由果敢同盟軍所控制,白所成不知去向。
❸ 緬甸果敢是緬甸國家第一個與世界接軌的自治區嗎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經過了許多年,依舊保持著中國的風味,說中國話,學習中文,這個地方就是屬於緬甸的一個自治區,果敢。
所以說,果敢應該是最早和中國接觸的。
❹ 了解歷史,果敢是怎樣被劃分給緬甸
1886年,英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同時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緬甸的土司也納入英屬印度。英國與清朝簽訂契約,界定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中國所有,部分則屬緬甸。經過多年談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范圍成為木邦大土司轄下的小土司邦。
❺ 果敢是怎麼劃入緬甸的
您好,果敢以前屬於中國,其居民絕大多數是漢人,後被滿清和中國割讓出去。
果敢地區在東漢,該地曾屬哀牢,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東漢永昌郡。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元代,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漢族受清政府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後為漢族世居之地。18世紀,楊氏漢族移民後裔成為果敢主要勢力。滿清雍正七年,清朝封楊映曾為世襲果敢縣令。
1897年我大清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1942年,果敢土司楊文炳寫了一份致蔣介石的請願書,表示「願率土重歸,抵抗日本侵略」。於是,遠征軍騎兵團,開始進抵老街地區流動防守,狙擊日軍進犯。楊文炳征調鄉勇兵丁,組建自衛武裝,配合遠征軍對日作戰。同年(1942)9月12日,楊文炳接到中國遠征軍轉來的蔣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國屬地,楊文炳是英國官員。。。。。。緬甸獨立後,緬甸政府將當地的漢族稱為果敢族。從此,果敢華人作為緬甸一個合法的少數民族—「果敢族」。
後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中緬邊界談判,為了拉攏緬甸,促進中緬友誼。周 總 理做主,不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駐軍的反對,把果敢、南坎等爭議地區大多讓給緬甸,當時被譽為「新中國處理邊界領土爭端的典範」,可謂「舊思路」的典範。
❻ 果敢的歷史和由來
如果追溯果敢歷史的源頭,它與中國古代的一個皇帝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即使在今天,許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後代而自稱。明代中期,國勢強盛,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稱臣納貢,接受明王朝的統治。在當時雲南與現在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邊境「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2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養和木邦。當時,明朝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八莫,明朝設立「威遠營」,並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曰: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孟卡山)、萬仞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孟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間,緬人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八莫、孟養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為「大西軍」擁戴而舉旗反清。同年10月進入雲南,終因不敵清兵而放棄昆明,經保山、騰沖退入緬甸。雖然戰事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出現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這就是後來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羅星漢的先祖。
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10萬之眾抵達緬甸阿瓦城郊,緬王莽白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軍。永曆帝於同年6月被絞死於雲南昆明。在此之後,朱由榔的數千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內地,但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果敢地區的漢人便是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
這一時期的果敢地區還有一部分漢人,這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馬幫。他們因留戀緬北而長久留了下來,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老兵們,因衣食無著,被迫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
因此,在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羅星漢家的祖籍,就是中國南京人,傳至羅星漢正好是第10代。
永曆帝事件不久,在今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畢竟鞭長莫及,多時是統而不治,實際上成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正式劃入英屬緬甸。
整個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山區、丘陵,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壩」。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溫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聞名於世的萊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都以自己是華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習慣上,也與中國別無二致。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有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統治緬甸時期,果敢、萊莫等地因是撣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較大的民族自治權利,傳統的社會形態得以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二戰時期,這里山高皇帝遠,同時日本人對撣邦網開一面,同英國人一樣,採取了寬松的統治方式,使區內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撣族、旅緬華人以及許多土司武裝,奮起抗戰,為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
在果敢地區活躍著數支地方勢力,最具影響力的是羅氏家族、楊氏家族、彭家聲及果敢同盟軍等。這幾支地方集團的發展史,與果敢歷史演進的關系是如此密切,以致於我們在研究果敢的歷史與現狀時均無法予以迴避。這些地方勢力的形成與發展,則構成了果敢歷史的主幹。
❼ 果敢是何時被劃入緬甸的
國民黨蔣介石先劃的,但後來得不到援助又後悔不承認了,直到2005年才又重新承認「果敢屬於緬甸」的。
而新中國成立後,否認國民黨一切不平等條約,中緬邊境劃分一直未納入日程,直到1959年的地圖果敢依舊屬於雲南省!但在1960年國慶節,周總理從「交朋友求支持」考慮,以「麥克馬洪線」為依據簽署《中緬劃界協定》,將果敢劃歸緬甸。《中緬劃界協定》有據可查!
❽ 果敢是怎樣歸屬緬甸的
1897年之前,果敢一直屬於中國領土。1897年緬甸被英國占為殖民地後,迫於壓力,清朝把果敢割讓給英屬殖民地緬甸。果敢人口14萬,90%左右為漢族,還有傣族等。學漢語,講漢話。傳統節日也是春節、清明、中秋等,他們就是中國人,希望國家越來越強盛,他們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❾ 緬甸和果敢是到底怎麼一回事,我想知道具
果敢地區在東漢,該地曾屬哀牢,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東漢永昌郡。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元代,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漢族受清政府民族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後為漢族世居之地。18世紀,漢族移民後裔楊氏成為果敢主要勢力。雍正七年,滿清封楊映曾為世襲果敢縣令。
1897年我大清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
1942年,果敢土司楊文炳寫了一份致蔣介石的請願書,表示「願率土重歸,抵抗日本侵略」。於是,遠征軍騎兵團,開始進抵老街地區流動防守,狙擊日軍進犯。楊文炳開設臨時指揮部,召集土目伙頭開會,宣布全面進入緊急狀態,征調鄉勇兵丁,組建自衛武裝,配合遠征軍對日作戰。同年(1942)9月12日,楊文炳接到中國遠征軍轉來的蔣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國屬地,楊文炳是英國官員,但中英是盟軍,中國軍隊將援助果敢的防衛;並授予楊文炳上校軍銜,責其籌組果敢抗日自衛隊,出任司令;編制列入遠征軍11集團軍39師序列。其武器裝備,除楊文炳已經自籌的200條槍之外,由遠征軍補充。
緬甸獨立後,緬甸政府將當地的漢族分為果敢族。從此,果敢華人作為緬甸一個合法的少數民族—「果敢族」。後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緬邊界談判,雙方忽略果敢問題,周 總 理做主把果敢、南坎等緬北地區大多讓給緬甸,當時被譽為「新中國處理邊界領土爭端的典範」,可謂「舊思路」的典範。果敢第一特區時期,果敢擁有高度的自治權,自行管理內部事務並擁有自己的軍隊。彭家聲就是果敢特區的領導人,擁有果敢軍政最高權力。由其領導的果敢似乎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使用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區號,法律也完全照搬中國,完全借鑒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吸引中國的人才與資金……2009年緬甸政府軍對當地漢族武裝果敢同盟軍激烈交火後,成功佔領該區。自此,果敢開始融入緬甸。2011年3月30日,以吳登盛為總統的緬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幾乎完全自治、實質獨立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被撤銷並成歷史,緬甸中央政府繼續扶植白所成為主席。
❿ 果敢和中國緬甸什麼關系
1·果敢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1897年劃歸英屬緬甸。現全稱為「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2011年前稱「緬甸聯邦第一特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是一個以漢族(當地自稱「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人口約14萬,面積兩千餘平方公里。果敢地區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通行漢語(當地人稱果敢語),漢族占絕對多數,並且保留著漢族生活習慣。果敢地區長期處於動亂之中,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當地博彩業發展迅速。
2·清朝之前,果敢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區域。明末清初,有大量漢族移民至此,自此之後已為漢族世居之地。18世紀,楊氏漢族移民後裔成為果敢主要勢力。雍正七年,封楊映曾為世襲果敢縣令,向清朝效忠。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並入英屬緬甸。在抗擊日本侵略中成立抗日地方自衛隊隸屬於孫立人所率領的抗日遠征軍。1948年緬甸獨立。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果敢屬於緬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
3·此後果敢長期處於武裝割據的戰亂與貧困之中,2009年緬甸政府軍與當地彭家聲為首的「果敢同盟軍」激烈交火後,成功實施了對該區的接管。自此,果敢再次融入緬甸社會。2011年3月30日,以吳登盛為總統的緬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中央政府繼續任命白所成為主席。
4·2015年2月9日,原果敢同盟軍再次率軍奪回果敢老街,打敗了白所成領導的親緬政府。目前果敢由果敢同盟軍所控制,白所成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