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珠寶怎麼來的
㈠ 翡翠為什麼出在緬甸
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在產鑽石,唯獨緬甸產具有商業價值的翡翠,現在世界上其它地方,比如說日本、美國、哈薩克都發現了翡翠,但是只是一種硬玉岩,還達不到商業價值不能做成首飾。
為什麼只有緬甸出產翡翠呢?一直以來,地質學家都把翡翠的形成看作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是在地殼深處幾千度高溫,在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其實不然,研究證實,翡翠是在低溫,高壓等特殊地質條件下形成的。這是因為緬甸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緬甸正好處於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碰撞俯沖帶位置,由於受地殼成分、強烈的構造運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最終形成了這種特有的礦產資源,由此也就成為緬甸的寶貴財富。緬甸翡翠產地位於緬北摩谷霧露河中上游地區,原生礦帶長250
千米。主要分布有三個礦區:後江礦區、帕崗礦區和抹崗礦區,其中帕崗礦區蘊藏寶石級翡翡翠量最大。
緬甸翡翠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優質翡翠只產於緬甸,翡翠的保值空間非常大,具體原因在於:
一、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翡翠只能越來越貴;
二、高檔原材料的匱乏,現在國內市場需求很大,緬甸礦區的資源已漸漸枯竭,包括香港等地中高檔的收藏級翡翠都開始往內地迴流以應對內陸市場的火爆局面;
三、無替代品,翡翠人工合成的技術還遠遠不過關,合成品和天然優質翡翠相差甚遠;
四、雕刻的手工作業,優質的翡翠雕刻品都是靠手工一件一件地雕刻出來的。
㈡ 緬甸為什麼產玉石
目前為止,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產自緬甸北部密支那勐拱地區等,相對於大多數寶玉石,翡翠的產地實屬不算多。
從地質學上來說,除了緬甸,世界上還有六個國家出產翡翠
對於翡翠形成的條件,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
第一:區域變質作用時,原生鈉長石【NaAlSi3O8】脫硅形成硬玉岩【NaAl(Si2O6)】;
第二:板塊碰撞,產生低溫高壓的條件;
翡翠的形成於需要在「低溫超高壓」的地質環境下(地質學上的低溫也有200-300℃),這樣的地質環境是相互矛盾的。
因為在物理學中,越深入地幔,壓力越大,溫度也會越高。但翡翠要求低溫高壓,還要持續施加超高壓,低溫就代表淺地表,高壓就代表深地層,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條件是不存在的。
那麼翡翠成礦所需要條件從哪來的呢?這就要牽扯到地質學上的板塊構造學說了。
緬甸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附近,幾千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給翡翠的形成提供了低溫高壓的條件。
緬甸北部密支那勐拱地區深受「上天眷顧」,所處位置剛好滿足了翡翠成礦的地質環境要求,這樣苛刻的條件可以說是萬中無一,因此緬甸也就成了寶玉石級翡翠的幾乎唯一的產地。
㈢ 緬甸翡翠原石毛料是如何進入中國市場
公盤交易。緬甸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大型的玉石珠寶交易會,國內習慣稱之為「公盤」,前兩天剛好結束第55屆緬甸公盤,所有在緬甸開采出來的翡翠原石,都必須要通過競價購買的方式來交易,然後辦理原石出國的通道才算是正常交易,其他方式就是走私。
6月20---29號,是第55屆緬甸公盤的交易時間,我們的專員去了,拍了一下現場圖,先刷2張存在感
緬甸是優質翡翠得最大產地,全球90%的優質翡翠都來自緬甸,緬甸政府對持續的原石輸出有嚴格的限制,公盤是在政府認可的前提下組織的,如果想要多了解緬甸原石,可以直接去瑞麗走訪,當地靠近緬甸,是國內翡翠原石交易區,原石基本從雲南集散到廣東的四個翡翠交易集中區,我說的很詳細了,希望能幫到你,覺得有用的話,記得採納哈
㈣ 在動亂不安的緬甸為什麼依然可以盛產琥珀
包裹著各類古生物的琥珀化石,一直是古生物學家倍加珍視的「時光膠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琥珀化石的原產地之一:緬甸克欽邦,卻是個常年動亂不安的地方。由於缺少有效的保護措施,許多寶貴的化石在科學家發現之前就已經流失或被破壞了。
中國邊境城市的琥珀走私和黑市,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的邊貿中都存在。緬甸人來的地方,很多是政府軍和地方武裝交錯區域的,他們很可能給其中一方或雙方都交了正式或非正式的稅金,才能帶出琥珀。但至於是不是正式的海關渠道,我們不清楚。中國方面,所謂的「走私」,主要是依據量和價值。
在邊民貿易中,適量的琥珀是允許入境的,一般一人5000元以內,琥珀毛料可以不申報——因為毛料很便宜,有的甚至幾角錢1克。如果以5元1克計算,可以帶1000克,一般是每人幾百克,1~2千克。也就是說,緬甸人會經常帶低價值的毛料進來,是在當局允許范圍的。但毛料開了之後如果是很好的蟲子,價格增加,那也是運氣使然。大多數毛料開了就是普通的珠寶。其實有沒有其他渠道運進來琥珀,我們並不清楚。所以,騰沖的琥珀,其實是一個常見的邊貿珠寶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