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遷都緬甸
Ⅰ 緬甸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緬甸政.府遷.都的目的,主要是因為該地相對位於海旁的仰光較有利防範海陸進侵,及控.制欽族(Chin)、克倫族(Karen)、卡雅族(Kayah)和撣族(Shan)等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據BBС的報導,遷.都時所有人都不可以帶家眷前往,許多未婚的單身漢也被軍政.府下令遷住該地。
2005年11月4日,各國駐仰光使節被約請到緬甸外.交.部聽取通報,而緬方並未預先告知通報內容。使節們已習慣了這種約請。正在交頭接耳之際,吳貌敏副外長表情凝重地匆匆走進新聞發布廳,向使節們宣布:緬甸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移至彬馬那。他說,仰光是當年殖民統.治者給緬甸確定的首都,並不代.表緬甸人.民的意志。緬政.府決定遷.都彬馬那,是由於它位於緬甸國.家版圖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強,有利於政.府施政。他還介紹說,目前彬馬那已建成一座機場、一家醫院、一座高爾夫球場,兩家小型賓館……。
2006年2月,緬方再次約請使節宣布:已在新首都為外國駐緬大使館專門規劃出一片區域,以供各國未來建設新館。但由於該處尚無任何基礎設施,暫不便接待使節赴現場考察,待條件成熟時將集體組.織使節前往。
Ⅱ 緬甸首都為什麼要內遷呢
為政治改革鋪路從政治上看,緬甸領導人把行政和軍事中心遷移當成應對未來的一步棋。仰光仍然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政府雖然搬離了仰光,但仰光軍區司令卻「按兵不動」。目前,緬甸國內的政治改革是一種趨勢。今年12月5日,緬甸將召開制憲國民代表大會,這意味著緬甸軍人政府2003年向國際社會承諾的民族和解路線圖「七步走」行動開始付諸實施。雖然這是在緬甸軍人政府主導下的政治改革,但通過制憲、全民選舉議會、議會選出政府,最終會組成一個民選的文官政府。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的民選政府很可能繼續定都仰光,在這個過程中,戰略中心和軍隊統帥部在彬馬那,和政府保持一定距離,這對政治改革有利。當然,議會和文官政府都放在彬馬那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那樣的話,這次行動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遷都」了。緬甸將形成政治、軍事中心在中部山區,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沿海的格局。新的首都在一段時間內將基本上只能接受政府官員和公務員,而他們背後的多種政治勢力將被留在仰光,這無疑有助於保持軍方在未來政府中的影響力。以彬馬那為軍事和行政中心,從地緣上看,更便於控制緬甸全境的局勢。緬甸多山、多民族,軍隊統帥部和行政部門坐鎮中央,其力量覆蓋到一些偏遠地區的能力會得到加強。分析家們指出,這也許不是這次搬遷的動因,但搬遷的結果一定會產生這樣的影響。
Ⅲ 仰光做了一百多年首都,為何緬甸要遷都至內比都
緬甸的面積大約67.65萬平方公里,面積廣闊,有5個陸上鄰國,分別是孟加拉國,印度,中國,寮國和泰國。緬甸西面靠海偏北是孟加拉灣,偏南是緬甸海,緬甸的地勢基本上是東高西低,東北部是撣邦高原,緬甸的首都仰光建都已經100多年。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帶動內地經濟,更快的發展,緩和全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是沒什麼很難的,把行政中心先遷往新首都,至於其他的工作可以慢慢推進。
Ⅳ 緬甸遷都原因
鳳凰衛視11月8日消息 香港明報報道 緬甸軍政府周一宣布,已開始把多個政府部門從仰光遷往緬甸中部的山區,作為新的行政首都。新首都位置隱蔽,位於遠離海岸的深山叢林,分析家指緬甸軍政府此舉是想防範美國攻擊,及鞏固軍政府的政權。
新都彬馬那位處中央
新行政首都位於仰光以北400公里的「彬馬(文)那」(Pyinmana),原是仰光與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間的一個山區貿易城鎮。軍政府在事前毫無徵兆下,突下令多個部門在周日一天內搬遷。資訊部長覺山將軍周一才對外證實經已遷都。他說:「自獨立後,仰光一直是政府所在地,歷屆政府都選仰光為都。但由於現在形勢已變,緬甸力求發展成為現代國家,建設一個位處中央的首都已成必須。當局選擇彬那馬,是因為它位處中央,能快速到達全國各地。」他又說,有需要在「戰略位置」興建一個「指揮和控制中心」。
周日共有9個部門受命率先搬遷,據報包括外交部、內政部、商務部、電訊部、國家企劃及經濟發展部等。
新都的建設被列為「最高機密」。政府消息稱,新政府建築群位處一個山谷中,佔地約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脈和茂密的樹林包圍,離最近的城鎮也有30公里。根據藍圖,它建成後將包括有總理官邸、議會大樓、機場、醫院、中型水力發電站、高爾夫球場、酒店,以及40幢各可容納500名官僚的大樓,供各部門使用。另還有一個軍事大樓,內設軍方總部和地堡。
分析家指出,緬甸軍政府是在3年前開始構思遷都的。緬甸軍政府一直擔心遭美國攻擊,九一一後美國先後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進一步加深了緬甸軍政府的憂慮。現時的首都仰光挨近孟加拉灣,相比之下,遠離海岸的彬馬那在戰略上就安全得多。
有利軍政府鞏固政權
另一仰光分析家則稱,遷都其實是軍政府全盤「政制改革」計劃的一環。自1962年開始統治緬甸的軍政府,近月稱推動「民主路線圖」,但外界一直質疑它根本不願放權。目前軍政府正舉行商討新憲法的會談,但分析家指出,即使在新憲誕生後出現民選政府,軍政府也未必願意交權,而新行政首都所在,更能確保它可緊握大權。
彬馬那位於緬甸的中心位置,軍政府機關搬遷至此,也令各路軍的將領更接近他們部署於撣邦、欽邦、克倫邦等地的軍隊。也有人認為,殖民時代的緬甸國王常會聽信術士意見而興建新宮殿,軍政府可能只是重復這做法。英國廣播公司則指出,無論軍政府動機為何,遷都已發出一個強烈信息--軍政府將使其權力更集中,鞏固政權的控制。
緬甸和中國的關系在歷史上一直非常密切,近代以來中國對緬甸的影響有增無減,無論什麼政府都必須要考慮和中國這個強大的鄰居保持良好的關系。目前在中緬邊界的4個特區中,緬甸政府的影響力遠比不上中國。
大家還記得去年中國要求關閉周邊境外地區的賭場嗎?緬甸特區內的賭場中國雲南相關部門協商一下就關閉了,原因很簡單,他們的水電煤氣通訊設施等等全部都是中國過去的,看到那邊的電信廣告寫著「國內長途XX元」不要以為是緬甸,那指的是中國。「中國移動」的營業廳就在那邊的大街上站著呢。
美國對緬甸軍政府不滿的表面原因是緬甸打擊毒品生產不力,大量的海洛因經過各種途徑進入美國市場。其實更深的意思是因為緬甸政府和中國的良好關系,可以說緬甸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一個特殊夥伴,軍事合作也比較密切。據傳有必要的話可以威脅到馬六甲海峽,美國人對這個海峽可是非常看重的,一直宣傳是一旦發生戰爭必須要控制的幾個咽喉之一。2001年以來美國就以毒品和人權問題向緬甸政府不斷施加壓力,局勢相當緊張一度准備動手,最後中國政府做出了一個舉動,讓美國的軍事機器停止了運轉。現在大家都知道當時中國政府把邊防武警換成了正規軍,老美也許擔心動手後的混亂局勢下,中國軍隊直接進入緬甸,進而更加便於控制緬甸的局面。
如果直接的軍事對抗,緬甸政府絕對不是美國的對手,現在想和美國搞好關系的代價太大,弄不好就是一個亞洲版本「巴拿馬」。相比之下,倒向中國的政策更有利些。為了保險起見,秘密的把首都搬遷到內地也不難理解了。
Ⅳ 為什麼緬甸要遷都
GOOGLE上現在已經把緬甸首都改成內比都。
緬甸閃電遷都主要是出於戰略考慮
1. 仰光離入海口太近,一旦發生戰事,緬甸軍政府將無法轉移,所以移到更靠內陸的內比都。
2. 緬甸北部與東部分裂勢力強大,少數民族多有武裝,所以此次遷都亦有震懾這些人的目的。
(此說法不太可信,但亦可以參考:傳言2003年美國曾派遣部隊在緬甸登陸,但是被該來的中國軍隊殲滅...這也是促使緬甸政府遷都的原因)
而且從2008年納爾吉斯超級大颶風看出,仰光並不是「那麼好」,相對來說內比都不會受到這種災害威脅。
另外內比都現在配套設施已經相當齊全,公路水平比仰光好很多,還有四車道高速公路連接仰光和內比都,手機信號亦好...還建造了和仰光Shwe Dagon大金塔一樣的金塔,可見軍政府這幫人已經開始開發內比都。
(去過內比都兩次...在緬甸兩年)
Ⅵ 緬甸首都從仰光遷到內比都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為了內陸經濟發展。
對於遷都的原因,緬甸說是緬甸的國家重心過於靠海,廣大的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不起來。如果遷都中部,就可以帶動中部地區的經濟崛起。中部地區的經濟好起來,緬甸就有更多的辦法,來加強對撣邦高原地區的管理。大家都知道,緬甸東北部向來比較「熱鬧」。
遷都的另一種說法:
仰光失去了首都地位,是因為仰光在戰略不是特別安全。前些年,緬甸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和美國不是很對付。仰光位於沿海,西南不遠就是印度最大的島嶼群——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西出口。仰光位於馬六甲海峽西出口的正北方向,美國的船隻要聚集在仰光附近的海域,是輕而易舉的。
Ⅶ 緬甸定都仰光已經150年時間,後來為何要遷往閉塞荒涼的內比都
仰光仍然是緬甸最大的城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內比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仰光的差距還是很大的。2005年,緬甸宣布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一個荒涼的內陸城市。當時也引起了外界的諸多困惑。那麼緬甸為什麼遷都呢?
(內比都原名賓馬納)
只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比都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人口還沒有超過100萬。而且內比都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手機之都,至今沒有國際航班服務。因為經濟水平低,沒有堵車,這個城市的落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誇張。外界看到內比都的時候,街道寬敞整潔,但是路上沒有車輛,甚至沒有幾個紅綠燈,周圍的建築工地都是灰塵。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比都的現狀還是讓人很難和一個國家的首都聯繫上。
Ⅷ 緬甸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緬甸政.府遷.都的目的,主要是因為該地相對位於海旁的仰光較有利防範海陸進侵,及控.制欽族(Chin)、克倫族(Karen)、卡雅族(Kayah)和撣族(Shan)等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據BBС的報導,遷.都時所有人都不可以帶家眷前往,許多未婚的單身漢也被軍政.府下令遷住該地。
2005年11月4日,各國駐仰光使節被約請到緬甸外.交.部聽取通報,而緬方並未預先告知通報內容。使節們已習慣了這種約請。正在交頭接耳之際,吳貌敏副外長表情凝重地匆匆走進新聞發布廳,向使節們宣布:緬甸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移至彬馬那。他說,仰光是當年殖民統.治者給緬甸確定的首都,並不代.表緬甸人.民的意志。緬政.府決定遷.都彬馬那,是由於它位於緬甸國.家版圖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強,有利於政.府施政。
2006年2月,緬方再次約請使節宣布:已在新首都為外國駐緬大使館專門規劃出一片區域,以供各國未來建設新館。但由於該處尚無任何基礎設施,暫不便接待使節赴現場考察,待條件成熟時將集體組.織使節前往。
Ⅸ 緬甸為什麼遷都什麼時候遷的
王介南教授是我國研究緬甸問題的最知名的學者之一,是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緬甸問題專家。他分析說,緬甸突然遷都,主要有兩大原因:
此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就緬甸的毒品等問題向緬甸軍政府施壓。緬甸軍政府十分緊張,他們意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攻緬」信號燈已經亮起。在緬甸政府高層看來,當初美國攻打伊拉克是在沒有任何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發起的,而現在則有了現成的(針對緬甸)的聯合國決議,這等於有了行動的依據。因此,就在國際社會還未完全反應過來時,緬甸政府悄悄開始了首都的搬遷。這極有可能是緬甸軍政府在秘而不宣的情況下悄悄搬遷首都的主要原因。
至於另一個原因,王教授則分析說,遷都彬文那將使軍事指揮中心更靠近有反政府武裝活動的邊境地區,會對這些旨在謀求獨立的民族武裝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並且更有利於控制和打擊這些武裝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