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名字帶符號怎麼回事
1. 緬甸人冠在名字前面的姓氏有哪些
緬甸人的名字並沒有傳承家族符號的功能,緬甸人有名無姓。
參考資料:2008年12月29日 15:28 環球時報
緬甸人有名無姓
陳偉源
【摘要】:正 許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緬甸男子多姓吳,如前綱領黨主席吳奈溫、前總統吳山友、前總理吳努和現任政府首腦緬甸聯邦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主席吳丹瑞等。其實,他們都不姓吳。緬甸人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姓氏的民族之一。但他們與絕大多數人都習慣在名字前或後加上個冠詞,以示性別、長幼和社會地位。其中,男子名最常見的第一字有吳、郭、貌。吳表示對年紀較大或有名望人的尊稱,意思是爺、叔伯或是先生,郭是哥,貌是弟,表示謙虛或是青年小夥子。如一個名叫丹的男子,他自稱或長輩人稱他貌丹,同輩人對他的稱呼為郭丹,晚輩人則叫他吳丹。
與男性相同,緬甸婦女的稱謂也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稱呼年輕或和自己平輩的女性,該女性的名字前通常加一個「瑪」字。「瑪」意為「姑娘」。年輕的女性表示自謙,自報名字時一般會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個「瑪」字。如果稱呼年長的婦女,人們要在她的名字前加一個「杜」字,以示尊敬。
緬甸人的尊稱和謙稱能區別人們的性別和年齡。
有趣的是,緬甸人的名字一般都和星期有關。根據緬甸的風俗,一個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有緬甸語中的字母與之相對應。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通常將孩子出生那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首位,出生後第5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末位。所以,只要知道緬甸人的名字,就能猜出他是星期幾出生的了。
2. 緬甸人的名字有什麼特點
緬甸人名字的傳統性特點是有名無姓,並往往在名字之前加上一定的稱謂詞,以標明其性別、年齡、官位、尊卑及特定的感情色彩;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即自謙為「弟弟」或向對方稱「弟弟」。對長官或受尊輩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吳」,意即敬稱對方為「叔叔」、叫「伯伯」。對平輩或年輕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即稱對方為「兄」。
3.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3)緬甸人名字帶符號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4. 外國人名字里是有符號的嗎比如「,」「/」之類的。護照上名字裡面帶有這些符號,是她人名中就帶的,還
外國人名字一般是「名 姓」。比較正式的情況下會寫成「名, 姓」的形式。比如Barack Obama也可以寫成Obama, Barack。
5. 外國人名字中間的標點符號是什麼意思
外國人名字中的點是姓與名的間接點,不像中國姓名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你當他為標點符號也行,只要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就可以了。
6. 緬甸人的名字傳承家族符號功能是什麼
緬甸人的名字並沒有傳承家族符號的功能,緬甸人有名無姓!緬甸人的名字一般都和星期有關。根據緬甸的風俗,一個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有緬甸語中的字母與之相對應。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通常將孩子出生那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首位,出生後第五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末位。所以,只要知道緬甸人的名字,就能猜出他是星期幾出生的了。
採納哦
7. 名字那麼重要,為什麼緬甸人只有名沒有姓且名字一生都在變
名字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那麼為什麼緬甸人只有名沒有姓且名字一生都在變呢?我們每個人區別別人的方法就是名字,當然重名的另當別論。我們國人的名字一般由姓氏和名組成,名字寓意著家人對自己的期盼,也是一個獨特的代號。今天我們來討論下為什麼緬甸人只有名沒有姓氏,是他們對姓氏一點兒也不看重么?
另一種說法是緬甸歷史上只有短暫的統一,大部分是部族分治,各個部族文明進程不同,但總體都很低。本來說是有姓氏的,後來因為母系氏族觀點站不住腳,所以就取消了姓氏,這也跟他們的部落統治有關系吧。不管怎樣,名字都只是一個代號,並不能代表什麼,只是因為不同國家不同習俗罷了,所以我們還是求同存異,尊重為主。
8. 緬旬人,是先名後姓還是先姓後名
世界上很多國家、民族的人沒有姓、名的區別,而是單有一個名字。比如傳統的蒙古人、藏族人只有名字,美洲原著民族也是如此。緬甸也一樣!以下摘自環球網
對緬甸比較熟悉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緬甸近代的領導人,如緬甸政府第一任總理吳努、緬甸前總統吳奈溫及前總理吳貌貌卡、曾經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吳丹等都「姓」吳,難道這是巧合嗎?到了緬甸後,我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緬甸人的名字並沒有傳承家族符號的功能,緬甸人有名無姓!
我的一位緬甸朋友介紹說:「『吳』不是緬甸人的姓,而是緬甸人對男性長輩的尊稱。」
緬甸男子成年之前,向別人介紹自己時往往在名字前加一個「貌」字,以示自謙;有時為了表示親近,長輩稱呼比自己年輕的男性晚輩時,在其名字前加一個「貌」字。人們稱呼與自己平輩或者年輕的男性時,在其名字前加一個「哥」字。比如,一對緬甸夫婦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覺溫,覺溫未成年時人們叫他「貌覺溫」,成年後叫他「哥覺溫」,等他年長時或者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以後,人們便尊稱他為「吳覺溫」了。
與男性相同,緬甸婦女的稱謂也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稱呼年輕或和自己平輩的女性,該女性的名字前通常加一個「瑪」字。「瑪」意為「姑娘」。年輕的女性表示自謙,自報名字時一般會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個「瑪」字。如果稱呼年長的婦女,人們要在她的名字前加一個「杜」字,以示尊敬。
緬甸人的尊稱和謙稱能區別人們的性別和年齡。
雖然沒有姓,但是緬甸人非常重視給孩子起名字。從小孩出生後的第七天到第十四天內,家長要挑選良辰吉日為小孩舉行隆重的命名儀式。在命名儀式上,父母用藤金合歡葉和大解寶葉熬制的水給小孩洗頭。然後,給孩子換上干凈的新衣服,噴點香料水。接著,主持命名儀式的長者根據孩子出生的時辰和日子給他取名字。
有趣的是,緬甸人的名字一般都和星期有關。根據緬甸的風俗,一個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有緬甸語中的字母與之相對應。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通常將孩子出生那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首位,出生後第五天所對應的字母放在名字的末位。所以,只要知道緬甸人的名字,就能猜出他是星期幾出生的了。
9. 緬甸姓氏大全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吳昂基」(U Aung Gyi)。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生)的。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Ma),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Daw,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稱「瑪丹敏」(Ma Tan Min)。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