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出征緬甸

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出征緬甸

發布時間: 2022-06-25 17:13:23

1. 我的團長我的團故事真的存在嗎

真實存在,甚至人物很多是遠征軍老兵回憶時原話,但小說和電影不是真實事件改編,尤其像龍文章這類穿越的虛構人物是不存在的,以最後的南天門即原型松山戰役為例,真實戰斗在沙盤演練中就結束,日軍守衛的一個團全軍覆沒,遠征軍虞師的一個師被打殘,煩了的兄弟全都長眠在那裡,所以結局老年虞嘯卿沒說謊,煩了也只剩了他一個,而且樹堡戰斗其實更像一個虛構的夢,真實是遠征軍用生命和炸葯包一個個土工作業炸出來的,樹堡的堅固到了美軍飛機用一噸重的航彈都無法對其有效傷害,更別說各口徑其它炮彈了,這場仗如果不是蔣好大喜功,用圍困戰也可以勝利,鬼子到最後也是餓瘋了,彈葯也告用盡,才最終被完全殲滅

2.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劇情問題

第一集
1941年秋,一夥國民黨潰兵且戰且退,逃到了滇西南的小城禪達。他們中,有北平人孟凡了、上海人阿譯、東北大兵迷龍;還有要麻、豆餅、蛇屁股、康丫、獸醫郝大叔和湖南人不辣……這群操著東西南北不同方言的士兵們在一所破敗的收容所里癱著、餓著、病著,哀嚎著,每天想著的就是吃頓飽飯。阿譯是他們中唯一的軍官,一個少校。可他卻是個從未打過仗的軍人。只有阿譯,還企圖收拾起殘局,讓這些潰兵相信自己還是軍人。但阿譯的努力被一頓豬肉白菜燉粉條的想像徹底毀掉了。飢餓的士兵們橫掃了禪達,用一切手段搞來了原料,准備在極度挨餓之後饕餮一把。孟凡了也自告奮勇地拖著傷腿,一瘸一拐地跑到東門市場,他一咬牙偷拿了一個老鄉的粉條,可卻差點被追上來的人圍住,打跛另一條腿。腿上的傷讓孟凡了暈倒在了街上,幸得一個叫陳小醉的四川女子把他拖回了家。陳小醉為孟凡了擦洗著傷口,她說他哥哥是川軍團的,她是千里迢迢來找哥哥的。小醉聽孟凡了說傷兵們需要磺胺,就自告奮勇地拿出零錢要去街上買。孟凡了知道川軍早已全軍覆沒,要麻是那個團僅存的殘渣。孟凡了知道自己很難面對陳小醉,他掙扎著迅速逃離了小醉的院子。臨走時,耐不住飢餓的誘惑,孟凡了把錢罐子里剩下的幾個零鏰倒進自己口袋裡,並順手抄下了樑上掛著的一捆紅笤粉。潰兵們腦子里只有豬肉燉粉條,他們已經不再會想起什麼。可是有人卻想起了他們。一輛美式吉普車開進了收容站,車上走下來軍容儀整的團長虞嘯卿。虞嘯卿說,上峰要給他一個團的兵力,他不想要。因為他要組織自己的團隊。他要英勇善戰的川軍團重新復活。美式的機槍可以給你們、美式的火炮可以給你們、美式的坦克也可以給你們,只要潰兵們願意成為他的團。成了他的團,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就可以發軍餉。最重要的,就可以有鬼子可殺!有鬼子可殺?大兵們的心跳動起來……
第二集
要打仗了,去緬甸。第一個反對的是迷龍。這個東北兵仗著人高馬大,在收容站里獨佔了一間小屋,搜羅了一些戰利品做起了買賣。也許是怕潰兵們走了自己沒了生意;也許是看透了戰爭,怕弟兄們當了炮灰,他把收容站的大兵們逐個暴打一遍,不容許他們參加虞嘯卿的川軍團。可是沒人聽他的。連瘸了腿的孟煩了都在央求郝軍醫在關鍵時刻幫他一把。因為,川軍團是不會招一個瘸子兵的。凡了對什麼事都有抱怨,大家就叫他煩了。虞嘯卿的副官張立憲、何書光奉命來登記造冊,孟煩了成了郝軍醫的助手,掛上了聽診器。結果除了幾個傷兵,潰兵們集體入了選,正式成為了虞嘯卿新川軍團手下的一個營。集結之後就是操練,迷龍終於被弟兄們的新團隊所吸引,他刻意輸掉了自己的小店,又用幾塊手錶賄賂了何書光,也成了虞團的一員。在等待開拔的日子裡,阿譯成為了營長,郝大叔真正成為了醫官,孟煩了則被任命為連長。這個時候,他想起了那個禪達城裡的姑娘小醉,她的哥哥也曾是川軍團的連長。孟煩了悄悄跑進禪達,憑著記憶去尋找小醉的石屋。
在石屋門口,他看見了小醉在送客。等小醉關上門,他看見了當地風俗中賣笑生意的木牌。孟煩了終於知道,陳小醉為了尋找哥哥在艱難地生活著……孟煩了沒有勇氣敲響小醉的房門,他惆悵著離開了。川軍團也終於離開了收容站,一頭扎進了滇西的風雨里……
第三集
機場,孟煩了們爬上了美國盟友的飛機。之前他們被命令脫掉了衣服,押運隊的人說,到了緬甸,英國人會給他們衣服,美國人會給他們發槍,而現在國軍能給的就是個嘔吐袋。巨大的C46載著他們飛向戰場,第一次坐飛機的體驗還沒來得及消化,日本戰機的炮火轉瞬就籠罩了他們。飛機拖著濃煙墜落在緬甸的叢林里,在他們掩埋殉難的戰友和美國飛行員的時候,一個日本兵跑了過來。日本兵看見他們在飛機旁搬搬運運,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緬甸盟友,還起勁地誇著他們幹得好。膽戰心驚的川軍團士兵驚恐地看著日本兵,迷龍趁其不備,一棍子把日本兵打到在地,幾個人撕扯著日本兵身上的衣服,往自己赤裸的身上套。
這時,不遠處響起了槍聲。一小隊日本鬼子出現在他們面前。密集的槍聲驟然響起,川軍團集體懵住了。幾個士兵應聲倒下,大家膽怯地看著。只有阿譯,揮舞著剛繳獲的手槍,用軍教課上學來的方式讓大家不要後退。他顫抖的聲音能聽出來他其實比誰都緊張。孟煩了大叫著快跑,讓弟兄們逃命,一夥人馬上兔子般地倉皇四散。阿譯帶著一夥人慌不擇路,居然逃到了一個孤零零的板房裡,成為了再也逃不掉的活靶子,氣得孟煩了和迷龍哇哇大叫。但追兵在即,他們倆沒辦法,也倉皇逃了進去。四個日本兵包圍了他們。一陣槍聲之後,板房終於安靜下來。聽了聽外面的動靜,好像日本兵消失了。活過來的炮灰們埋怨著、慶幸著、也繼續恐懼著。迷龍摸索著打開了一扇房門,發現這里是一個軍需庫,有著大捆的緬甸花布。一夥人手忙腳亂地割布捆紮,好歹讓自己的身上有了遮體的布絲。只是這些床單被面裹在身上,讓他們活脫像極了花里胡哨的老緬,在幾絲滑稽的背後,露出了些許的尷尬與無奈。這時候又響起了一聲槍響,一個黑乎乎的人影闖了進來。他們差點打死了他。來人大聲喊著:「別開槍,我是你們的團長!」
第四集
自稱團長的傢伙把他們帶出了板房,他們看見四個日本兵的屍體倒在了地上。那其實是「團長」打死的,他們後來才知道,「團長」的飛機平安降落,他帶著幾個人到處尋找中國軍隊,循著槍聲找到了這里。他穿插迂迴讓大部的日本兵追向別處,而這幾個,死在了他的槍口下。和他同來的士兵犧牲了。他命令孟煩了們脫下緬甸布,寧可穿回褲衩,因為這樣戰死的時候就能和中國人埋在一起。他自己也脫下了滿是血污的校官服,然後命令士兵蓋在戰死的同胞身上,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不應該衣不遮體地被埋葬。孟煩了由於執行命令不力被「團長」撤了職,成為二等兵,一分鍾後又成為上士傳令兵,「團長」要求他從此不離開自己左右。「團長」讓每個人都鑽進了油污桶,把自己搞成了黑其巴糟的泥人。「團長」說我們就這樣鑽進密林,讓這身黑皮掩護大家前進。他們果然就上了路,孟煩了發現「團長」不是在帶他們走向機場,那意味著他們不是在回家。他提出了疑問,「團長」卻說他們這群根本沒有戰鬥力的部隊必須要避開正面的鬼子。孟煩了們疑慮重重,但他們的精神已經被這個勇敢果決膽識過人的軍人所降服,他們只能跟著他前進。他說他叫龍文章從此是他們川軍團的團長,孟煩了卻給他起了了外號叫「死啦死啦」。迷龍首先和團長起了沖突。緊接著,是所有人和團長起了沖突。做夢也要回家的迷龍們想要一走了之,可龍文章卻嘲笑他們是貪生怕死的廢物。迷龍們企圖以眾凌弱,挾持龍文章就範,可卻在夜幕降臨的黑森林裡遭到了深諳各種游擊戰法的團長十足的戲謔,他們這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龍文章的對手。而在森林追捕的游戲中,川軍團卻突然遭遇了真正的日本兵。迷龍們來不及多想就撲了過去,幾經搏殺,幾個日本鬼子被龍文章們絕殺殆盡。迷龍們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居然真的可以打鬼子了。可是還來不及咂摸剛剛到手的勝利,他們發現另外的一支隊伍包抄了上來……
第五集
新的隊伍里有不辣,大家鬆了一口氣。原來不辣的飛機安全著陸,他換了武器裝備,編入了新的隊伍,正在密林里巡邏。不辣們起碼帶來了干糧,可以安撫一下早就空空的飢腸了。可不辣們脫下自己的軍裝准備給這些赤膊的戰友們穿上時卻遭到了他們的拒絕。這時候,赤裸著戰斗其實已經是他們的標志與驕傲了。日軍的戰斗由此開始了。他們一次次地沖鋒、一次次地勝利,以至於孟煩了感嘆,要是幾年前就這么打,那他們還會潰敗到這里來嗎?他們前進,他們勝利,他們的隊伍沿途匯集著各路散兵游勇不斷壯大,龍文章看著自己不斷增多的將士,驕傲地笑了。川軍團打出了名聲,被日本鬼子一直追擊的英國軍隊居然認為這支英勇善戰的部隊是日本人,他們打著白旗投降來了。他們只是不明白,這樣一支隊伍為什麼是由蓬頭垢面的野人組成的。好在誤會終於解除了,英國人的給養讓川軍團終於穿上了軍裝,看起來像一支正規軍了。不僅如此,團長還請來了英軍的醫官為孟煩了治療腿傷。但是好景不長,英國人的一次要求川軍團幫忙做勞工的命令被團長拒絕,惱羞成怒的英軍表示要向中國軍隊的上級控告他們。結果卻是,中國軍隊的上峰否認有這樣一支建制的部隊在緬甸作戰,更否認有叫龍文章的團長在指揮。
氣憤的英國人跑來前線指責川軍團在欺騙,還揚言要索回他們付出的軍備物質。一個復雜的局面,擺在了川軍團面前……
第六集
英軍的古板和傲慢,讓缺少彈葯的川軍團陷入了絕境,龍文章知道這一次凶多吉少。果然,失去了英軍的策應,日本人迅速出擊,龍文章決定放棄守衛機場,全力撤退。失去了川軍團的機場防衛一觸即潰,守不住的英軍乾脆投降了。川軍團在龍文章的督導下迅速撤離,可路途中還是遭遇了日軍主力。川軍團付出了四十人陣亡的代價,逃了出來。不幸的是,四川人要麻永遠地留在了緬甸的叢林中。各路中國軍隊都在潰退,龍文章在潰退中仍然做著他的帶兵夢。他不放棄任何機會游說逃兵們加入川軍團,以圖擴大隊伍,再和小鬼子戰斗。他指揮了精彩的伏擊戰,擊敗了小股日軍,贏得了一個誓為死去的兄弟報仇的年輕人的加入。年輕人叫董刀,不久,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喪門星。就這樣,當龍文章的川軍團到達中緬邊界的時候,隊伍已經擴充到了上千人,差不多真正成了一個團。迷龍在撤退途中撿到了一輛滿是輜重的車子,他說自己發財了。他本想離開隊伍回東北老家,卻被龍文章下了槍,此後他就一直跟著。他還是沒有離開川軍團。潰退的路上也滿是流離的百姓,一天,一個女人的聲音留住了大家的腳步。一個領著幼小男孩的清麗女子,站在路邊,一直在說著:「過路君子,誰能幫我葬了我公公。」她的腳下,是一具老人的屍體。不辣多年飄盪,立刻猜出了女人的丈夫已死,此前是住在緬甸的中國華僑,一定還是個曾經的富人,現在落了難。
沒有人理睬,更沒有人幫助。終於,迷龍走了上來。他說,你能嫁給我嗎?女子說,你能葬了我公公?你能帶我們回中國?你能哪怕我死了也帶我的兒子回中國嗎?迷龍說我能。就是我死了,我的那些癟犢子弟兄們也能帶你們回中國。問題是,你能嫁給我嗎?女子看著迷龍,清晰地吐出了兩個子——我能!
第七集
女人的承諾給了迷龍莫大的歡喜。他立馬搜集出所有的工具,錘子斧子刀子鋸子鉗子……他跨步走向山間,嘿嘿呦呦地砍起樹來。緊接就是拆散了原來心肝寶貝一樣護著的箱子,讓弟兄們幫他拔釘子。砍樹、拔釘子、做楔子、釘棺材、挖坑……幾乎是瞬間,迷龍在大家的幫助下就做好了一切。女人多少有些快樂地看著,有什麼比看見一個男人為自己出力流汗真心勞作更讓女人心動呢?女人從此認定了迷龍是個偉岸的男人,是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這也許是一口全世界最棒的棺材,松枝還散發著松香,女人和孩子近前看著,看著樹木做就的新棺材和做這口棺材的男人。孩子叫雷寶兒,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接近著從未接近過的迷龍。棺材做好了,女人履行了諾言,和迷龍跪在棺材前磕頭。迷龍說這就是自己的婚禮了。女人承認了。但是團長走了過來,他以搶掠財物、勒索同胞的罪名被捆了起來,團長下令,就地正法。自然是有人求情,但龍文章不為所動。以致所有人都去為迷龍送行,團長在老川軍團中只剩下了自己。女人沉默地跪在棺材前,面無表情。迷龍到了山頂才慌了神,他罵罵咧咧地一路走來,以為團長和他開的是玩笑,可最後卻發現,團長真的是要軍法從事,他梗著脖子求自己的弟兄們帶那母女回家。大夥商議讓孟煩了再去冒死求情。孟煩了拐到山下卻看見團長正來到女人的身旁。團長說大家搭把手,把老人家葬了。女人這時候面向他,說求你放了我丈夫。團長說誰?那個敲詐你的人?女人說他是我丈夫。我站在這里,你們這些自稱君子的人從來沒有看我一眼,從來沒有誰想要幫我一把,和你們相比,他才算得上真正的男人。龍文章目瞪口呆,他幾乎不明白女人在說什麼。可他依舊拒絕了女人的請求,盡管此前女人說,你不答應我就不起來。她果然就長跪不起。孟煩了在一旁冷嘲熱諷,說團座不過是殺雞給猴看。因為管理一支近千人的散兵游勇是需要狐假虎威的。團座承認自己殺雞,但他話沒說完,腳下的女人就像母獅一樣發怒了。她搶過一把沖鋒槍追這團長摟開了火。團長大人嚇得攛到了樹上。子彈打光了,女人又找來了斧子,憤怒地砍起樹來,一夥讓幸災樂禍而又不誤敬意地看著,這個將要成為他們嫂嫂的女人居然有如此的勇敢和倔強,讓男人們由衷地敬佩。團長大人昏頭昏腦地下了樹,胡言亂語之間,女人已經取得了勝利。迷龍被赦免了。他大步走過來,抱起了自己撿來的兒子和媳婦。他成了父親和丈夫。團長卻暈倒在了路邊。可他醒來後卻戲謔般地解了自己權威受到挑戰的困境,招呼著隊伍出發了。
幾天以後,他們這支殘破的隊伍來到了中緬邊境。前面,將是中國的南天門。
第八集
和祖國的距離是咫尺之遙,但他們的面前隔著一條江——怒江。怒江上架著一座橋,叫行天渡。走過行天渡,才是南天門。日本人的追兵從未停止追擊,他們的飛機搶先炸毀了行天渡,川軍團陷入了絕境。怒江對岸——東岸,駐扎的中國守軍是師特務營,望遠鏡中可以看到,他們正對先期過江找船的迷龍核查身份。孟煩了對龍文章說,你這個冒牌的團長,這下我們怎麼辦?龍文章說,怕什麼,我們就是一群中國士兵。都是自己的家了,還有什麼可怕的。迷龍仍在接受盤查,看得出,中國軍隊並不信任他。西岸的阿譯帶頭唱起了救亡的歌曲,並指揮大家一起唱,雄壯的歌聲,穿透江岸,迷龍大聲吼著,你們聽啊,這是我們的歌,我們的歌。可是在唱歌的人群中龍文章發現了問題。一些脖子上掛著白毛巾的士兵干張嘴、不發聲。龍文章一下意識到這是日軍,他們也在企圖混入對岸。龍文章迅速組織自己人,一對一的挨近日本奸細,並且也掛上白毛巾。三下五除二,川軍團兵不血刃地制服了日本奸細。這時候西江岸上擠滿了人,百姓和士兵擠在了一起,大家都想著早點渡過江去。而唯一能渡江的,就剩了幾條孤零零的筏子。而此時大批的日本人開始露頭,他們向江邊掃射著,亂兵和百姓們湧向僅有的筏子,江岸亂成一片。對岸的迷龍急得「哇哇」叫著遊了回來,他分開所有人,搶過老婆孩子就往筏子上跑。激動的龍文章抽出槍來射斷了從對岸延伸過來的纜索。他怒吼著,大聲質問,你們這伙雜碎,有沒有膽子把追過來的日本鬼子消滅掉?如果今生貪生怕死,那渡過江去又怎麼樣!眾人在他的激憤和責罵聲中開始清醒,他們向後轉,選擇了迎著日軍的子彈沖殺過去。一場浴血的奮戰過後,女人和孩子已經安然過江,而川軍團,這些曾經的潰兵們,在他們英勇團長的率領下,把足足兩個小隊的鐵血日軍,趕下了制高點。但是康丫重傷了,對著搶救他的軍醫郝西川,他說他好想吃一碗老家的羊肉刀削麵。康丫,山西人……
第九集
更多的日軍馳援過來,從日到夜,他們連番向川軍團發起了十三次進攻,他們用上了七五山炮,甚至用上了毒氣彈。由於川軍團的死頂,現在的江面早已平靜。橋已經塌了,纜索已斷,筏子早已不知影蹤,川軍團已經回不去了。炮火一個勁地轟炸著,第十四次沖鋒已經開始,川軍團開始撤退,緊接著又反沖鋒,就這么來回拉鋸著,川軍團的陣地仍然奇跡般地沒有失守。郝軍醫抱怨道,這叫打什麼仗嘛,跑來跑去的。康丫還是沒有扛過第十四次攻擊,他在怒江的西岸長眠了。更多的日軍在集結,孟煩了說,我們沒救了。天亮了。川軍團的英勇抵抗,為東岸的守軍贏得了整治布防的絕好時機,他們的團長虞嘯卿終於出現了。他命令旗語兵向著西岸發話:不管你們是什麼人,你們的英勇給了我們拒敵於國門的機會,但你們沒有奇跡,只有奮戰。如果你們贏了,我會率領全軍歡迎你們。如果你們陣亡,那也將是我的歸宿。龍文章請求炮火支援。虞嘯卿以彈葯有限,要留下來保衛最後的江防拒絕。其實虞嘯卿知道,日軍數倍於我,這個不明番號的隊伍只有死路一條。雖然他們這個不明底細的指揮官驍勇善戰,但他們背後是寬闊的江水,他們彈葯耗盡後將無路可逃。與其浪費彈葯,不如成全他們的英雄壯舉。龍文章再次請求,虞嘯卿仍然拒絕。龍文章聞言面對東岸長跪作揖,生命有限,我的勇士是用來勝利的,不是只用來犧牲的。虞嘯卿沉吟良久,終於首肯炮火支援,只是前提是有限。龍文章長揖到地,讓對岸的虞嘯卿感慨萬千。於是孟煩了看見了一個欣喜若狂的龍文章。他知道,這個傢伙從來不懼怕子彈,他大概又要盤算下一次沖鋒了。只是孟煩了和他想的不同,這個冒牌的團長視死如歸,而自己呢?這伙從禪達開始一路打過來的一百多號人呢?他們渴望回家,卻被裹挾到了這場似無休止的戰爭里,孟煩了的心裡充滿了抱怨——他們還能回家嗎?
第十集
東岸的炮火如期而至。日本兵在中國軍隊的炮火中狼狽不堪。已經視死如歸的川軍團叫著、罵著、笑著看著日軍也和他們的過往一樣血肉橫飛,孟煩了喊著「沖啊」,讓弟兄們准備戰斗。可孟煩了的屁股上卻挨了重重的一腳。龍文章聲嘶力竭地喊著,快跑,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炮火過後我們就沒機會了。快跑啊,我說過要帶你們回家的。於是在炮火聲中,川軍團一路狂奔來到了江邊,他們跳上唯一的筏子,順水飄向東岸。可惜的是,彈葯手豆餅被沖下了江水,生死不明。
孟煩了和東岸的虞嘯卿都無法了解龍文章,這位請求炮火支援、擺出決戰架式的團長卻巧妙地借火逃生,他的戰術騙過了所有的人,甚至包括敵人。他硬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帶著一夥人逃離了絕境。江水阻隔了追擊的日軍,孟煩了知道,他們又一次逃離了死神。他們回到了禪達,受到了禪達人英雄般的歡迎,這讓從沒有做過英雄的他們始料不及繼而手足無措。可他們還沒來得及吃飽第一頓安穩飯,虞嘯卿的軍車已經到了。龍文章被冠以臨陣逃脫、欺騙上峰的罪名即刻逮捕,阿譯、孟煩了以下,被圈在了一個院落里,嚴格看管。他們在慶祝勝利的民眾注視下被押走,在人群中,孟煩了看見了小醉的身影。後來的他們有了糧食和其它給養,他們從和上峰談過話的阿譯口中知道或者說證實了龍文章不過是個中尉,團長和中校都是假冒的。再後來他們好久沒見著這個假冒的團長,他們猜測,他已經被真正的團長,這次因為守衛怒江防線有功因而高升為師長的虞嘯卿槍斃了。

3. 我的團長我的團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1938年1月,隨著戰爭一步步由東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帶延伸,國民政府開始修築險峻的滇緬公路。

在中國全面抗戰中,雲南是中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聯系並取得援助的陸、空國際通道,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中印公路的所在地 ,為防禦日軍從中南半島北犯中國戰場西南大後方的最後戰略屏障 。

隨戰爭局勢的發展,至41年,日軍切斷了中國除滇緬公路之外的所有補給線,並開始進犯緬甸,打算切斷中國全面抗戰唯一的路上補給線,掐住中國的脖子,打擊全國抗戰的信心。

為保證反法西斯同盟援華物資順利運往中國,1942年,國民黨政府正式組織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配合英軍守衛緬甸(緬甸當時為英國殖民地),保護滇緬大通道暢通。

因為是中國軍隊第一次走出國門,國民政府高層極為重視,由蔣介石嫡系第五軍、第六軍擔綱主力,國軍唯一機械師第200師更是勇擔先鋒。入緬初期,遠征軍表現非常好,體現了充分的戰斗意志和高超的戰鬥技巧。

在友軍英軍配合不利的情況下,依然打出了幾個漂亮仗,最後因為英軍的自私投降,導致整個戰局急轉直下,遠征軍全線崩潰。一部退到印度,大部撤到雲南,途中因為自然環境惡劣和日軍的圍追堵截,出現大量傷亡,損失慘重。

「團長」中的大部分情節就是撤退到雲南的部隊,與日軍隔怒江對峙,准備反擊的故事。由於中國大部分國土淪喪,國民政府被壓縮到西南一隅,實際上已退無可退,所以必須利用天塹,死守怒江。

最初日軍乘佔領緬甸餘威幾次打算強渡怒江,但在中國軍隊拚死守衛下失敗,隨著國際戰爭的形勢及日本自身實力的局限,事實上,後來日軍已成強弩之末,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只能修築永久工事,與國軍隔江對峙。

(3)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出征緬甸擴展閱讀

《我的團長我的團》內容簡介

抗戰末期,一群潰敗下來的國民黨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鎮禪達的收容所里,他們被幾年來國土漸次淪喪弄得毫無鬥志,只想苟且偷生。而日本人此時已經逼近國界,打算切斷中國與外界的聯系。

收容所里聚集了各色人物:孟煩了、迷龍、不辣、郝獸醫、阿譯等等。他們混日子,他們不願面對自己內心存有的夢,那就是再跟日本人打一仗,打敗日本人。因為他們已經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他們活得像人渣,活著跟死了也差不多。

師長虞嘯卿出現了,他要重建川軍團。但真正燃起這群人鬥志的是嬉笑怒罵、不惜使用下三濫手段的龍文章。龍文章成了他們的團長,讓這群人渣重燃鬥志,變成勇於赴死之人。

這些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是炮灰的命運,他們面對的是一場幾乎必死無疑的戰爭。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對得起「中國遠征軍」這五個字的中國遠征軍題材的小說。

列寧在評價高爾基的《母親》時說:「這是一本及時的書。」今時今日,在尤其需要我們對未來抱有信心的時候,本書也當得起這一評價。

4. 《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的中緬邊境戰爭的時間

http://blog.chinamil.com.cn/user1/udbyygydp/archives/2009/378220.html
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失敗,英軍向西沿公路逃進印度,中國軍隊則分路進入叢林,分別向西、東北方向撤入印度、中國。緬甸的陷落使滇緬路被截斷,國際援華物資無法通過陸地運輸進入雲南,日軍從緬甸進攻,形成對中國的兩面夾擊之勢。

依靠了怒江邊的惠通橋阻擊,國軍迅速西進反攻,以及「飛虎隊」的空中攻擊和支援,才將日軍擋在怒江一線,國民政府領導的全面抗戰開始進入自77事變開始以來最窘迫的時期。在此背景下歷時2年多、犧牲慘重的「駝峰航線」運輸開始了。為了使國民政府能夠有信心堅持抗戰下去,美國政府不惜以損失飛機317架,飛行員1519人的代價,進行了歷史上最為瘋狂也最為無奈的戰略空運。

時間到了1944年初,國民政府決定要從怒江一線向雲南省西部盤踞的日軍進攻。

1944年5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再次組建的中國遠征軍在江水震耳欲聾的濤聲中從怒江東岸開始渡江。怒江水激浪橫,巨石堆疊。舟艇工兵在戰區外緣的大理洱海訓練充分,整個渡江行動十分成功,除了一名士兵落水身亡,以及跟在筏子後泅渡的騾馬被浪捲走幾匹之外,沒有出現多少混亂和損失。

小股日軍曾在對岸群山中進行騷擾,但力量單薄,一經反擊就退進莽莽叢林,消失得無影無蹤。過了江的國軍仰著面向峽谷的上方拚命攀登。怒江西岸整個峽谷基本上直上直下,是防守的絕佳地形。日軍躲在高高的峽谷上方的山頭上,居高臨下,以逸待勞。

松山在今雲南省龍陵縣境內,西距龍陵縣城50公里,主峰海拔2260米,和其它幾個山頭共同形成一個淺淺的高山小盆地,方圓不過10餘平方公里。盆地中是一個自然村,叫做大寨,原有數十戶人家,日軍盤踞此兩年時期內,將大寨作為其軍資倉庫與指揮部。從大寨向東攀登約1000米就到了松山頂峰,山坡上古松繁茂,高與天齊,故名松山。

在松山頂峰東向遠眺,就是深不見底的怒江峽谷,從北向南蜿蜒而來,又漸漸消逝在蒼茫的遠方。對面群山間沿直插到江中的「一」字形長坡盤旋而下的那條細絲,就是滇緬公路,它在東岸走完長達40公里的兩個「之」字形大彎,下到看不見的峽谷底部的惠通橋,過江以後又要再次走完兩個絲毫不比東岸遜色的「之」字,才能爬上西岸山脈的最高處,向西邊的龍陵、芒市、遮放、瑞麗延伸,最後出了國門,進入緬甸。松山就在滇緬公路在怒江西岸的最後一個大彎處,公路正好從山頂下面繞過。這是卡在滇緬公路上的一枚特製的「釘子」,被西方記者稱為「滇緬公路之直布羅陀」。

松山扼守著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交通咽喉。它緊靠怒江惠通橋,「前臨深谷,背連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於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橋頭堡,扼滇緬公路要沖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

由於松山又陡又高,易守難攻,地勢極為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並且與騰沖、龍陵形成犄角之勢。哪一方佔領松山,哪一方就掌握了主動權、生存權。整個滇西戰役,主要是在松山、騰沖和龍陵三大戰場展開,其中松山戰役是重中之重。

5.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緬甸之戰是怎麼回事呀

"中國遠征軍"奔赴緬甸與日寇做戰、緬甸在我國雲南邊境、當時的緬甸以經完全被日軍佔領、並且日軍想突破南天門、跨過怒江直逼我國境內、就是這些。

6. 關於《我的團長我的團》,入緬甸遠征軍的疑問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分兵進犯東南亞各國。12月15日,日軍佔領了緬甸最南端的城鎮高東等地和三個機場。12月23日至25日,日軍轟炸仰光,緬甸形勢岌岌可危。英國為了挽救其在緬甸的危機,於12月25日與中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美、英兩國的建議下,於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該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從此,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42年1月初,氣焰囂張的10萬日軍分三路入侵緬甸。緬甸戰場上打響了大規模的保衛戰。為了援助緬甸的反法西斯戰爭,同時也為了保衛滇緬公路,從2月16日起,我國派遣1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廖輝湘、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敵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面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採用「深築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的戰術,激戰12天,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六十六軍於4月上旬入緬。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了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了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屍體狼狽退出陣地。是役,遠征軍克復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後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後,齊學啟將軍因公與師部失去聯系,與本師負傷官兵18人向深山覓路西進,追趕師部。在離荷馬林20英里處遭日寇騎兵追擊,在機槍掃射之下,16人壯烈犧牲,1人落水逃生,齊將軍頭部中三彈、身中四彈,倒卧血泊中昏迷過去。他蘇醒後,方知重傷被俘,被關在仰光中央監獄俘虜營。1944年5月,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赴仰光勸降,遭齊將軍嚴辭拒絕。1945年3月7日,齊將軍在獄中被漢奸行刺,於13日去世。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贊頌齊將軍:「還有將軍齊啟學,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制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然而,事與願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於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我方後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並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余部隊得以撤退回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只好於5月15日通過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飢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拚鬥……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盪盪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於是,緬甸全境淪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決定在中印緬戰場反攻日軍,奪回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供給線,並重組遠征軍戰區,由陳誠任司令長官(不久衛立煌接任),節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14個師,總兵力達16萬餘人。中國駐印軍6萬人,也已早有準備,於同年10月從印度阿薩姆省出發,反攻緬北日軍,形成了三麵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12月,中國駐印軍在於邦打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並攻入勐拱城,直逼緬北重鎮密支那。與此同時,滇西遠征軍於年初強渡怒江天險,進入高黎貢山地區,與駐印軍對敵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8月底,中美盟軍以傷亡5000多人的慘重代價,奪取密支那,挫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第五十六師團。10月中旬,中美盟軍南攻八莫,12月收復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會師。至此,緬北戰役取得了勝利,接著揮師南下光復臘戍,重新開通了滇緬公路。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為中緬關系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難與共的中緬兩國人民,將永遠珍惜這經過戰火考驗的「胞波」友誼。

7.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什麼年代

故事講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劇中人物、地點和故事情節基本為虛構。

1941年,滇西禪達城市。孟煩了、迷龍、不辣、郝獸醫等散兵困居在收容站,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在亂世中求生。團長虞嘯卿來到收容站拉起一隻隊伍,以川軍團的名義出征緬甸。

原本應該飛往印度向駐印軍司令部、新一軍新編第一軍報到的一群新兵,卻在途中被日軍擊落迫降在一個不知名的村落;孟煩了等人才剛剛走出殘破的美軍飛機,就遇上某部大部隊的潰退。一群人被幾個日軍圍困在倉庫之內。

這時奇跡般的出現了一個人,他自稱龍文章,是他們的團長。這位「團長」帶領一幫潰兵邊打邊退,當到中國境內時,他已經拉起了一個簡裝團。

在行天渡旁,搶著過怒江的軍人和民眾擠成一團,而此時日軍前鋒也漸漸逼近。龍文章打斷纜繩,激勵眾軍與自己一起抵抗緊逼的日軍。經過一夜激戰,他們傷亡慘重。

在與東岸虞嘯卿的旗語對話中,龍文章跪求虞嘯卿的炮火支援。虞嘯卿雖不知龍文章的真實身份,但也應允。利用炮火支援,龍文章等人逃回東岸,但只有廖廖數人,大部人都已犧牲。

當他們回到禪達城市,民眾們對這群保住了東崖家園的英雄表達了最熱情的歡迎。當龍文章見到虞嘯卿時,等待他的卻是被逮捕的命運。

一月後在軍事法庭上,他們再次見到了龍文章。這場審訊,龍文章終於說了真話。他本是一個團部後勤軍需補給官上尉,當祁團副死後,穿了他的衣服,收攏起一支部隊,打了一場絕戶仗。

(7)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出征緬甸擴展閱讀: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故事背景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抗戰的故事,真實的戰爭遠比電視劇中的慘烈,電視劇僅僅展現了其殘酷性的一小部分。

抗戰中後期,由於日軍戰線過長補給緊張,為了侵奪美國取道緬甸的大批援華戰略物資,在1941年12月發起了對緬甸的侵略,企圖切斷中國唯一的海外交通補給線——滇緬公路,全面封鎖中國。

英法軍在敦克爾克大潰敗之後,為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與中國方面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1942年仰光淪陷,中國派遣了入緬抗日的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於1942年2月由滇西進入緬甸,與日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戰斗,由於英軍毫無戰鬥力,把戰場的壓力全部丟給中國遠征軍,並一再拖欠調劑給中國遠征軍的武器裝備,加上日本空軍自始至終掌握著緬甸戰場的制空權,構成強大的立體火力網。

本應前來支援的一個美國空軍聯隊臨時改赴北非,遠征軍沒有任何空中掩護,在這一階段受到極大損傷,10萬人的軍隊只有4萬人生還。

中國遠征軍失利後,一部返回滇西,據守怒江天險;另一部退入印度藍伽,組成中國駐印軍,接受美國裝備並受美軍訓練。

之後,隨著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取得主動權,中國駐印軍與英、美軍協同,於1943年10月對緬北日軍展開反攻,即緬北滇西戰役。

在滇西怒江與日軍對峙的中國遠征軍,也於1944年5月發起了松山戰役和騰沖戰役,並於1945年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將日軍全部趕出了緬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緬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遠征軍班師回國。

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收復了雲南邊陲小城騰沖,流浪在外的騰沖人歡天喜地地回到家鄉,但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故園一片焦土,數千名中國士兵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卧在殘垣斷壁上。

騰沖男女老少忍住悲傷,掩埋了士兵的屍體,其中包括十四名美國官兵,建立起陣亡將士公墓——國殤墓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我的團長我的團

8. 我的團長我的團 為什麼會在緬甸這是什麼戰爭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分兵進犯東南亞各國。12月15日,日軍佔領了緬甸最南端的城鎮高東等地和三個機場。12月23日至25日,日軍轟炸仰光,緬甸形勢岌岌可危。英國為了挽救其在緬甸的危機,於12月25日與中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美、英兩國的建議下,於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該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從此,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42年1月初,氣焰囂張的10萬日軍分三路入侵緬甸。緬甸戰場上打響了大規模的保衛戰。為了援助緬甸的反法西斯戰爭,同時也為了保衛滇緬公路,從2月16日起,我國派遣1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甘麗初、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敵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面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採用「深築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的戰術,激戰12天,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六十六軍於4月上旬入緬。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了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了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屍體狼狽退出陣地。是役,遠征軍克復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後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後,齊學啟將軍因公與師部失去聯系,與本師負傷官兵18人向深山覓路西進,追趕師部。在離荷馬林20英里處遭日寇騎兵追擊,在機槍掃射之下,16人壯烈犧牲,1人落水逃生,齊將軍頭部中三彈、身中四彈,倒卧血泊中昏迷過去。他蘇醒後,方知重傷被俘,被關在仰光中央監獄俘虜營。1944年5月,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赴仰光勸降,遭齊將軍嚴辭拒絕。1945年3月7日,齊將軍在獄中被漢奸行刺,於13日去世。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贊頌齊將軍:「還有將軍齊啟學,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制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
然而,事與願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於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我方後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並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余部隊得以撤退回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只好於5月15日通過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飢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拚鬥……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盪盪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於是,緬甸全境淪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決定在中印緬戰場反攻日軍,奪回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供給線,並重組遠征軍戰區,由陳誠任司令長官(不久衛立煌接任),節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14個師,總兵力達16萬餘人。中國駐印軍6萬人,也已早有準備,於同年10月從印度阿薩姆省出發,反攻緬北日軍,形成了三麵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12月,中國駐印軍在於邦打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並攻入勐拱城,直逼緬北重鎮密支那。與此同時,滇西遠征軍於年初強渡怒江天險,進入高黎貢山地區,與駐印軍對敵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8月底,中美盟軍以傷亡5000多人的慘重代價,奪取密支那,挫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第五十六師團。10月中旬,中美盟軍南攻八莫,12月收復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會師。至此,緬北戰役取得了勝利,接著揮師南下光復臘戍,重新開通了滇緬公路。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為中緬關系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難與共的中緬兩國人民,將永遠珍惜這經過戰火考驗的「胞波」友誼。

9. 《我的團長我的團》說得到底是怎麼個意思呢看不懂。但是挺有意思~

我想和1摟的人說下,如果你是個男人,你就去把我的團看完在說是不是爛片,如果你看完了說他是爛片,那我只能說你不是個真正的男人。
如果你是個女人,那我也只好說你真的是給我們女人丟臉了。這個片子我看完以後,是無盡的悲傷和憤怒,當時的中國處於那樣的狀態下,還有那麼一批人站出來獻出寶貴的生命為了中國的榮譽犧牲自己的生命。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這部片子的大概意思是, 孟煩了的回憶和自述,講述了在緬甸和中國禪達的南天門之戰,他們的兄弟和團長共同對抗日寇的事情。片子雖然是戰爭片,但是多數加入了更為靈魂和精神的元素,更深刻的用龍文章來說明當時中國的戰爭,他像一縷光芒,給他們的兄弟帶來活著和趕走日寇的希望…………

10. 為什麼看了我的團長我的團才知道中國遠征軍!

這確實是一段不為人知的事件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中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司令部,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銼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東吁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僅以一師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8師師長戴安瀾呂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作戰中不幸受傷身亡。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一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了英軍撤退,贏得了時間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也消耗、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以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二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5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4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59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3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7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