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怎麼畫邊界

緬甸怎麼畫邊界

發布時間: 2022-06-25 15:34:18

① 雲南與緬甸邊界歷史

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報告

(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

1957年7月9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
四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中緬邊界問題是我國在國際關系方面的一個重要問
題,同時也是我國人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因此,政府
認為有必要就這個問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專門報告。

在我國和許多鄰國之間,都存在著歷史上遺留下來
的未定界問題,而中緬兩國之間的未定界問題特別引起
人們的注意。這是由於英國在過去統治緬甸的時期在中
緬邊界問題上製造了長期的糾紛,而近幾年來,帝國主
義勢力又經常利用中緬邊界問題,挑撥中緬關系,企圖
造成緊張局勢。

我國政府一貫主張,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所有懸而
未決的問題,都應該通過和平協商的途徑,求得公平合
理的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由來已久,問題本身也很復雜
,因此,政府從著手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起,就採取了
審慎從事的態度,有準備、有步驟地尋求這個問題的解
決。

在我們國家成立的最初幾年,政府需要把全部力量
用來處理國內國外一系列重大而迫切的事務,因此不可
能同時為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進行全面的和有系統的准
備工作。但是,自從中緬兩國總理在1954年12月
12日的會談公報中提出「在適當時機內,通過正常的
外交途徑」解決中緬未定界問題以後,我國政府就為解
決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准備。政府的各有關部門會同雲
南省當局,對有關的歷史文獻和實際情況進行了系統的
和詳細的調查研究。

在1955年11月,當中緬雙方為邊界問題的解
決分別地積極進行准備的時候,在兩國的邊境上,雙方
的前哨部隊由於誤會曾經發生過一次不幸的武裝沖突事
件。這次事件,經過中緬雙方的努力,得到了適當的處
理,同時也使中緬兩國政府體會到及早解決中緬邊界問
題的必要。

從1956年年初起,中緬兩國政府就中緬邊界問
題開始了頻繁的接觸。同年11月,緬甸反法西斯人民
自由同盟吳努主席應邀來北京同我國政府商談。我國政
府根據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對中緬邊界問題調查研究
的結果,通過吳努主席向緬甸政府提出了解決中緬邊界
問題的原則性建議。1956年11月5日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第五十次會議同意了這項建議。

中緬兩國的邊界大部分已經劃定,但是有三段還存
在著未決問題。我國政府針對這三段邊界提出了原則性
的建議,並且認為建議中的各點應該作為一個整體聯系
起來加以考慮。現在,我說明一下政府提出的這項建議
的內容。

第一是關於在佧佤山區的一段。中英兩國在189
4年和1897年簽訂的兩個關於中緬邊界的條約中,
對於這一段邊界都曾經有明文規定。但是,由於有關的
條文自相矛盾,這一段邊界長期沒有劃定。為了造成既
成事實,英國在1934年初派遣軍隊進攻班洪部落和
班老部落所管轄的地區,遭到了當地佧佤族人民的英勇
抵抗,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國
乘當時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面臨的危急情況,以封閉滇
緬公路作為壓力,同國民黨政府於6月18日用換文的
方式在佧佤山區劃定了一條對它片面有利的邊界。這就
是所謂「1941年線」。由於不久就發生了太平洋戰
爭,在這條線上並沒有樹立界樁。1956年,在中緬
兩國政府就中緬邊界問題進行商談的過程中,緬甸的領
導人員曾經表示能夠理解中國人民對於1941年線的
不滿情緒,但是鑒於這段邊界已經通過當時負責的中英
政府以換文劃定,因此要求我國政府予以承認,並且要
求我國政府把在1952年由於追剿國民黨殘余部隊而
進入1941年線以西地區的中國軍隊撤回。我國政府
認為,在邊界問題上,根據正式條約而提出來的要求,
應該按照一般國際慣例予以尊重,但是這並不排除兩個
友好國家的政府通過和平商談求得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
的解決。為了促進這種公平合理的解決,為了替這種解
決創造良好的氣氛,我國政府在向緬甸政府提出的原則
性建議中表示准備把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的
地區。同時,我國政府要求,在中緬兩國政府沒有對1
941年線問題取得最後協議並且樹立界樁以前,緬甸
軍隊不進駐中國軍隊自1941年線以西所撤出的地區
,但是緬甸政府的工作人員可以進入這一地區。

第二是關於在南碗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猛卯三角地
區,又名南碗三角地區,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這
個地區是中國的領土,過去英國在條約中也明文承認了
這一點。但是,在1894年中英兩國簽訂有關中緬邊
界的條約以前,英國就不經中國的同意,強行通過這個
地區興修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到1897年,中英兩
國再一次簽訂有關中緬邊界條約的時候,英國又以「永
租」的名義取得了對中國的這塊領土的管轄權。緬甸獨
立以後承繼了對這個地區的「永租」關系。我國政府在
向緬甸政府提出的原則性建議中指出,由緬甸繼續對中
國的一塊領土保持「永租」的關系,是同中緬兩國目前
的平等友好關系不相稱的。我國政府表示願意同緬甸政
府商定如何廢除對猛卯三角地「永租」關系的具體步驟。

第三是關於尖高山以北的一段。這一段邊界過去始
終沒有劃定。英國曾經在這個地區不斷地製造糾紛,借
機擴大它的殖民領域。最嚴重的就是1911年初英國
對片馬地區的武裝侵佔。「片馬事件」激起了全中國人
民的義憤,全國各地都掀起了風起雲涌的抗議運動。在
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也不得不在1911年4月10
日給當時中國政府的照會中正式承認,片馬、崗房、古
浪三處各寨是屬於中國的,但是卻毫無道理地繼續侵佔
這個地區。根據對歷史事實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
結果,我國政府對於這一段邊界的劃定,向緬甸政府提
出以下的建議:從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的部分
,可以按照習慣邊界線劃界;從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
的一段,除片馬、崗房、古浪地區應該歸還中國以外,
原則上可以按怒江、瑞麗江(又名龍川江)、太平江為
一方和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劃定邊界。我國政府
同時要求,在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地區的同
一時期內,緬甸政府也把軍隊從片馬、崗房、古浪撤出
。在這一段最後劃界以前,緬甸政府可以保留在片馬、
崗房、古浪地區的行政管理,而中國政府保證,在這一
段邊界最後劃定以前,中國軍隊將不進駐這個地區。

在我國政府提出了以上的建議以後,吳努主席表示
這是照顧雙方利益的公平合理的建議。在吳努主席同我
國政府領導人員會談後發表的聯合新聞公報中又宣布,
中緬兩國政府取得諒解,從1956年11月底到19
56年年底,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地區,緬
甸軍隊撤出片馬、崗房、古浪。在1956年年底以前
,中緬兩國政府分別完成了撤軍的工作。這就為中緬邊
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去年12月在仰
光和今年3月在昆明,中緬兩國政府的領導人員又有機
會對兩國邊界問題繼續進行友好的商談,進一步澄清了
彼此的觀點,在總的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見。

全國各界人士都很關心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為了
廣泛地徵求國內各方面的意見,我曾經代表政府在今年
3月中旬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
三次全體會議作了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報告。在北京的
人大代表、政府成員和特邀的專家也出席了那次會議。
今年3月底,我又在昆明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委員會
召集的由雲南省各界和各兄弟民族代表參加的會議作了
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報告。在這兩次具有廣泛代表性的
會議上,都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使政府有機會聽取各方
面的意見,並且對有關問題作了解答,這就進一步統一
了全國各方面在中緬邊界問題上的看法。

以上是我國政府到目前為止處理中緬邊界問題的大
致經過。現在,我要說明一下政府在處理中緬邊界問題
中所遵循的基本政策。

我們的國家自從開國以來在國際事務中一貫奉行的
政策,就是爭取世界局勢的和緩,爭取同世界各國、特
別是同我們的鄰國和平共處。這個政策有利於我們國家
的社會主義建設,也符合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我國
政府在處理中緬邊界問題時所根據的,也正是這個基本
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緬兩國之間的邊界問題,正象其他亞非國家之間
的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一樣,都是帝國主義長期侵略政
策所造成的。現在,中緬兩國都已經取得獨立,都在努
力為本國的和平建設爭取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中緬兩
國又是同印度一起首先倡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家,
我們都珍視自己的民族獨立和民族利益,我們都深刻地
認識到,只有通過和平共處和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維
護我們各自的民族獨立和民族利益。但是,帝國主義者
卻從來沒有停止利用亞非國家的分歧在這些國家之間制
造緊張和不和,竭力企圖重新對這些國家實行「分而治
之」的侵略政策。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政府在同緬甸
政府商談中緬邊界問題的過程中,一向強調雙方相見以
誠,按照五項原則友好協商,求得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
。這樣,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不僅會使中緬兩國的友
好關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而且還將有利於亞非
國家的團結。我國政府在解決中緬邊界問題上所採取的
立場,是從維護我國的民族利益出發的,同時也是從促
進中緬友誼和亞非各國團結的利益出發的。

中緬邊界問題有復雜的歷史背景。因此,在處理中
緬邊界問題的時候如何對待歷史資料,就成為一個重要
的問題。中國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正象封建時代的許
多國家一樣,四至疆界是不十分明確的。中國歷代的封
建王朝同邊沿地區各個民族的關系也有各種性質和程度
的不同。因此,要確定中國封建帝國的疆界線,幾乎是
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近六十多年來,國內和國外出版
的地圖中,先後出現了對中緬未定界的許多很不同的畫
法。這些情況不能不在廣大的范圍內引起了對中緬未定
界的混亂看法。政府認為,在處理中緬邊界問題的時候
,必須認真地對待歷史資料,必須以正確的立場和觀點
對歷史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把可以作為法理依
據的歷史資料同由於情況變化只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資料
加以區別。同時,更要注意到中緬兩國已經發生的具有
歷史意義的根本變化,那就是,中國和緬甸已經分別擺
脫了原來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地位,成為獨立的和互
相友好的國家。緬甸政府繼承了原來受英國統治的地區
,不同民族的自治邦同緬甸本部組成了緬甸聯邦。我國
政府接管了國民黨政府所管轄的地區。在處理中緬邊界
問題的時候,必須注意到這些歷史變化,同時也要按照
一般國際慣例來對待過去簽訂的有關中緬邊界的條約。
只有把以上各點結合起來考慮,才能夠正確地運用歷史
資料,求得中緬邊界問題的公平合理的解決。

中緬邊界問題直接地關繫到聚居在中緬邊境的各民
族的利益。因此,在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的時候,就特別
需要照顧這些民族的利益。我們知道,兩國之間的邊界
把聚居在邊境的同一民族劃分為二,是常見的事。這是
歷史發展的結果。在中緬已定界的各段,在我國和許多
其他鄰國的邊界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同一個民族分居邊
界兩旁的情況。我們在解決中緬未定界問題的時候必須
事先估計到,有關民族被邊界線分隔是難以避免的。鑒
於這種情況,我們就更加需要同緬甸政府協商採取措施
,使將來劃定的邊界成為和平友好的邊界,進一步發展
兩國邊民之間的親密聯系。

各位代表,中緬兩國政府根據友好的精神和和平共
處的五項原則,對中緬邊界問題進行了多次的接觸和商
談以後,已經在總的方面取得一致意見。我們相信,通
過繼續的協商,把雙方在具體問題上的意見加以協調以
後,中緬邊界問題就將得到全面的和公平合理的解決。

(《人民日報》1 9 5 7 0 7 1 0 第1 版)

② 中國與緬甸越南寮國的邊界是什麼分界線是什麼地形

緬甸越南撾鄰 緬甸與西藏雲南接壤
撾與雲南接壤 越南與雲南廣西接壤

③ 中國與緬甸國界線有多少公里

中緬邊界是指中國同緬甸的邊界,邊界線全長2186公里。

中緬邊界是根據196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在1961年兩國共同劃定的。由庫陽山口至中、緬、老三國交界的南臘河口。

1984年至1986年,兩國政府對中緬邊界的部分地段進行了一次聯合檢查。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雙方為維護邊界安寧都作了積極的努力。

(3)緬甸怎麼畫邊界擴展閱讀:

國界線:

在兩個鄰國間決定以天然地理特徵為邊界的情況下,雙方為了更精確地劃定國界,通常採取以下辦法:

①以山脈為邊界時,其邊界的劃定可以分水嶺為准。

②以河流為邊界時,通航河流通常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不通航河流通常以河流的中心線為界。由於自然作用河道發生變動時,如河道受侵蝕,則邊界隨之變動;如河流改道,則邊界不隨之變動而停留於原處。

③河流上的橋梁以橋的中間為界。

④海峽分為通航與不通航兩種,其劃界辦法與河流同。

⑤湖及內海均以中間線為界。

拉丁美洲國家由於歷史原因,採用「按照已佔有」的原則來劃分彼此的邊界,即以「西班牙」統治時期各省的行政區劃作為它們彼此之間的邊界。非洲和亞洲從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的國家,一般也襲用殖民地時期的邊界作為國際邊界。

此外,還有以民族分布而劃分的民族疆界;以居民宗教信仰而劃分的宗教疆界;由戰爭或實力而劃分的強權疆界。

④ 1960年的中緬邊界線究竟是如何劃界的呢

是偉大的周同志將江心坡和南坎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給了緬甸,占緬甸現有領土1/4強,使得緬甸長期與我國友好往來與合作,促進兩國共同發展

⑤ 緬甸的行政區劃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礦產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取得可喜的成績。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森林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 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⑥ 新中國和緬甸的疆界怎麼劃分的

1、與緬甸劃界

1950年6月8日 —— 與緬甸建交。緬甸成為最早承認新中國,最早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1960年1月28日——兩國總理於1月28日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中緬友好互不侵犯條約》和《中緬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的協定》上簽字。

1960年10月1日——《中緬邊界條約》在北京簽訂。

《中緬邊界條約》的主要內容有,緬甸同意把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地區(面積約153平方公里)歸還中國;鑒於中緬兩國的平等友好關系,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關系,考慮到緬甸的實際需要,中國同意把這個地區(面積約220平方公里)移交給緬甸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作為交換,同時為了照顧歷史關系和部落的完整,緬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轄區(面積約189平方公里)劃歸中國,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一段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線定界;中國政府根據一貫反對外國特權和尊重其他國家主權的政策,放棄1941年中英換文中規定的中國參與緬甸爐房礦產企業的權利。

1960年1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與緬甸總理奈溫在中緬邊界問題協定及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的簽字儀式上互致祝賀。

⑦ 中國和緬甸的邊界 在哪

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中:

第五條 締約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一段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以外,按照傳統的習慣線定界,也就是從尖高山起,沿著以太平江、瑞麗江、怒江、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為一方、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向北,直到在西靖丹以西獨龍江南岸的一點。

由此跨過獨龍江,然後繼續沿著以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和察隅河為一方和除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以外的全部伊洛瓦底江上游支系為另一方的分水嶺,直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為止。

第六條 締約雙方確認,從尖高山到南帕河和南定河匯合處以及從南卡江和南永河匯合處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南臘河和瀾滄江(湄公河)匯合處的兩段邊界,過去已經劃定,無需加以更改,界線如本條約附圖所標明。

(7)緬甸怎麼畫邊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主要內容:

(1)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2)緬甸同意把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地區歸還中國;

(3)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南坎)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緬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的滇緬南段界務換文規定屬於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劃歸中國;

(4)為了便於雙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顧當地居民的部落關系和生產、生活上的需要,雙方對1941年換文劃定的界線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調整;

(5)放棄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規定的,中國參加經營緬甸爐房礦產企業的權利該條約1961年1月4日起生效,中緬邊界條約的簽訂,兩國全部邊界的正式劃定。

⑧ 中國與緬甸越南寮國的邊界是什麼

中國與緬甸的邊界:緬甸和中國雲南省、西藏省接壤,中緬邊境線北起西藏,南到雲南西雙版納,全長約2186 公里,其中雲南段約1997公里,西藏段約189公里。

中國與越南的邊界:越南和中國雲南省、廣西省接壤,中越邊境線西起十層大山,東至北侖河口,全長1300公里。

中國與寮國的邊界:寮國和中國雲南省的滇西高原接壤,中國的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納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與寮國的南塔省芒新縣接壤。邊界全長約500公里。

(8)緬甸怎麼畫邊界擴展閱讀:

與中國陸上相鄰的14個國家:

我國的陸地鄰國共15個,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相接,南面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現在14個.其中錫金現已完全被印度吞並。中國已於2003年10月悄悄地將錫金從其外交部網站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名單中拿掉,藉此默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

⑨ 問一下,中國和緬甸的國界線劃分是按照麥克馬洪線劃的嗎

一樓的,「麥克馬洪線」是1914年英國殖民者片面劃出的英屬印度(當時緬甸是英屬印度的一個省)與中國西南地區的一段邊界。該線從不丹向東,大致沿喜馬拉雅山山脊直到高黎貢山北段的伊索拉希山口,涉及中印邊界東段及中緬邊界北段的一部分

中國政府與緬甸政府的邊界劃分,使本來屬於中國的約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給緬甸,這些領土上的約500萬中國人被迫做了緬甸國民

1)、北段:尖高山以北、「麥克馬洪線」以西的領土。

中國政府承認中國與緬甸的邊界線是「麥克馬洪線」,把尖高山以北的原來屬於中國的領土,約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全部劃給緬甸了,只是把這個地區本來就屬於中國的片馬、崗房、古浪三個地方收回,約153平方公里的地區。

2)、中段:南畹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勐卯三角地區。

中國政府考慮到緬甸的兩個邦聯系的公路經過這個地區,如果中國政府把這個地區收回,讓緬甸的這二個邦的交通中斷,考慮到中國與緬甸的友好關系,這個地區全部劃給緬甸。
這是很滑稽的理由。

本來,大清皇朝時,就是這片土地的地主,雖然,大清政府被我們罵成最腐敗賣國的政府,但是,他們沒有失去原則,被迫出租那是萬不得已,但是,每年還有1000盧比的地租好收,現在到好,領導們嘴一張,250平方公里的領土就這樣送出去了。
香港也是被迫出租的,但是,我們在1997年收回來了,現在,這個被迫出租的地區,通過條約的方式永遠給出去了,沒有一點補償,就連那1000盧比的租金也沒了。

我們的政府的領導們還非常貼心,很擔心他們國家的二個邦的交通中斷,所以,才把這塊領土送給緬甸的。


3)、南段:阿佤山區,所謂「1941年線」問題。

中國承認「1941年線」,中國政府撤軍,只收回了南段班洪、班老轄區內「1941年線」割出來以東的一塊地區,大約為189平方公里。

這個地區,「1941年線」以西地區,約220平方公里劃給緬甸,原來佔領這些地區的人民解放軍在駐扎幾年以後,被迫撤軍。中國駐緬使館、雲南、軍方和中緬邊界地區開始時都有意見,搞得當地中國老百姓和人民解放軍都罵。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5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4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59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3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7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