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舞蹈特點有哪些

緬甸舞蹈特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25 03:18:19

1. 緬甸民間舞蹈有什麼特點

緬甸民間舞蹈也豐富多彩,有長、短鼓舞和象腳鼓舞、背鼓等民間舞。民間舞蹈表演時,常把說、唱、舞結合在一起,有時加進一些雜技表演。民間舞蹈形式活潑,情緒熱烈。

2. 緬甸民間是以什麼舞蹈為主

緬甸民間舞蹈許多都以鼓舞為主,最常見的有瑞波大鼓舞、長鼓舞、兄弟鼓(雙鼓)舞、短鼓舞、象腳鼓舞、背鼓舞等,大多產生於農事活動和宗教活動之中。除此之外,民間還流行表現各種神獸偶像的舞蹈。

長鼓舞中使用的鼓叫「歐茲」,形狀似酒杯,是緬甸的民間樂器。它是用於慶祝節日,如豐收節的中心樂器。長鼓舞與瑞波大鼓舞先後誕生於公元9世紀到13世紀的蒲甘王朝,都是給稻農插秧時擊鼓助興的舞蹈。長鼓舞比瑞波大鼓舞多一支嗩吶伴奏,節奏比較舒緩。這種長鼓又稱兄弟鼓,據說是用深山裡兩棵兄弟樹的樹材製成的,也有人稱其為相思長鼓舞。由此衍生出的長鼓集體舞和長鼓戲成為一種民間戲劇舞蹈。圍鼓(緬語為帕特瓦因)也是緬甸人民的獨特創造,它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圍鼓上的巴沙能調節鼓的音高和音響,圍鼓的音色因此變得十分動人,除了能發出凄婉含蓄的音響外,還能發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與舞蹈的配合相得益彰。

圍鼓不能獨奏,因而形成了以圍鼓為中心的圍鼓樂隊(緬甸語為瓦因),它包括了圍鑼、藝鑼、鈸、木梆子、嗩吶、笛子等。除彎琴、圍鼓外,竹排琴(緬語為巴德拉)也是緬甸樂器中的一件珍寶。竹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彎琴一起合奏,是緬甸室內樂的主要樂器。因此,舞蹈中有延伸舒展、抒情的動作。

緬甸有傳統和現代的兩種擊鼓樂隊劇團。古老傳統的擊鼓樂通常在吉日表演。現代擊鼓劇團按其組織的地區而命名。毛扎、馬浩科和新墩鼓劇團都是緬甸最有名的。

3. 緬甸盾牌舞有哪些特色

在14世紀,在邦亞王朝和阿瓦王朝統治的中部地區出現了士兵邊唱邊跳執盾牌而舞的盾牌歌舞——「加欽」和「雅都」贊歌。盾牌舞源於蒲甘時期軍中的盾牌戰術,表現戰爭的場景和戰士的機智、勇猛。盾牌舞在古代的作用是鼓舞士氣,鼓舞軍中將士英勇殺敵。該舞蹈皆為男子所跳,舞蹈表演時,舞者身著古代軍服,手持盾牌和刺刀。動作乾脆有力,體現軍人的氣勢,同時還伴有口中的號令,猶如沙場練兵,整齊有力。緬甸舞蹈多表現女性的美和歡慶氣氛,但盾牌舞是具有緬甸民族特色的男子舞蹈,同時也是歷史較為悠久的舞蹈。

4. 緬甸欽族有哪些傳統舞蹈

欽族人口約有46萬人,多數人聚居在緬甸西部的山地欽山山脈。欽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欽語支,是隨藏緬語族南遷,較早進入緬甸的民族之一。幾經輾轉流徙,欽族於14—15世紀進入緬甸的西部山區,一部分遷到了印度阿薩姆地區。在欽邦南部的敏達鎮區和馬圖比鎮區一帶,婦女有文面的習俗,圖形因地區而異。欽族青年男女在談情說愛時,姑娘對於來訪的小夥子,用煙卷上的記號來含蓄地表達心意。

欽族的傳統樂器是牛皮鼓、竹筒作琴筒的胡琴、葫蘆嗩吶和銅鑼。欽族善於因時而異為歌譜配上詞,並即席同台合唱。欽族的傳統舞蹈很多,主要有:冰詠佩凱舞,表演此舞時,男女分開上場,分別表現舞蹈內容;松喜舞,表演此舞時,一男一女挽手而舞,節奏歡快,表達男女之間的情誼;藍環舞,此舞由數十個或者更多的少女圍圈而跳,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沙蘭舞,由治喪歌曲伴唱,表達哀思;達克難舞,此舞表現勇士尚武和好鬥的精神,充滿刀光劍影的戰場情節;切弗洛舞,節奏歡快,在竹竿之間跨步擺身。

5. 緬甸舞蹈有哪些種類

緬甸的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具體可分為宮廷舞蹈、戲劇舞蹈和民間舞蹈。

宮廷舞蹈是受古代緬甸的古典戲劇、傀儡戲以及阿迎舞等傳統舞蹈的影響,由一代代緬甸舞人傳承與創造而形成的。大部分宮廷舞蹈取材於民俗舞蹈,進入宮廷後加以改編創作,具有造型精緻、儀態萬千、端莊神聖的特點。由於對舞蹈演員柔韌性、節奏感的特殊要求,因此舞蹈講究手、眼、身、步的相互協調,同時對節奏感和動律的把握又近乎完美。

戲劇舞蹈早期的功能是祭祀,包括祭祀佛祖、天神、先祖,所接觸的人群是緬甸皇室的達官顯貴,舞蹈要求嚴格,結構嚴謹,雍容華貴。其中有一部分舞蹈素材來源於緬甸的佛教聖經——《本聖經》。《本聖經》又稱《佛本生經傳》或《佛本生故事》,佛教僧人用於講經,警示人們行善去惡,在緬甸流傳十分廣泛。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第4次佛教結集之時,開始以文字形式傳布於世,並傳播到所有信奉佛教的國家。以本生故事為題材的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作品大量涌現,極大地促進了緬甸的文化發展,也為緬甸的戲劇舞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戲劇移植出來的舞蹈有傀儡舞、隱士舞、拜神舞、拔羅舞等。

緬甸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緬甸國旗上的稻穗是稻文化的象徵,緬甸內陸地區的舞蹈具有農耕文化的特徵。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沿海地區的人們的舞蹈又具有海洋文化的標志。緬甸的舞蹈因各民族的風俗禮教、生活習慣而異。民間舞蹈可直觀地體現各族人民的生活、喜好、審美、感情。緬甸民族眾多,風俗多樣,因此不同民族的婚喪嫁娶、慶賀豐登的歌舞形式各有不同。民間流行表現各種神獸圖騰的舞蹈。緬甸的民間舞蹈大都以鼓作為道具,用來慶賀豐收、舉辦婚嫁、喪事等活動。緬甸的民間舞蹈有祭祀神佛的油燈舞、瑞波大鼓舞、象腳鼓舞、背鼓舞、鈸舞、神舞、多那耶神獸舞等。它們大多產生於農事活動和宗教活動之中。

緬甸的舞蹈動作以精緻、靈敏、動靜相稱為特點。緬甸各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並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每逢喜慶節日,如緬族、撣族的潑水節,除專業團體的演出外,城鄉普遍舉行群眾性的歌舞比賽或慶祝表演活動。又如克欽族的木瑙盛會和克倫族過新年,村民都要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緬甸的舞蹈歷史悠久,具有古老的傳統。自11世紀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在緬甸推崇佛教以來,被稱為「萬塔之城」的蒲甘,每建一塔即舉行歌舞儀式慶祝。

6. 緬甸有哪些著名舞蹈

《巴漢的伯爵》

舞蹈取材於緬甸的古代故事。公元9世紀,有一座城鎮名為巴漢,位於緬甸四大江之一的新墩江畔。巴漢有一位伯爵以慈愛而出名,因此,在他去世後,出現了各種演出,以紀念這位伯爵。舞蹈向觀眾表現了巴漢伯爵富甲一方,聲名顯赫,但是行事公道,從不欺壓百姓,還幫助人們致富,擺脫貧困,用自己的金錢修建寺廟,普濟眾人,受到緬甸百姓的擁戴,並且將他的功績載入史冊,廣為傳唱的故事。

舞蹈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和敘事性,動作具有表意性和抒情性,屬於緬甸的戲劇舞蹈。表演時,舞蹈演員身著傳統服飾,有詳細的角色扮演舞段,也有集中表現伯爵功績的舞段。舞蹈動作有固定的手部語言,注重眼神和手的路線。整個舞蹈雖然以敘事為主,但不拘泥於舞蹈情節的敘述性,在簡述情節的同時,更強調通過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具有舞蹈性的動作對人物情感進行抒發。在整個舞蹈的起承轉合之中,動作銜接巧妙,極富變化,體現了巴漢伯爵的慈愛,以及人民對他的擁護。演員的表演十分到位,因此舞蹈非常傳神,具有緬甸戲劇舞蹈的特色。

7. 緬甸舞蹈有哪些舞蹈分類

緬甸舞蹈分古代戲劇舞蹈和民間舞蹈兩大類。古代戲劇舞蹈由兩方面因素構成,一是來源於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劇,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暹羅的宮廷劇。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5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6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8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4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59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3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7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4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