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哪個地區莆田人最多
❶ 緬甸到中國的難民哪裡最多
應該是雲南,廣西吧。
❷ 緬甸那坐城市的中國人最多
仰光。華裔超過十萬,至2014年保留中國籍的國人超過1.1萬。
❸ 緬甸、越南、泰國、寮國、柬埔寨五國的總人口各為多少呢
緬甸:5700多萬(2008年)越南:8700萬(2008年)泰國:6500多萬寮國:580萬(2005年)柬埔寨:1400萬(2008年) 不好意思沒有新的數據和增長率 可以估計一下! 在赤道和北回歸線的國家增長率不高
❹ 緬甸中國華人哪裡最多
截止2018年果敢在籍人口約30萬,常住人口約80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❺ 世界哪個城市華人最多
第一名:印度尼西亞——767萬
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擁有華人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據統計,印度尼西亞擁有華人的數量在770萬以上。即便這個國家,曾經發生過一段讓華人恐慌的歷史,但是這個國家,依然成為了眾多華人的首選。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767萬華人。
第二名:泰國——706萬
亞洲周邊國家,是華人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拿泰國拿說,雖然泰國的經濟不怎麼樣,但是泰國這個國家擁有的華人數量也達到了700多萬。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706萬
第三名:馬來西亞——639萬
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的還不錯,然後治安方面還算穩定,環境也特別的好,所以馬來西亞這個國家,也有很多華人,據統計,目前的馬來西亞擁有華人的數量大概在630萬以上。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639萬。
第四名:美國——346萬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教育還有醫療設備,都是位於世界一流水準,在美國擁有唐人街,美國的華人數量在340萬左右,未來這個數值還會繼續上升,因為隨著國內人們生活水平及經濟條件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移民到美國。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346萬。
第五名:新加坡——279萬
在新加坡說普通話,有很多人都聽得懂,然後在新加坡的街上,也能聽到很多說普通話的華人。新加坡是一個人口並不多的國家,就是這樣一個人口不是很多的國家,華人就佔了280萬左右。新加坡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人口279萬
第六名:加拿大——136.4萬
加拿大的房價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加拿大當地人認為,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因為華人在加拿大拚命的買房,所以才造成了房價的上升,加拿大目前擁有華人130多萬,雖然造成了房價的上升,但是也對加拿大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加拿大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人口:136.4萬。
第七名:秘魯——130萬
秘魯是南美洲國家,緊挨著阿根廷,巴西這些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去往秘魯的華人越來越多,秘魯人口為30,946,000人(2013年),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歐洲人、非洲人和亞洲人。
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和其他方言。各民族文化傳統的融合在藝術、飲食、文學和音樂等領域創造了多元的表達方式。2013年當地華裔人口:130萬人。這在南美洲的國家中是華人人口是最多的。
第八名:越南——126萬
越南,一個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接壤。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因為和中國西南接壤,因為當年的戰爭以及其他原因,不少中國人都從邊境到越南生活,並形成自己的華人幫派。越南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26萬。
第九名:菲律賓——115萬
菲律賓,位於中國的海南島南部,與中國的南海一直有著領土之爭,前幾個月甚至因為南海事件劍拔弩張,這也不妨礙菲律賓有著眾多的華人。菲律賓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15萬。總人口:1億100萬(2015年7月)。
第十名:緬甸——110萬
緬甸,被稱為大象背上的國家。緬甸有約5141.9萬(2014年人口普查),68%為緬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多的人懂英語和漢語。緬甸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10萬。
(5)緬甸哪個地區莆田人最多擴展閱讀:
一、分布范圍
從大洲分布來看,亞洲為3627萬人,佔78%;美洲890萬人,佔15%;歐洲170萬人,佔5%;大洋洲100萬人,佔1.7%;非洲10萬人,佔0.3%。
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73%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1200萬)、泰國(850萬)、馬來西亞(640萬)三國,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左右。
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秘魯、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10國。居住華僑華人10-100萬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紐西蘭、巴西、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第十二條
歸僑、僑眷在國內興辦公益事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歸僑、僑眷境外親友捐贈的物資用於國內公益事業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第十三條
國家依法保護歸僑、僑眷在國內私有房屋的所有權。依法徵收、徵用、拆遷歸僑、僑眷私有房屋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歸僑、僑眷就業給予照顧,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升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照顧。
網路-華僑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❻ 為什麼福建人喜歡去緬甸
旅遊資源豐富,物價低。
緬甸這個國家是一個非常信仰佛教的,宗教色彩也是非常濃厚,而且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最主要就是這個國家物價便宜。
緬甸聯邦共和國,舊稱洪沙瓦底,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
❼ 緬甸的面積和人口分別是多少
自然地理
緬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
人口
約5540萬(2006年1月31日)。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❽ 緬甸並不富裕,為什麼定居了大量中國人
現在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收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去外國旅遊,甚至還有一些人會在外國定居,特別是距離我們比較近的泰國、越南、緬甸這些國家,據統計每年應該有超過23萬的遊客湧入緬甸。
這些原因都是為什麼會定居大量的中國人在緬甸的原因,看上去都是小事,但是無一不反映出我國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中國好,畢竟外國的局勢不如國內安定,這東西也是要看人自己的選擇。
❾ 緬甸有哪幾個大城市,面積和人口各是多少。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700萬。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會、緬甸的原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積約578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上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人口約80萬。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確定為內比都。
❿ 緬甸華人哪個城市最多
緬甸北部,又稱「上緬甸」,主要由馬圭、曼德勒、實皆等省和欽邦、克耶邦、撣邦、克欽邦等組成。其中,撣邦是歷史上從雲南遷徙的華人移民主要的移民地。1988年以後,緬甸北部局勢逐步趨向穩定,經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開始成為緬甸政府的重要政策轉向。隨著90年代初中緬邊境貿易的活躍,口岸貿易的興起,華人因經商、務工等原因從雲南大量進入緬甸,形成了緬甸的華人移民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