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緬甸叫神牛
A. 「神牛」這個名稱的來歷
神牛是當年錦州市第一批引入的人力三輪車,為解決國企下崗職工問題。第一批的三輪車大部分都是神牛牌的,在車的後面印著大牛頭和神牛2個字,所以從那時起都被稱為神牛。
B. 牛在緬甸人心中是什麼樣的地位
過去到緬甸人對牛無限崇拜,敬若神明。對「神牛」不準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殺。 「神牛」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會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獻給它。在路上或鬧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暫時迴避。逢年過節,緬甸人要舉敬牛儀式。
C. 在緬甸,關於「牛」的習俗有哪些
過去到緬甸人對牛無限崇拜,敬若神明。對「神牛」不準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殺。「神牛」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會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獻給它。在路上或鬧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暫時迴避。逢年過節,緬甸人要舉敬牛儀式。
D. 「佛教之國」是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緬甸聯邦享有「佛塔之國」的美稱,4200多萬人口中有85%的人篤信佛教,在6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佛塔如林,寺廟如星,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來,可以從緬甸的南疆排到北國邊陲,綿延1500多公里。這正是緬甸燦爛佛教文化之魂。緬甸是東南亞地區佛教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530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阿朗西都國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在位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鼎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過去,到緬甸人家裡作客,都要進門脫鞋,現在這種習俗已漸有改變。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任何人都要脫鞋,就是國家元首也不能例外,否則被視為對佛的最大不敬,有時還可能要招來麻煩。緬甸人對佛極度虔誠。平時,即使天氣炎熱山路崎嶇,赤腳拜佛的人仍絡繹不絕。過去到緬甸人對牛無限崇拜,敬若神明。對「神牛」不準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殺。「神牛」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會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獻給它。在路上或鬧市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暫時迴避。逢年過節,緬甸人要舉行敬牛儀式。商務活動必須注意,在緬甸,女性地位高,不可歧視女性。認為左手是不潔的。男女不可牽著手走路。遊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舉動,會被視為「罪惡滔天」。跨坐石佛像上拍照,會惹出麻煩,甚至有可能被課刑。一般人決不會坐在高過和尚的坐位,商客必須「入境隨俗」。為了接待和尚,緬甸商人天大的事可不管,約會也只好改期。
到緬甸人家裡去做客,你會看到幾乎每家每戶都供有佛龕。有錢人家供金佛、銀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貧寒的人家供紙佛像。拜佛是緬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人們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場上去買各種鮮花插在佛龕上,然後早拜祈禱。晚上睡前還要進行晚拜。每逢節假日,緬甸人常到寺廟去拜佛聽經,或到遠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
E. 緬甸說中文的人多嗎
在緬甸,尤其是緬北,是華橋的聚集地,他們都用雙語交流,即華人和華人交流用華語,華人和緬人交流用緬語。
那裡有很多漢人並且會學會說漢語,特別是果敢地區,那裡基本是漢人,說的是漢語雲南方言,用地是人民幣,手機都是中國移動信號,區號都是雲南的區號,就連官方新聞播報都是漢語,在這兩個地區,漢語漢字隨處可見。
(5)為什麼緬甸叫神牛擴展閱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
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禮儀
緬甸是個佛教的國度,生活中的各種禮俗都充滿了濃厚的佛教色彩。在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間樹叢,常可見到各種鳥在追逐嬉戲,原因在於當地人養成了不殺生的習俗,他們視烏鴉為「神鳥」,對其倍加愛護。他們對牛也敬若神明,在鬧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迴避讓路。
不論何人,即便是外國遊客,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也都必須脫鞋。
F. 緬甸好玩嗎
緬甸是為主的佛教國家,想看秀麗景色和體驗佛教風情可以去遊玩。具體介紹如下:
緬甸是一個氣候溫和,自然景色秀麗的國家。這里有著蔥郁的密林,霧氣繚繞的群山,還有靜靜流淌在山間的小河,處處都流露著這個國家的天然和質朴。由於地理位置的關系,緬甸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旅遊最佳季節:10月-次年2月最佳。 緬甸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7℃。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最適宜旅遊的是涼季,即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間。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
緬甸是個佛教的國度,生活中的各種禮俗都充滿了濃厚的佛教色彩。在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間樹叢,常可見到各種鳥在追逐嬉戲,原因在於當地人養成了不殺生的習俗,他們視烏鴉為「神鳥」,對其倍加愛護。他們對牛也敬若神明,在鬧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迴避讓路。不論何人,即便是外國遊客,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也都必須脫鞋。
仰光也是全國的航空樞紐,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國際機場。景點有:大金塔、甘道基皇家太湖、卡拉威宮、茵萊湖、昂山市場、蘇里塔、波特濤塔、巧達吉卧佛塔、中心公園、蒲甘、曼德勒等。烏本橋
經年累月風雨的沖刷洗滌,日光的投射照耀,烏本橋的木頭已呈淺灰色。
烏本橋被緬甸本地人稱為"愛情橋",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葆和睦互敬的精神。
這里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里寧靜祥和的氣氛。729座小佛塔裡面都存著一枚雕刻著經文的石板,記錄著佛陀從開悟到涅槃的所有講道經文。據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要讀完這些"書",一共需要450天。佛塔內牆的每一個入口處,都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護門神像的柚木大門,雄偉堂皇,令人贊嘆不已。茵萊湖每一個去緬甸旅行的人都會拜訪的,海拔1000多米的溶蝕湖是東南亞第一大高山湖。茵萊湖最佳打開方式:坐在「單腳漁夫」漫遊湖泊,再拜訪獨特的水上農場,推薦嘗試味道特別的手卷煙和入手幾件藕絲織成的圍巾。
G. 在緬甸為什麼烏鴉被奉為神鳥
這個和緬甸當地的習俗有關,烏鴉在唐朝以前在中國也是報吉的鳥,後來才變了的,也沒有什麼緣由。牛是因為緬甸當地80%信仰佛教,牛就成了聖物。
H. 旅行時有沒有什麼約定俗成的「禁忌」
在旅行途中,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風俗文化,去旅行前一定要仔細了解,以免犯了禁忌。
一、 莫議論嬰兒的眼睛(伊朗)
中國人一般在誇講嬰兒時總愛說:「看這對水靈靈的大眼睛」之類的話。然而,在伊朗你可千萬別議論嬰兒的眼睛,因為,伊朗人對嬰兒的眼睛最敏感,來客若出言不慎,雙親會出錢讓人挖掉嬰兒的「邪眼」。
二、女人上街必須戴耳環(西班牙)
如果你是到西班牙去旅遊,那麼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環,若沒有戴耳環,則就像一個正常人沒有穿衣服一樣,被人笑話。
八、西方人厭惡「13」
一般西方人都極端厭惡「13」這個數字,在任何場合都會極力避開它。西方人認為13是個不幸而凶險的數字,它源於《最後的晚餐》,耶酥和弟子們一起吃晚飯,第13個人是弟子猶大,他為貪圖三十塊銀幣,將耶酥出賣了,使耶酥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影響極深,西方人憎惡猶大,故把「13」這個數字當作「不幸的象徵」。所以,到西方旅遊要了解這一禁忌。
I. 外國人生活習俗中的忌諱事
供參考
伊朗:莫議論嬰兒的眼睛
中國人誇嬰兒總愛說:「看這對水靈靈的大眼睛。」到伊朗您可千萬別議論嬰兒的眼睛,伊朗人對嬰兒眼睛最敏感,來客若出言不慎,雙親會出錢讓人挖掉嬰兒的「邪眼」。
西班牙:女人上街必戴耳環
女人到西班牙去旅遊,女同胞上街一定要戴上耳環,如果沒有戴耳環,就會像個正常人沒有穿衣服一樣被人笑話。
匈牙利:千萬別弄碎玻璃器皿
去匈牙利旅遊,不論是住店還是用餐,千萬別弄碎玻璃器皿,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器皿,就會被人認為是要交上厄運了,您就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印度、緬甸:千萬別碰黃牛
在印度、尼泊爾、緬甸等國,黃牛是「神牛」,對「神牛」,不準鞭打,不準傷害,不能役使,更不能宰殺吃肉;「神牛」走到人身邊,人們應把最好的食物送上;在公路鬧市遇到「神牛」,行人、車輛要迴避、繞行。尼泊爾政府將黃牛定為「國獸」,誰若傷害、鞭打它,是要被罰款和判刑的。
日本:忌「八筷」
日本人用筷子有八忌:1、舔筷。2、迷筷,手拿筷子,拿不定吃什麼,在餐桌上四處尋找。3、移筷,動一個菜後又動另一個菜,不吃飯光吃菜。4、扭筷,扭轉筷子,用舌頭舔上面飯粒。5、插筷,將筷子插在飯上。6、掏筷,將菜從中間掏開,扒弄著吃。7、跨筷,把筷子騎在碗、碟上面。8、剔筷,將筷子當牙簽剔牙。
英國:討厭過問私事
如果您去英國旅遊,千萬不能像在國內一樣,問人家「您去哪兒,吃飯了嗎」這類問題,中國人認為很熱情,英國人會認為你很粗魯,他們討厭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英國人更忌諱別人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就連他家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這些都是他個人生活的秘密,絕不允許別人過問。
印度:接拿東西不能用左手
去印度或中東旅遊,吃飯和接拿東西,只能用右手,絕對不能用左手。因為這些國家的人一般是用左手洗澡、上廁所,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所以用左手接拿食品是對主人最大的不禮貌。
義大利:忌隨便坐地
到義大利佛羅倫薩或威尼斯大教堂參觀的遊客須當心!如果走累了想在教堂台階或人行道邊上坐下小憩一會兒,那就可能被處以50歐元(近500元人民幣)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