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位於緬甸哪個省
『壹』 這是什麼地方好漂亮啊!
這是緬甸的蒲甘塔林
歷史上在此曾存在過上萬座佛塔,現存3000多座。它們聳立於伊洛窪地底江畔的原野上,構成了壯麗的美景。這里成了緬甸旅遊的一大特色,是外國遊客到緬甸的首選之地。
蒲甘塔林蒲甘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東岸,距曼德勒市130公里,曾是緬甸歷史上最著名的佛教聖地,以塔林著稱。1044年,蒲甘王國第42代國王阿奴律陀在此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史稱「蒲甘王朝」;古代蒲甘詩人曾說,蒲甘有400多萬座佛塔,也許這只是藝術誇張,但它的規模不言而喻。據緬甸文化研究部門的調查,蒲甘有2200多座佛塔,其中包括那些已毀壞、但其殘跡依然可尋的佛塔廢墟。由於種種原因,今日大部分佛塔已不復存在,至今巍然可見的佛塔仍有100餘座。因此蒲甘有「萬塔之城」的美譽。
『貳』 什麼是蒲甘碑銘文化
蒲甘 (pugam) 是緬甸的一座歷史名城。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緬甸佛教文化的燦爛輝煌,而且可以看到象徵中緬「胞波」友誼的蒲甘涼亭。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曼德勒西南150多公里處. 這里曾是古代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蒲甘(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的首都。這里最初是由19個村落匯集成的小鎮,古稱「阿利摩陀那補羅」。公元849年,頻耶王在蒲甘築城,建城門12座,並挖護城河相圍。1044年。阿如律陀王在這里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從此,蒲甘開始成為歷代蒲甘王朝的京都。當時,阿奴律陀王篤信佛教,他在征服緬南部直通王國時曾獲32部《三藏》經、300名高僧和技藝高超的工匠多人。於是他開始在蒲甘大造佛塔,蒲甘亦遂之成為緬甸文化、宗教的聖地之一。 漫步在約25平方公裡面積的古城蒲甘,處處可見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頭巷尾。真可謂:「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據統計,自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蒲甘先後建造的佛塔就達萬余座,故蒲甘也被稱為「萬塔之城」。數百年來,雖歷經戰火兵災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仍存有佛塔千餘座。在現存的100多座著名的佛塔中,有的潔白素雅、樸素大方,有的金光閃閃、雍榮華貴。塔內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躺、或卧,千姿百態,形象各異;他們有的頂天立地、高約數丈,有的精巧纖纖、高不盈餘;這些佛像表情逼真細膩,惟妙惟肖。這些佛塔內的浮雕壁畫,更是技藝精湛,獨具匠心。因此,蒲甘又被譽為「宗教藝術薈萃」、「東方佛教藝術的寶庫」。
==============================================================================================================
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蒲甘(Bugam),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東北距曼德勒150多公里。蒲甘是緬甸最早的統一王朝蒲甘王朝(1044~1287)的首都,是緬甸最重要和最大的佛教聖地,有「四百萬寶塔之城」、「萬塔之鄉」的美譽。
蒲甘地區面積約四十二平方公里,可分為舊蒲甘、新蒲甘和娘烏三部分,舊蒲甘是中心,是佛教遺址所在地,蒲甘地區的大部分精華就集中在這里;從舊蒲甘往南3公里為新蒲甘,集中了居民居住點和商業點,是一個整齊的新城鎮;而從舊蒲甘往東北行約4公里便到了另一個小鎮娘烏。三個部分之外是大片的荒野。
蒲甘最初是由20個村落匯集成的小鎮,古稱「阿利摩陀那補羅」。849年建城,擁有12座宏偉的城門,並有護城河環繞。1044年,阿奴律陀國王在這里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蒲甘從此成為蒲甘王朝歷代君王的都城,前後長達240年之久。
阿奴律陀國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加之在統兵征服直通王國時,獲取30多部寶貴的《三藏經》,俘降300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藝精湛的各類工匠,便在蒲甘大興土木,營建大量佛塔、佛寺。據說在前後200多年間建造1.3萬多座佛塔,也有的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建了444萬余座,使蒲甘享有「四百萬寶塔之城」的稱號。總之,佛塔的數量超過城市居民的人數,建築精巧、風格各異的佛塔遍布城內城外,一片片,一簇簇,舉目便是,密如蛛網。有的高聳於鬧市區,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嶺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潔白素雅,有的金光閃閃。塔內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態萬千;有的高約半米,有的頂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內壁畫,精雕細刻,技藝高超,獨具匠心,巧奪天工。蒲甘王朝的建塔規模之宏偉,堪稱緬甸建塔歷史上的頂峰,建塔藝術幾乎集緬甸建築藝術之大成,使蒲甘城成為當時緬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著緬甸宗教聖地的地位。
1961年1月8日,中國總理周恩來曾率中國友好代表團訪問過這里,並為保護蒲甘的文物捐了款。訪問後,緬甸人民為紀念中緬友好和周恩來總理訪問蒲甘,便用周總理的捐款在著名的瑞喜宮佛塔東門外修建了一座蒲甘涼亭。在涼亭正面用緬文鐫刻了「人民群眾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所捐之款做的善事」。今天,蒲甘涼亭已成為中緬友誼的象徵。陳毅副總理訪問蒲甘時,也曾賦詩曰:「蒲甘聖地欣同游,佛塔百萬四野稠」。
『叄』 緬甸有什麼好旅遊的地方
茵萊湖
茵萊湖位於緬甸北部撣邦高原的良水盆地,是緬甸的第二大淡水湖。這里三面環山,湖水清澈,陽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著多種魚類。茵萊湖的清晨如同仙境一般,「 獨腳漁夫 」 更是令人難忘,走進水上村莊又是別一番市井。湖中有30多個村莊,這里的茵達人世代生活在湖上,是名副其實的水上人家。
2.蒲甘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區域,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部分,是緬甸著名的宗教古城,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佛教遺址之一。蒲甘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分為舊蒲甘、新蒲甘和良吁三部分。舊蒲甘是城市中心,也是佛教遺址所在的地域。為了保護遺址,緬甸政府將原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強制遷往新蒲甘,新蒲甘在老蒲甘外三公里處,是一個以居為點和商業點為主的新城鎮;良吁鎮在老城東北四公里處。三鎮之外便是荒野之地。「手指之處必有浮屠」,這是對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無論朝哪個方向隨手一指,總有屬不清佛塔在眼前,而每個佛塔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據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最多時共有寶塔440萬多座。
3.烏本橋
烏本橋(U Bein's Bridge),建於1851年,長達1200米,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是長長的柚木橋,當初建橋的木材全部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有6 座亭子,這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緬甸人戀愛時,會不遠千里來此登橋,祈求永保這6 種和睦互敬的精神。到烏本橋參觀游覽的最佳時間是黃昏時分,這里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您可以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里寧靜祥和的氣氛。
4.瑞山都塔
瑞山都塔被稱為瞭望之塔,位於蒲甘平原中心靠南,是欣賞日出日落的好地方。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聖的發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內佑庇古王進貢的佛發舍利為塔名。瑞山都的塔基呈瑪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層台階層層往上,到頂層平台還有兩層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鍾形的白塔,構成結構清晰的七級浮屠。瑞山都在75年地震掉了塔剎,事後換了一個新的,原先那個供在塔南邊的院子裡面安放著。作為當之無愧的日落之塔,首先是高度,在他冰瑜塔的塔內台階關閉後,它是蒲甘平原上可以登上的最高海拔;其次是位置,主要是大塔環繞在它的四周,往西可以看見大江,往東是體量巨大的達瑪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Temple)和最雅緻的蘇拉瑪尼佛塔(Sulamani Pahto),往北則是他冰瑜塔和阿南達寺,往南明卡巴村周圍的佛寺層層疊疊,東南方向的遠處,達瑪斯迦寺的大金頂在落日下熠熠生輝。
5.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又稱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宮大金塔,高度為98米,表面貼滿了一層金箔,再加上它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占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凈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噸多。在塔頂的金傘上,還掛有1065個金鈴、420個銀鈴,上端以純金箔貼面,頂端鑲有4531顆寶石,其中有一顆72克拉鑽石。
6.阿南達寺
阿南達寺坐落在Old Bagan古城牆的東面,寺名來自於佛陀的聲聞弟子以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它是一座優雅美麗的佛教建築,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築,孟族式樣的建築同時帶有北印度的風格,反映了蒲甘早期寺廟向中期演變的過程。寺內四方位各有立佛一尊,高9.5米,被公認為蒲甘最庄嚴美麗的佛像。其中南北兩尊是原始遺留下來的,而東西兩尊損於火災,後於18世紀重建。南面的大佛最嘆為觀止,當您遠看佛像時,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藹,但是當您走到大佛的腳下再抬頭,法相卻變得庄嚴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
『肆』 緬甸蒲甘的別稱是什麼
緬甸蒲甘又稱「萬塔之城」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緊貼在緬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的右旁。這里是亞洲三大佛教遺跡之一,曾經的448.6萬多座佛塔和寺院賜予了這里「萬塔之城」的美譽。
『伍』 亞洲有哪些出名的佛教遺跡
說起佛教,除了我國之外,還有很多的國家對於佛教的重視程度也很高,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便是來自緬甸的萬塔之城,是亞洲最大的佛教遺址,一起來看看吧!
在緬甸這個地方,魚龍混雜,但是這並不影響它奇特的景觀和著名的飲食文化,只要大家記住所需要注意的,就可以暢快地遊玩。小編就先講到這里,歡迎前來評論!
『陸』 緬甸有幾個省
截止2019年緬甸一共下轄7個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實皆省、德林達依省、仰光省。
1、伊洛瓦底省
伊洛瓦底省,是緬甸南部的省。主要由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組成,西北包括若開山脈的余脈,西瀕孟加拉灣,南和東南臨安達曼海。緬甸人口最稠密、耕地最集中、通航河道最稠密的省份,又是主要稻米產區和主要漁區。主要城鎮有興實達、堅景和毛淡棉遵等。
2、勃固省
勃固省,緬甸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南部平原。面積39,404平方公里。下分四縣。緬甸全國分7個省(taing / division)和7個邦(pyi ne / State)。首府勃固。
3、馬圭省
馬圭省位於緬甸中西部,與實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若開邦和欽邦相連。面積44,819平方公里 。馬圭省共設馬圭(首府)、敏布、德耶、木各具和甘高5個縣和25個鎮區。
4、曼德勒省
曼德勒省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行政區,位於國家的中央。與撣邦、克倫邦、勃谷省、馬圭省和實皆省相接。面積為14295平方英里。
5、德林達依省
德林達依省,舊名「丹那沙林」時緬甸的一個省,位於緬甸的最南部,克拉地峽以南的狹長地帶。
德林達依省分五區:吉坎眉, 墨吉區、土瓦區、直通區和東吁區。萬曆明緬戰爭以後丹那沙林國長時期為緬甸藩屬國,但也曾臣屬於暹羅素可泰王國和阿瑜陀耶王國。 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後,丹那沙林成為英國殖民地下緬甸的一部分。
『柒』 緬甸有哪些好玩的
1、仰光大金塔
仰光是緬甸的舊都,也是第一大城市,擁有眾多的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金塔。大金塔是整個緬甸最神聖的佛塔,是緬甸國家的象徵,裡面珍藏著佛塔的頭發。大金塔高112米,由磚砌成,表面鋪有一層金。
2、蒲甘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是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的首都。蒲甘最著名的就是佛塔,據統計,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蒲甘的佛塔多達萬余座,因此蒲甘被稱作「萬塔之城」。
3、茵萊湖
茵萊湖是緬甸最大最美的湖泊,位於緬甸東部的高原上。茵萊湖周圍散落著200多個村子,你可以看到獨特的房屋建築。有一個叫「茵達族」的民族居住在萊茵湖上,他們能用腳劃船的同時用手撒網。
4、翡翠佛塔
這座名叫Werawsana的翡翠佛塔始建於2012年,花了3年時間才完工。它全部由翡翠打造,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昂貴玉石建造的佛塔。佛塔高約25米,看起來雄偉壯觀。
5、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市區以北,舊時被稱為羅剎女山,是緬甸著名的佛教聖地。這也是曼德勒最高的山丘,海拔231.6米,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曼德勒城,更是觀看日出和日落的絕佳地點。
『捌』 蒲甘旅遊攻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蒲甘(Bagan)為緬甸的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的旅遊勝地。蒲甘位於緬甸國境中部,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流經緬甸中央的伊洛瓦底江的中游,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為緬族的中心地區。蒲甘是緬甸的佛塔之都,據說全盛時有萬余座,蒲甘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佛塔、佛寺,城市的佛塔、佛寺建築藝術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體現了緬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成為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蒲甘經歷滄桑歲月900多年,歷史變遷和地震災害已使它的昔日輝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著的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遺跡正見證著歷史,吸引著遊人。漫步在約25平方公里的古城蒲甘,處處可見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頭巷尾,真可謂「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蒲甘的佛塔和吳哥窟齊名,吳哥以宏偉外表下的精緻雕刻聞名於世,蒲甘以萬千佛塔的氣勢震撼人心。你可以在佛塔林中觀看日落、坐著馬車游覽著名佛塔、坐著熱氣球俯瞰萬千佛塔,或者踏上單車在佛塔群中肆意游盪。
更多全面及時信息,點擊查看
『玖』 蒲甘王國的介紹
蒲甘王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公元849年建國於現代緬甸地區。第一任國王是披因比亞,蒲甘王國是第一個統一緬甸地區的王朝。蒲甘(英文:Bagan,舊稱Pagan)是蒲甘王國的首都,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與親敦江匯合處,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蒲甘建立的歷史比蒲甘王國還要早,據說在105年由卑謬人建蒲甘小城。847年,披因比亞在蒲甘修建城寨,大興土木,使蒲甘漸漸成為大城市,後成為一國之都。
『拾』 蒲甘古城的地方簡介
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蒲甘古城,位於國境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築藝術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體現了緬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成為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城鎮,擁有12座宏偉的城門,並有護城河環繞。公元11世紀初葉,緬甸歷史上的阿奴律陀國王率兵征戰,吞並了包括緬甸南部文化發達的直通王國,在蒲甘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於1044年定都蒲甘,這就是著名的蒲甘王朝。蒲甘從此成為蒲甘王朝歷代君王的都城,前後長達240年之久。阿奴律陀國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加之在地統兵征服直通王國時,獲取30多部寶貴的《三藏經》,俘降300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藝精湛的各類工匠,便在蒲甘大興土木,營建大量佛塔、佛寺。據說在前後200多年間建造1.3萬多座佛塔,也有的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建了444萬余座,使蒲甘享有「四百萬寶塔之城」的稱號。總之,佛塔的數量超過城市居民的人數,建築精巧、風格各異的佛塔遍布城內城外,一片片,一簇簇,舉目便是,密如蛛網。有的高聳於鬧市區,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嶺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潔白素雅,有的金光閃閃。
塔內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態萬千;有的高約半米,有的頂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內壁畫,精雕細刻,技藝高超,獨具匠心,巧奪天工。蒲甘王朝的建塔規模之宏偉,堪稱緬甸建塔歷史上的頂峰,建塔藝術幾乎集緬甸建築藝術之大成,使蒲甘城成為當時緬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著緬甸宗教聖地的地位。近千年來,由於緬甸政治中心南移,數次戰爭的摧毀以及19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入,蒲甘的佛塔遭到嚴重破壞,有的傾塌,有的毀壞,到1973年普查統計,結果尚存2217座。這些尚存的佛塔,在1975年的一次地震中又受到不同程度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