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哪些地區用竹子蓋房子
1. 傣族為什麼用竹子做房子
雲南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地區,這里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全區氣候差別也大,山地海拔達1700米,屬溫帶氣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屬亞熱帶氣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經屬於熱帶氣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里,干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由於該地區盛產竹材,所以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稱為竹樓。粗竹子做骨架,竹編篾子做牆體,樓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頂鋪草,主柱有24條。所以竹樓用料簡單,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2. 我國那個民族用竹子做房子多竹樓,竹屋什麼的。
傣族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竹樓為干欄式建築。
傣族竹樓是一種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層樓房。柱、梁和屋架結構用粗竹,圍牆用竹片編織,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樓板,門、窗也用竹子製作,屋頂蓋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
底層有的架空,用來飼養耕牛、舂米或堆放雜物,有的用竹牆圍作糧倉或廚房。二層設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並在一側或兩側設有外廊和曬台。屋頂坡度較陡,屋脊兩端設通風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遠,起遮陽避雨作用。廊下安裝樓梯供人上下。
布朗族
民間建築形式。多為干欄式竹樓,分上下兩層,樓下關牲畜,放碓臼,樓上住人。樓下地板用龍竹剖開壓成寬竹板鋪墊而成;卧室與待客之處鋪以蔑席,進屋必須脫鞋。室內中央設火塘,供做飯、取暖、照明之用。屋內所有傢具幾乎是竹子作成的,一般竹樓可住20年,每隔兩年就要用茅草翻蓋屋頂。
還有一些民族,比如,瑤族、侗族、苗族等。
3. 竹子生長在我國什麼地方
竹原產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重慶,湖南,浙江等,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中國有37屬約500種,以四川地區為主。在中國有熊貓之家和竹林深處的典故。在重慶的梁平,浙江的安吉、臨安、德清等地,都有漫山的竹海。
亞太竹區是世界最大的竹區。主要產竹國家有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斯里蘭卡等。
(3)緬甸哪些地區用竹子蓋房子擴展閱讀
中國有名的竹海
1、王府竹海,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西北約30公里的獅子廟鎮境內,處於熊耳山南麓與伏牛山北麓的欒川北川深山區,是一個以避暑度假和生態休閑旅遊為核心的生態區。景區各個項目建設完全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准建設。
2、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於四川南部的宜賓市境內,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45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區,兩大序景區134處景點。由27條峻嶺,500多座峰巒組成,景區內共有竹子400餘種,7萬余畝,楠竹枝疊根連,蔥綠俊秀,浩瀚壯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府竹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蜀南竹海
4. 為什麼傣族人要用竹子樹高蓋房子住,有什麼好處
因為傣族人多數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居住,那裡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全區氣候差別也大,山地海拔達1700米,屬溫帶氣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屬亞熱帶氣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經屬於熱帶氣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里,干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由於該地區盛產竹材,所以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稱為竹樓。這樣的竹樓一防潮濕,二散熱通風,三可避蟲獸侵襲,四可避洪水沖擊。因為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發洪水,樓下架空,牆又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於洪水的通過。所以他們常住竹樓啦!
5. 國外哪些地方盛產竹子
印度、東南亞盛竹子。
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為3大竹區,即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有些學者還單列「歐洲、北美引種區」。
1.亞太竹區:主要產竹國家有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斯里蘭卡等。
2.美洲竹區:至南緯47о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緯40о的美國東部,共有18個屬,270多種。
3.非洲竹區:該區竹子分布范圍較小,南起南緯22o莫三比克南部,北至北緯16o蘇丹東部。
4.歐洲、北美引種區:近百年來,英、法、德、意、比、荷等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從亞、非、拉的一些產竹國家引種了大量的竹種。
6. 我國最後的原始部落,房屋不用一磚一瓦,用的都是啥
位於中國和緬甸交界處的翁丁寨,是我國最落後的原始部落,這里的房子還是保留了原始的建築材料茅草和竹子。世界上原始部落確實很多,但然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國內竟然還有原始部落;其實翁丁寨確實跟很多少數民族部落是相似的,保留了很原始的生活模式,但翁丁寨之所以稱為原始部落,是這里真的基本上沒有現代化的建築以及文化。
翁丁寨由於屬於很偏於的部落,這里保留了原始的茅草竹子建築風格,加上充滿原始部落氛圍成功吸引很多中國遊客。
7.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7)緬甸哪些地區用竹子蓋房子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