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康在緬甸的哪個位置
A. 緬甸的四大特區是
原緬共內訌支解後分為四個獨立的個體,分別為:果敢第一特區(現緬甸果敢自治區)、佤邦第二特區、克欽新民主獨立軍第三特區(現緬統區)和小孟拉第四特區。(註:克欽新民主獨立軍屬參加緬共的丁英部的克欽人。
B. 緬甸康邦是哪個國家
應該是邦康,屬於緬甸。
邦康曾經又稱邦桑,是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首府,位於緬甸東部,緬甸聯邦北部,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
通用中文漢語與佤語,人口數萬。與中國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勐馬鎮勐啊村接壤。南馬河穿城而過。整個城市建在山間平地上,依山畔水,風景優美,更有民族異域風情。
(2)邦康在緬甸的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1973年4月和1978年7月,緬甸共產黨人民軍東北軍區司令部與緬甸共產黨中央總部相繼遷到佤邦首府邦康。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康特區。
2008年,緬甸新憲法通過後,軍政府把佤邦地區整合為撣邦下屬的佤族自治區 ,其轄區包括勐冒、班歪、萬曼、戶板、邦康等五個鎮區,把勐波、賀島及南部地區劃出佤邦。佤邦聯合軍對該整編計劃極度抵觸,表示堅決不接受整編。
C. 果敢、佤邦人說漢語嗎他們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一、果敢人、佤邦人均使用漢語。
果敢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緬語。
佤邦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佤語。居住在果敢的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雜居,其語言、生活、文化,已與漢族相同。
二、兩者之間的聯系:
果敢和佤邦歷史上都是中國領土,現在均屬於緬甸的領土,受緬甸政府的管轄。在果敢當地總人口中有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縣,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佤邦的總人口約55.8萬,主體民族是佤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軍事力量由佤邦聯合軍組成,主要經濟為農業及礦業開采。
三、果敢和佤邦有3點不同:
1、兩者行政區類別不同:
(1)果敢的行政區類別: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2)佤邦的行政區類別:緬甸第二特區或者撣邦第二特區。
2、兩者的地理位置不同:
(1)果敢的地理位置: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
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2)佤邦的地理位置:佤邦通用漢語與中文,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面積1.3萬平方公里,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首府為邦康市。
3、兩者的人口民族不同:
(1)果敢的人口民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
(2)佤邦的人口民族:以佤族為主體民族,同時也居住著傣族、漢族、景頗族(克欽族)、拉祜族、苗族、德昂族(崩龍族)、傈僳族、布朗族、緬族、回族等16個民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果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佤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果敢族
D. 緬甸佤邦地圖
佤邦地圖:
佤邦,或稱緬甸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Myanma)或撣邦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Northern Shan State),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
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和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
(4)邦康在緬甸的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22°~23°之間,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控制國境線502公里, 即中緬邊境145~210號界樁之間。
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孟連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與撣邦的曼甘孟、勐傑、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撣邦的勐洋、勐卡、萬塔凱接壤。
E. 緬甸佤邦是什麼地方
佤邦(緬甸第二特區)位於緬甸聯邦北部,名義上屬撣邦管轄,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通用漢語與中文,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萬。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人口約36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人口約10萬,首府是邦康市。佤邦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佤族。
撣邦第二特區(佤邦)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約在北緯22°—23°,東經98°—100°間,東北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接壤;北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
「佤邦」正式名稱為「撣邦北部第二特區」,首府邦康。佤邦官方語言是華語,官方文字是中文。設1個管委會、2個特區(縣)、3個縣,共50萬人口。
北面地區轄兩特區三縣:邦康特區、南鄧特區、勐冒縣(原名北佤縣)、勐波縣(原名景北縣)、溫高縣(原名南佤縣)。與中國有近500多公里的邊界線,屬高寒山區,人口36萬多。
邦康特區:廣洪鄉、那洛鄉、南帕鄉、等俄鄉、永定鄉、芒冒鄉;
南鄧特區:南鄧鄉、擁莫鄉、邦空鄉、大岩鄉、爐房鄉、南溫壩鄉、南鄧街;
勐冒縣:營盤區、岩城區、王冷區、昆馬區、紹帕區、聯合區、納威區、曼東區、龍潭區、格龍壩區、公明山區、新地方街;
勐波縣:勐波區、勐嘎區、賀島區、南排區、勐念區、勐平經濟開發區;
勐能縣:曼相區、南抗伍區、邦洋區、納高區、弄切區;
南面地區設:南部地區管理委員會(原名景南縣、勐阮縣)。與泰國有近500多公里的邊界線,有7個行政區,人口10萬多。
南部行政事務管理委員會:永邦區、萬宏區、勐角區、勐崗區、回俄區、戶約區、開龍區
F. 佤邦在什麼地方
佤邦在緬甸。佤邦,或稱為緬甸第二特區,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的一個自治區,其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佤邦下轄勐冒縣、溫高縣、勐波縣、勐元縣、邦康特區、南鄧特區,總面積約2.7萬平方千米。
佤邦
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22°~23°之間。
佤邦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孟連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縣接壤。
佤邦,北面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與撣邦的曼甘孟、勐傑、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
G. 邦康市屬於哪管轄
邦康曾經又稱邦桑,是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首府,位於緬甸東部,緬甸聯邦北部,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通用中文漢語與佤語,人口數萬。與中國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勐馬鎮勐啊村接壤。南馬河穿城而過。
H. 佤邦族屬於哪個國家
緬甸的。
佤族在緬甸撣邦東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權,緬甸官方將佤族自治區稱為「撣邦第二特區」,但佤族將其自治區稱為「佤邦」,並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請將其升級為與撣邦同級別的省邦級行政區。
佤邦或稱緬甸第二特區或撣邦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
佤邦轄區的組成:
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22°~23°之間,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控制國境線502公里, 即中緬邊境145~210號界樁之間。
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孟連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與撣邦的曼甘孟、勐傑、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撣邦的勐洋、勐卡、萬塔凱接壤。
I. 佤邦最繁華的地方
邦康。
邦康曾經又稱邦桑,是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首府,位於緬甸東部,緬甸聯邦北部,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通用中文漢語與佤語,人口數萬。與中國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勐馬鎮勐啊村接壤。南馬河穿城而過。
J. 邦康在緬甸的哪給位置
是緬甸佤邦首府,靠近中國雲南勐阿口岸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