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同古之戰八路軍在干什麼

緬甸同古之戰八路軍在干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21 03:50:08

① 1943年中國遠征軍出擊緬甸,遠征軍都參加了那幾次戰役

1942年春,日軍進攻緬甸。為粉碎日軍的進攻,應英美盟國的請求,中國政府派遣遠征軍於1942年3月上旬出兵緬甸,投入作戰。中國遠征軍下轄第5、第6、第66軍,約10萬兵力,其中第5軍為當時中國惟一的機械化軍。

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機械化第5軍第200師,在師長戴安瀾將軍的指揮下千里躍進,開抵緬甸南部重鎮同古。這個師立足未穩,便與日軍第55師團在同古城外圍發生激烈戰斗。日軍不斷增兵,以4倍的優勢兵力合圍同古城。中國遠征軍援兵受阻,第200師孤軍奮斗,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奉命棄城突圍。

同古之戰後,中國遠征軍調整部署,准備在緬甸中部平滿納地區與日軍主力決戰。但是,在西路作戰的英軍一路敗退。4月16日,英軍主力7000餘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66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軍。為感謝中國軍隊的解救,英國女王向孫立人將軍頒發了「帝國司令」勛章。

由於西路英軍敗退和東路中國軍隊失利,平滿納決戰計劃流產。中國遠征軍北撤,計劃在曼德勒地區作最後決戰。但是狡猾的日軍迂迴包抄,攻佔滇緬公路重要樞紐臘戍,切斷中國遠征軍歸國的退路。中國遠征軍被迫放棄曼德勒會戰,分多路撤退。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從緬北向雲南瑞麗方向撤退時,遭到日軍伏擊,戴安瀾身負重傷,於5月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年僅38歲。戴安瀾英勇殉國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哀悼,在延安的毛澤東主席也撰寫輓詩致祭。

杜聿明率領的第5軍軍部及新22師廖耀湘部穿越緬北叢林,向印度撤退。官兵們在險惡的叢林中掙扎了近兩個月,歷盡千辛萬苦,飽受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於7月底退至印度。

孫立人將軍率領新38師部隊,翻越緬甸中部山脈,輾轉進入印度境內。

其他幾路撤退部隊也都慘遭重創。據統計,中國遠征軍共損失5萬餘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於飢餓和叢林病害。

中國官兵發誓要打回緬甸,重開滇緬公路,報仇雪恨。為此,中國政府將退到印度的新22師、新38師殘部整編為新1軍,代號「X」部隊。鄭洞國將軍奉調赴印出任軍長。其後,中國政府在雲南組建了中國遠征軍Y部隊。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戰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盟軍開始戰略反攻。根據開羅會議決定,中國遠征軍X部隊投入反攻緬甸作戰。返身殺回緬北的中國官兵,沿著當年撤退時留下的斑斑血跡奮勇向前,節節推進,連克孟關、孟拱、加邁等緬北戰略要點,全殲精銳的日軍第18師團,重創第53師團。與此相呼應,中國遠征軍Y部隊也從滇西奮勇出擊。1944年5月中旬,由衛立煌、宋希濂等將軍指揮的Y部隊2個集團軍近20萬人,渡過怒江,分別向松山、騰沖、龍陵等日軍據點發起雷霆般的攻勢。

緬北、滇西戰場連成一片,炮聲震天,殺聲撼地,立時成了二次大戰中一個引人矚目的大戰場。

然而,緬北重鎮密支那的攻城戰卻打得極為艱難。日軍負隅頑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將軍委派鄭洞國將軍指揮攻城,鄭軍長選擇在7月7日這個有號召力的日子發起總攻,中國官兵同仇敵愾,奮勇爭先,突破城防。之後,步步為營,掘壕推進,最終攻佔緬北戰略樞紐密支那。

中國遠征軍X和Y部隊,一路沿中印公路從緬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緬公路往外突。兩路大軍相向而行,奮勇沖殺。1945年1月27日,兩路中國遠征軍部隊終於在緬北重鎮芒友勝利會師。至此,緬北、滇西反攻作戰宣告勝利結束。

② 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200師的鏖戰緬甸

1942年5軍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1939年11月,日軍攻佔南寧,切斷了桂越公路,次年6月,又切斷了滇越公路。這樣,滇緬路就成為中國西南大後方唯一的國際交通命脈),保衛滇緬路,在著名的同古保衛戰中,200師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日軍55、56兩個師團4萬多人),擊斃日寇5000餘人(未考),在同古堅守12天,同時,該師成功掩護友軍英緬軍第1師一部逃出日軍包圍圈。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200師收復棠吉,但是因上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200師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6月中旬,該師殘部歷盡艱難終於抵達雲南永平(第200師入緬之役損失5000餘人)。該師在遭受昆侖關、緬甸兩次重創後,骨幹大量損失,此後該師移駐昆明近郊——馬街,開始了長期編練,部隊官兵擴編至12000餘人。
凱旋歸國
1945年1月中旬,該師以奇襲的方式攻佔日軍重要據點回龍山。隨後該師配合友軍收復象鼻山、腰子山、冷山等日軍據點。畹町為友軍第2軍收復後該師回駐昆明市郊。3月,該師換裝美械。師長高吉人升任第5軍副軍長,以第49師師長羅友倫繼任師長。4月,師長羅友倫調任第207師師長,以美國戰車學校畢業生廖慷繼任師長。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該師移駐羅次。9月,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奉命以武力解決龍雲所部,該師即在駐地以宴請滇軍炮兵團為名,命臨時受該師節制的第96師287團將該炮兵團繳械。第600團團長董瀚因空難殉職。10月杜聿明調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該師抽調第598團作為司令長官部特務團脫離建制。該師另抽調所屬第599團、第600團各一部作為基幹新編第598團。
1946年3月,第5軍各部開赴武漢,該師被留駐雲南開遠,負責滇南地區的守備任務,暫由昆明防守司令部節制。12月,該師北開武漢,歸還第5軍建制,負責清豐至濮陽之間公路沿線的護路任務。

③ 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人物 和其事跡 例;王二小一一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

一、戴安瀾——身經百戰,血染異域

1942年3月,戴安瀾率部赴緬甸參加遠征軍抗戰。他率領200師不惜冒孤軍深入的危險,開進同古,逐次接替了英軍的防務。為了掩護英軍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戰准備,戴安瀾率部日夜搶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線,阻擊遲滯敵軍前進。同古保衛戰打響以後,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

雖是孤軍作戰,後援困難,但師長戴安瀾決心誓死抵禦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斗,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他帶頭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全師各級指揮官紛紛效仿,誓與同古共存亡。敵人的猛烈進攻,造成傷亡猛增,掩體被毀。

戴安瀾指揮將士利用殘垣斷壁、炸彈坑繼續抵抗。他還採取百米決斗術,等攻擊的敵人到達50米處時,才從戰壕里一躍而出,或用手榴彈集中投擲,或用刺刀進行肉搏。同古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師以高昂的鬥志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沖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

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戰斗結束後,戴安瀾在撤退過程中,遭敵襲擊,身負重傷。由於緬北復雜的地形和連綿的陰雨,戴安瀾終因缺乏葯物醫治,傷口化膿潰爛,在緬北距祖國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壯烈殉國,時年38歲。

二、狼牙山五壯士——犧牲自己掩護鄉親們撤退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翼根據地大舉進犯。七連准備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五個戰士一邊猛擊敵人一邊誘敵上山,崎嶇的山路上滿是敵人的屍體。六班完成了任務,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主力部隊,六班五位戰士將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戰士一面攀登一面射擊。壯士們居高臨下,把敵人一次又一次打了下去。彈葯用完了,班長指揮大家用石頭砸,敵人又死傷無數。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

看看還在向上爬的敵人,然後走到懸崖邊上,他們臉無懼色,相繼從懸崖邊上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三、謝晉元——率800壯士堅守四行倉庫

在上海四行倉庫奮戰的中國守軍壯士(資料照片)。謝晉元以卓越膽識和機敏的指揮,率部在彈丸之地與窮凶極惡的日軍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10餘次瘋狂進攻,斃傷日軍200餘人,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一曲抗擊侵略的壯麗凱歌,史稱「八百壯士守四行」。

1937年10月31日凌晨,在完成掩護大部隊後撤任務後,「八百壯士」奉命全部撤入公共租界。此後,汪偽政府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祿誘降謝晉元,均被其嚴詞拒絕。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被汪偽政府收買的士兵用匕首刺死,時年37歲。

四、王二小一一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五、趙登禹一一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

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

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

④ 同古血戰是怎麼一回事

1942年1月日軍攻佔仰光,1942年3月19日,在200師師長戴安瀾領導下,發動了同古戰役,蔣介石的計劃是以200師不惜代價死守同古爭取時間,掩護遠征軍主力向同古一帶集結。而主力第5軍遲遲末集結,造成200師犧牲很大,但由於中方不願進攻,只想保存實力,而英軍卻又將右冀空開,造成日軍包圍200師,孤軍無援情況下。200師主動撤出同古。
戴安瀾(1904~1942年),又名戴炳陽,原名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無為練溪鄉旗桿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黃埔系骨幹將領。 基本信息欄中文名:戴安瀾別名:戴炳陽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安徽無為練溪鄉旗桿戴村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5日逝世日期:1942年5月26日職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追授)畢業院校:黃埔軍校信仰:三民主義主要成就:率領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國內抗戰
1925年,戴安瀾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翌年參加了北伐戰爭。1932年冬,任第25師145團團長,率部移防抗日前線北平。1933年3月,在長城古北口抗擊日軍。七七事變爆發後,戴安瀾已升任第73旅旅長,先後參加了保定、漕河、台兒庄、中條山諸役。
1938年,在台兒庄對日作戰中,因戰功晉升為第89師副師長,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1月,升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200師師長。12月奉命參加桂南昆侖關戰役,苦戰一月,斃敵6千,擊斃日軍前線指揮官第 5 師團第12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寫下了抗戰史上輝煌的一頁,各報記者在國內外報刊上報道大戰經過,盛贊戴安瀾師長頗具北宋大將軍狄青的風度。
遠征作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應美國和英國的一再請求, 1942年初,中國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戴安瀾奉命率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揚威國外,藉伸正義」。
固守同古——掩護英緬軍安全撤退
1942年3月8日,作為遠征軍先遣部隊的第200師星夜趕到同古。這是一座位於緬南平原的小城,距緬甸首都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沖,戰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時的英緬軍,在日軍凌厲攻勢下,正如潮水般潰退。
19日,追擊撤退英緬軍至皮尤河西岸的日軍,率先與防守同古的第200師先頭部隊接火。戰訊傳來,戴安瀾宣布:「命令各團營進入陣地,准備戰斗。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21日,同古城北的永克岡機場被日軍佔領,守城的200師後路被斷。28日夜,日軍派出小股部隊突襲200師司令部,師長戴安瀾手提一挺機槍,率部與日軍作戰。激戰通宵,司令部全體官兵的子彈全打光了,刺刀也拼彎了,危在旦夕。幸虧天亮時,一營援兵趕到,師部才化險為夷。
由於英緬軍已按計劃撤退到卑謬,並且在與尾隨而至日軍的戰斗中一觸即潰,造成卑謬失守,使第200師陷入到日軍第55、56、33師團的三麵包圍之中。為避免全師被聚殲,30日晚,同古守軍主動戰略撤退。
同古一戰,第200師以僅9000人的隊伍,竟抗擊兩萬多日軍達12天之久,使日軍遭受了南侵以來的第一次重大挫敗。這也是遠征軍入緬作戰的首次勝利。
收復棠吉——亦難挽遠征軍之敗局
進入4月,緬甸戰場的局勢瞬息萬變。由於英緬軍連連丟城失地,中國遠征軍與英緬軍間結成的中英盟軍,正一步步陷入失敗的泥淖。
4月5日上午,緬甸眉苗。時任中緬印戰區總司令的蔣委員長,乘飛機抵達設在這里的遠征軍前線指揮部,部署作戰。其間,戴安瀾一直不離委員長左右,備受青睞。
60多年過後,時任緬甸華僑志願隊隊長的王楚英老人回憶,在眉苗,蔣除與含戴安瀾在內的遠征軍第五軍、第六軍重要將領商定作戰方案外,「(蔣)還特意召見戴安瀾,一同進餐,留宿行轅,勉慰有加,甚為倚重」。
孰料一夜之間,戰局陡轉直下。24日拂曉,棠吉之戰爆發。負責收復棠吉的第200師將士率先向日軍發起進攻。鑒於敵守軍強大,戴安瀾便命部隊先行強攻棠吉西側的敵警戒陣地,並一舉奪下。
然而,此時局部戰斗的勝利,已無法遏止整個緬甸戰場上中英盟軍疾速潰敗的車輪。日軍第56軍團除策應正面之敵外,繼續秘密穿越緬泰邊境1500公里的原始大森林,並神出鬼沒地出現在後方臘戍、密支那等城的中國守軍面前。
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中國遠征軍返回國門的咽喉之地便一一失守。
艱難撤退——將軍殞身緬北叢林中
5月初,中英盟軍全面潰敗。5月10日,遠征軍大部隊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軍第56師團阻擊。在進行地面攻擊的同時,大批日機還屢屢向路面俯沖而來,對著人群密集掃射。於是,大軍不戰自亂,爭相逃入山林。負責在溫佐一帶掩護撤退的戴安瀾第200師,一時與軍部失去了聯系。
在後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瀾毅然決定帶部隊進入緬甸中北部山區打游擊,並尋隙退回國內。18日,第200師兵分兩路,橫穿細抹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大股日軍伏擊,意欲逃跑的緬甸向導被士兵抓了回來。向導堅決拒 絕為中國軍隊帶路,戴安瀾氣極,不停用馬鞭猛擊自己的馬靴,隨後命令部隊立即分散突圍。副師長鄭庭笈勸阻:「白天突圍目標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悲愴不已,「關公走麥城,也不過如此。緬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迎著日軍用機關槍、步槍和炮火交叉組織的密集火網,數千名中國士兵義無反顧地端著刺刀沖了上去。敵人以逸待勞,據險伏擊,200師傷亡慘重。激戰中,一梭機槍子彈射中了戴安瀾胸腹部,身後將士趕緊將其救起。師長受重傷,剩餘官兵便輪流用擔架抬著他,一邊與日軍周旋,一邊艱難奔波在緬北的高山峽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傍晚,200師與敵周旋至緬甸一個名叫茅邦的克欽山寨時,因傷口潰爛感染,一代抗日名將戴安瀾遺恨而逝,年僅38歲。當時緬境無木棺,將軍馬革裹屍回國。途經保山、昆明、貴陽、柳州等地,至廣西全州,將遺體安放於湘山寺內,沿途民眾無不愴然淚下,隆重奠祭戴將軍。

⑤ 同古保衛戰中日雙方傷亡情況

日本防衛廳《緬甸作戰》中記載其55師團整個前期緬甸作戰共陣亡702人,台灣官方戰史《抗日戰史》記載200師傷亡,傷亡共計約2500人。

中方傷亡中騎兵連64死10傷,炮兵連81死10傷,工兵連62死,598團537死132傷,599團474死46傷, 600團687死240傷,死亡多傷員少。

同古保衛戰是緬甸防禦戰期間作戰規模最大、堅守時間最長、殲滅敵人最多的一次戰斗。而且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勢下,同兵力、裝備都占優勢,並擁有制空權的敵軍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撤退,為遠征軍的後續部隊贏得了時間,最後第200師全師安全轉移,不能不說是很大的勝利。

(5)緬甸同古之戰八路軍在干什麼擴展閱讀

戰爭結果

歷時12天的同古大戰終於以中國軍隊主動撤退而告結束。日本人佔領一座空城,中國軍則退守100英里外的彬文那。戰斗尚未結束,中日雙方都迫不及待在各自首都發布戰報,都稱自己取得重大勝利。

雙方輿論為此沸沸揚揚,國民情緒跟著振奮鼓舞。事實上該戰役雙方損失基本相等,日本人付出重大代價攻佔一座廢墟,中國人雖然後撤100英里,卻阻滯了敵人攻勢,因此公正的結論應當是:雙方都取得了應有的勝利和遭到了不應有的失敗。

⑥ 八路軍是干什麼呢

國軍統時期應該叫叛軍或土匪,打土豪。後面你懂的.

⑦ 同古會戰的會戰經過

第5軍入緬的先頭部隊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是一支機械化裝備的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勛的部隊,先行入緬,士氣高昂。軍運卡車身上,貼滿了用中、緬兩國文字書寫的標語:「中國軍隊為保衛緬甸人民而來!」「加強中英軍事合作!」「緬甸是中國最好的鄰邦!」「驅逐倭寇,揚威異域!」「為國爭光,不勝不還!」
1942年3月7日200師日夜兼程,到達戰斗第一線同古。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鐵路的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西北還有克永岡(開道)機場,是日軍「必須迅速佔領」之地。而我方則認為,它與西線普羅美和東線毛奇互相呼應,構成阻止日軍北犯的屏障。尤其是3月8日,仰光失陷後,同古爭奪戰,就顯得更為重要。
駐守在同古一帶的英緬第1師士氣極為低落,既不了解敵情,又未作迎戰准備,只准備安全後撤,保存實力。1942年3月18日,日軍向同古推進,英軍同時撤往普羅美。從19日起,日軍第55師團第112聯隊向同古發起攻擊,第143聯隊於20日投入戰斗,雙方激戰12天之久,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未曾遇到過的猛烈抵抗。
由於西線英軍始終沒有採取積極行動配合,加上英方延誤,中國遠征軍後續部隊未能按預訂計劃運送到同古前線,第200師苦戰12天,傷亡2000餘人,內缺糧彈,外無援兵,面對增援後4倍於己的敵人,困守孤城,形勢危急。
杜聿明認為,「在此形勢下,我軍既不能集中主力與敵決戰,以解同古之圍,而曠日持久,仰光登陸之敵勢必參加同古戰斗,坐使第200師被敵殲滅。如此, 則我遠征軍將被敵人各個擊破,有全軍覆沒之虞。因此,我決心令第200師於29日晚突圍,以保全我軍戰力,准備在另一時間、另一地點與敵決戰。」於是第200師在戴安瀾指揮下安全突圍,連一個傷兵也未丟失。
同古保衛戰是緬甸防禦戰期間作戰規模最大、堅守時間最長、殲滅敵人最多的一次戰斗。而且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勢下,同兵力、裝備都占優勢,並擁有制空權的敵軍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撤退,為遠征軍的後續部隊贏得了時間,最後第200師全師安全轉移,不能不說是很大的勝利。日軍也承認, 同古戰斗中,第200師十分英勇,對於日軍來說則是緬甸戰役中最艱苦的一戰。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吁或者東瓜,人口11萬。同古距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沖,城北還有一座永克岡軍用機場,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同古大戰就在這里拉開序幕。
編輯本段軍力比對
1942年3月20日,中國遠征軍第200師與侵緬日軍第55師團在同古城外發生激戰,雙方均有較大傷亡。根據戰後日本防衛廳公布的檔案材料,我們得以將當時作戰雙方的武器裝備作一比較:
日軍第55師團
兵員:20259人;150毫米野戰炮:36門;迫擊炮200門;坦克裝甲車:40輛;空中支援:3個航空中隊。
中國遠征軍第200師
兵員:11000人;75毫米野戰炮:20門;迫擊炮:100門;坦克車3輛(其餘留在臘戍);空中支援:無

⑧ 抗日英雄緬甸戰場 要名字和資料

1942年5月29日,在瑞麗江西岸熱帶叢林中的一片開闊地上,衣衫襤樓的士兵默默圍著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幾排清脆的槍聲過後,乾柴化作了輕煙,抗日名將戴安瀾的英靈隨之升騰而去。

戴安瀾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年參加了北伐戰爭。他成長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大變革和中華民族危難的時代,他曾對好友說,我們生逢此時,只能歷任艱難,捨生救國。七七事變後,戴安瀾任第73旅旅長,參加了保定、台兒庄、中條山等戰役,之後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他升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第200師師長。12月參加昆侖關戰役,記者在報道那次大戰的經過時,盛贊戴安瀾師長頗具北宋大將軍狄青的風度。1942年年初,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戴安瀾率領200師作為先頭部隊奔赴前線參戰,200師的軍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同古是阻止日軍北上的重鎮,同古一戰,戴安瀾發布命令:「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各級照此辦理。」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200師抗擊兩萬多日軍長達12天,殲敵4000多人,使日軍在緬甸首次遭到重創。蔣介石贊譽說:「中國軍隊的黃浦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

但是,由於英軍的臨陣撤退,使中國遠征軍的側翼完全暴露了,大量日軍繞到中國軍隊的後方進行圍攻。戴安瀾奉命率部突圍,他們退入原始森林,爬山越嶺70多天。全師官兵在沒有道路、沒有給養、沒有水喝的艱苦環境下,躲過敵人飛機的搜索,艱難地向國境線跋涉。而與此同時,日軍在戰地廣播中揚言:「要奠定東亞和平,非消滅第五軍尤其是第200師不可。」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200師突遭日軍伏擊,戴安瀾不幸中彈,士兵們抬著他向國門進發。由於無醫無葯,傷口潰爛,每當他從昏迷中醒來,總是問:「離雲南還有多遠?」 5月26日,200師行進到緬北的一個小村。這時,追兵已經被甩開了,離國門也只有三五天的路程。一直咬牙堅持了十多天的戴安瀾的生命之燭燃燒到了最後。在彌留之際,他吩咐部下為他整理衣冠,把他從擔架上扶起來。他深情地遙望北方,喃喃地說:「祖國萬歲,反攻,反攻!」 戴將軍以身殉國,年僅38歲。全師官兵放聲慟哭,驚泣鬼神,他們砍伐樹木,製成棺木,把將軍入殮。他們沖破日軍最後一道防線,到達了雲南騰沖。

戴安瀾將軍一路馬革裹屍,終於回到了祖國。他的靈柩每到一地,百姓無不沿途致敬。

為民族戰死沙場 男兒之份也!——戴安瀾

⑨ 滇緬公路八路軍做了什麼

摘要 你好,滇緬公路八路軍和日軍頑強抗戰。簽訂《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雙方訂立了軍事同盟,決定中國編組遠征軍赴緬甸支援英軍對日作戰。誕生了遠征軍。

⑩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

有必要!

下面是我復制的,不用給我加分。下面的話純粹是為上面那三個字壯膽

1942年1月,8萬日軍大舉進攻緬甸,英國守軍告急。

1月21日,丘吉爾在轉致參謀長委員會的電報中指出:「緬甸如喪失,那就慘了。這樣
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

日軍進攻緬甸,既可以一舉切斷美英援華戰略物資與孤立中國,又可以佔領美英在緬甸的軍事基地,伺機進攻印度,西進與德軍會師中東。

在強大的日軍面前,東南亞盟軍部隊節節敗退:新加坡淪陷,英、印、荷、澳聯合艦隊在爪哇海戰中戰敗,緬甸英國皇家空軍基地馬格威遭日軍轟炸毀滅……整個亞洲大陸乃至世界都面臨空前厄運。

此時,中國的抗戰正處於最為艱難的相持階段。軍事專家岳思平說,盡管如此,中國軍民仍以極大的犧牲勇氣和國際主義精神,動員10萬精兵入緬作戰。「派出的是當時中國最為精銳的隊伍,包括中國唯一的一支機械化部隊。」曾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史迪威總部聯絡參謀的王楚英回憶說,3月20日,剛剛入緬的遠征軍一個師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與日軍交火,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以集束手榴彈、汽油瓶與4倍與己的日軍血戰,頂住了日軍12天猛攻,殲敵近5000人。

「連日本人也承認這是南洋開戰後第一次受挫。」老人驕傲地說,之後不久,他們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內的7000餘名被圍英軍。

捷報轟動英倫三島,英國政府為此特意給中國遠征軍師長孫立人將軍頒發勛章。

在熱帶叢林中,10萬遠征軍以6萬人的犧牲書寫了二戰史上極為慘烈的一筆。

87歲的遠征軍老兵李潤懷忘不了二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犧牲的情景。「1942年5月18日,我們與日軍遭遇。將軍親臨戰斗前線,日軍機槍集中向他掃射,將軍身受重傷。」

摸著自己右臉上那塊很深的彈傷,李潤懷告訴記者,8天後,38歲的戴安瀾將軍犧牲在了異國的征途上。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共兩軍犧牲的旅以上將領達200多人。

1943年夏,從緬甸轉戰至印度的中國遠征軍一部在美國空軍及工兵的協助下,開始反攻緬北,在與有著〃常勝軍〃之稱的日軍第18師團鏖戰中步步獲勝。翌年5月,經過重新組織的中國遠征軍16萬餘人開始歷時8個月的滇西反攻作戰,以巨大的犧牲清除了日軍在雲南的據點,繼而入緬作戰。

「我們打得很勇敢,以致於史迪威不得不下令『凡未受命者不得擅自前往火線。』」另一位健在的遠征軍老兵薛文濤,至今還記得美國《時代》周刊記者雪普萊在采訪孟關之戰後寫下的這樣一段報道,「如有人仍懷疑中國軍隊之作戰能力,想系未見華軍在孟關之戰斗。」

接任史迪威擔任印緬戰區美軍司令及中國駐印軍總指揮的蘇爾登將軍後來的回憶說:「在此區作戰的華軍對盟方戰役的整個成就貢獻至偉,擊斃大部分日軍者皆因中國地面部隊之功也。」

中國戰區成立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

中國於1942年1月1日與美、英和前蘇聯等26個國家聯合發表了對法西斯作戰的《華盛頓宣言》。兩天之後(即1月3日),美國羅斯福總統建議將緬甸、泰國辟出來並入中國戰區,由蔣介石擔任戰區統帥,美國史迪威將軍任戰參謀長、中緬戰區美軍最高司令長官,拉開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序幕。

史迪威將軍

作為中國人民一個真誠的老朋友的史迪威將軍,1883年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1904年西點軍校畢業後先後4次被派往中國,從一名學習中文的青年軍人、公路工程師、教官逐步晉升為美國駐華使館中校武官、准將、中將、四星上將,是一個地道的中國通。在抗日戰爭中,他看到國民黨集團的腐敗無能,感到氣憤和失望,由此和蔣介石發生了矛盾。史迪威提出「依據租借法案把送到中國的美國武器平均分給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在內的各抗日部隊」而得罪了蔣介石,導致美國政府1944年10月對他發出一紙召返令……

在以後的兩年裡,史迪威將軍雖然仍在美國軍內供職,也曾指揮了著名的沖繩戰役,並於抗戰勝利後在「密蘇里」號戰艦上參加了日本簽訂的正式投降儀式,但終因心理失衡,抑鬱生癌,於1946年辭世。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這位正直的美國軍人。

高唱戰歌進昆明

日寇的虎狼之師在太平洋戰爭中橫沖直闖,一路所向披靡,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先後佔領了菲律賓、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度支那等地。東南亞各國相繼淪入敵手,日寇長驅直入緬甸南部,爾後疾速挺進緬北,中國雲南邊陲危在旦夕。應英軍和美軍的要求,為保衛雲南大後方,在全國人民的巨大聲援和支持下,中國政府決定出師抗擊日寇。

1942年3月,第5軍、第6軍、第66軍等10萬中國大軍沿滇緬公路入緬與盟軍協同作戰,其頭部隊是第5軍200師的1萬多名將士。作為中國組建於抗戰中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並且是在廣西昆侖關血戰中殲滅了素有日本「鋼軍」之稱的中村正雄旅團的中國威武之師,他們鬥志昂揚地高唱戰歌《戰場行》進入昆明時,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戰場行》這首歌是200師少將師長、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戴安瀾譜寫的,歌詞大意是:

弟兄們,向前走!

弟兄們,向前走!

五千年歷史的責任,

已落在我們的肩頭,

已落在我們的肩頭。

日本強盜要滅亡我們的國家,

奴役我們的民族。

我們不願做亡國奴,

我們不願做亡國奴。

只有誓死奮斗,

只有誓死奮斗,

只有誓死奮斗!……

戴安瀾將軍

作為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的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1904年生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他的名字在上個世紀40年代的抗日戰爭中曾與雲南的命運緊緊系在一起,成為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風雲人物。

戴安瀾於1925年1月考入黃埔軍校第3期,受過周恩來、惲代英等共產黨人的教育。次年畢業後,參加過北伐戰爭,歷任排長、連長、少校區隊長、迫擊炮連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和副師長、師長,自號「海鷗」,人稱「海鷗將軍」。由於他在抗日戰爭中是最早提出響應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將領之一,並始終英勇殺敵,參加過著名的台兒庄戰役和昆侖關大戰,多次負傷,戰功卓著,最後率領所屬200師從雲南奔赴炮火硝煙的緬甸戰場,「揚威國外,藉伸正義」,戰死在緬北重鎮茅邦,年僅38歲,人們又將他喻為「奮飛於抗戰烽火中的一隻勇敢無畏的海鷗」。

雲南是最可靠的戰略大後方

大後方的雲南各族人民為中國遠征軍提供了一切後勤保障,1942年1~3月,中國遠征軍出師緬甸抗日前後,僅保山縣府即交軍糧4.5萬大包,使遠征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另據保山28鎮不完全統計,遠征軍失利後征派民工破壞滇緬公路、招待傷員又開支「積谷」14066公石,開支國幣480146元。三迤大地成了10萬中國遠征軍供給充足、進退自入的最可靠的戰略基地。

遠征軍的重大歷史影響

200師開過昆明後,即赴保山板橋一帶稍作休整,1942年3月開始進入緬甸作戰。滇緬公路上運兵車、大炮牽引車的馬達聲,汽車喇叭聲,腳步聲和喧囂聲不絕於耳,松軟的泥土公路上塵土飛揚。200師沿滇緬公路浩浩盪盪,一路進發,沿途均有雲南各族人民提供茶水、送糧送蛋,歡送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這是中國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出師援助友邦、抗擊侵略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戴安瀾心中頓時不由得湧上一股從來未有的豪氣,他以岳飛、文天祥為榜樣,並以諸葛武侯出征自勉,即興賦詩兩首:

策馬揚鞭走八荒,遠征大業邁奏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長弓射夕陽。

萬里旌旗耀眼開,王師出境夷島摧。

揚鞭遙指花如許,諸葛前身今又來!

這兩首詩表達了戴安瀾也可以說是全體中國遠征軍當時的義憤心情和視死如歸的抗戰決心。

200師以人不御甲、馬不停蹄的急行軍速度晝夜兼程,於1942年3月7日按時抵達緬甸東瓜(也稱同古)。從此,「中國遠征軍」作為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專用名詞,開始見諸於中外報刊和書籍,至今仍然閃耀著不可磨滅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光輝。在他們入緬作戰的時間里,始終牽動著1300萬雲南各族人民的心,頻傳的捷報讓人歡欣鼓舞,戴安瀾將軍的英名也由此深深地嵌在雲南乃至全國人民的心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8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4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59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7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