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蒲甘有哪些學校

緬甸蒲甘有哪些學校

發布時間: 2022-06-19 18:26:01

㈠ 寺廟學校生源來自富裕家庭嗎

不是的
緬甸寺院學校的歷史可追溯到蒲甘王朝(1044-1287)時期。蒲甘國王阿奴律陀聘來上座部僧侶,傳入巴利語聖典,奠定了緬甸上座部佛教基礎。緬語稱「寺院」為kyaung,內含講經書、授戒堂、學校以及休憩亭等義。寺院所設學校也被稱為kyaung,寺院學校的合一特性可見一斑。與此相應,寺院住持一般也就是學校的校長。在緬甸佛教鼎盛時期,出現了一村一寺的盛況。彼時的寺院,承擔了地方基礎教育機構的功能。
緬人建立蒲甘王朝,南傳上座部佛教逐漸成為緬甸的國教。李祖清指出,緬甸僧侶寺院在文化、宗教、教育、體育、旅遊、經貿、慈善、收容、醫療、社會、法制??等精神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推動、輔助的作用。傳統上,「寺院就是學校,僧侶兼為教師。男孩子一生中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在寺廟中度過,接受宗教教育,同時學習識字和簡單的算術。僧侶還接受巴利文教育,學習和研究巴利文經典。在這種宗教與教育合而為一的制度下,教育從屬於宗教,並沒有獨立的地位??。」

㈡ 緬甸有哪些好玩的

1、仰光大金塔
仰光是緬甸的舊都,也是第一大城市,擁有眾多的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金塔。大金塔是整個緬甸最神聖的佛塔,是緬甸國家的象徵,裡面珍藏著佛塔的頭發。大金塔高112米,由磚砌成,表面鋪有一層金。
2、蒲甘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是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的首都。蒲甘最著名的就是佛塔,據統計,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蒲甘的佛塔多達萬余座,因此蒲甘被稱作「萬塔之城」。
3、茵萊湖
茵萊湖是緬甸最大最美的湖泊,位於緬甸東部的高原上。茵萊湖周圍散落著200多個村子,你可以看到獨特的房屋建築。有一個叫「茵達族」的民族居住在萊茵湖上,他們能用腳劃船的同時用手撒網。
4、翡翠佛塔
這座名叫Werawsana的翡翠佛塔始建於2012年,花了3年時間才完工。它全部由翡翠打造,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昂貴玉石建造的佛塔。佛塔高約25米,看起來雄偉壯觀。
5、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市區以北,舊時被稱為羅剎女山,是緬甸著名的佛教聖地。這也是曼德勒最高的山丘,海拔231.6米,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曼德勒城,更是觀看日出和日落的絕佳地點。

㈢ 緬甸有哪些地方值得一去

緬甸有以下地方值得一去:

  1. 茵萊湖

    茵萊湖位於緬甸北部撣邦高原的良水盆地,是緬甸的第二大淡水湖。
    這里三面環山,湖水清澈,陽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著多種魚類。茵萊湖的清晨如同仙境一般,「 獨腳漁夫 」 更是令人難忘,走進水上村莊又是別一番市井。
    湖中有30多個村莊,這里的茵達人世代生活在湖上,是名副其實的水上人家。

2.蒲甘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區域,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部分,是緬甸著名的宗教古城,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佛教遺址之一。蒲甘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分為舊蒲甘、新蒲甘和良吁三部分。舊蒲甘是城市中心,也是佛教遺址所在的地域。為了保護遺址,緬甸政府將原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強制遷往新蒲甘,新蒲甘在老蒲甘外三公里處,是一個以居為點和商業點為主的新城鎮;良吁鎮在老城東北四公里處。三鎮之外便是荒野之地。「手指之處必有浮屠」,這是對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無論朝哪個方向隨手一指,總有屬不清佛塔在眼前,而每個佛塔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據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最多時共有寶塔440萬多座。

3.烏本橋

烏本橋(U Bein's Bridge),建於1851年,長達1200米,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是長長的柚木橋,當初建橋的木材全部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有6 座亭子,這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緬甸人戀愛時,會不遠千里來此登橋,祈求永保這6 種和睦互敬的精神。到烏本橋參觀游覽的最佳時間是黃昏時分,這里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您可以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里寧靜祥和的氣氛。

4.瑞山都塔

瑞山都塔被稱為瞭望之塔,位於蒲甘平原中心靠南,是欣賞日出日落的好地方。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聖的發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內佑庇古王進貢的佛發舍利為塔名。瑞山都的塔基呈瑪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層台階層層往上,到頂層平台還有兩層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鍾形的白塔,構成結構清晰的七級浮屠。瑞山都在75年地震掉了塔剎,事後換了一個新的,原先那個供在塔南邊的院子裡面安放著。作為當之無愧的日落之塔,首先是高度,在他冰瑜塔的塔內台階關閉後,它是蒲甘平原上可以登上的最高海拔;其次是位置,主要是大塔環繞在它的四周,往西可以看見大江,往東是體量巨大的達瑪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Temple)和最雅緻的蘇拉瑪尼佛塔(Sulamani Pahto),往北則是他冰瑜塔和阿南達寺,往南明卡巴村周圍的佛寺層層疊疊,東南方向的遠處,達瑪斯迦寺的大金頂在落日下熠熠生輝。

5.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又稱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宮大金塔,高度為98米,表面貼滿了一層金箔,再加上它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占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凈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噸多。在塔頂的金傘上,還掛有1065個金鈴、420個銀鈴,上端以純金箔貼面,頂端鑲有4531顆寶石,其中有一顆72克拉鑽石。

6.阿南達寺

阿南達寺坐落在Old Bagan古城牆的東面,寺名來自於佛陀的聲聞弟子以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它是一座優雅美麗的佛教建築,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築,孟族式樣的建築同時帶有北印度的風格,反映了蒲甘早期寺廟向中期演變的過程。寺內四方位各有立佛一尊,高9.5米,被公認為蒲甘最庄嚴美麗的佛像。其中南北兩尊是原始遺留下來的,而東西兩尊損於火災,後於18世紀重建。南面的大佛最嘆為觀止,當您遠看佛像時,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藹,但是當您走到大佛的腳下再抬頭,法相卻變得庄嚴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

㈣ 緬甸值得窮游著去嗎。

緬甸消費水平較低,治安也很好,比較適合窮游。
緬甸簡介:
緬甸聯邦(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國土面積為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緬甸是一個氣候溫和,自然景色秀麗的國家。這里有著蔥郁的密林,霧氣繚繞的群山,還有靜靜流淌在山間的小河,處處都流露著這個國家的天然和質朴。由於地理位置的關系,緬甸一年四季氣候宜人,而這里的誘人景緻也隨氣候變化而不停變幻。緬甸文壇上流行的十二季節詩就是來描寫大自然所呈現的這種豐富多彩。

最佳季節:
10月-次年2月最佳。 緬甸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7℃。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最適宜旅遊的是涼季,即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間,這時天氣晴朗、陽光充足,也是旅遊的旺季。從2月中旬開始,天氣越來越熱,開始進入乾季,3月-5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在30℃以上,甚至到達40℃。每年6月後進入雨季,7、8月常有瓢潑大雨,一直到10月中旬雨季結束。

旅遊景點推薦:
茵萊湖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是一片水鄉澤國,方方面面都吸引著遊客。生活在此地的茵達族人,一般是把四根高腳木樁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島邊的淺水中,形成了一個個水上村落,周圍包圍著菜園。而當地人出門都是以船代步,漁夫練就了單腳劃船的硬功夫,是獨特的傳統劃船方法。記得一定要去餐館跳貓寺,這里的僧侶訓練出了一群會跳離地兩英尺高的貓。最佳游覽時間是在九月至十月的龍舟迎佛節期間,這是佛教的宗教節日之一,以金色盛大駁船和單腳劃船為特色。

蒲甘

蒲甘是緬甸歷史古城,有著古王國的崇高之美。此地保留著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與美國曼哈頓島差不多大小,去緬甸一定得去蒲甘平原。想要獲得最佳視野,莫過於在日出時乘熱氣球欣賞這個古老國度。

納帕裏海灘

納帕裏海灘是緬甸最炙手可熱的海灘旅遊場所,是遊客放鬆的絕佳之境。納帕裏海灘風景如畫:高大的椰子樹點綴數英里長的銀色沙灘,迷人的藍綠色海水一直延伸到海岸線上的茅屋邊。潛水、自行車、獨木舟和高爾夫球等休閑活動頗受歡迎,但當太陽緩緩降落到地平線以下的時候,許多人也選擇靜靜地觀看當地漁民停泊船隻,炫耀自己一天的捕魚量。

烏本橋

當地民眾、漁民、僧侶和尼姑在烏本橋上行走(烏本橋頭有個寺院學校)。烏本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這座1.5千米長的柚木橋在日出或夕陽時分最為壯觀,最值得攝影師捕捉,是緬甸最上鏡的景點之一。要獲得最佳角度,可以租一條船,拍下整個橋身的全景。沒有親眼目睹緬甸人在這所迷人的烏本橋上的日常生活,你就不算真正到過緬甸。

若開邦遺址

若開邦曾是統治這片土地的文明古國,但是不同於其他具有歷史重要性的遺址,若開邦人民的生活依然繼續著。700座寶塔和寺廟收藏十分豐富,是種稻農和牧民日常生活的縮影。據傳說,若開邦曾經擁有6000多座寺廟,但惡劣的天氣條件和沒落的朝代使得這一前若開邦王國變為廢墟。觀看藏在密室內數以百計的石雕佛像,彷佛穿過了歷史長廊,把過去的宏偉庄嚴和今天的簡單樸素聯系起來。

賓德亞石窟

賓德亞石窟收錄了8000多個不同時期的佛陀神像,遊客比緬甸其他所有洞穴加起來都要多。這些佛陀神像幾乎覆蓋了洞穴牆壁,許多遊客會為它們數量之多而驚嘆。在這神聖的充滿金色雕像的迷宮里行走,請放慢腳步,低聲說話,因為僧侶們仍然在這些洞穴里祈禱冥思。

㈤ 蒲甘王國的宗教

蒲甘王朝之前,緬甸人宗教主要受驃人影響,阿奴律陀南征孟人國家特別是征服直通後,大批孟人佛教憎侶到蒲甘,蒲甘成為緬甸此後800年中的佛教中心。
蒲甘王朝歷代國王郁積極扶持佛教的發展,把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大片的上地贈於寺廟。據不完全統計,在蒲甘王朝的200餘年間,投獻給寺院的土地達208000派(36490英畝),勞動力21983,銀119101克拉(緬兩)。都城蒲甘附近大、小寺塔達4000多座,其中許多寺塔如瑞喜宮塔、阿難陀寺、他冰喻寺,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前後歷時幾十年才建成。上座部佛教由於王室的支持和自己的經濟基礎,得以迅速發展。11世紀末,在蒲甘城就有憎侶4108人。
蒲甘王朝的上座部佛教,開始以南方孟人地區傳入的上座部佛教為主,以直通高僧阿羅漢為宗教首領——國師。因此名為阿羅漢派。阿羅漢死於1115年,終年81歲。
此派別的繼承人還有般他求。他與國王那羅都不和,於1167年到錫蘭,住了6年,較多地受到錫蘭大寺派佛教的影響,1173年回到緬甸。從此,緬甸佛教較多受到錫蘭佛教的影響。繼般他求為國師的是烏多羅屍婆,他於1180年去錫蘭,加劇了錫蘭佛教的影響。
與烏多羅屍婆同去錫蘭的,有他的弟子孟族人車波多等人。車波多在錫蘭10年,1190年,車波多同另外四位憎侶,回到緬甸。創立丁緬甸大寺派。當時正是緬甸國王那羅波蒂悉都統治時期,越來越多的土地成為寺院土地,僧伯戒律鬆弛,而大寺派戒律較嚴,那羅波蒂悉都對於車被多等僧侶的佛法極為推崇,很可能出於純潔佛教界這一目的。在那羅波蒂悉都的支持下,大寺派在緬甸獲得發展。
蒲甘的上座部佛教從此分為兩派,由阿羅漢從直通傳入的一派,稱為前派;車波多的大寺派佛教,稱為後派。車波多死後,其三個傳人對戒禮和戒律,意見分歧,各成一派。於是後派又分為三派,其中以阿難陀和室維利派的影響為大。
另外蒲甘王朝時期還有不受王室支持的阿利僧派,該派提倡飲酒食肉和放盪行為。

㈥ 緬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全國的鐵路和公路干線都匯集於此.市區總面積約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是西南門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東距仰光約150公里.人口14.4萬人(1983).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為主.萬噸輪船可以進出;有鐵路東北行,在禮勃坦附近與仰光-卑謬鐵路接軌.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級公路.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內比都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北依山勢,南望平川,鐵路從其境內通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內比都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內比都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76米,人口458萬人,地處中部乾燥區,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

㈦ 緬甸的問題

緬甸著名之特產品,首推珠寶玉石和珍珠,其它和竹編手工"漆器",表現在傢俱、花瓶等,相當精緻。

緬甸盛產金礦,由寶塔、佛身表面所鋪的金箔,即可強烈感受到,盛產金礦、金飾自然物美價廉,但要特別注意,皆凡金飾、珠寶及遠近馳名的緬甸玉,都只能在國營的商店購買,因為緬甸法律規定,必須持有國家的購物憑證,你購買的商品才能出關。

除此之外,傳統手工藝品如木雕、藤製品、綴滿亮片色彩艷麗的沙籠,在仰光的翁山市場都可以買得到,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你才會深刻地體會到,緬甸這個文明古國絕非浪得虛名。

在中國有市場的肯定是玉啊

㈧ 蒲甘王國的介紹

蒲甘王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公元849年建國於現代緬甸地區。第一任國王是披因比亞,蒲甘王國是第一個統一緬甸地區的王朝。蒲甘(英文:Bagan,舊稱Pagan)是蒲甘王國的首都,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與親敦江匯合處,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蒲甘建立的歷史比蒲甘王國還要早,據說在105年由卑謬人建蒲甘小城。847年,披因比亞在蒲甘修建城寨,大興土木,使蒲甘漸漸成為大城市,後成為一國之都。

㈨ 緬族的文化教育

美麗的伊落瓦底江是緬甸第一條大河,它全長為2170公里,從北向南貫穿緬甸全境,是緬族文化的搖籃,也是緬甸文化的搖籃,勤勞勇敢的緬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伊落瓦底江畔,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創造了緬族的發展史,也譜寫了緬甸的歷史,並在驃族和孟族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燦爛的緬族文化,也就是緬甸文化。緬族的文化比較發達。緬族在緬甸各民族中最早產生了文字,產生了緬文書面文學。
緬語是緬甸全國的通用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或緬彝語支)。緬族造就了許多緬甸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緬甸古代和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幾乎都是緬族人。緬族文學始自蒲甘碑文,它所表達的主要有三大主題:佛事、宮廷和愛情。表現形式主要為詩歌。緬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貢榜王朝,是緬族文學發展的鼎盛時期。該時期的作家主要是僧侶。信摩訶蒂拉溫達是緬甸人民心目中的僧侶文學巨匠,被推崇為詩聖。該時期,緬甸著名的緬族僧侶作家還有信摩拉塔達拉、信烏達瑪覺、信埃加達瑪底、壘底等。緬族的文學是緬甸文學的基礎,是緬甸文學發展的主流。緬族的文學對緬甸其他民族的文學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緬族的教育始於由緬族建立的第一個緬甸統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時期的寺廟教育。寺廟教育是緬族古代的主要教育形式,也是緬甸古代教育的主要支柱。1044年,緬族首領阿奴律陀王建立了蒲甘王朝,從此有了寺廟教育。寺廟教育是一種全民性的免費教育制度。寺廟就是學校,僧侶就是老師,佛經就是課本,學生即是小沙彌。窮人的孩子可以不花一分錢在寺廟里一邊當小沙彌,一邊學習佛教文化知識和世俗文化知識。緬族的寺廟教育在緬甸傳播佛教和普及文化知識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緬族受教育的程度高於緬甸其他民族。緬甸古代包括現代的一些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幾乎都是由寺廟教育培養出來的。1885年,緬甸全國淪為英國殖民地以後,古老的寺廟教育逐漸衰弱,並瀕於滅亡。直到1992年10月,緬甸政府才正式決定恢復寺廟教育。由緬族興起的寺廟教育又迎來了新的春天。

㈩ 緬甸蒲甘好嗎

位置

位於流經緬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為緬族之中心地區(現今之緬甸以緬族為中心,北部、東部有撣族,南部有得楞族)。

氣候

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氣候。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分為三個季節:三月到五月為熱季,六月到十月為雨季,十一月到來年二月為涼季,涼季是最佳的旅行季節。

歷史

蒲甘(Bagan),上緬甸之古都,為緬族文化與信仰之中心,是緬甸古老的佛教聖地和歷史名城。蒲甘最初是由19個村落匯集成的小鎮,古稱「阿利摩陀那補羅」。公元849年,頻耶王在蒲甘築城,建城門12座,並挖護城河相圍。相傳室利差坦羅王國滅亡後,一些人逃到蒲甘地區,於公元七世紀後期建立了最早的蒲甘王國,「蒲甘」的意思是「勝利者的都城」。公元十世紀初遷到今日蒲甘城所在地建立了新城,取名迪里賓斯揚城。

城市結構

蒲甘分三個部分:良烏、老蒲甘、新蒲甘。良烏是交通住宿和商業區,老蒲甘是蒲甘王城遺址所在地,新蒲甘是政府為開發旅遊把老蒲甘里的居民遷出建的新市鎮。

佛塔

蒲甘的群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佛塔建築,無論是造型、結構方面,還是用料、裝飾方面,都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蒲甘佛塔的結構大體分為塔基、壇台、鍾座、復缽、蓮座、蕉蒼、寶傘、風標、鑽球九大部分,設計者圍繞這些基本的結構,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採用多變的手法,使建成的佛塔姿態萬千、變幻無窮,沒有雷同之感。佛塔外形也是千姿百態,方形、圓形、扁形、條形等等,有的像宮殿、有的似城堡、有的如石窟……塔內佛像更是巧奪天工,大小不一;塔內的浮雕技藝精湛,匠心別具。現存較著名者有瑞喜宮塔、瑞山陀塔、羅伽難陀塔、摩奴訶塔、摩耶塔、阿難達塔、額最那當塔、達比紐塔、藏經樓等。

語言

蒲甘人大都粗通英語,因為緬甸人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十九世紀時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旅遊區有部分人會法語和日語。只要說英語,走遍緬甸都不怕。

文字

緬族無固有文化,公元十一世紀借用南方的得楞族之文字,初期吸收印度文化。

信仰

宗教方面,信仰混合印度教之大乘佛教,又於公元八世紀傳入真言密教,結合古來之精靈崇拜,形成極不純粹之佛教;其僧侶稱「阿利(Ari)僧」。

如今緬甸80%的人信奉佛教,虔誠的佛教徒把修建佛塔看作一生最大的心願。他們平日捨不得吃穿,臨終前把一生辛苦的積蓄捐獻出來修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願。正如緬甸人自己說的:「我們緬甸人在施捨時手絕不會發抖。」

禁忌

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最齷齪的物品,無論是進佛寺,見法師,或是進入塔院,有一條嚴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須脫鞋,連襪子也不能穿。在緬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聖的地方,僧侶則是佛祖的代表,絕不能穿最骯臟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見僧。

自古以來,緬甸農民與牛相依為命,把牛視為「忠誠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為如此,很多緬甸人,尤其是緬甸農民忌吃牛肉,認為吃牛肉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背叛行為。

緬甸人視婦女的筒裙為不潔,嚴禁婦女把筒裙晾曬在超過人頭的高度,緬甸男人十分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鑽過,認為這樣會倒霉一輩子。由此,緬甸禁忌婦女登上佛塔的塔基,禁忌婦女往佛像身上貼金。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一般不喜歡別人摸自己的頭。

種族

緬甸由緬族、猛族、彪族、撣族幾個主要大族和一系列的小種族組成,其中緬族最大,他們的後裔是今天緬甸的主要人口。這些種族大約在2000年前開始從中國西南、印度東北部和西藏東南部逐漸移入緬甸這塊肥沃的土地的。其中對構成蒲甘文化有影響的是緬、猛、彪三個大族。

服飾

緬甸婦女喜歡穿一種緬語稱為「特敏」的筒裙。

貨幣

在緬甸境內,旅遊景點的門票必須使用美元;旅館一般以美元標價,也可以以緬幣支付,但是會有匯率損失;其它的吃飯、購物、車票都可以使用緬幣。緬幣的單位是kyat,發音是(jia),一般在旅館都可以代換緬幣。

飲食

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一樣,緬甸人以米飯、米線為主,而且一般是趁熱吃。吃法上原本是習慣用手抓著吃,但現在城裡人也普遍用上勺了。

緬甸菜餚以酸、辣、鮮為特色,沒有酸辣,緬甸人簡直吃不下飯。又因為盛產魚蝦,所以經常用蝦松、魚松、蝦餅等佐餐。

緬甸人很注重湯,幾乎餐餐都有湯。有時兩餐之間也要喝上一些湯,他們認為湯很有營養而且不膩耐飲。

在緬甸,最可口的是各種水果,便宜又好吃。有好些不認識的水果,生吃不好吃,但是拿去一煮,口味便好得多,比如有一種叫做「阿不卡多」的拳頭大小的水果,生吃極膩,但榨成果汁,加上糖和水,滋味美得不得了。

除了果汁,緬甸人還愛喝茶,尤其是「中國茶」。許多人從早到晚都在身邊准備一壺熱水,隨時准備泡茶。

緬甸隨處可見華人開的餐館,一般也賣快餐,如同中國的快餐店一樣。另外,印度菜、巴基斯坦菜,在這里也有一些市場。

購物

紅寶石、緬甸玉、蒲甘漆器、實皆銀器、陶器、曼德勒和因萊湖籠箕(Longzi)布料都很受歡迎。

交通

在蒲甘旅遊交通工具有三種選擇:自行車、馬車和出租汽車。
微信 搜索:廣西-東盟經貿促進會 獲取更多相關資訊,歡迎關注我會的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4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