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馬蜂叫什麼
1. 馬蜂的種類,大家知道的有幾種
馬蜂有蛛蜂、泥蜂、柞蠶馬蜂、斯馬蜂、家馬蜂等種類,其中蛛蜂的體長可達5厘米,它的身體呈現深藍色,泥蜂是一種狩獵蜂,會主動捕食獵物,柞蠶馬蜂是具有社會性行為的昆蟲類群,而斯馬蜂會對棉花等植物的生長造成危害。
馬蜂有哪些類型
1、蛛蜂
蛛蜂是屬於膜翅目蛛蜂屬的動物,它的身體長度可達5厘米,會利用觸角上的毒素麻醉比自己體型大上的動物,然後在毒倒的動物上面產卵,讓自己的孩子食用這只動物,蛛蜂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美洲等地區。
2、泥蜂
泥蜂是一種狩獵蜂,它會主動尋找並捕食獵物,泥蜂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生活在多種野花盛開的地方,並且泥蜂的體長約為5-50毫米,其體色多樣,有的泥蜂身上具有紅色斑紋,有的泥蜂身上具有黃色的斑紋。
3、柞蠶馬蜂
柞蠶馬蜂是胡蜂科長腳黃蜂屬的昆蟲,它是有著社會性行為的昆蟲種群,柞蠶馬蜂群里有蜂後和工蜂,其體長約為16毫米左右,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柞蠶馬蜂會離開巢穴,前往溫暖的地方度過冬天,例如牆縫或者草垛。
4、斯馬蜂
斯馬蜂會捕食活物,也會對棉花等植物的生長造成危害,斯馬蜂的體長約為13毫米左右,雌性斯馬蜂的復眼下端有黃色條紋,而雄性斯馬蜂的中胸背板處具有黃色條紋,並且斯馬蜂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湖北等地區。
2. 紅娘蜂是土蜂么
是的
大土蜂,又名大土甲、老土甲、雲南大黑蜂、大黑蜂、紅娘蜂等。,身長約4-5cm,屬昆蟲系-膜翅目屬-胡蜂科,是雲南獨有的胡蜂物種!也是雲南地區體型最大的胡蜂
3. 馬蜂長什麼樣
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蚊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以及廣腰亞目(Symphyta),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4. 中國蜜蜂種類有哪些
中國蜜蜂的種類很多,主要有:
1、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andreniformis Smith , 1858
別名:小排蜂。分布:中國分布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臘及臨滄地區的滄源、耿馬;國外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
2、小蜜蜂Apis florae Fabricius , 1787
別名:小草蜂。分布:中國分布於雲南的北緯26º40』以南,海拔1900m以下地區,廣西南部的龍州、百色、上思等地;國外分布於阿曼北部和伊朗以東的南亞和東南亞等國。
3、黑大蜜蜂Apis(Megapis)laboriosa Smith , 1871
別名:岩蜂、喜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分布:中國分布於喜馬拉雅南麓,西藏南部,雲南橫斷山脈的怒江、讕滄江、金沙江、洪河流域;國外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緬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4、大蜜蜂Apis(Megapis)dorsata Fabricius , 1793
別名:排蜂、馬長蜂(傣名)。分布: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和海南島;國外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
5、東方蜜蜂Apis(sigmatapis) cerana Fabricius , 1793
分布:亞洲,包括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國,生存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5. 馬蜂是益蟲還是害蟲 馬蜂也叫大黃蜂.
對於整個生態鏈,無所謂益蟲與壞蟲之分.
對於人類,主要從家業方面來考慮,馬蜂是益蟲.它捕食多種農業害蟲.當然,它也捕食蜜蜂這樣的益蟲,但捕得更多的是壞蟲,對沖過來,它好多於壞.
所以說馬蜂是益蟲.
6. 這是什麼蜂急!在線等
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蚊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以及廣腰亞目(Symphyta),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黃蜂
分布區域
分布於溫帶及熱帶地區。
亞目
細腰亞目
門
節肢動物門
界
動物界
目
膜翅目
科
胡蜂科
拉丁學名
Vespidae
別稱
胡蜂、螞蜂;紅紙包腰、鬼頭暈
綱
昆蟲綱
亞綱
有翅亞綱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發育
3生物種類
4生活習性
5特性危害
6控制方法
7預防急救
8防治害蟲
9葯理葯效
10養殖技術
11美味菜餚
12相關新聞
折疊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主料:馬蜂幼蟲100克。
調料:料酒、精鹽、味精、白糖、蔥花、姜絲、素油。
做法:
將馬蜂幼蟲洗凈。油鍋燒熱,放入蔥、姜煸香,投入蜂幼蟲煸炒幾下,烹入料酒,加入精鹽、白糖,炒至蜂幼蟲熟而入味,點入味精,出鍋裝盤而成。
功效:
炒馬蜂幼蟲具有滋補強壯的功效,對身體虛弱、腰膝無力、陽痿遺精等病症患者有一定療效。健康人食之能強壯身體,減少疾病。
7. 這是什麼蜂
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本科胡蜂分布於全世界,體瘦長,腹部呈紡錘形,常呈紅、棕、黃色。其巢單層,呈平圓盤狀,由很多相似的紙質室組成,懸掛於樹枝、樹干及建築物檐下等處[2] 。黃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 「腰」 相連,腹部具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黃蜂僅限於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這些種類與蛛蜂科(Pompilidae,同屬胡蜂超科)種類和其他黃蜂類的不同之處是休息時其翅縱向折疊。你沒說我不知那種蜂。
8. 馬蜂是什麼
黃蜂學名「胡蜂」、又名「螞蜂」或「馬蜂」。 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9. 馬蜂是什麼動物
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通常叫黃蜂或者馬蜂,中至大型,體表多數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顎發達。咀嚼式口器。觸角膝狀。大大的復眼。翅子狹長,靜止時縱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縮呈腹柄狀。胡蜂有簡單的社會組織,有蜂後、雄蜂和工蜂,常常營造一個紙質的吊鍾形的或者層狀的蜂巢,在上面集體生活。胡蜂的成蟲主要捕食鱗翅目的小蟲,因此,也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
馬蜂學名胡蜂,俗稱馬蜂、黃蜂,毒性很大,其蜇針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質酸酶和一種被稱為抗原5的蛋白,被馬蜂蜇傷後應及時處理。
原則如下:
1.馬蜂毒呈弱鹼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極膏擦洗傷處。
2、傷口殘留的毒刺可用針或鑷子挑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後再拔火罐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
3.用冰塊敷在蟄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葯物。
4.如果有蔓延的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葯物,如苯海拉民、撲而敏等抗過敏葯物。
5.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如果發現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哪怕一點也要立即送最近的醫院去急救。
補充
一位昆蟲學的教授說,馬蜂作為一種益蟲,以蟲子為食,它一般只有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才蟄人,目前還沒有一個好的防治馬蜂的方法,平常採取的辦法只有火燒、噴葯劑滅殺。萬一碰到馬蜂,最好馬上蹲下來,用衣服把頭包好,這樣可以臨時預防。
專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馬蜂「發火」時,可以趴下不動,千萬不要狂跑,以免馬蜂群起追擊。被馬蜂蜇後傷口會立刻紅腫,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時,應馬上塗抹一些鹼水,使酸鹼中和,減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當時有洋蔥,洗凈後切片在傷口上塗抹,此外還可用母乳、風油精、清涼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記不可用紅葯水或碘酒搽抹,那樣不但不能治療,反而會加重腫脹!若遭遇蜂群攻擊時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注意:特別提醒大家重視的是任何損傷,都不要以土、破布、臟手絹等東西堵塞傷口,以免發生破傷風,造成人為的死亡。
我們一般常見的蜂有蜜蜂、(黃)馬蜂。如果是蜜蜂蜇的,它的刺會留在人體內,可以先把斷刺拔出。由於蜜蜂毒液為酸性,因此可用3的肥皂水或5的氨水清洗;要是被黃(馬)蜂蜇傷,則要用食醋止痛止癢。
10. 這種是什麼蜂啊
叫馬蜂,學名叫做「胡蜂」,在我國各地區都廣泛分布,有著極為強烈的攻擊性很非常大的毒性,在遇到威脅和攻擊的時候,就會發起攻擊,而且往往是一群馬蜂群體攻擊,被蟄之後人們會出現中毒反應和過敏反應,如果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致人死亡,所以人們往往「談蜂色變」!不過馬蜂並非只會對人們產生危害,也有著很強的葯用價值:馬蜂味甘辛,性溫,能治療風濕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