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有多少人口患有艾滋病

緬甸有多少人口患有艾滋病

發布時間: 2022-06-17 01:58:12

⑴ 世界上有多少人有艾滋病呢

【全球艾滋病狀況】 2009年11月24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趨勢報告顯示,全球有大約3340萬艾滋病感染者,其中2008年新增感染者270萬人,200萬人死於與艾滋病相關的疾病。數據顯示,艾滋病流行至今,全球大約已有600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萬人死於艾滋病相關疾病。從艾滋病流行的區域來看,撒哈拉以南非洲是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區域,集中了全球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67%和15歲以下兒童新發感染者的91%。但自2001年《聯合國艾滋病承諾宣言》簽署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艾滋病毒新發感染數已經在近8年內下降了大約15%,2008年新發感染人數也減少了大約40萬。2008年,全球估計有156億美元用於艾滋病的防治。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估計,2010年這一需求將上升至250億美元。 據統計,2001年至2007年,歐盟及其周邊國家的艾滋病患者人數從150萬人增至220萬人,其中歐盟成員國有73萬人。2009年10月26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2009年至2013年防治艾滋病新戰略,旨在減少歐盟和周邊國家艾滋病患者的數量,改善艾滋病的預防、治療以及護理等工作,提高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

⑵ 艾滋病嚴重的國家有哪些

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截至2005年底,全球估計共有386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女性達1750萬,15歲以下的兒童230萬。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仍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地區。這一地區的人口只佔全球人口的10%左右,但集中了全球6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5年該地區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320萬。在這一地區,女性感染者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人數的57%。女性感染率高也直接導致了該地區新生兒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

此外,拉美地區也是目前受艾滋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截至2005年底,該地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為200萬,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達1.6%。

2005年底,整個亞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為830萬,其中新增感染者110萬。10年前,全球大約每1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1名在亞洲地區,現在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5比1。

東歐和中亞地區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區,2005年的感染人數比2003年度增加了四分之一,死於艾滋病的人數增加了1倍。

就國家而言,印度到去年底有57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國家。南非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過去10年間從1%猛增到25%,目前感染者人數達到550萬,排名世界第二。

下圖是Grcampbell根據聯合國2008年的全球艾滋病人數統計數據所畫,大致的艾滋病在全世界各國的成年人中的流行度圖。就是一個國家中成年人中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據點的比例,如紅色代表100個成年人中有5-15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中國是藍色,艾滋病感染者在中國的成年人中只佔0.1%-0.5%,美國則是0.5%-1%。但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我們並不能掉以輕心。

⑶ 哪個國家艾滋病患者最多

艾滋病是人類歷史上危害最大、災難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戰勝艾滋病難,難就難在其傳播速度快與傳播范圍廣,而人類尚缺乏有效治療及預防方式,包括葯物與疫苗。

傳播浪潮無法遏止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報告說,洛杉磯地區有5名健康男同性戀者患卡氏肺囊蟲肺炎(PCP)。實際上,他們患的是艾滋病,PCP不過是艾滋病的繼發病症。

從那時開始至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遍及6大洲,總人數超過7000萬。
艾滋病在非洲呈不可遏止之勢。至2002年底,估計非洲感染人數已近5000萬。艾滋病肆虐最為嚴重的幾個非洲國家,經濟崩潰,人口銳減。在波札那,有38.8%的成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該國找不到足夠的青壯年服兵役;非洲東部國家烏干達,全國2000萬人口中有180萬人被艾滋病奪去生命,他們留下了170萬孤兒。

如今,艾滋病的浪潮已經轉移到亞洲太平洋地區,這里正在形成其肆虐的第二個高峰。

2003年9月1日,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第59屆年會在泰國曼谷召開,會議提供的報告稱,亞太地區有可能取代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成為全球艾滋病流行新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相當數量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和發病者在該區域;主要發病人群年齡在15~49歲之間。

現在,亞洲每30秒鍾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2002年新感染者有100萬人。印度的感染者已突破1000萬,成為全球艾滋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印尼的艾滋病家庭幾乎全部淪為赤貧。

我國於1985年發現第一例輸入性艾滋病患者,截止2002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已超過百萬,遍布23個省市,其中20~39歲的輕壯年占感染人數的80%。國家衛生部有資料顯示,我國200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比2000年上升了58%,2002年又比2001年增長了32%。即使比較保守地估計,到2010年,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將超過千萬,因艾滋病流行造成的損失將不少於225億元人民幣。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排在亞洲第2位、全球第14位。然而面對這一切,我國公眾似乎並未給予足夠重視。

⑷ 目前世界上哪些國家和地區沒有發現艾滋病

世界上每個地區都有艾滋病的存在.只不過是多少的問題,北歐現在艾滋病人數最少,控制也最好.冰島,挪威,艾滋病人少,控制也很好,但也有艾滋.
到1997年12月全球累積報告AIDS病例已接近190萬例,分布於全球5大洲210多個國家,到2005年現全球累積報告AIDS病例分布於全球每個國家.

盡管非洲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截至2003年底,已累計共有266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發病人數為世界之首,約佔全球感染者和患者總數的65%。2003年,新病人仍然以撒哈拉以南地區幾個國家的人數最多,為320萬人,死亡230萬人,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嚴峻的地區。該地區艾滋病流行比例高於其他地區,成年人中每5個人就有1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波札那和史瓦濟蘭的患病率更是高達40%。此外,賴索托、辛巴威、肯亞、衣索比亞和奈及利亞等國也是艾滋病流行嚴重的國家。

亞洲——世界第二大艾滋病傳播地區
2003年,亞洲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已達到740萬,其中100多萬為新增病例,並有50萬人死亡。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的狀況相對嚴重,新增病例高達30萬,病毒感染者有300多萬,目前其艾滋病患者人數僅次於南非,居世界第二位。在10年前幾乎沒有艾滋病病例的印度尼西亞,如今艾滋病患者人數也在迅速增加。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艾滋病患者已佔總人口的1%以上。
在亞太地區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艾滋病正在吸毒者、男性同性戀者等特殊人群中流行。如在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印度一些地區的靜脈吸毒者中,已有50%以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柬埔寨的同性戀者和泰國的妓女中,艾滋病患者比例高達14%。在泰國,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已從過去的賣淫活動擴展到婚外戀和青少年性行為。此外,一些南太平洋島國由於缺乏防治知識和保護措施,也開始呈現出艾滋病蔓延的跡象。由於亞洲人口佔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在未來,亞洲很可能取代非洲,成為艾滋病最大的播散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艾滋病在不斷蔓延
該地區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有200多萬人,並有10萬人在2003年死亡。中美洲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這一地區國家與北美國家的人口中轉地,加上不均衡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高度的人口流動,成為促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這一地區,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異性性行為,在邊緣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最為嚴重和集中。
東歐和中亞——艾滋病增長最快的地區
在俄羅斯,病毒感染者達100多萬,與此同時,艾滋病也在不斷向白俄羅斯、哈薩克和摩爾達維亞等國蔓延。
1994年之前,東歐和中亞沒有一個國家報告過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現在這一疾病卻在該地區迅速蔓延。
在獨聯體國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數是青年人,而且主要發生在靜脈吸毒者中。近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歐洲艾滋病傳播速度最快的國家。注射毒品和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等因素,使東歐和中亞地區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呈快速上升趨勢。
西歐及美、加、日、澳等國——繼續受到艾滋病的威脅

⑸ 世界上艾滋病發展最快的地區是

盡管非洲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截至2003年底,已累計共有266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發病人數為世界之首,約佔全球感染者和患者總數的65%。2003年,新病人仍然以撒哈拉以南地區幾個國家的人數最多,為320萬人,死亡230萬人,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嚴峻的地區。該地區艾滋病流行比例高於其他地區,成年人中每5個人就有1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波札那和史瓦濟蘭的患病率更是高達40%。此外,賴索托、辛巴威、肯亞、衣索比亞和奈及利亞等國也是艾滋病流行嚴重的國家。
艾滋病病毒在非洲傳播的最主要途徑是性傳播,另有一小部分是通過不安全輸血和注射傳播的。婦女是該地區最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特別是年齡在15~24歲的女性感染艾滋病的幾率是同年齡段男性的2.5倍。
亞洲——世界第二大艾滋病傳播地區
2003年,亞洲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已達到740萬,其中100多萬為新增病例,並有50萬人死亡。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的狀況相對嚴重,新增病例高達30萬,病毒感染者有300多萬,目前其艾滋病患者人數僅次於南非,居世界第二位。在10年前幾乎沒有艾滋病病例的印度尼西亞,如今艾滋病患者人數也在迅速增加。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艾滋病患者已佔總人口的1%以上。
在亞太地區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艾滋病正在吸毒者、男性同性戀者等特殊人群中流行。如在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印度一些地區的靜脈吸毒者中,已有50%以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柬埔寨的同性戀者和泰國的妓女中,艾滋病患者比例高達14%。在泰國,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已從過去的賣淫活動擴展到婚外戀和青少年性行為。此外,一些南太平洋島國由於缺乏防治知識和保護措施,也開始呈現出艾滋病蔓延的跡象。由於亞洲人口佔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在未來,亞洲很可能取代非洲,成為艾滋病最大的播散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艾滋病在不斷蔓延
該地區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有200多萬人,並有10萬人在2003年死亡。中美洲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這一地區國家與北美國家的人口中轉地,加上不均衡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高度的人口流動,成為促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這一地區,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異性性行為,在邊緣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最為嚴重和集中。
東歐和中亞——艾滋病增長最快的地區
在俄羅斯,病毒感染者達100多萬,與此同時,艾滋病也在不斷向白俄羅斯、哈薩克和摩爾達維亞等國蔓延。
1994年之前,東歐和中亞沒有一個國家報告過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現在這一疾病卻在該地區迅速蔓延。
在獨聯體國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數是青年人,而且主要發生在靜脈吸毒者中。近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歐洲艾滋病傳播速度最快的國家。注射毒品和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等因素,使東歐和中亞地區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呈快速上升趨勢。
西歐及美、加、日、澳等國——繼續受到艾滋病的威脅
2003年,主要發達國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達160萬,其中新增病例8萬。同時,由於發達國家採用抗逆轉錄病毒進行治療,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數已由2002年的2.3萬下降到2003年的1.8萬,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在這些高收入國家,吸毒和不安全的性行為是促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二)我國流行情況
我國於1985年發現首例AIDS病人以來,至1998年6月全國感染HIV人數達10676例,其中301偽為AIDS病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有HIV感染者的報告。
截止2003年12月,累計報告HIV/AIDS 62159例,其中AIDS 8742例,死亡2359人。估計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2萬(85萬-120萬),現存活84萬(65萬-102萬),其中AIDS患者約8萬。
地區分布特點是:西部地區感染多因吸毒引起,其中雲南最高;中部地區多因采供血和應用血液製品而感染;東南沿海地區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所致。

⑹ 全球有多少個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離開人體後,常溫下只可生存數小時至數天。高溫、乾燥以及常用消毒劑都可以殺滅這種病毒。雖然目前還沒有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經有用於臨床治療的多種抗病毒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體內HIV病毒的復制,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

自美國1981年診斷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速度驚人。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11月公布的《2004年艾滋病流行報告》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人數2004年又創新高,突破3900萬人,新增感染者490萬名,另有300多萬患者在2004年死亡。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仍然是艾滋病感染最嚴重的地區,感染率超過25%,該地區9個國家的平均壽命甚至低於40年前。該地區疾病不僅在毒品使用者、色情從業者等高危人群中蔓延,還已擴散到普通人群中。2003年,該地區共有300萬名新增感染病例,220萬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目前,只有全球人口1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250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佔全球總數的70%。報告稱,擁有眾多人口的亞洲目前正處於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關鍵時刻。一方面,大部分亞洲國家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人數不到總人口的1%,病毒的傳播仍主要局限於高危人群中;另一方面,該地區已成為疾病傳播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病例出現在亞洲。2003年,亞洲地區共有110萬人被感染,50多萬人死於艾滋病,該地區目前共有74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此外,在中東、北非和東歐等地區,也沒有跡象顯示疾病蔓延有所減緩。在歐美等高收入發達國家,隨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普及,艾滋病死亡率已大為下降。但因為一些人放鬆警惕,參與吸毒、色情交易、同性性交等高危行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新增染病人數又呈現反彈趨勢。據美國疾控中心估計,美國平均每年新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萬人左右,全美感染者總數約為85萬至95萬(2003年12月)。在加勒比海地區,艾滋病已經成為15歲至44歲年齡段人群的主要死因;在北美地區,女性感染人數在不斷上升。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11月23日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顯示,拉丁美洲有170萬人感染艾滋病,感染情況呈上升趨勢。最近一年中拉美9.5萬人死於艾滋病,24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南部非洲不能承受之痛

中國於1985年發現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在1985年至2000年底的15年間,中國累計報告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兩年合計報告的艾滋病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為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報告艾滋病病例數比2001年增長44%。

2003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透露,香港已累計發現2172人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同年12月1日,由中國衛生部和聯合國艾滋病中國專題組聯合發布的《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顯示,中國目前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4萬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約8萬例,分布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遍布社會各階層。2005年10月14日,中國衛生部通報了全國最新艾滋病疫情數字: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6,80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8,789例,累計死亡7,375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採納

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約有多少人

自美國1981年診斷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速度驚人。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11月公布的《2004年艾滋病流行報告》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人數2004年又創新高,突破3900萬人,新增感染者490萬名,另有300多萬患者在2004年死亡。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仍然是艾滋病感染最嚴重的地區,感染率超過25%,該地區9個國家的平均壽命甚至低於40年前。該地區疾病不僅在毒品使用者、色情從業者等高危人群中蔓延,還已擴散到普通人群中。2003年,該地區共有300萬名新增感染病例,220萬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目前,只有全球人口1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250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佔全球總數的70%。報告稱,擁有眾多人口的亞洲目前正處於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關鍵時刻。一方面,大部分亞洲國家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人數不到總人口的1%,病毒的傳播仍主要局限於高危人群中;另一方面,該地區已成為疾病傳播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病例出現在亞洲。2003年,亞洲地區共有110萬人被感染,50多萬人死於艾滋病,該地區目前共有74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此外,在中東、北非和東歐等地區,也沒有跡象顯示疾病蔓延有所減緩。在歐美等高收入發達國家,隨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普及,艾滋病死亡率已大為下降。但因為一些人放鬆警惕,參與吸毒、色情交易、同性性交等高危行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新增染病人數又呈現反彈趨勢。據美國疾控中心估計,美國平均每年新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萬人左右,全美感染者總數約為85萬至95萬(2003年12月)。在加勒比海地區,艾滋病已經成為15歲至44歲年齡段人群的主要死因;在北美地區,女性感染人數在不斷上升。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4年11月23日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顯示,拉丁美洲有170萬人感染艾滋病,感染情況呈上升趨勢。最近一年中拉美9.5萬人死於艾滋病,24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多年來,國際社會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積極努力,防治工作也有所進展,但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11月21日發表的2005年度全球艾滋病疫情報告顯示,2005年度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人數已達4030萬。報告指出,2005年以來,全球已有310萬人死於艾滋病,使自1981年以來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的總人數達到2500萬。

目前,婦女、青少年已成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兩大群體。在全球4030萬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達1750萬,15歲以下的兒童230萬。本年度新增的感染者中,年齡在15到24歲之間的人數超過一半,15歲以下的兒童70萬。

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分布狀況來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仍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地區。本年度該地區新增感染者32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達2580萬。東歐和中亞地區是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區,感染人數比2003年度增加了25%,死於艾滋病的人數增加了1倍。中國自1985年報告首例艾滋病以來,至2005年9月底,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563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1143例。專家估計,中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4萬,其中艾滋病病人約8萬。

⑻ 世界艾滋病日的相關咨詢

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全球衛生部大臣關於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世界艾滋病日的標志是紅綢帶。
艾滋病已造成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許多地區的治療管道已經改善,2005年仍有310萬左右(280萬到360萬之間)人死於艾滋病,其中約有57萬人是兒童。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發現至今,短短20多年間,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為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了一個有100多個國家參加的「全球預防艾滋病」部長級高級會議,會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1996年1月,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在日內瓦成立;1997年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將「世界艾滋病日」更名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傳運動」,使艾滋病防治宣傳貫穿全年。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四個方面:

第一,讓人們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是能夠加以控制和預防的;
第二,讓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通過艾滋病日的宣傳,喚起人們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為他們的身心已飽受疾病的折磨,況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動的、無辜的;
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國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規劃,以喚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動起來支持這方面的工作。

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持

在第一個「世界艾滋病日」,即1988年12月1日這一天,世界各國的政黨領袖、精神領袖、醫生、搖滾樂歌星、足球運動員和普通男女,紛紛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並且在世界各國都有行動來支持這項偉大的事業。

★在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嚴肅地告誡說,艾滋病不僅損害個別人的軀體,而且損害著整個人類。他要求把艾滋病患者視作兄弟姐妹,因為他們的不幸需要人們的同情和支持。
★在法國,衛生部長埃文宣布,政府將把第二年預防艾滋病的宣傳費用增加3倍。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夫人說,同艾滋病作斗爭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在倫敦,政府宣布撥出250萬英鎊(450萬美元)用來做廣告和在電視上進行宣傳。
★在丹麥的奧胡斯,市政當局僱用的聖誕老人在街上向孩子們發放糖果,向成年人發放避孕套。
★在義大利,當局在羅馬舉行通宵達旦的晚會,晚會結束時,免費向與會者贈送香檳酒和避孕套。
★在澳大利亞,當局向人們展示了一床特大的被子,上面綉著這個國家501名艾滋病患者的名字。
★在非洲,南非的衛生部長說,大約有2萬南非人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象牙海岸的衛生部長勸告國民「在性生活方面要檢點」,並宣布撥出專款用於防治艾滋病。盧安達當局開設了一個艾滋病信息和咨詢中心。
★在亞洲,印度尼西亞機場向將要飛離雅加達的公民發放小冊子,告誡他們到國外要注意艾滋病的危險。韓國當局則直截了當地告訴人們:「如果你患上艾滋病,這是自己的過錯。」
★在日內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部,24小時不停地舉辦電視、廣播、展覽、報告、討論等一系列宣傳活動。總幹事中島宏發表專題講話,呼籲全人類採取統一行動與艾滋病作斗爭。
★在聯合國,連任的秘書長德奎利亞爾說,聯合國正致力於防治艾滋病的斗爭,「在現階段,預防艾滋病的辦法是通過教育,讓人們了解這種疾病」。

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1988年-2007年)

世界艾滋病日自設立以來,每年都有一個明確的宣傳主題。圍繞主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及其成員國都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時間 英文 原文 中文翻譯參考
1988年 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全球共討,征服有期
1989年 Our Lives, 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相互關照
1990年 Women and AIDS 婦女和艾滋病
1991年 Sharing the Challenge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戰
1992年 A Community Commitment 預防艾滋病,全社會的責任
1993年 Time to Act 時不我待,行動起來
1994年 AIDS and the Family 艾滋病和家庭
1995年 Shared Rights,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共享權益,共擔責任
1996年 One World. One Hope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 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兒童
1998年 Force for Change: 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青少年:迎戰艾滋病的生力軍
1999年 Listen, Learn, Live! 傾聽,學習,尊重
2000年 Men Make a Difference 男士,責無旁貸
2001年 I Care. Do You? 你我同參與
2002年 Live, Let Live 相互關愛,共享生命
2003年 Live, Let Live 相互關愛,共享生命
2004年 Women, Girls, HIV and AIDS. 關注婦女、抗擊艾滋
2005年 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2006年 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遏制艾滋,信守承諾
2007年 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艾滋病簡介

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是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病毒)所導致的傳染病。通俗地講,艾滋病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被艾滋病病毒破壞,使人體對威脅生命的各種病原體喪失了抵抗能力,從而發生多種感染或腫瘤,最後導致死亡的一種嚴重傳染病。這種病毒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嚴重破壞、以至不能維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時,感染者便發展為艾滋病病人。隨著人體免疫力的降低,人會越來越頻繁地感染上各種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最終會因各種復合感染而導致死亡。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傳播、毒品注射、母嬰遺傳和性接觸等。國際醫學界至今尚無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葯物和療法。

HIV病毒的感染過程

艾滋病病毒簡稱 HIV ,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作為攻擊目標,大量吞噬、破壞T4淋巴細胞,從而破壞人的免疫系統,最終使免疫系統崩潰,使人體因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而發病並死亡。科學家把這種病毒叫做「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12年至13年。在發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們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便能夠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艾滋病臨床上分為3期:1.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後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2.艾滋病相關綜合征。病人出現腹股溝淋巴結以外的兩處以上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並持續3個月以上,同時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疲勞、食慾不振、消瘦和腹瀉等;3.艾滋病階段。病人突出的表現是致病性感染、惡性腫瘤的發生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細胞免疫缺陷。

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離開人體後,常溫下只可生存數小時至數天。高溫、乾燥以及常用消毒劑都可以殺滅這種病毒。雖然目前還沒有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經有用於臨床治療的多種抗病毒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體內HIV病毒的復制,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

艾滋病流行現行特點 中國艾滋病大事記

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東歐與原蘇聯地區的艾滋病形勢將日趨嚴重。加勒比地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僅次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並呈現不斷上升的勢頭。目前東歐地區與前蘇聯地區的艾滋病傳播情況令人擔憂。到2000年底,中、東歐和中亞地區共有7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此外,亞洲地區,特別是南亞地區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趨勢。亞洲地區的艾滋病流行情況在國與國之間和一國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別很大。柬埔寨、緬甸和泰國15歲至49歲的人中艾滋病感染率超過1%。到2000年底,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成年人和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數量為60萬,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為580萬。印度是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數最多的國家,約占這一地區總數的三分之二。

多年來,國際社會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積極努力,防治工作也有所進展,但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自美國1981年診斷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速度驚人。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11月21日共同發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報告》,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萬,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達3950萬,同時全球又有290萬人死於艾滋病。 此外,拉美地區也是目前受艾滋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截至2005年底,該地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為200萬,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達1.6%。2005年底,整個亞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為830萬,其中新增感染者110萬。10年前,全球大約每1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1名在亞洲地區,現在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5比1。東歐和中亞地區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區,2005年的感染人數比2003年度增加了四分之一,死於艾滋病的人數增加了1倍。就國家而言,印度到2005年底有57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國家。南非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過去10年間從1%猛增到25%,目前感染者人數達到550萬,排名世界第二。

目前,婦女、青少年已成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兩大群體。在全球3860萬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達1750萬,15歲以下的兒童230萬。本年度新增的感染者中,年齡在15到24歲之間的人數超過一半,15歲以下的兒童70萬。

中國於1985年發現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在1985年至2000年底的15年間,中國累計報告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兩年合計報告的艾滋病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為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報告艾滋病病例數比2001年增長44%。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國歷年累計報告艾滋病183733例。 北京2006年1至10月新增艾滋病633例

2006年1月25日,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宣布,根據最新評估結果,中國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65萬,其中艾滋病病人約7.5萬,評估數字與2003年評估結果相比大為下降,但是防控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報告還顯示,2005年,因艾滋病死亡約2.5萬人。

艾滋病20年

從1982年6月5日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發表的第一份報告列舉了5例此後被稱作艾滋病的病例到2002年已整整20年。
20年間,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全世界約2200萬人死於艾滋病,3610萬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全世界每天有8500多人成為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成了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

20年間,艾滋病在全世界的傳播過程中表現出4個特點:
首先,它蔓延的速度快、范圍廣。據聯合國顯示的資料表明,僅去年一年,全世界范圍內就有530萬人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即每天有1•45萬人受到感染。
第二,艾滋病已從城鎮蔓延到農村。由於貧窮、文盲、婦女地位低下、人員流動頻繁、缺乏防治艾滋病的基本知識,以及無法得到與防治有關的醫療服務等因素,農村地區的艾滋病迅速蔓延。在印度有73%的艾滋病感染者生活在農村,在全球不少地區農村的傳播速度明顯高於城鎮。
艾滋病還使青年人首當其沖,年輕人成為感染艾滋病的主要群體。據聯合國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在全世界所有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中,大約有一半的人是在25歲之前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其中大多數人在30歲之前死於艾滋病或其他相關的疾病。
第三,發展中國家艾滋病患病率高。全世界約95%的艾滋病患者來自防治能力非常有限的發展中國家,其中非洲地區十分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是艾滋病重災區。據聯合國公布的統計數字,到2000年底,非洲的艾滋病人和病毒攜帶者就佔全球總數的70%以上,兒童佔全球總數的80%。這一地區有38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40萬人死於艾滋病。在南部非洲國家,艾滋病感染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即便在南非這一經濟狀況較好的國家,也有20%的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健康生活,從我做起

隨著艾滋病的迅速蔓延,艾滋病防治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和社會熱點問題,盡管目前仍無有效治療葯物,但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預防艾滋病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國際醫學界至今尚無對付艾滋病的特效療法或疫苗。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採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延緩病程進展,延長患者生命。這種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由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於1996年提出,通過聯合使用3種或3種以上的抗病毒葯物來治療艾滋病。這種療法可以減少單一用葯產生的抗葯性,最大限度抑制病毒的復制,使被破壞的機體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復。

⑼ 目前艾滋病發展最快的地區

01
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依然是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該地區的人口僅佔世界總人口的2%,而該地區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和艾滋病患者人數佔全世界的30%左右。位於該地區的波札那是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該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幾乎達到了其總人口的40%。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簡介
研究認為,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並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葯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臨床表現
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一般初期的症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等。臨床症狀復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1.一般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葯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搐、偏癱、痴獃等。
5.皮膚和黏膜損害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濟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檢查方法
1.機體免疫功能檢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細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NK細胞活性下降。
2.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
如用PCR方法檢測相關病原體,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3.HIV抗體檢測
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檢測法、免疫印跡檢測法、放射免疫沉澱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4.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預防方法
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
1.堅持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為。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製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須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9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8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