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民主
❶ 緬甸式社會主義
我前些日子正好讀了一本中聯部下屬的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2020世紀國外社會主義理論、思潮及流派》,可以簡陋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緬甸式社會主義是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一種,也可以歸為民族社會主義。是20世紀國外社會主義理論思潮及流派的一種,由當時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實施,但不是科學社會主義。
但緬甸自從發生了政變後,這種實踐就停止了。現在並不是什麼緬甸式社會主義。
可以補充說說一些:新加坡也宣稱自己信封民主社會主義。
❷ 緬甸民主嗎
緬甸民主改革是指緬甸自從2010年結束了軍政府統治、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執政以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改革措施。緬甸實際已經是民主國家,但是失去特權的原獨裁集團肯定還要反撲,甚至復辟。所以說緬甸的民主歷程還在繼續,只有各個權力集團徹底誠服於公民選票,誠服於民主制度,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
❸ 緬甸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緬甸,在西方的干涉下,剛成立了議會,建立人權委員會,允許成立工會,特別是剛選出民選總統,披上了民主光鮮的外衣,但好景不長,溫敏總統、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就被軍方發動政變扣押了。
只玩了1年11個月的民主,緬甸又重新回到了軍人執政的老路上,意味著緬甸的民主之路被軍人打斷了,軍人不願自身的權力被民選政府削弱,要維護軍人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利益。
現階段,緬甸軍人的地位難以撼動,軍方掌控了緬甸的國民經濟,煙草、采礦、酒類、酒店、航空、銀行、運輸等緬甸境內最賺錢的行業,都在軍方和退役的老兵在經營,軍方由此獲得了國防軍費之外的大量收入。
目前,緬甸軍方最高實權人物,也即軍方一號人物,就是擔任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的敏昂萊將軍,其軍中職務是國防軍總司令,陸軍大將軍銜。
敏昂萊大將,仰光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從緬甸軍隊輕步兵第44師作戰參謀起,敏昂萊就抱住了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三軍總司令兼國防部長丹瑞大將的大腿,從此在軍中平步青雲,先後擔任緬甸三角軍區總司令、國防軍第二特戰局局長、國防軍總參謀長等。
妙吞烏上將,曾擔任軍方情報機構主管,緬甸首席軍事安全會主席,國防部參謀處陸軍特別戰役指揮官;在擔任陸軍中將時,妙吞烏率部參與了對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克欽獨立軍等5個緬甸民族地方武裝的圍剿軍事行動,且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在軍中擁有崇高的威望。
在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時,晉升為陸軍上將,被外界認為是軍中最有希望接替即將退休的敏昂萊的人選,其軍中的地位就已經超越了國防部長盛溫中將,成為緬甸軍方實際上的二號人物。2月1日,妙吞烏被緬甸國防軍任命為國防部長,成了緬甸軍方穩妥的二號人物。
❹ 為什麼緬甸人覺得可以實現民主
民主是本世紀最大、最成功的傳銷工程,緬甸人被洗了。
❺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開啟民主化進程
內因加外因,有所作為,保持執政權。
❻ 緬甸曾是印度的一個省,為何後來卻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緬甸是印度的一個省是英國殖民的結果,隨著二戰的結束和獨立運動的爆發,緬甸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
開啟民主化進程,成為獨立國家。
從1947年開始,緬甸各邦簽署《彬龍協議》團結起來開始向英國施壓,經過不斷的施壓和抗爭,在國際社會獨立運動大爆發的背景下,1948年1月4日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緬甸獲得獨立,至此緬甸作為一個獨立國家開始行使國家主權。
❼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為什麼緬甸還處在軍閥割據時代呢
同其他軍人政權一樣,緬 甸新軍人政權也是一種過渡性政權,民主化是其最終歸宿。
但由於緬甸國內目前 還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動或取代新軍人集團的領導地位,軍人干政的現象還將在 緬存在相當一段時間,而緬甸軍人政權的轉型將是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迄今為止,緬甸新軍人政權已存續了20多年之久。
(7)緬甸為什麼民主擴展閱讀:
1962年,軍事將領奈溫將軍(General Ne Win)發動政變並成立以軍事統治的政府,宣布要使緬甸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奈溫執政後,對內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一度對主要工商企業實行國有化。奈溫一直強調緬甸奉行獨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結盟對外政策。
主張同一切國家保持友好,但不為任何大國所左右,不參加大國集團,也反對把不結盟國家變成第三集團。人民對於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滿。同年7月7日,學生在仰光大學發起示威活動抗議軍事政權。軍隊則在奈溫將軍的間接指使下以血腥鎮壓了這個活動。
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支持緬甸北部的緬甸共產黨武裝。鄧小平上台以後,撤出全部在緬中國軍隊,從此緬共武裝失勢。
緬甸國內販毒情況很嚴重,而由於政府官員的輕易受賄使得毒品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更是日趨腐敗。因為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的經濟嚴重蕭條,緬甸政府於1977年開始尋求外援。1980年代後期,緬甸已是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
1989年6月18日,在蘇貌將軍(General Saw Maung)掌政下,緬甸的英文官方名稱由Burma改為Myanmar。國內反政府活動仍舊持續四起,昂山的女兒昂山素季,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1988年成為緬甸邁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動力。
昂山素季因公然批評奈溫將軍而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雖然她曾在1995年獲得釋放,之後再次遭到軟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獲釋。
2005年緬甸首都由仰光遷往內比都。2008年,軍政府宣布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
❽ 緬甸的政治
1947年 6月 , 即將獨立的緬甸各族人民代表召開制憲會議 , 討論制定未來緬甸聯邦的憲法 。 9月中旬 , 制憲會議完成憲法制定工作, 並於9月24日通過該憲法 ,即緬甸歷史上第一部憲法:1947年《緬甸聯邦憲法》;
1974年,緬甸制定了《緬甸社會主義聯邦憲法》。1988年軍政府接管政權後,宣布廢除憲法,並於1993年起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新憲法。2008年5月,新憲法草案經全民公決通過,並於2011年1月31日正式生效。 1988年9月18日,緬甸軍隊接管國家政權,宣布廢除一黨制,實行多黨民主制。1990年5月27日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有93個政黨參加競選,後大批政黨自行解散或被取締。2010年11月7日緬舉行全國多黨民主制大選,共有37個獲批准注冊的政黨參選,包括4個原合法政黨和33個新成立政黨。2012年4月1日,緬甸議會對45個空缺席位進行了補選。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全國大選,共有91個政黨推舉的5728名候選人和310名獨立候選人參選。 現有主要政黨:
(1)聯邦鞏固與發展黨(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該黨由1993年成立的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協會轉變而成,2010年5月正式注冊成為政黨,總部設在內比都,共有黨員約1800萬人。其宗旨是實現國家永固,主權獨立,民族團結,和平穩定,繁榮發展,保護百姓的安全、改善民生,維護人權,實現民主。奉行多黨民主制度、市場經濟制度和獨立、積極的外交政策。2012年10月,緬選舉現任總統吳登盛繼續擔任該黨主席。根據緬甸憲法,當選國家領導人的政黨領袖在履行公職期間不可從事黨務活動。因此,吳登盛只是名義上繼續擔任黨的領袖。2013年5月吳登盛正式辭去主席,由人民院議長吳瑞曼接任;副主席為吳埃敏、吳泰烏,總書記為吳貌貌登,現有中央執委44人。
(2)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簡稱民盟,總部設在仰光,成立於1988年9月29日,昂山素季任黨主席。在1990年5月大選中,該黨獲得485個議席中的396席,後因軍政府拒絕移交權力而與政府進行了長期斗爭,系緬甸最大反對黨。2010年11月7日緬舉行全國多黨民主制大選,民盟拒絕重新注冊參選,根據選舉法規定失去合法政黨資格。2011年11月18日,民盟決定向聯邦選舉委員會申請重新注冊政黨。2012年1月5日,聯邦選舉委員會正式批准民盟申請,民盟重新成為合法政黨,並於4月1日舉行的議會補選中獲得大勝。2015年11月8日緬甸大選, 民盟在1150個議席中斬獲886席,成為議會最大黨。
(3)民族團結黨(The National Unity Party):主席吳吞伊,總書記吳丹丁,聯合秘書吳欽貌基。該黨由原執政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於1988年9月24日改組而成。總部設在仰光,各級組織機構健全,在中央、省/邦、縣、鎮區等各級設有黨委會。宗旨是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領域發展服務。
(4)撣邦民族民主黨(The Shan Nationalities Democratic Party):總部設在仰光。宗旨是維護民族團結,實現撣邦的經濟、交通、教育、農業等領域發展。主席吳賽埃榜。
(5)若開民族發展黨(The Rakhine Nationalities Development Party):主席為埃貌博士,副主席為吳翁丁、吳丁溫、吳梭漂、吳昂班達,總書記為吳臘梭,書記為吳吞昂覺、吳欽貌喇、吳達吞臘、吳凱比梭。總部設在若開邦博達坦鎮區。該黨於2010年5月注冊成立,由若開邦和仰光省的若開族人組成,宗旨是團結全國人民,實現民主,促進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保護若開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文化,維護若開民族利益和聯邦利益。
(6)全國民主力量黨(The National Democratic Force):主席為吳欽貌瑞(原民盟中央執委),副主席為吳梭溫和拉梭紐博士。2010年5月成立,總部設在仰光省淡汶鎮區。由原民盟中吳欽貌瑞、丹寧博士、溫奈博士、吳登紐等4名中央執委,吳盛臘烏、吳梭溫、吳丹溫等3名中央委員在內的28名民盟前成員另立的新黨。2011年12月以來,共有3名該黨聯邦議會議員宣布重返民盟。 總統吳登盛。1945年5月出生,緬族。畢業於緬國防軍事學院。1997年4月任三角軍區司令。2001年12月,任國防部軍務署長。2003年8月出任「和發委」第二秘書長,2004年10月升任「和發委」第一秘書長。2007年5月18日被任命為代總理,同年10月24日出任總理,並於11月晉升上將。2010年4月退役,擔任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簡稱「鞏發黨」)主席並仍任政府總理。同年11月,在全國大選中當選為人民院議員。2011年2月4日,在聯邦議會選舉中當選為緬甸聯邦共和國首任總統。
人民院議員,全國民主聯盟總書記昂山素季。1945年6月出生,系緬甸獨立運動領袖昂山將軍之女。15歲時隨時任駐印度大使的母親赴印,先後在印度、英國求學,獲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入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學院攻讀碩士。期間擔任過聯合國秘書處行政和預算咨詢委員會助理秘書、不丹外交部和印度西姆拉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並在日本京都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從事過學術研究。1988年回到緬甸,組建全國民主聯盟。曾於1989年、2000年和2003年三次被緬政府軟禁,前後長達15年。2010年11月獲釋,後在2012年4月議會補選中當選人民院議員。2015緬甸全國大選, 昂山素季帶領民盟再次取得壓倒性勝利。
❾ 緬甸民主化到達什麼程度
緬甸軍政府從未失勢,現緬甸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為緬甸軍方支持組建之政黨。其黨魁吳登盛也擁有極其深厚的軍方背景,為原國防部軍務署署長。而登盛是原軍政府領袖丹瑞的重要親信,所以78歲的丹瑞還是會在幕後聽政。緬甸民主化改革為軍政府推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緬甸自從2010年結束了軍政府統治、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執政以來所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改革措施。重要措施有政府釋放被軟禁超過15年的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並與她進行對話,大赦多名政治犯,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頒布賦予勞工有組建工會和罷工等權利的勞動法,放鬆出版審查等內容。這些改革被認為是緬甸自從2010年國會大選以來當局所承諾的使緬甸逐步邁向民主國家和重新融入國際社會的結果與象徵。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同意由緬甸主辦2014年的東盟峰會。11月中旬,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也被當局允許注冊為合法政黨,並參加了後來的議會補選。
大部份西方國家均對緬甸的改革予以肯定及支持,對緬甸能進行持續的改革表示有信心。亦有評論指一直與中國友好,並被中國視為「後院」的緬甸推行改革,對中國政府造成一定的壓力。2012年11月3日,吳登盛簽署了延宕多時的新《外國投資法》,該法允許外資投資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礦業、製造業、飯店和旅遊業、房地產、交通運輸、通信、建築和其他服務業,外資企業運營後還可享免稅五年的優惠待遇。政府藉此希望外資進入以推動經濟發展和提高就業。以期改變之前的經濟停頓以及倒退情況。
❿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呢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聯邦制是一種國家行政區組成形式,相對聯邦制的是單一制中央集權制。 緬甸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名義上是民主共和制總統制,實際上軍隊能量大,而被認為是軍閥統治的軍政府。
政體:總統制——議會制(內閣制)
國體:聯邦制——單一制
共和制——君主制
總統制,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總統掌握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
總統制國家總統和國會可能是對立的(現在的美國總統和國會),也可能是一夥的(這種選舉前的美國總統和國會)。
憲法往往已經規定了哪些權利屬於總統,哪些權利屬於國會,所以國會也不可能通過手中的立法權來捆死總統,比如現在的布希總統即使選舉失利仍然是很囂張的
議會制(內閣制),有兩種情況,一種有國王的(君主立憲制)比如英國;另一種沒有國王的比如印度。議會制國家總理或首相是由議會多數黨派領袖擔任,總理(首相)和議會是屬於同一政治派別,一個鼻孔出氣的。
一般聯邦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大,而單一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小
聯邦制國家:美國、俄羅斯,單一制國家:中國、日本。
聯邦制國家的憲法一般會規定哪些權利屬於中央,哪些權利屬於地方,雙方都不能違反。任何一方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利就需要通過全民公決的形式投票修改憲法。
而單一制國家,中央只需要一紙法律就可以擴大自己的權利或者下放權利。
有國王的就是君主制,沒有國王的就是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