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11月至四月有什麼氣象災害
Ⅰ 緬甸一年四季天氣情況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
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是緬甸的乾燥地帶。
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1)緬甸11月至四月有什麼氣象災害擴展閱讀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為了適應熱帶氣候,服裝多用薄紗製成。
仰光地處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下游,仰光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綠樹成蔭、鮮花常開,有「花園城市」之稱。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10°到北回歸線附近的亞洲東南部,如中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和雲南南部,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大部,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沿海等地。
其特點為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系,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
Ⅱ 世界災害(日期,在哪,什麼自然災害,少了多少損失)
1. 2008年5月,形成於孟加拉灣的特強熱帶風暴NARGIS在緬甸伊洛瓦底省的海基島附近登陸,隨後襲擊了緬甸三角洲地區,並穿過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和仰光省。據緬甸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熱帶風暴已導致77738人死亡、55917人失蹤、19359人受傷。目前,救援工作仍在進行。
2. 2005年10月,一場里氏7.6級的強烈地震襲擊了南亞次大陸的城市和村莊。巴基斯坦多個村鎮被夷為平地,遇難人數8.6萬。
3. 2005年9月,「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新奧爾良州,遇難人數達1036。
4.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強烈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造成印度洋沿岸國家20多萬人死亡,150多萬人流離失所。
5. 2003年12月,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市發生里氏6.3級強烈地震,造成至少3萬人死亡、5萬多人受傷。
6.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瀉縣發生了里氏6.8級地震,隨後又發生多次較強餘震,造成至少35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和重大財產損失。
7. 1999年8月,土耳其西北部發生7.4級地震,1.5萬多人死亡。
Ⅲ 緬甸強熱帶風暴和汶縣地震有關系嗎
沒有關系
緬甸強熱帶風暴是氣象災害,而汶川地震是地質災害
Ⅳ 緬甸的氣候類型,農業類型及其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氣候類型:熱的季風氣候
農業類型:水稻種植業、種植園農業
農業發展的有利因素:終年高溫,熱量充足;年降水量大,水資源豐富;南部平原面積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而廉價;農產品消費市場廣闊;農業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季風氣候易發生水旱災害;人口稠密人均耕地不足;農業技術水平低,農業生產憑經驗.
Ⅳ 緬甸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
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5)緬甸11月至四月有什麼氣象災害擴展閱讀:
緬甸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7℃。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最適宜旅遊的是涼季,即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間,這時天氣晴朗、陽光充足,也是旅遊的旺季。
從2月中旬開始,天氣越來越熱,開始進入乾季,3-5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在30℃以上,甚至到達40℃。每年6月後進入雨季,7、8月常有瓢潑大雨,一直到10月中旬雨季結束。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緬甸還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
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Ⅵ 請問強熱帶風暴給緬甸帶來了哪些災害性天氣
洪澇災害,寒潮和霜凍
Ⅶ 東南亞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南亞的自然災害:
氣象災害:乾旱、洪澇、台風、風暴潮;
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
Ⅷ 2016年緬甸最近氣象災害
緬甸的大部分地區在北回歸線以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三季分明:3月至5月屬於熱季、6月至10月屬於雨季、11月至次年2月屬於涼季,全年平均氣溫為27度左右。由於緬甸地處熱帶,加之季風影響,因此除海拔較高地區以外,緬甸大部分地區全年各月氣溫偏高,溫差較小;除北部少數地區外,降雨量都十分充足。涼季平均氣溫27度,是緬甸氣溫最低、降雨最少的時候。3-5月的平均氣溫達到35℃,是緬甸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尤以曼德勒、蒲甘等中部地區最為炎熱,均氣溫達到35℃以上,6月開始,緬甸的氣溫有所回降,平均溫度為30℃左右。7月中旬至10月為雨季,平均溫度為30℃左右,為濕熱。降雨一直持續到10月間,雖然此時是緬甸全境普遍降雨最多的時候。但各地的集中降雨情況卻略有差異,中部地區在8月和9月多發降雨,而仰光等地區7月起降雨頻繁。緬甸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10個國家之一。在過去18年裡,颶風和水災是緬甸的主要氣象災害,給緬甸帶來了巨大損失。
Ⅸ 緬甸雨季在什麼時候山區雨季什麼時候
緬甸雨季(5月中旬至10月)。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
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9)緬甸11月至四月有什麼氣象災害擴展閱讀:
我國是一個季風氣候明顯的國家,其降水的季節分配差異較大。
在此季節常常出現大雨和暴雨,其降水量約占年總量的70% 左右,因此,雨季表現也比較明顯,易造成洪澇災害,所以又稱為汛期。
就大范圍而言,一般南方雨季為4-9月,北方為6-9月。前後相差2、3個月。雨季結束是北方早,南方遲,一般前後相差僅20天左右。
Ⅹ 比較中國與緬甸的氣候
中國氣候的特徵:
1.氣候復雜多樣
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從氣候類型上看,東部屬季風氣候(又可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屬高寒氣候。從溫度帶劃分看,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從干濕地區劃分看,有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之分。而且同一個溫度帶內,可含有不同的干濕區;同一個干濕地區中又含有不同的溫度帶。因此在相同的氣候類型中,也會有熱量與干濕程度的差異。
2.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徵。由於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較近,因之氣候受大陸、大洋的影響非常顯著。冬季盛行從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夏季盛行從海洋吹向陸地的偏南風。
冬冷夏熱,冬干夏雨。這種雨熱同季的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長,一般並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長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節。我國降水量的季節分配與同緯度地帶相比,在副熱帶范圍內和美國東部、印度相似,但與同緯度的北非相比,那裡是極端乾燥的沙漠氣候,年雨量僅110毫米。和世界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冬季氣溫偏低,而夏季氣溫又偏高,氣溫年較差大,降水集中於夏季,這些又是大陸性氣候的特徵。因此中國的季風氣候,大陸性較強,也稱作大陸性季風氣候。
中國氣候雖然有許多方面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國災害性天氣頻繁多發,對中國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響,其中旱災、洪災、寒潮、台風等是對中國影響較大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中國的旱澇災害平均每年發生一次,北方以旱災居多,南方則旱澇災害均有發生。在夏秋季節,中國東南沿海常常受到熱帶風暴——台風的侵襲。在中國的秋冬季節,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不斷南下,冷空氣特別強烈時,氣溫驟降,出現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溫、大風、沙暴、霜凍等災害。
緬甸氣候:
緬甸大部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度.曼德勒地區極端最高氣溫逾40度.1月為全年氣溫最低月份.平均氣溫為20度以上;4月是最熱月,平均氣溫30度左右.6-9月是雨季,降雨量因地而異,內陸乾燥區500-1000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區3000-5000毫米.
地形特徵:
緬甸地形北高南低,地形結構呈馬蹄狀.東、北、西部均為高山和高原,中央為平原,從北向南一馬平川.緬甸境內有三條平行的山脈,由北向南延伸,即優瑪山脈、勃固山脈和撣邦高原.海拔5881米終年積雪覆蓋的哈卡玻-日則峰是東南亞地區最高峰.這些山脈把整個緬甸分成3個江河體系,即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錫唐河,均從北向南流淌,注入大海 .其中,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水系,全長2170公里,流入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