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抗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打緬甸和美國

抗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打緬甸和美國

發布時間: 2022-06-15 04:39:23

㈠ 二戰日本為什麼要控制緬甸和泰國

亞洲一個有趣的國家:泰國。
二戰前,泰國是東南亞唯一的主權國家。二戰時,他又沒有受到侵略,而且二戰後,他還抓住機會,獲取了不少利益。可謂是外交大贏家。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二戰前,二戰前,泰國並沒有像越南、菲律賓、印度這樣成為殖民地,為什麼呢?因為它處在印緬跟越南之間。
印緬是英國殖民地,越南是法國殖民地。泰國夾在中間,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從而獨善其身。

當時國際上認為,東亞三個國家保有主權,中國、日本以及泰國。中國是太大,誰也沒本事一個人吞下。日本是因為明治維新,從綿羊變成狼。而泰國是因為聰明。
二戰爆發後,日本開始搞起了侵略,因為美國的物資限運,日本不得不冒險一試,南下到東南亞,搶老牌帝國的地盤。
這時,它就盯上了泰國,因為泰國是主權國家,從泰國下手,可以免除美英法這些國家的注意,在泰國占穩腳跟,右可以下新加坡,進菲律賓,左可以攻印度緬甸。
於是,1940年,日本開始做泰國的工作,跟泰國簽了一個《日泰友好條約》。
泰國也有利用日本的意思。
為什麼呢?泰國也是比較苦啦,他處在英法之間,兩國時不時劃它的地皮。所以泰國想引日本到東南亞來,利用日本來搶回地盤。
日本抓住泰國這個心理,開始積極使壞,比如讓泰國進攻柬埔寨。為什麼進攻這呢?因為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嘛,法國又已經被德國打趴下了。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泰國聽日本這么一分析,大腿一拍,小日本,你太有才了。於是,泰國出兵柬埔寨。這個時候,法國雖然敗給德國。但在海外還是有實力,尤其是對付泰國,還是比較輕松。法國的海軍殺到泰國的閣昌島,一頓猛揍,最終幹掉了泰國海軍四分之一的船,擊斃三百多人,而法國只有一些水手受傷。打出了零比三百的戰績。這個時候,日本出面了。要求大家談判,因為法國維希政府是個傀儡政府,聽德國的指揮。日本又是德國幫凶,所以最後法國反而割了地皮給泰國。當年,法國在鎮南關敗於我國,卻利用帝國的地位與關系,讓我們賠錢,使我們中國雖勝尤敗。現在,法國也嘗到這樣的滋味了。這樣一來,泰國認為他們是勝利方,現在曼谷還有一座閣昌島海戰勝利紀念碑。

打了這回交道,泰國嘗到了跟日本合作的甜頭。
到了第二年,日本正式決定南下。首先就是登陸泰國。泰國還抵抗了一下,不過數小時後,就從了日本,宣布借道給日本。日本在東南亞選好了泰國這個立腳點,才開始偷襲珍珠港,全面發動太平洋戰爭。
此後,泰國跟日本的關系打得火熱。兩人簽了《日泰同盟條約》,泰國全境向日本開放。泰國軍隊幫助日本打仗。不過,泰軍的戰鬥力就馬馬虎虎啦,日本也不挑,專門派人去培訓。不管怎麼說,沖上去,當個炮灰也是好的
5攪?942年,泰國直接向英美宣戰,這膽量也是猴賽雷了。這樣,泰國就加入了軸心國。所以,德國在歐洲有義大利(雖然意麵們老添亂),日本在亞洲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過,泰國也發現,日本也真把他們當驢使,不但借他們的道,還征他們的物資,用他們的人。泰國這才知道,這是引狼入室了。
這時,泰國一個外交官做出了一個舉動。
泰國駐美大使社尼?巴莫在華盛頓宣布跟泰政府斷絕關系,並宣布泰政府無效,要成立「自由泰人運動」。這個跟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是一樣的,不過,自由法國畢竟還有軍隊和在外的殖民地。這個自由泰就是一群外交官。可是,就是這個舉動在最後幫助泰國避免陷入戰敗國的地位。
話說泰國發現跟著日本沒啥好果子吃了,他們也不白給,白天給日本出謀劃策,到了晚上,搖身一變,個個成了地下工作者,跟中國有聯系,跟美國也接觸。可謂是一顆紅心兩手准備。
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泰國一聽,很生氣,馬上發表宣言,說日本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好的一起東亞共榮一輩子的。你怎麼就投降了呢?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分,差一秒都不是一輩子!
日本相當內疚,連忙道歉,說不好意思,讓兄弟你失望了,不過,我實在頂不住了,美國有原子彈,再不降,我一億國民要玉碎得連碴都沒有。
當日本陷入深深的自責,認為自己坑了隊友時,泰國終於不想配合演戲了,跳出來表示當初我們的對英美的宣戰不算數。
宣也宣了,打也打了,不算數,你以為戰爭是過家家?

日本通過你們的道,殺了多少東南亞人,知道不?不過,美國從東南亞的局勢出發以及自己的需要出發,接收了泰國的這個神說法。事情似乎就這么結束了,接下來一幕,又把日本驚到了。二戰後,開始對日清帳。中國、菲律賓這些國家開始要求日本賠償戰爭損失。在這一群人里,赫然就有泰國的身影。原來,泰國宣稱日本在泰徵用了很多物資,沒給錢。還真不是訛錢來了,有帳本,清清楚楚。
日本這才明白,泰國這個哦米拖佛國也不是好忽悠的,當年拿的泰國群眾一針一線都記著帳呢。
日本當時被一大群人追債,現在這個曾經的盟友都來要債,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最後,日本是賠了150億日元了事。

㈡ 日本進攻中國路線 日本為什麼進攻緬甸

中國:北路從東北向華北,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南下進攻蘇魯豫皖,一路西晉進攻山西。進攻蘇魯豫皖的部隊與中路淞滬會戰後進攻南京的部隊匯合,西進進攻湖北。南路,則是在進攻廣州,香港。北、中、南三路軍隊,在抗戰正式爆發的2年內,日軍佔領了中國東、中部最富庶的地區,國民政府被迫西遷重慶。
東南亞:日本法屬印支事件之後,沿中南半島南下,攻下緬甸、寮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兵鋒最遠處道道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並長期佔領巴布亞紐幾內亞。
太平洋:41年底,偷襲珍珠港,暫時取得了西太平洋的控制權。
遠東:38年挑起「諾門坎事件」慘敗後轉而進攻阿留申群島。
1942年初,日本侵佔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日本佔領緬甸後,在緬甸實行殖民統治。許多緬甸人民積極展開與日本的斗爭,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不過,緬甸國內也有很多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希望緬甸獨立的人士,如緬甸歷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昂山。他在抗日戰爭前曾在日本組織和訓練緬甸獨立義勇軍,因此對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日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的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獨立後,政策卻出現了大轉變,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開始反攻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即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並在獲得英國的承認後,在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由於日本人早先對緬甸獨立所做出的幫助,昂山率領的緬甸政府在戰後對日本持一種比較同情的態度,可以從戰後賠款等問題上體現出來。

㈢ 二戰時候為什麼日本又侵華又打美國的

這個就要從一戰後說起了,一戰後的世界格局是大英帝國疆土遍布全球,法蘭西共和國殖民地遍布北非中東和美洲,南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勢力范圍,北美的加拿大是英國的,墨西哥是法國和西班牙的勢力范圍。所以當時的美國還算是個二流國家,這個國家1783年才正式獨立,所以到二戰前才短短150多年的歷史,積累的國力遠不如大英帝國,法蘭西和蘇聯。那美國作為列強之一,想要殖民地,可是加拿大是英國的,墨西哥是法國的勢力范圍,美國不甘心卻又惹不起英法。當時世界上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的潮流剛剛開始,美國是產油國,蘇聯也是產油國,當時中東的石油還沒被完全勘探開發,所以主要產油地區就是蘇聯和美國。但是石油是戰爭的血液,這已經是列強心知肚明的事情了。為了石油,為了經濟,為了世界霸權,列強們勾心鬥角起來。當時的蘇聯在高加索地區已經擁有產油區,但蘇聯聽說了中東有石油,美國英國法國也清楚,大家誰也不願意把中東那塊肥肉給蘇聯,因為蘇聯離中東非常近,而當時的伊朗是英國的勢力范圍,敘利亞是法國勢力范圍。於是,大家決定找個人來打蘇聯。西方列強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剛在德國上台的希特勒,美國英國通過銀行向德國輸送楊計劃和道威斯計劃,巨額的貸款以及飛機發動機技術輸送給了德國,美國和英國更是縱容世界東邊的日本侵華,日本侵華所需的鋼鐵石油80%來自於美國,美國當時無償貸款給日本,日本拿著貸款來的美元買美國的廢鋼鐵和石油侵略中國,從中國殖民地上大肆搜刮金銀財寶,煤炭,木材。掠奪中國的自然資源和金銀還美國的貸款。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所以很好控制。當時美國給日本的任務是拿下中國東北,以偽滿洲國為基地北向進攻蘇聯,配合希特勒的西線進攻,雙線夾擊蘇聯。當然人家德國和日本也不傻,心裡清楚你就是想利用我,那我也利用你。於是西線的希特勒與斯大林密謀瓜分了波蘭,閃擊戰打敗了法國,法國是完全沒做好戰爭准備,它沒想到本來說的好好的你去打蘇聯,結果你怎麼回頭打我來了?所以很快法國就覆滅了。雖然德國用煤炭提煉化工油品有一定進展,但是50%的軍用油料還是需要原油進口,英國當時控制著大西洋海道,掐斷了德國的石油貿易線路,沒辦法,希特勒為了第三帝國的輝煌,把眼光瞄向了蘇聯的高加索油田,所以你看,希特勒的三個裝甲軍團,兩個都是向南高加索地區進攻的,只有一個是莫斯科方向擋住背面的紅軍。日本也不傻,你美國不是想讓我去西伯利亞打蘇聯嗎?我就派少許的關東軍去試探試探,結果日本陸軍的輕型坦克和馬步槍根本不是朱可夫的強大重型機械化軍團的對手,1939年諾門坎一戰日本慘敗,日本人苦思冥想,西伯利亞苦寒之地,佔領了也不好種莊稼,還打不過,不知道硬拼會死多少人,於是乎日本人決定採用南向政策。南向包括兩個分支,一個是向中國內陸地區進攻,另一個是海軍攻打東南亞,因為東南亞有橡膠。但當時的東南亞,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印尼和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印度支那(現在的寮國柬埔寨越南)是法國殖民地。於是日本決定向同盟國宣戰。日本人在1941年與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後,美國就非常惱火(小老弟拿下幾片土地後敢不聽黑老大的話了?!讓日本做大的話會影響整個戰略布局,日本不是條聽話的狗!要對付日本了!),開始出台法案制裁日本,比如減少石油對日出口,同時開始扶植蔣介石政權,派飛虎隊從緬甸幫助中國進行空戰,貸款給中國(高息)買美製槍炮。日本人很生氣,覺得想要建立帝國,必然要早晚與美國一戰,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偷襲了珍珠港,先把太平洋艦隊毀了,這樣能為日本爭取1到3年的太平洋攻略緩沖時間。當然東南亞是日本的戰略運輸海道,因為1941年後,中東的石油開始開采了,日本決定擺脫對美國的石油依賴,只要打通馬六甲,帝國的能源安全就可以解決。所以不惜與英法美開戰。偷襲珍珠港的同一天海軍保護著陸軍就登陸了菲律賓,把麥克阿瑟打跑了。

㈣ 為什麼當年小日本 不直接全力侵略 中國,而是分散了那麼多兵力有打朝鮮的緬甸的還去打美國是不是吃錯葯了

客觀原因是日本國土狹小,缺少戰爭資源。
日本人在戰爭開始,以為他們可以迅速佔領並打敗中國,但現實是,中國地域太大,而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蔣介石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基於兩國的實力差距 ,於1938年開打了淞滬會戰, 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開始了長期作戰,自此日本被迫分散了兵力,在中國多方開展,隨著戰爭的繼續,日軍在東向西,及北向南推進的過程中都受到了中國軍隊的強力抵抗,隨著戰爭的繼續,日本由於本國地理狹小,缺少各種資源,同時以英美為主的西方國家,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等戰略物資的禁運,隨著戰爭無期限的繼續,為獲取戰爭資源以進行戰爭,不得不得相繼入侵實力更加弱小的東南亞國家,在這些國家獲取戰爭資源,輸送到中國戰場。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因為美國對日本實施了禁運,同事美國的海軍就駐扎在珍珠港, 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為了去除掃盪東南亞的後顧之憂,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消滅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
所以根本主觀原因是他錯誤的低估了中國軍民的戰爭智慧及力量,沒有實現三個月打敗中國的作戰計劃,被中國拖入持久戰,日本不去別處侵略搶奪資源,在中國的戰爭就無法繼續,隨著時間推移,必然被中國軍隊趕出中國,所以別無選擇,只能相繼入侵弱小國家,獲取戰爭資源。

㈤ 二戰時,日本在侵華的時期為什麼同時向美國開戰

這個就要從一戰後說起了,一戰後的世界格局是大英帝國疆土遍布全球,法蘭西共和國殖民地遍布北非中東和美洲,南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勢力范圍,北美的加拿大是英國的,墨西哥是法國和西班牙的勢力范圍。所以當時的美國還算是個二流國家,這個國家1783年才正式獨立,所以到二戰前才短短150多年的歷史,積累的國力遠不如大英帝國,法蘭西和蘇聯。

那美國作為列強之一,想要殖民地,可是加拿大是英國的,墨西哥是法國的勢力范圍,美國不甘心卻又惹不起英法。當時世界上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的潮流剛剛開始,美國是產油國,蘇聯也是產油國,當時中東的石油還沒被完全勘探開發,所以主要產油地區就是蘇聯和美國。但是石油是戰爭的血液,這已經是列強心知肚明的事情了。為了石油,為了經濟,為了世界霸權,列強們勾心鬥角起來。當時的蘇聯在高加索地區已經擁有產油區,但蘇聯聽說了中東有石油,美國英國法國也清楚,大家誰也不願意把中東那塊肥肉給蘇聯,因為蘇聯離中東非常近,而當時的伊朗是英國的勢力范圍,敘利亞是法國勢力范圍。

於是,大家決定找個人來打蘇聯。西方列強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剛在德國上台的希特勒,美國英國通過銀行向德國輸送楊計劃和道威斯計劃,巨額的貸款以及飛機發動機技術輸送給了德國,美國和英國更是縱容世界東邊的日本侵華,日本侵華所需的鋼鐵石油80%來自於美國,美國當時無償貸款給日本,日本拿著貸款來的美元買美國的廢鋼鐵和石油侵略中國,從中國殖民地上大肆搜刮金銀財寶,煤炭,木材。掠奪中國的自然資源和金銀還美國的貸款。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所以很好控制。當時美國給日本的任務是拿下中國東北,以偽滿洲國為基地北向進攻蘇聯,配合希特勒的西線進攻,雙線夾擊蘇聯。

當然人家德國和日本也不傻,心裡清楚你就是想利用我,那我也利用你。於是西線的希特勒與斯大林密謀瓜分了波蘭,閃擊戰打敗了法國,法國是完全沒做好戰爭准備,它沒想到本來說的好好的你去打蘇聯,結果你怎麼回頭打我來了?所以很快法國就覆滅了。雖然德國用煤炭提煉化工油品有一定進展,但是50%的軍用油料還是需要原油進口,英國當時控制著大西洋海道,掐斷了德國的石油貿易線路,沒辦法,希特勒為了第三帝國的輝煌,把眼光瞄向了蘇聯的高加索油田,所以你看,希特勒的三個裝甲軍團,兩個都是向南高加索地區進攻的,只有一個是莫斯科方向擋住背面的紅軍。

日本也不傻,你美國不是想讓我去西伯利亞打蘇聯嗎?我就派少許的關東軍去試探試探,結果日本陸軍的輕型坦克和馬步槍根本不是朱可夫的強大重型機械化軍團的對手,1939年諾門坎一戰日本慘敗,日本人苦思冥想,西伯利亞苦寒之地,佔領了也不好種莊稼,還打不過,不知道硬拼會死多少人,於是乎日本人決定採用南向政策。南向包括兩個分支,一個是向中國內陸地區進攻,另一個是海軍攻打東南亞,因為東南亞有橡膠。但當時的東南亞,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印尼和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印度支那(現在的寮國柬埔寨越南)是法國殖民地。於是日本決定向同盟國宣戰。

日本人在1941年與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後,美國就非常惱火(小老弟拿下幾片土地後敢不聽黑老大的話了?!讓日本做大的話會影響整個戰略布局,日本不是條聽話的狗!要對付日本了!),開始出台法案制裁日本,比如減少石油對日出口,同時開始扶植蔣介石政權,派飛虎隊從緬甸幫助中國進行空戰,貸款給中國(高息)買美製槍炮。日本人很生氣,覺得想要建立帝國,必然要早晚與美國一戰,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偷襲了珍珠港,先把太平洋艦隊毀了,這樣能為日本爭取1到3年的太平洋攻略緩沖時間。當然東南亞是日本的戰略運輸海道,因為1941年後,中東的石油開始開采了,日本決定擺脫對美國的石油依賴,只要打通馬六甲,帝國的能源安全就可以解決。所以不惜與英法美開戰。偷襲珍珠港的同一天海軍保護著陸軍就登陸了菲律賓,把麥克阿瑟打跑了。

㈥ 日本發動緬甸戰役的目的是什麼

日軍為了保證馬來亞作戰的側翼,鞏固印度支那、泰國佔領區;切斷美英對中國進行補給的滇緬公路,配合中國戰場的日軍作戰;脅迫蔣介石投降;威脅印度,迫使印度脫離英國,同時企圖將緬甸作為長期占據南亞地區的北翼據點,掠奪緬甸的豐富戰略資源,遂於1942年1月初發動緬甸戰役。

㈦ 為什麼日軍要佔領緬甸

日本當局把緬甸看作是南方佔領區的一道西南屏障。日軍看到,佔領緬甸,不僅可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大陸屏障,還可以西進印度,下中東與德軍會師,北上中國西南地區,切斷滇緬公路。日軍如果佔領緬甸,就能控制印度洋,就能從海上控制印度和中東,就能有力地支援太平洋海戰。日軍認為,佔領緬甸,「不但是為了切斷援蔣路線,從保衛西面的角度來說,也是特別應予重視的地區」。

㈧ 日本為什麼在侵略中國的同時打美國

這是日本的無奈之舉。
1:中國雖然資源豐富,是日本一直希望佔領的一大片土地。但是中國當時還沒有探明並且開採的石油資源(中國的石油在解放後才逐漸探明開採的)。日本的石油仍然基本全部依靠進口。而且都是從美國進口。
2:中國國民政府是美國扶植的,日本在東南亞進攻的印度緬甸等國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也是美國的盟友。雖然日本和美國一開始沒有直接開戰,但實際上已經處於敵對的地位。
3:因此,美國對日本實行的石油禁運。這樣日本喪失了石油來源,想要繼續侵華戰爭或其他戰爭,必須得到石油來源。而當時最近的石油產地是在菲律賓和印尼(當時是荷蘭殖民地)附近。
而菲律賓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進攻菲律賓等於想美國宣戰。
4:必須和美國作戰,而日本自知實力差於美國,所以認為如果和美國開戰,則必須在戰爭初期就取得優勢。
5:美國早就想到日本會對美國宣戰,只不過沒想到日本會冒險的偷襲珍珠港,而是以為會入侵菲律賓。
6:結果日本突然襲擊珍珠港,取得了太平洋的海面優勢,並且隨後迅速佔領了菲律賓和印尼,獲得了石油資源。鎮守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只能逃到澳大利亞。

㈨ 二戰時美國中立,日本明明實力不如美國,為何要如智障般強攻美國

估計一大堆的人會在想,小鬍子怎麼找了這么兩個豬隊友。一個戰五渣的意呆利。尤其是拉仇恨的小日本,日本41年轟炸珍珠港之後被美國吊打,成為了軍史界的一個笑柄。但今天瘋狗我又來扯個淡,談談日本那會為什麼會去轟炸珍珠港,當真是自我膨脹了去惹大龍求虐?

當然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渣渣意呆利不提,德國東線被毛子擋住一波反推,日本被咱們拖住的同時還去招惹美帝被種蘑菇。

最後說一下,現在還有很多人會說:抗戰的勝利很大程度靠美國。我只提一點,如果不是靠著我們先輩在如此裝備劣勢下,從南京撤到重慶。再組織國內外各種勢力的反抗,哪有那麼容易勝利。反觀法國、波蘭之類的,首都被推平直接傀儡政府上台,能和我們比?

㈩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突然向強大的美國開戰呢

美國要護住自己在東南亞的地盤。日本想在東南亞“分一杯羹”。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日本要“有所作為”必須要和美國“碰一碰”,於是日本決定向強大的美國開戰!

隔岸觀火的美國被日本拖下水,參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美國可能想不通日本“這個彈丸小國”為何敢對自己動手,而在日本看來他們是別無選擇,在其他地區的“行動”需要兵員、石油、礦產。如果不能擴大殖民地,就很難實現長久的進攻,他們才不得不和美國開戰,這是日本的心理活動,事實證明他們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9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8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