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為什麼緬甸只拜一個佛

為什麼緬甸只拜一個佛

發布時間: 2022-06-14 12:47:31

Ⅰ 緬甸小勐拉:為什麼一個信仰佛 卻只有賭與女人的城市

緬甸189883老街48670一樣的現象

Ⅱ 緬甸人拜佛的習俗

緬甸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到處都是寺廟佛塔。據說在緬甸,你無論站在什麼地方,隨便望一眼,都會看見許多寺廟佛塔。真可謂:佛祖無處不在! 到了緬甸,到處要赤腳,很多時候不能穿鞋,也不能穿襪子。否則,就會犯了當地宗教風俗之大忌:對佛祖不敬。在緬甸,要進入寺廟佛塔燒香拜佛,一定要遵守規矩。這規矩就是:你必須把鞋脫掉,方可入內,任何人都不例外。上至國家的領導人,下 不支持Flash 旅遊目的地下一站:太空 戶外探險,愛恨交織 新喀里多尼亞天堂之旅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到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但傳說在緬甸歷史上有過一次例外,那是在80年代,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應邀訪問緬甸,參觀仰光大金佛塔時,因其年邁體衰,也因其德高望重,惟一一次破例,讓她穿著鞋襪走進了金碧輝煌的神聖的大金佛塔。聽說這件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緬甸人用這種赤腳的方式,表示對佛祖的虔誠之至——上可知天,下可會地。我心坦誠,一心敬佛。因為光腳是表示赤誠,所以那些沿著緬甸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鄉村小道化緣的和尚,無論天晴下雨,一律赤腳而行。一是以此而昭示世人,自己對佛祖很虔誠;二來也是表示對施主的尊敬。 而那些對佛祖同樣虔誠的施主,施捨時也要光著腳,把早晨煮好的米飯一勺一勺地盛到和尚們的缽里去,穿著棗紅色袈裟的和尚們則排著長隊,依次領取。這是樹木蔥蘢的緬甸早晨的一景。 因為經常要光著腳,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緬甸為什麼人人穿拖鞋了。平民百姓無論做工還是休閑,都只穿拖鞋;甚至有些緬甸政府要員,在隆重的國宴上或會見外國政要時,也都穿著拖鞋。一開始我看見這種情景,感到有些不習慣。但時間長了,了解到緬甸人赤腳的風俗後,便非常理解他們了。除了天氣太熱、赤腳穿拖鞋舒服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燒香拜佛方便。緬甸人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一天要拜很多次佛。 因此,在緬甸穿襪子的機會或穿襪子的人極少。那些想推銷襪子的人可千萬別打錯算盤,到緬甸來推銷襪子或開辦一家襪子工廠。(成德文)

Ⅲ 緬甸的問題

緬甸著名之特產品,首推珠寶玉石和珍珠,其它和竹編手工"漆器",表現在傢俱、花瓶等,相當精緻。

緬甸盛產金礦,由寶塔、佛身表面所鋪的金箔,即可強烈感受到,盛產金礦、金飾自然物美價廉,但要特別注意,皆凡金飾、珠寶及遠近馳名的緬甸玉,都只能在國營的商店購買,因為緬甸法律規定,必須持有國家的購物憑證,你購買的商品才能出關。

除此之外,傳統手工藝品如木雕、藤製品、綴滿亮片色彩艷麗的沙籠,在仰光的翁山市場都可以買得到,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你才會深刻地體會到,緬甸這個文明古國絕非浪得虛名。

在中國有市場的肯定是玉啊

Ⅳ 關於緬甸佛教,可追加

1,緬甸佛教屬於南傳佛教。緬甸在公元11世紀前的文獻記錄幾乎沒有,只能從外部的資料去理解。上座部佛教幾時傳入緬甸則不可考。在公元11世紀,上座部佛教已經傳入緬甸,只是一直不被重視。阿奴律陀王(蒲甘王朝)改革以及統一當時的緬甸信仰以及佛教各派(墮落非法行為),並且得到阿羅漢長老的幫助,從一個叫做直通的地方得到了三藏經典。從此緬甸蒲甘王朝的上座部佛教被淘汰了,變成直通傳來的上座部佛教。後來阿奴律陀王還派遣僧團到斯里蘭卡校對三藏經典,確定彼此無誤。從此上座部佛教就是緬甸發揚光大。

2,出家的男子,佛教稱為比丘。女子稱為比丘尼。和尚一詞,是翻譯詞。意思是老師,是僧徒給於老師的尊稱。 尼姑是比丘尼的俗稱,尼姑一詞是從俗稱尼俗變化而來的。 佛教出家者並沒有社會地位的問題。

3,五體投地。所謂的五體式頭,雙手,雙腳。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方法來解釋五體投地,也導致現今的跪拜方法各有不同。拜佛除了跪拜之外,還有鮮花,食物供養佛陀以及僧團。如果只是佛像和佛塔的話,那麼除了跪拜之外,鮮花供養以及贊嘆佛陀的功德。

補充回答。

佛教律藏中有說明,男子可以7次出家,但女子只能一次出家。南傳佛教因為在歷史的傳播中女性出家的傳承斷了,所以緬甸並沒有女性出家。最多是十戒尼。

Ⅳ 泰國、緬甸、柬埔寨主要信奉的宗教是佛教嗎小乘佛教是佛教的意思嗎

泰國、緬甸、柬埔寨主要信奉的宗教是佛教,小乘佛教是佛教。

泰國、緬甸、柬埔寨均將佛教定為本國的國教。佛教90%的人信奉佛教;柬埔寨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徒占人口的2%,其他佔3%。

漢朝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佛教的發源地在印度,然而印度佛教早已沒落,在其傳入中國經過漢化後佛教自成一體發揚光大。

(5)為什麼緬甸只拜一個佛擴展閱讀

佛教,本分有原始佛教與後期佛教。原始佛教又稱為小乘佛教,後期佛教又稱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脫胎於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在小乘佛教的基礎上兼容並蓄,形成新的佛法,而小乘佛教仍然堅守傳統的佛法。

小乘佛教只信仰釋迦摩尼佛,而大乘佛教除釋迦牟尼佛外,還有阿彌陀佛佛、彌勒佛、葯師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四大菩薩。

小乘佛法講究修自身,而大乘佛法則是主張普度眾生,照亮十方世界。小乘佛教講究禍福自擔、因果自負,因此沒有迴向;大乘佛教認為福德可以轉移,因此講究迴向。

Ⅵ 為什麼緬甸政府害怕國內的40W僧侶

2007年9月緬甸僧侶大規模遊行,有約一萬僧人身著紅色袈裟,走上仰光街頭。另外有大約一萬市民加入了僧人的遊行隊伍。這次示威僧人為昂山素季的祈福,可以看作緬甸兩大政治力量攜起手來。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僧侶在民眾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對僧侶的示威遊行,軍政府不敢用慣常的暴力手段進行鎮壓。一些僧侶在遊行隊伍中呼喊:「我們是為了你們(百姓)而行動,請你們加入我們」。有的僧人喊出了「這是我們的任務」的口號。這也是1988年緬甸人民起義所用的口號。
我記得1963年,南越高僧釋廣德在西貢自焚,抗議吳庭艷政府的獨裁統治。在中南半島(支那半島),這個佛教盛行的地區,僧侶有時不止宗教人員這么簡單,由於信仰普遍,他們的行動也是反映了較為廣泛的民意。
在緬甸,對軍政府威脅最大的是有西方支持的民主同盟和北方各反政府武裝,僧侶作為一個群體來說,不太可能成為軍政府直接推手,有可能成為支持民盟的強大陣線。如果有一天,軍政府下台,緬甸民主化,最大的可能是民盟領導的顏色革命促成的。
總之,雖然緬甸有數十萬的僧侶,由於佛教的教義,註定僧侶不會是暴力革命的主體,但也不要忽略他們的效應。畢竟,無論是先前所說的南越高僧自焚事件,還是緬甸的僧侶遊行抗爭事件,都反映了他們是世俗的人,而非世外之人,他們也是民意的強烈表達者。因此,緬甸政府有畏懼之心,可以理解。

Ⅶ 泰國和緬甸的佛教有哪些不同之處

東南亞佛教(Buddhism in South East Asia)
以南傳上座部為主的佛教。主要傳播於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據有關史料記述,公歷紀元前後,上座部佛教已在東南亞流行。《太平御覽》引萬震著《南州異物志》稱:「林陽在扶南西七干余里,地皆平博。民十餘萬家,男女行仁善,皆侍佛。」《水經注》引竺枝著《扶南記》中也有「扶南舉國事佛」的記述。扶南即柬埔寨的古稱。2~6世紀,東南亞佛教已很隆盛。比佛教傳入更早的婆羅門教,經與佛教文字並存和融和的階段之後,雖為佛教所取代,但對佛教的影響仍然存在。婆羅浮屠、吳哥寺、薄甘王朝的塔寺以及其它一些寺廟建築、佛像雕塑和佛事儀式,都帶有一定的婆羅門教色彩。十世紀以後,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國家封建領主的推崇和提倡,並加強了同錫蘭(今斯里蘭卡)的聯系,互派僧侶留學,根據巴利語音序創立本民族文字,用以寫定音譯巴利三藏典籍,確定了摩訶尼迦耶和達磨育特兩派僧王制度,佛教被尊為國教,在大眾中產生了深刻影響。18世紀到現代,泰文、緬文、高棉文、寮國文的巴利三藏音譯編纂工作逐漸完備,並進一步將部分經卷譯為本民族文字,使上座部佛教得以更加廣泛地流傳。
寮國
1世紀初期,大乘佛教和婆羅門教曾一度流行於南部地區。14世紀中葉,由柬埔寨傳人上座部佛教,被尊為國教,並確立了達磨育特和摩訶尼迦耶兩派僧王制度。16~17世紀,曾一度成為東南亞的佛教中心,修建了許多寺塔,雕塑了佛像,創立巴利語佛教學校和實行僧侶考試制度。19世紀末,淪為法國殖民地後,佛教受到嚴重的打擊,寺塔被毀經像被劫僧侶慘遭殺戮。隨著20世紀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佛教又出現復興的氣象,成立全國統中的佛教組織機構,整理出版了寮文巴利三藏典籍,並恢復以寺院為主的巴利語教學的教育中心制度。
柬埔寨
早期的宗教信仰,除了原始的拜物教和精靈崇拜外,在公歷紀元前後,即深受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影響。5~6世紀時,大小乘佛教開始傳人。由於同中國和印度的貿易往來頻繁,大乘佛教得到較大的發展。其間高僧迭出。碩學沙門到中國傳教、譯經者不乏其人,如6世紀上半葉,即有僧伽婆羅和曼陀羅仙等人。9世紀後,已成為東南亞的佛教中心,但印度教也並行不衰,9世紀末創建、12世紀完成的吳哥城以及以後建立的吳哥窟大伽藍;即為兩教混合在寺廟建築上的反映。此後,由於受到外族的影響,大乘佛教和印度教趨於衰微。14世紀中葉之後,泰國的上座部佛教傳人柬埔寨,逐漸推行兩派僧王制度,並定為國教。國王為佛教的當然護持。20世紀初葉,柬埔寨人民在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斗爭中,雖然許多佛寺受到破壞,但佛教仍有一定的發展。很多僧侶參加反殖民主義的斗爭,創辦了巴利語學校、西哈努克大學和佛教研究所,出版了高棉字母的巴利語三藏典籍和高棉文譯文的部分上座部經論。
泰國
古稱暹羅。從那坤巴通發掘出的佛教文物和寺塔遺址判斷,早在公元前,已有小乘佛教的傳人。以後,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才由印度傳人南暹羅及其沿海鄰國。11世紀,緬甸的阿努羅陀王朝崛起,其勢力擴展到暹羅北部和中部的許多地區,阿努羅陀王篤信小乘佛教,並大力支持其發展傳播。因此,小乘佛教又一度在暹羅特別是北部地區流行。13世紀中葉,泰族在速可台建立了獨立的部族國家,勢力逐步向南擴張,將南暹羅地區納入其統治范圍,並接受流行於這個地區的大乘佛教。同時,帶有婆羅門教色彩的大乘佛教宗教儀式,也逐步為泰國小乘佛教信徒所接受。此前,錫蘭曾於12世紀時舉行佛教第七次結集,整頓僧團組織,嚴肅戒律,使上座部佛教在錫蘭臻於隆盛。當時北暹羅地區的一些部族國家,都派遣比丘前往學習,並傳人具足戒儀式。速可台王朝建國初期,錫蘭教派勢力,已擴展到南暹羅地區,並在那坤室利塔瑪羅陀建立錫蘭派傳教中心。速可台王朝第三代君主拉馬康亨,曾迎奉錫蘭僧團到都城弘揚教義,使錫蘭教派得以流行,而大乘佛教卻退居次要地位。此後,佛教在封建君主的護持下,逐漸形成僧王制度,佛教幾成全民信仰,滲透到日常生活習俗之中。速可台王朝第四位君主黎汰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曾一度出家為僧,開創了泰國國王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出家為僧的先例。他於1361年迎請錫蘭高僧,用上座部佛教統一了本國的宗教。
1767年,大城王朝的阿瑜陀耶為緬甸攻陷時,王宮和各寺院所藏典籍及經像文物,均毀於兵火。吞武里王朝建立後,國王鄭昭下令收集佛教文獻,匯集整理保存,但不久鄭昭被殺身死,此項工作遂告停頓。曼谷王朝建立後,拉瑪一世繼承鄭昭未竟的事業,於1788年召集230名碩學比丘和30名皇家學者,對已收集的三藏典籍進行整理編定,此即泰國佛教史上的第九次結集,編定的三藏名為「結集版三藏」或「皇家版三藏」,共計288篋。在拉瑪四世統治時(1851~1868),對佛教進行了改革,在上座部內出現了一個要求嚴格遵守戒律的派別,稱為「正法派」而把傳統的佛教稱為「大眾派」。這兩派在教理上沒有重大差別,只在遵守戒律方面有所寬嚴。現泰國佛教主要是這兩派。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王在位時(1868一1910),提出將全部三藏付印的計劃。付印前,不僅對泰文本作了詳盡的校訂,還和高棉文、僧伽羅文及孟加拉文進行了比勘,於1893年出版,共39卷,印行1000部。這次編印的泰文藏經,尚遺小部經8種未曾編入。1925年拉瑪七世繼位,遵照其兄拉瑪六世遺囑,重編泰文三藏,收錄所缺的小部各經,編為45卷,於1928年全部出版。現泰國有90%都是上座部佛教徒。
緬甸
佛教傳人較早。根據《島史》記載,印度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曾派須那與憂多羅兩位長老到金地傳教,有人認為金地即今之下緬甸塔通地區,但此說不能認為確鑿的史實。公歷紀元前後,從東南印度到緬甸有航路可通,錫蘭與緬甸的交通通過東南印度為中心而發展起來,因此錫蘭的上座部佛教大概是通過海道傳人的。據驃族(緬甸族一支)古都卑謬發現的碑文記載,5世紀時,錫蘭已流行上座部佛教。6世紀後期,佛教密宗的阿闍利耶教,叉傳人緬甸的蒲甘地區。11世紀中葉,蒲甘王朝阿努陀羅王統一緬甸全境,他排斥了阿閡利耶教,立上座部佛教為國教,尊阿羅漢長老為國師;1058年始創緬文字母,音譯了上座部佛教三藏典籍,奠定緬甸上座部佛教的基?4撕竺宓櫫醭�浼婦�淝ǎ��恢斃歐罘鸞獺?3世紀末,蒲甘王朝崩潰,緬甸出現了南北朝分立,但南北朝都信奉佛教,北方在阿瓦大造寺廟佛塔,南方也修建大金塔。此後歷代國王都將大金塔增高,並敷金箔,增設回顧,形成現代所見的形態。18世紀中葉,緬甸南北朝為雍籍牙王朝所統一,佛教十分繁榮。這個王朝的孟雲王在明恆費時l1年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磚塔和一口大鍾。12~19世紀末,僧伽羅僧伽派和末羅姆摩僧伽派逐漸分裂,形成善法派、瑞琴派、門派等。1871年,明頓王曾召集備派長老2400人於曼德里舉行第五次結集,重編緬文巴利三藏,後將全部經典刻在729塊大理石碑上,以垂永久。隨著20世紀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緬甸僧侶建立了佛教組織,參與反英殖民主義的斗爭。緬甸獨立後,曾於1956年釋迦牟尼涅盤2500年紀念時,邀請各國佛教界代表,舉行了有2500人參加的第六次結集,校勘上座部緬文巴利三藏,印行結集版藏經51卷本。1961年,宣布佛教為國教,繼又取消國教的地位,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目前緬甸佛教徒約占總人口的80%以上。
印度尼西亞
在公歷紀元前後,印度尼西亞是海上交通的要沖,居民都為印度人,主要信仰婆羅門教。5世紀初,法顯去耶婆提(今蘇門答臘及爪哇)時,據他著的《佛國記》所載,當地盛行婆羅門教,但亦有少量的佛教。稍後,印僧求那跋摩赴華,路經闍婆時,已見佛教甚為流行。據中國史籍《宋書》、《南史》和《梁書》的記載,5世紀中葉至6世紀上半葉,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厘等地已廣信佛法,崇仰三寶。7世紀末,在蘇門答臘地區建立了室利佛逝王國。中國高僧義凈往返印度時都在此落腳,據其所述該地大小乘並舉;但從出土的文物看,密教系的觀世音菩薩和多羅菩薩信仰也很普遍。8世紀初,到中國的印度高僧金剛智,曾在室利佛逝滯留,不空即在闍婆拜金剛智為師。可見8世紀前後大乘佛教特別是密教一系在室利佛逝十分流行。8世紀以後佛教由室利佛逝向馬來半島發展,當地王室都信奉密教,在馬來半島建交了大批密教寺院,民間亦多信奉者。
5世紀以後佛教在爪哇廣為流傳。8—9世紀,在中爪哇建立的夏蓮特拉王朝諸王,都信奉大乘拂教與印度教混合的密教,建立了很多寺院,如世界馳名的婆羅浮屠大寺,高達十層,代表十法界,石砌迴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庄嚴雄偉,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奇觀。
10世紀初,室利佛逝的高僧編集了著名的佛教教義書《聖大乘論》。13世紀庚-安祿在東爪哇創建的新訶沙里王朝和14世紀韋闍耶建立的滿者百夷王朝都信奉佛教。爪哇佛教是大乘密教和印度教濕婆派的混合物。他們把佛陀和濕婆看作一體,在崇拜的對象中雜有印度教的很多神祗。15世紀伊斯蘭數傳人爪哇後,佛教和濕婆派的信仰逐漸衰落,以致絕跡。

Ⅷ 緬甸傳統佛教文化哪裡買

緬甸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緬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靈崇拜、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緬甸佛教屬上座部佛教,是緬甸國教。

長期以來緬甸佛教與緬甸政治緊密結合。同時,它還對緬甸文化施予極深的影響,無論語言文字、文化教育,或是文學藝術、建築藝術、手工藝等,都吸收和融入大量佛教文化。所以,緬甸人常說,佛教即緬甸文化。



(8)為什麼緬甸只拜一個佛擴展閱讀:

現今緬甸佛教僧團主要有哆達磨、瑞景、達婆羅三派,在教學上對於所遵奉的三藏聖典大抵是一致的,只有在戒律上,特別是對於所持的用物、著衣法及生活儀禮等,有著若干差別。前二者是傳統的宗派組織龐大僧眾較多;達婆羅派成立最晚,約在19世紀末葉由舊哆達磨派改革而成,戒律上主張嚴格實踐僧眾最少。

依照緬甸的一般習俗,男子在十四、五歲時,須入寺短期出家。在各國佛教中,以緬甸僧侶的測試制度最為嚴格,通過律藏測試的人為持律者;三藏全部通過的人為三藏師,這是緬甸僧侶的最高榮譽。

Ⅸ 緬甸老街:為什麼一個信仰佛 卻只有賭與女人的城市

信仰佛的國家,也有種種邪惡和犯罪。
不僅佛教國家如此,基督教國家更加如此。我們看看美國就知道,美國人90%都信仰基督教,可那裡到處都是艾滋病、婚外情……八國聯軍都信仰基督教,卻侵略中國燒殺姦淫。宗教本身是純潔的,但教徒一定會魚龍混雜。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9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8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