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為什麼緬甸水資源豐富卻鬧水荒

為什麼緬甸水資源豐富卻鬧水荒

發布時間: 2022-06-12 04:48:35

Ⅰ 為什麼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中的一些城市也會發生供水困難

您好,根據您的問題,水資源的豐富程度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地區平均徑流量、年均降水量、水資源人均降水量。如今,社會發展如日中天,水資源也逐漸短缺。就拿我國來說,我國是水資源相對匱乏,依據我國的人口分布情況,我國人口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水資源分布亦是如此,而二十世紀以來我國社會快速發展,水資源污染嚴重,也是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在國外,加拿大等國家也出現了供水困難的情況,發達國家人口分布集中且佔地面積小,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較大,若從郊區用水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和財力成本。此外,工業的發展導致水資源污染,水資源質量下降,城市水資源供給不足,其次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水資源供應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水資源合理利用是解決當前供水困難的主要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條 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水法》第三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
第四條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協調好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
第六條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並保護其合法權益。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有依法保護水資源的義務。

Ⅱ 地理問題:很多國家鬧水荒,主要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是什麼

造成水荒的主要原因有兩點:水資源的時間與空間分布的不均衡、消耗量的不均衡從全球看,是不存在水荒的。但從局部區域看,就不同了,從自然原因看,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在熱帶雨林區,中緯度地區的水資源量相對較少,但從水資源的消耗量看,因為世界人口、城市更多的集中在中緯度地區,低緯和高緯地區相對較少。這樣形成了這樣一種現象:水多處人少,人多處水少,這樣就形成了水荒問題。以上都是從整體角度分析的,如果分析具體國家,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之要從兩點分析:水資源數量的多少(關鍵是河流湖泊的淡水)、消耗量的多少(人口城市的密集程度、經濟的發達程度)

Ⅲ 目前很多國家鬧水荒的原因是什麼用高中地理的知識來回答。誰知道啊,快告訴我吧~謝謝了~~

1.自然原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地形阻擋,寒流減濕,氣候異常)。
2.人為原因(污染、浪費)。
3.社會經濟原因(經濟、人口增長水需求加大)。
4.全球變暖與水循環失衡。

Ⅳ 【填空題】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鬧「水荒」,這是因為:地球上雖然有豐富的水,但()資源少,而且分布();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鬧「水荒」,這是因為:地球上雖然有豐富的水,但(淡水)資源少,而且分布(不均勻);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對水資源的需求增多的同時,(水污染)加重,可利用的水資源遭到破壞。

Ⅳ 近年來,連一些水資源較豐富的國家,也存在水資源緊缺的問題,為什麼

我國地下水資源及開發情況介紹

水資源與能源、人口、生態環境等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我國,水資源已成為城市建設規劃、工農業生產布局及國土整治規劃的制約條件之一。建國以來,國家有關部門一直重視我國地下水的數量和質量,以期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有利的數據保證。

一、我國地下水資源及開發情況

地下水資源在我國水資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其分布廣、水質好、不易被污染、調蓄能力強、供水保證程度高,正被越來越廣泛地開發利用。尤其在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許多地區和城市,地下水成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據計算我國可更新地下淡水資源總量為8700億方,占我國水資源總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開采資源為2900億方。微鹹水開采資源130′108m3/a(見表1)。平原區(含盆地)地下水儲存量約23萬億立方米,10米含水層中的地下水儲存量相當於840毫米,水層厚度,略大於全國平均降水量648毫米,這個比例與世界地下水儲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國地下水開發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類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廣,資源量最大,開發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數量開發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則最小。在以往調查的1243個水源地中,孔隙水類型的有846個佔68%,岩溶水類型的有315處,佔25%,而裂隙水類型的只有82處,僅佔7%。

從目前的供水情況看,全國地下水的利用量佔全國水資源利用總量的16%,其中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是華北地區,其地下水供水量佔全區總用水量的52%。預計在21世紀,我國淡水資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區仍是華北、西北、遼中南地區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國水資源及人口分布、經濟發達程度、開采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相對於區域我國城市特別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尤為突出。目前全國有近400個城市開采地下水作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資源缺口大約為1000萬方,據不完全統計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過60個,如: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沈陽、濟南、海口、西安、西寧、銀川、烏魯木齊、拉薩等;以地下水與地表水聯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連、哈爾濱、南京、杭州、南昌、青島、鄭州、武漢、廣州、成都、貴陽、昆明、蘭州、長春、上海等。

目前城市地下水資源遭受污染的情況較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136個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比較嚴重的有包頭、長春、鄭州、鞍山、太原、沈陽、哈爾濱、北京、西安、蘭州、烏魯木齊、上海、無錫、常州、杭州、合肥、武漢等城市。主要污染源均為工業和生活污染,局部農業區地下水也受到污染,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區的污灌區,目前有污水灌溉農田2000多萬畝,直接污染了地下水,也有的還受到農葯和化肥的污染。

二、城市開發利用分布特徵

1、地下水水資源分布及人均佔有量呈現明顯的地區性差異

南方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約佔全國地下水資源總量的71%,而佔全國國土面積60%的北方地區僅佔到29%,尤其是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面積的西北地區,地下水天然資源和開采資源分別為1100′108m3/a和300′108m3/a,只佔全國地下水天然資源量和開采資源量的13%,但地下水天然資源和開采資源卻分別為2600′108m3/a和800′108m3/a,約佔全國地下水天然資源和開采資源的30%。

此外,受各地人口、耕地和經濟發達程度的不一,各地的人均、畝均地下水資源佔有量有較大的差異。其中以華北片、東北片佔有量最小,人均地下水天然資源量佔有量分別為351 m3和545 m3,畝均地下水資源量分別為228 m3和219 m3。東南和中南片地下水佔有量僅高於華北、東北片。地下水資源佔有量最高的是西南和西北片,西南片的人均地下水資源佔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畝均地下水天然資源佔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人均、畝均地下水資源平均佔有量的差異對各地經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制約作用。

2、北方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

首先,地下水是北方地區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中,地下水佔80-90%,農業用水中,地下水平均佔38%左右,其中河北省佔75%,山西和河南省都在50%以上。

其次,在城市供水結構上,北方地區地下水所佔份額較大,如山東省城鎮工業及生活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高達95%,在河南省17個省轄市中有14個城市地下水的供水比例超過50%。在北方17省以地下水作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中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是城市的唯一供水水源,而鐵嶺、錦州等城市的地下水的供水比例也超過80%。

此外,北方地區的城市地下水開采強度也普遍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華北地區地下水開采程度最高,河北省高達126%,北京109.38%,其它省(區、市)都在70%以上,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大中城市處於超采或嚴重超采狀態,(據統計地下水的實際開采量與允許開采量之比大於1的城市已超過百餘個,如山東省的淄博、煙台、濰坊等城市其地下水的實際開采量與允許開采量之比均已大於1),其中,呼和浩特是以地下水為唯一供水水源的城市,該市開采總量為18351萬方/年,而該地區地下水可采資源量為9478萬方/年,開采量占可采量的193.6%,區內已嚴重超采。

3、南方地區地下水開采程度較低,開發利用的潛力較大。

南方地區雨量充沛,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區內的大中城市多以地表水為主要供水水源或以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供水,除個別城市外,地下水供水比重較低,如長沙、岳陽、昆明、南寧等其地下水供水比例均在20%以下。同時,目前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一般較低,地下水資源可采餘量較大,有較大的開發利用潛力。如廣西的南寧、玉林等城市,地下水的開采量僅占其可采量的15%左右。

4、因地區間開采程度不平衡,引起局部超採的現象較為普遍。

在許多地區和城市,雖然總體上地下水資源的開采量並未超過允許開采量,但由於地區間開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導致局部開采強度分布不均,特別是城區及局部地段過量集中開采,開采強度過大,導致過量開采,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例如,在北方地區雖然有37個地市處於嚴重超采,但仍有1027.16億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開采資源剩餘量,尚有較大潛力可挖。而在城市中這種現象也極為普遍,如濟寧地下水資源相對比較充沛,但在建城區水源地由於日開采34.5萬方/天,超過允許開采量22萬/天,從而造成局部地區嚴重超采,產生地面沉降及水質污染問題。

5、地下水使用中城市生活用水的比例呈上升趨勢

目前城市地下水的使用主要包括為工業、農業及生活用水三個方面。以往工農業用水往往占據主要部分,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由於許多地表水飲用水源容易遭受外界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鎮居民對飲用優質地下水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使得城鎮用水中生活用水的比例正逐步增大的趨勢。如福建省福州市及浙江省的部分城市等都出現類似現象。

三、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將逐年增加,這對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的大中城市本已十分嚴峻的水資源的供需形勢帶來更大的壓力,如甘肅省天水市目前地下水可采量僅為8957′104m3/a,而其城市發展規劃預測城市總需水量達33154′104m3/a,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水資源已成為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制約因素。

2、不合理的開采布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部分城市由於缺乏科學合理開采布局和調蓄,各地區開采程度很不平衡,使得有限的地下水資源無法得到充分有效的開發利用,造成有些地區嚴重超采,而有些地區則尚未合理開發。

3、持續過量開采,降水漏斗不斷擴大

由於持續高強度的過量開采,使得地下水資源不能得到及時補充,使得降落漏斗不斷擴大,甚至造成含水層的疏干。石家莊市由於長年過量開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年擴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89年為36.06m,99年已發展到為39.98m,並形成區域性水位下降。西峰市的十里灣水源地超采極為嚴重,其允許開采量為24.7′104m3/a ,而實際開采量達到206′104m3/a,是可采資源量的7倍,其開采是不斷清耗靜儲量的疏乾式開采,如不控制,含水層面臨疏乾的危險。

4、地下水資源浪費嚴重

城市遠近郊區農業生產過程中水資源浪費問題最為突出,北方地區每年灌溉用水約1400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80%左右。多數地區保持傳統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額居高不下,華北還有許多地區毛灌溉定額維持在400—600立方米/畝.年,西北內陸盆地有的高達700—1000立方米/畝.年,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40%。我國工業用水量的浪費也很大,大部分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平均在30—40%,遠低於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

5、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業「三廢」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而這些污水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環境,構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而過量開采造成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客觀上為廢污水的加速入滲創造了有利條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發現水質污染的地區及城市已有136座,其中污染較為嚴重的有包頭、沈陽、蘭州、西安等城市。

四、過量開采引發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

由於地下水資源的過度開發與不合理利用,不僅加劇了供需矛盾,而且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主要有:

(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由於超量集中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含水介質壓密所至,在我國地面沉降比較嚴重的有北方的天津、滄州、西安、太原、南方有上海、阜陽市以及蘇錫常地區。

(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岩溶水分布地區,特別是城市地下水集中開采局部地段較為多見。地面塌陷問題在我國分布較廣,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發生率高於北方,在南方地面塌陷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有水城、遵義、咸寧、黃石、湘潭等地,北方有臨沂、泰安、棗庄等。

(3)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發生在我國沿海城市地區,主要是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以後,引起海入回灌,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主要有遼寧的大連市、河北的秦始島市,山東的青島市、福建的廈門市以及廣西的北海等。

此外,由於不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環境地質問題還有地裂縫、礦區地質災害等

Ⅵ 水是可再生,但為何某些地方還鬧「水荒」

這個問題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資源並不多;水資源地區分布極不平衡;人口劇增;工農業飛速發展和水污染日益嚴重。下面具體闡述:

(1)在當今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水資源並不多。據現代資料估計,地球上水資源總量為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要淡化海水,代價是極其昂貴的,目前大部分情況還無法利用。而大陸上所有淡水資源總儲量約2820萬立方千米,其中85%集中在南極和格陵蘭地區的冰蓋和高山渺無人煙的冰川中,它在現階段內也難以利用。地球上實際上能為人類開發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河流徑流和地下淡水,而目前能夠為人類開采利用的河流徑流和地下淡水一般只能達到40%。可見,絕大部分水資源,受當今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尚未被開發利用,可用水量有限。

(2)水資源的地區分布極不平衡。地球上有1/3的地區是嚴重缺水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從各大洲的分布情況看,亞洲的河川徑流總量13190立方千米,居世界各洲首位;南美洲次之,達10380立方千米;而大洋洲最少,僅1965立方千米。然而,人均水量的分配情況就不同了,南美洲人均徑流量最多,達58100立方米,超過世界平均值的5.5倍;而人口較多的亞洲和歐洲最少,人均徑流量分別為6465立方米和4850立方米,只有南美洲的1/10。

世界水資源分布圖

(3)人口的激增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使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迅猛增加。

(4)水污染日益嚴重,也是造成當代水資源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現代工業每年排放的廢水達6000立方千米,需要2萬~2.5萬立方千米的干凈水才能稀釋和凈化。在污染源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全世界遭受污染而無法利用的河流越來越多,大大降低了水的利用程度,產生水資源緊缺。

Ⅶ 緬甸河水什麼季節最少

從理論上來說,是一個水資源特別豐富的國家。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每年從印度洋、孟加拉灣方面吹來的西南季風,給這個金塔古國帶來了充沛的雨量。有人估計全緬各地平均年降雨量為80英寸(合2000毫米),按此計算,一年來緬甸全國降水量為1.34億立方米。如果和中國相比,中國全國各地平均年降雨量只有629毫米(mm),不到緬甸的三分之一,一年來全國降水量為6萬億立方米,是緬甸的4.5倍左右。但考慮到中國國土面積是緬甸的14倍之多,人口是緬甸的25倍,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遠遠少於緬甸,是顯而易見了。

「既然這樣,怎麼今年夏天緬甸全國各地都鬧水荒,缺水飲用水呢?」有人可能結合目前的情況,提出這個疑問。

是的,緬甸每年獲得的雨水並不少,但這受制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時間因素,一個是地理因素。

時間因素:降雨量都集中在雨季(陽歷6月至9月),其他季節雨量甚少。去年7、8月間緬甸各地不是鬧水災嗎?就是那充沛的雨量造成的。

地理因素:緬甸全國各地降雨量不均勻。臨海地區雨量特多,北部、東部山區雨量次之,中部地區雨量最少,有的地方甚至不到20英寸(500mm),被稱為「中部乾旱地區」。

有人以中國降雨量的標准來看緬甸,會認為年降雨量500mm也不算少,怎麼會是乾旱地區呢?中國北方地區降雨量都只有400mm呢!

這是忘記了「氣溫」這個條件。緬甸中部降雨量少,氣溫卻特別高,年水蒸發量遠遠高於年降雨量。例如最乾旱的馬奎省、曼德勒省,年水蒸發量達到1700mm—1900mm左右。一年降雨量不到600、700mm,卻蒸發那麼多毫米的水量,這些地方不幹旱還有哪些地方會乾旱呢?

但就是這些地區,去年7、8月間同樣鬧水災。所以有人不無遺憾地說:「如果能把去年7、8月間的那些大水留到今天,也就不會有今年4、5月乾旱的現象出現了。」

當然這是辦不到的,「流水無情」嘛。水總是要流動的,特別是要往低處流,往海里流,你要怎樣才能留住它呢?

「建水庫,修水壩。」有人可能會這樣提議。對,這是最好的留住水資源的一個方法。但就是這個方法,這幾年卻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排斥、抗議。原因是水庫、水壩的修建「破壞了自然環境」、「影響生態」,甚至會使河流斷流、缺水雲雲。

真的是這樣嗎?人們應該冷靜地思考這個問題了。當然一些水庫、水壩修建的不合理,是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的。但如果修建得合理的話,仍是可以造福人類、造福大自然的。在這里就有一個具體的實例可說明之:目前緬甸最大的水壩——德班色(Tapanseik)水壩就緩解了當地的水荒現象。

據《緬甸之光》報5月14日報導,盡管今年各地都因厄爾尼諾現象大鬧水荒,但實皆省德班色水壩地區,由於有充沛的存水,因而當地的夏季農作物的收成都有了保障。該報上提出了許多縣區栽種夏作物面積的數字,有的地區夏作物的面積甚至超過了原定計劃——原因就是由於供水有保障。

如何合理利用上天賜給人們的豐富的水資源,避免以後再出現嚴重的水荒現象,是人們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課題了。

Ⅷ 世界上許多國家鬧「水荒」的原因是

C,總的原因是因為有的國家水多,有的少,造成的

Ⅸ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鬧「水荒」的主要原因是解決方法有

自然原因(氣候乾燥、深居內陸、地形阻擋、寒流)人為原因(污染、浪費)社會經濟原因(經濟、人口增長水需求加大)措施:開源:合理開采地水下,海水淡化、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節流: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節水意識、植樹造林涵養水源等

Ⅹ 水是再生資源,為何世界上許多國家鬧「水荒」

是由於天然水源供應無法滿足所需用水量或水源受污染無法提供足夠清潔水。
水荒應當通過如下措施來解決:1.建造水庫或跨流域調水來補給;2.改革用水工藝,通過城市污水循環再利用等多種方式來壓縮用水量;3.開發新技術和利用新水源,如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由於人類活動改變了天然水的性質和組織,影響水的使用價值或危害人類健康,稱為水污染。有4種類型:
(1)生理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天然水體後引起的嗅覺、味覺、外觀、透明度等方面的惡化;
(2)物理性污染,指污染物進入水體後改變了水的物理特性。如熱,放射性物質,油、泡沫等污染。
(3)化學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體後改變了水的化學特徵。如酸鹼鹽,有毒物質,農葯等造成的污染。
(4)生物性污染,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體,直接或間接地傳染各種疾病。
水污染的危害有3個方面:
(1)對環境的危害,導致生物的減少或滅絕,造成各類環境資源的價值降低,破壞生態平衡。
(2)對生產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於達不到工業生產或農業灌溉的要求,而導致減產。
(3)對人的危害,人如果飲用了污染水,會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變、傳染病及其他一些奇異病症,污染的水引起的感官惡化,會給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情緒受到不良影響。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8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