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蛇長什麼樣子
A. 黃白相間的蛇是什麼蛇
黃白相間的蛇是黃金蟒。
黃金蟒(學名:Python bivittatus)為脊索動物門,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黃金蟒的成體可以長到約7米長。在野外的黃金蟒如果有機會與另一條黃金蟒交配,就會將它獨特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但是這種幾率十分小,因而黃金蟒十分難得。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和泰國北部。
黃金蟒成體長度通常在5~6米,最長可以達7米,並且雌性體型比雄性龐大。其通體金黃並有白色不規則紋路,鱗片滑順,頭頂具有大鱗片以及熱感頰窩。黃金蟒和其它蛇類一樣四肢全部退化,只有尾部留有很小的殘肢;雄蛇交配時用殘肢刺激雌蛇完成交配。
(1)緬甸的蛇長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平均身長可達7米,體重可達91公斤。緬甸蟒大量的脊椎骨增生令其體型不斷加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蛇類野生動物園中的一條緬甸蟒,是全球被飼養的蛇類中體重最重的紀錄保持者,在2005年,其體重達183公斤,體長則為8.2米。
緬甸蟒的身體顏色基調較為淺色,有著許多明顯的黑紋,其斑斕的紋理深受歡迎,在皮革行業中其蛇皮成為相當高級的逸品。緬甸蟒的體紋形態及色彩均與非洲岩蟒(Python sebae)頗為相似,這令許多在野外(多指印度與緬甸的邊陲地區)遇到巨蟒的人,會對此兩個物種有所混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金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蟒
B. 蟒蛇長什麼樣子呀
體長常見的3-5米。頭頸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頭側有一條黑色縱斑從鼻孔開始,經眼前鱗、眼斜向口角。眼下亦有一黑紋向後斜向唇緣,下唇鱗略有黑褐斑,頭部腹面黃白色,體背棕褐色、灰褐色或黃色,體背及兩側均有大塊鑲黑邊雲豹狀斑紋,體腹黃白色。
頭小,吻端較平扁,吻鱗寬大於高,背面可見,鼻孔位於鼻鱗兩側,鼻間鱗長度不到寬度的1.5倍;其後為一對較大的前額鱗;額鱗成對;眼中等大,瞳孔直立,橢圓形;眼前鱗2,;眼上鱗1,較大。
眼後鱗3或4;眼下鱗1;頭頂、顳部均為較小的鱗片;上唇鱗11-13片,第1、2上唇鱗有唇窩;體鱗光滑無棱,頸部54-64行,中段64-72行,肛前40-44行;腹鱗窄小255-263片;肛鱗完整;泄殖肛孔兩側具爪狀後肢殘跡,尾下鱗63-71對。
分布
蟒蛇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東南亞、巴基斯坦東南部、中國南部、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在美國,自 1990 年代後期以來,引入的緬甸蟒蛇(Python bivittatus)作為入侵物種一直存在於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蟒蛇在全世界不少國家也有人把其當作寵物飼養。雖然蟒蛇的牙沒有毒性,但由於蟒蛇體型巨大,可以吞下中大型的動物(例如:豬或羊),對人類有一定程度的危險。
C. 緬甸蟒蛇有毒嗎好不好養喜歡吃什麼小動物
緬甸蟒(學名:Python bivittatus)也有人稱為緬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雙帶蚺,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亞洲岩蟒的亞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種蛇類之一。
它是東南亞地區的本土品種,多居於熱帶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較容易接觸到它們,有時也會出沒於樹木上。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在亞洲緬甸蟒是第二大蛇,僅次於網紋蟒,緬甸蟒身長可達7米,體重可達91公斤。有記錄最大的是飼養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格尼的一條緬甸蟒蛇,長8.23米,重186公斤。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此前最長的一條緬甸蟒長9.75米。但是大部分的個體多在五米以內。緬甸蟒畢生會不斷成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頭較軀體小,無毒。吻端扁平,有3對唇窩(熱感應器官)。體棕褐色,頭背有棕色箭頭狀斑,背面黃色,滿布不規則棕色雲狀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兩側有一對退化的爪狀殘肢。
D. 緬甸眼鏡蛇的介紹
緬甸眼鏡蛇(Naja mandalayensis),蛇亞目、眼鏡蛇科動物,分布於緬甸。
E. 黃金蟒,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
黃金蟒,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
黃金蟒在孵化過程中,基因缺失導致無法產生或極少產生黑色素,使整身體呈淡黃色,眼珠多為紅色或少數的黑色。存在此類現象的蟒蛇無法再恢復原貌,生長速度也較緩慢,壽命也相對很短。通常數量極少,但國外存在人工繁殖的個體。
白化是身體中的黑色素細胞均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變成黑色素,從而皮膚呈白色或淺紅色,毛發銀白或淺黃色,虹膜和脈絡膜都不含色素,因而虹膜紅色,並且透明。
野生條件下黃金蟒無法存活,因其本身就是種病態,體內缺少黑色素,免疫力低下易患多種疾病,原有保護色功能的喪失無法躲避天敵並且會因為吸收過多紫外線而死亡,現存個體均為人工繁育。
F. 白頭蝰蛇是什麼樣子
白頭蝰(學名:Azemiops feae)是中國27種毒蛇之一,又名白頭蛇,為蝰科白頭蝰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白缺蝰。 白頭蝰頭部白色,有淺褐斑紋。軀、尾背面紫褐色,有左右鑲細黑邊的朱紅色窄橫紋。 白頭蝰分布於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陝西、湖北、甘肅等地,常見於 丘陵及山區以及棲息於山區草地、麥田蘭草堆下、路邊、碎石地、稻田、甘蔗 田邊及 甘薯地旁的草叢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
G. 這是什麼蛇
你好:中國境內體型較大的蟒科有兩種,網紋蟒和緬甸蟒。
網紋蟒:身體背部為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復雜的鑽石型黑褐色及黃或淺灰色的網狀斑紋花紋,故得名「網紋蟒」。一般約8-9米,最長可達12米以上。分布在東南亞地區及亞馬遜河流域,國內兩廣和雲南有分布。
所以,將你那圖和上述兩圖對比可知,你那張圖上的是條緬甸蟒哦🌞
H. 最近上班時在緬甸邊界發現一條好看的蛇,誰知道這是什麼蛇
緬甸那裡車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它是什麼蛇,還是毒蛇,還是能吃的蛇離他遠一點,省得咬住事情更麻煩
I. 誰知道這是什麼蛇
黃金蟒(學名:Python bivittatus)為脊索動物門,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黃金蟒的成體可以長到約7米長。在野外的黃金蟒如果有機會與另一條黃金蟒交配,就會將它獨特的遺傳給下一代。但是這種幾率十分小,因而黃金蟒十分難得。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和泰國北部。
J. 緬甸眼鏡蛇的基本資料
眼鏡蛇屬(學名:Naja)為眼鏡蛇科一屬,其成員大多被統稱為眼鏡蛇。雖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類的名字包含「眼鏡蛇」(Cobra)一稱(如眼鏡王蛇、水眼鏡蛇、唾蛇),但它們因演化親緣性不足而並不歸為此屬。眼鏡蛇屬目前約有20多個已確認物種,但分類學上經常就物種的獨立性問題而存有爭論,因此某些資料也可能有所出入。 此屬的成員主要分布於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