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地什麼時間歸了緬甸
⑴ 緬甸屬於哪個國家的
緬甸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緬地什麼時間歸了緬甸擴展閱讀: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10]。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⑵ 緬甸的小勐拉是什麼時候被緬甸佔領的
小勐拉屬於撣邦地區
1887年6月,南撣邦投降,1888年1月, 英國軍隊佔領了北撣邦,基本上控制了撣邦大部,1890年,英軍越過薩爾溫江,征服了撣邦的最後一個地區景棟
⑶ 清緬戰爭清軍為什麼沒有乘機將緬甸納入版圖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華夏便有了一個集中統一的概念,在此之後,開疆拓土成為了無數帝皇的心中所願,這種功勞也被稱為了不世之功。中國古代,華夏兒女對於土地的認同以及強烈的需求不是現在人可以理解的。王朝興盛時,開疆拓土是每個皇帝所嚮往的,王朝低迷時,保護好自己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是皇帝的任務。
——比如在第三次征緬戰爭中,大清甚至還派出了功勛老將明瑞前往,但受制於這種地形,也一直占據被動。清軍雖然人多,但有時候人多並不是什麼好事,畢竟也會吃的更多,而像這種山地濕地地形,糧草的輸送鏈肯定是特別長,到後來糧草供不應求只會是時間問題。
老將明瑞深知這個弊端,所以一直想要挑戰緬甸軍隊的主力,但奈何緬軍一直固守,從不與清軍交戰,一般要交戰也是一些騷擾之類的,但這些騷擾對清軍造成的危害,卻不比打仗來的低。
⑷ 果敢是什麼時候從中國劃到緬甸的
果敢,其實明清時期隸屬於雲南省,為雲南省一個縣,清末民國初期為英國拓戰殖民地侵佔,成為英屬緬甸殖民地,但歷屆民國政府不予以承認。新中國成立後劃歸緬甸。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流通緬元以及人民幣。果敢又名麻粟壩,總人口近15萬人,九成是漢族,因此有「華人特區」之稱。
⑸ 緬甸是什麼時候統一的
1753年,瑞波平原(伊洛瓦底江和欽敦江之間)的緬族首領壅籍牙派兵多次南下討伐孟族人,終於再次實現了全緬甸的統一,建立了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
1824年,英國對緬甸發動了第一次掠奪戰爭。緬王放棄對阿薩姆、克車和曼尼坡的宗教主權,被迫議和,將若開(阿拉干)及附近島嶼劃歸英國管轄。1852年,英軍又一次佔領緬甸南部沿海地區,將勃生、勃固、若開、德林達依合並為緬甸省,歸印度聯合省管轄。1885年,英軍發動第三次侵緬戰爭,輕取京都曼德勒,生俘錫袍王。英軍繼續北進,隨即佔領了整個緬甸北部。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從此整個緬甸淪為英國的海外殖民地。日本在1942年佔領緬甸。隨著日本的戰場失利,日本表面上同意讓緬甸獨立,但實質上仍在背後操控新成立的傀儡政府。於是緬甸國父翁山在此時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二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後來,英國議會終於在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獨立的緬甸聯邦共和國。
在此之後,緬甸的發展較之前穩定,政府也高度注重文學藝術的發展,設立了國家歌舞團,1953年前後在曼德勒、仰光成立音樂舞蹈學校,如緬甸國立藝術文化大學等,整理、發掘古代樂舞資料,舉辦各類舞蹈音樂比賽。在仰光和曼德勒的文化大學內設有音樂系和舞蹈系。1993年後,緬甸國內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傳統藝術比賽,包括舞蹈、音樂、戲劇、話劇等,規模宏大。由於緬甸對宮廷舞蹈、戲劇舞蹈的保留完整,因此緬甸的舞蹈傳承和發展較為系統。
⑹ 緬甸為什麼遷都什麼時候遷的
王介南教授是我國研究緬甸問題的最知名的學者之一,是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緬甸問題專家。他分析說,緬甸突然遷都,主要有兩大原因:
此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就緬甸的毒品等問題向緬甸軍政府施壓。緬甸軍政府十分緊張,他們意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攻緬」信號燈已經亮起。在緬甸政府高層看來,當初美國攻打伊拉克是在沒有任何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發起的,而現在則有了現成的(針對緬甸)的聯合國決議,這等於有了行動的依據。因此,就在國際社會還未完全反應過來時,緬甸政府悄悄開始了首都的搬遷。這極有可能是緬甸軍政府在秘而不宣的情況下悄悄搬遷首都的主要原因。
至於另一個原因,王教授則分析說,遷都彬文那將使軍事指揮中心更靠近有反政府武裝活動的邊境地區,會對這些旨在謀求獨立的民族武裝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並且更有利於控制和打擊這些武裝組織。
⑺ 緬甸什麼時候換首都了
遷都的由來 2005年11月4日,各國駐仰光使節被約請到緬甸外交部聽取通報,而緬方並未預先告知通報內容。使節們已習慣了這種約請。正在交頭接耳之際,吳貌敏副外長表情凝重地匆匆走進新聞發布廳,向使節們宣布:緬甸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移至彬馬那。
命名「內比都」 緬甸遷都後,人們注意到仰光的媒體報道緬國家領導人和政府要員在新首都活動的電頭並未使用「彬馬那」,而是使用了一個新的名稱:「內比都(Nay Pyi Taw)」。「內比都」是緬甸古語,意為「京都、都城」。
⑻ 緬甸遷都是什麼時候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緬甸最近突然將首都遷往中部深山老林里的彬馬那。公務員遷移時還不準帶家屬,就是說要和太太兩地分居。為了防止公務員因不願搬遷而辭職,政府還宣布將對這樣的公務員判處3年監禁。 [2005年11月] 在遷都前,仰光一直是緬甸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而彬馬那就算對緬甸人自己來說,都是個陌生的地名。那是一個只有不到10萬人口的縣級市,中間是盆地,周圍是山林,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政府3年前已採取向各大私營公司攤派任務的方式,對彬馬那進行擴建,每期投入數千億緬元,現已初具規模,據說連高爾夫球場都有了。不過那裡現在還沒有移動通訊網,沒法打手機。 · 免費用QQ打電話超清晰 · 銀行卡 安全快捷換Q幣 · 溝通無極限手機Q時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變心情 ·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伊拉克戰爭後,緬甸對防範美國軍事打擊的危機感增強了。緬甸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像楔子一樣釘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 東南亞傳統上是美國的勢力范圍,冷戰時期對中國是有敵意的,只有緬甸是個「另類」,它1950年就同中國建交,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第一批國家之一,此後一直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緬甸軍政府當權,長期以來一直被美國以人權、毒品和制憲問題為借口進行打壓。但它的軍政府一直沒有垮台,這和中緬兩國穩固的傳統友誼有關。 這次新首都選在仰光以北更靠近中緬邊境的地方,是意味深長的一個舉動,因為歷史上印支半島的國家都很懼怕「北方的巨人」,能把首都不往南遷卻往北遷,說明它對中國很放心,一旦遇到進攻,也有個退路。原來的首都仰光瀕臨安達曼海,一旦受到美國強大海空軍的打擊,便退無可退,遷到彬馬那,依託周圍叢林山地,背靠中國,可進可退,安全感大大增強。 不過突然的遷都令也給在緬甸的中國商人帶來麻煩,目前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到哪裡去申請簽證延期和居留許可。一旦沒有合法居留許可,就不得不離開緬甸了。 緬甸首都靜悄悄地遷 多久搬完是國家機密 2005年11月21日 來源: 新快報 半月前毫無預兆突然遷都,半月後有關各種說法仍不絕於耳 緬甸於本月上旬開始悄悄搬遷首都———從仰光搬至中部地區的小城彬文那,一切都十分神秘。迄今已經過去了半月有餘,如今,新首都彬文那與舊首都仰光的生活與運轉一切正常嗎?而圍繞著本次大搬遷,說法卻越來越多…… 三年前就已選址 近日,來自西方媒體的披露稱,盡管緬甸首都於半月前的搬遷行動來得十分突然,但是事實上,緬甸軍政府的選址工作於三年多前就開始啟動了,只是正式對新首都的動工興建是在12個月之前。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自從選址之後,緬甸軍政府直到12個月前才開始在當地動工興建,而在彬文那地區,當地的新建築包括有機場、國會大樓、外國使館區、軍政府領袖官邸及其他政府官員宿舍。據透露,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所有行動完全保密,禁止外界人員進入。 多久搬完是「國家機密」 從11月6日開始,緬甸政府便開始悄悄的搬遷行動,當天共有至少9個部已部分搬遷到了新首都,包括商務部、外交部、內政部等。 據緬甸新聞部長覺山表示,遷都是因為緬甸要建設一個現代化首都,選擇彬文那做首都,因為它處於緬甸的中心地帶,與緬甸各地交通都很方便。 然而,在各種場合,政府高官都始終拒絕透露用多長時間完成遷都計劃,也拒絕回答記者的各種提問。有關多長時間搬遷完畢似乎變成了緬甸的國家級機密。 不過,目前仍有不少人對彬文那能否成為完全成熟的新首都表示了強烈的懷疑。有人甚至放出風來說「他們肯定會回到仰光」。盡管緬甸高層早就看上了彬文那,但對於到底要不要搬,什麼時候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緬甸政府比較猶豫,因為高層仍存在著分歧。 遷都經費從何而來? 據報道,緬甸遷都的經費來源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多年來的積累,換句話來說是國庫所有,來自於政府稅收;第二種可能是向各大公司攤派費用,以解決建設和搬遷過程中的部分問題;另一種可能則是有多少花多少,年復一年,直至建完,而不必一步到位。 新舊對比 新首都生活仍不便 彬文那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目前常住人口估計不足10萬。 自從緬甸搬遷新都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然而在新首都生活並不如意。據悉,由於許多政府官員被要求不得攜家帶眷同往新都,因此突然遠離家人使他們極不適應;其次,由於許多生活設施仍未完善,當地的生活條件仍顯簡陋,比如一些低級官員目前還只能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上,甚至連吃飯的問題也無法很好地解決。此外,從彬文那至仰光雖然只有390公里的路程,但是由於並非高速公路,因此回仰光與家人團聚的一個單程往往需要一天的時間。 舊首都將成經濟文化中心 仰光面積352.86平方公里,人口300萬,仰光在緬語之中有「和平之城」的意思。 自從搬遷開始以來,在緬甸的舊首都仰光,一切仍然正常,絲毫沒有受到搬遷的影響。包括中國駐仰光的大使館在內的各國大使館依然與往常一樣正常進行著辦公,而大使館仍未接到搬遷的通知。與此同時,仰光的旅遊業也絲毫未受影響,來自各國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一些在大使館工作的外國人表示,現在,他們覺得與平常並沒有什麼不同。 分析人士認為,在今後不排除仰光漸漸成為一座經濟與文化為核心的首都;而彬文那則將變成國家政治與軍事的中心。這意味著緬甸將可能同時存在兩個首都。而這樣的情況在其它國家是有先例的,比如拉各斯與阿布賈就分別是奈及利亞的經濟與政治首都。(姜書) 國際觀察:遷都為什麼如此突然? 王介南教授是我國研究緬甸問題的最知名的學者之一,是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緬甸問題專家。他分析說,緬甸突然遷都,主要有兩大原因: 此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就緬甸的毒品等問題向緬甸軍政府施壓。緬甸軍政府十分緊張,他們意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攻緬」信號燈已經亮起。在緬甸政府高層看來,當初美國攻打伊拉克是在沒有任何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發起的,而現在則有了現成的(針對緬甸)的聯合國決議,這等於有了行動的依據。因此,就在國際社會還未完全反應過來時,緬甸政府悄悄開始了首都的搬遷。這極有可能是緬甸軍政府在秘而不宣的情況下悄悄搬遷首都的主要原因。 至於另一個原因,王教授則分析說,遷都彬文那將使軍事指揮中心更靠近有反政府武裝活動的邊境地區,會對這些旨在謀求獨立的民族武裝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並且更有利於控制和打擊這些武裝組織
⑼ 緬甸是哪年劃分出去的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825年~1757年,孟族國王統治南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吁王朝和貢榜王朝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年至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⑽ 果敢地區是什麼時候劃給緬甸的
1897年清政府由於各國劃分勢力范圍企圖瓜分中國清政府割給英屬緬甸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