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鄭和下西洋從馬來西亞帶來了什麼

鄭和下西洋從馬來西亞帶來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10 01:55:08

A. 鄭和下西洋帶去了什麼

鄭和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

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下西洋的任務之一是對外宣示實力,發展同各國的關系;之二是贈送禮物,表示願意與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的善意;之三是進行貿易活動,以中國的手工業品換取各國的土特產品。

鄭和下西洋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呢?

和平的使者。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姚明德認為,鄭和率領的船隊雖然是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但從沒有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傳播友誼、實現和平的目的。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的矛盾,平息沖突,消除隔閡,威懾和打擊倭寇,消滅海盜,保障海上安全。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李金明教授認為,鄭和船隊雖然前後航行達28年之久,遍歷亞、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統領官兵眾多,但他們沒有在海外建立一塊殖民地,沒有對他們到達的任何地方聲稱擁有主權,甚至誇耀是自己的偉大「發現」。盡管當時明朝擁有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或民族都雄厚的國力,但是鄭和船隊並沒有因此而凌辱小國,霸佔別國的土地。這說明,中國人沒有掠奪其他民族土地,或者把其他國家的土地開拓為殖民地的習慣。美國學者詹姆斯·赫西昂談到上述情況時,贊嘆地說:「由於缺乏一種更好的詞彙,我只能稱之為真善美。」

正因為鄭和船隊是和平之師、友好使者,故鄭和下西洋密切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友好交往,增進了中國人民和亞非人民的友誼。據不完全統計,在鄭和下西洋期間,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東南亞4個國家的9位國王8次來華進行訪問。他們之中,有的因病不幸去世,將「體魄托葬中華」,至今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李約瑟評價說: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計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馬六甲首席部長拿督里莫哈末阿里曾感慨地說,在明朝偉大航海家鄭和促成下,才使馬六甲這個彈丸之地,得以和當年超級強國的中國明朝建立穩固的外交關系,而且兩國的關系歷久不衰。他指出,鄭和艦隊下西洋到馬六甲,可以說對馬來西亞及馬六甲人民帶來深遠的影響,包括宗教、文學、貿易及外交關系,並且豐富了馬六甲的多元文化。

文化的使者。姚明德說,鄭和下西洋播撒的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播的是先進的中國文化。據他介紹,當時東南亞、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比較落後,非常嚮往中華文明。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的內容主要有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歷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和造船技術等。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天有說:「鄭和下西洋時,『西洋』一些國家的土著居民生活方式還很原始,鄭和到達之後,在當地傳播伊斯蘭教,建立清真寺,勸人為善,還教當地人鑿井、築路,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鄭和大規模船隊的訪問對東南亞沿海諸國及非洲東海岸很多部落或城邦形成了不小的文明沖擊。一時間,學習中國成為風氣。鄭和船隊所到之處,給所在國人民帶來深遠的影響,其中也包括宗教、文化方面的影響,提升了這些國家的文明水平。

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深得當地民眾的愛戴,他們尊稱鄭和為「三寶」(鄭和小名叫三保(寶))。在東南亞各地有許多以三寶命名的地方,如泰國有三寶港,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菲律賓有三寶顏,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等,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

發展海外貿易。王天有說:「鄭和下西洋代表了中國古代禮制朝貢貿易關系的最高水平,客觀上刺激、啟示了民間海外貿易的發展。近年來,有學者對鄭和七下西洋的總人數做過估算,大約有十萬人以上。這些人走出國門,精彩世界,觸手可及。他們回國之後,以言傳身教感染了數倍的人。特別是閩浙地區多靠海為生,所以當地百姓逐漸把從事海外貿易當成維持生計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在官方終止下西洋的同時,民間海外活動悄然發展。以閩粵商人為主的商人集團,遠航美洲,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等地從事貿易活動,成為世界市場中非常活躍的一部分。這些都顯示,伴隨著鄭和下西洋的開展,大規模的民間海外貿易在沿海地區開始蔓延,商舶貿易呈崛起之勢。可以這么理解,明朝商人與歐洲商人在太平洋地區的貿易活動,為17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做出了前瞻性的啟示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對航海事業的貢獻。李金明教授認為,鄭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洲際航海家,作為人類征服海洋的先驅,他揭開了世界航運史從大陸轉向海洋的序幕,成為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先行者。他對中國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的發展,對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鄭和下西洋時,其統率的船隊數量、載重量等都遠遠超過幾十年後的達·伽馬、哥倫布或麥哲倫所率領的船隊。鄭和船隊配有指南針、羅盤、船尾舵和風帆,能夠在逆水頂風的情況下航行,在地文航海、天文航海、季風運用和航海氣象預測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鄭和下西洋還豐富了中國人民的地理知識,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特別是由鄭和隨行人員馬歡、費信、鞏珍分別撰寫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和《西洋番國志》,對下西洋所到國家和地區的位置沿革、重要都會、地理形勢、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物產氣候等都做了詳細的描述,使中國人民對東南亞、北印度洋沿岸、阿拉伯海、紅海乃至非洲東海岸一帶的廣大地區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由茅元儀收入《武備志》的《鄭和航海圖》,採用了中國傳統的繪圖法,把沿途經過的山川河流、島嶼淺灘、碼頭港口、城鎮廟宇等,一一形象地標明在紙上,從南京到東南亞沿海、北印度洋沿岸,最遠到非洲東海岸,分別標出了航向、航程等,是一部出色的航海手冊。英國歷史學家加文·孟席斯在《1421: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中贊道:「中國天文學家測定華蓋星和南十字星座的高度是人類認識地球歷史的一個關鍵時刻」。50年後,葡萄牙人才採用這種計算緯度的方法。這些說明,鄭和下西洋不僅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而且完善了包括天文航海在內的中國古代先進的航海技術。

B. 鄭和下西洋來到越南和阿拉伯,給當地人民帶來哪些好處受到各國人民怎樣的接待

鄭和下西洋時,『西洋』一些國家的土著居民生活方式還很原始,鄭和到達之後,在當地傳播伊斯蘭教,建立清真寺,勸人為善,還教當地人鑿井、築路,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鄭和大規模船隊的訪問對東南亞沿海諸國及非洲東海岸很多部落或城邦形成了不小的文明沖擊。一時間,學習中國成為風氣。鄭和船隊所到之處,給所在國人民帶來深遠的影響,其中也包括宗教、文化方面的影響,提升了這些國家的文明水平。

C. 鄭和下西洋,給南非帶來哪些特產

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蘇門答剌、占城、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於明朝的穩定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明朝皇帝採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矛盾,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從而把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同周邊聯系起來,試圖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提高明王朝的國際威望。所以從明朝派遣鄭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實現和平的使命。
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沖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在當時國際環境條件下,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後盾,是難以實現和平的。李約瑟評價: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有恩人自居;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
當時,威脅明朝安全的主要來自兩個方向:東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殘余勢力和西北的帖木兒帝國。中國倭寇最早出現在元朝末年,日本國內發生內戰,部分武士和浪人為了生存便到中國沿海搶劫,到明初朱元璋時期,非常猖獗。當時明朝剛剛建立,國內還不穩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內,國防上採取被動的防禦戰略,在沿海省份設立衛所,在北方修長城和派兵屯邊。
朱棣時期,陸海兩方面對明朝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改變了被動防禦戰略,主動出機,陸上方向實施遷都、親征漠北;海上方向組建了鄭和舟師,震懾和打擊倭寇和反明勢力,並從海上實施戰略包抄,對西北方向進行戰略上的牽制,從而減輕明朝北部的壓力,減少老百姓負擔。
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
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時也帶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國家實施這么大的戰略行動,它是多方面考慮的。在鄭和船隊下西洋過程中展開許多貿易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朝貢貿易。這種貿易是鄭和下西洋貿易活動的基本形式,帶有封建宗主國的性質。它通過這種形式獲得這些小國對明朝宗主地位的認可,這是朝貢貿易的政治目的。當時各國都積極到中國來朝貢,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護,一方面得到的豐厚賞賜。據統計,永樂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更有汶萊、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國4個國家先後7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朝貢使團同時來華,還有3位國王在訪問期間在中國病逝,他們遺囑要托葬中華。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種官方貿易。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內容,它是在雙方官方主持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交易,是明朝擴大海外貿易的重要途徑。鄭和船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中國的貨物,如銅錢、絲綢、瓷器、鐵器等。這種貿易可以用明代銅錢買賣,多數以貨易貨。最有影響的是擊掌定價法。在印度古里國,中國船隊到達後,由當地的代理人負責交易事宜,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官員主持下當面議價定價,一旦定下,決不反悔。雙方互相擊掌表示成交。這種友好的貿易方式,在當地傳為美談。鄭和下西洋期間,尤其是後幾次下西洋貿易規模擴大,遵循的平等自願,等價交換,具備了國際貿易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三種民間貿易。這種貿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鄭和下西洋貿易活動的帶動下出現的。它不是通過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間自發性展開的。鄭和下西洋消滅海盜,維護了海上安全,開辟了航線,促進和刺激了民間貿易。據有學者研究,鄭和使團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帶一些中國貨物在沿途進行交換。東南亞百姓對中國絲綢、瓷器、工具非常喜歡,鄭和船隊一到都爭先恐後的劃船或到碼頭交易,有的還請官兵到當地的集市設攤交易。當時中國主要輸出的瓷器、絲綢、茶葉、漆器、金屬製品、銅錢等,中國換回的主要是珠寶、香料、葯材、珍奇動物等,當時中國從海外進口100斤胡椒,當地價值1兩,回到國內出售20兩,利潤豐厚。
鄭和下西洋進行的貿易活動有政治行為的貿易,也存在經濟行為的貿易。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不僅進行海外貿易,還傳播先進的中國的文化。當時東南亞、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非常嚮往中華文明。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還肩負了「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的使命。鄭和出色將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歷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造船技術等。現在在海外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
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占據著地球表面積70.8%,擁有著豐富的資源。自古以來,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空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與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盛衰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早期創造了龍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紀初,鄭和大規模遠航活動,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里。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制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進行海洋調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對航海區域進行了戰略布局。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里、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范圍。
鄭和下西洋在海洋事業上還有許多貢獻。鄭和的功績是輝煌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從30多歲開始,前後28年獻身海洋,最後一次下西洋時,已經60歲了,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業,他毅然率領船隊出使,這次他再沒有回來,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時年62歲,永遠的長眠在他開辟的和平的道路上。在群星璀璨的中華英傑中,鄭和不但以先於西方人航海,勝於西方人的航海技術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我覺得人們關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層面,恐怕是鄭和所代表的一種文化精神:一種中國人不畏艱險,征服自然的價值趨向,一種打開國門走向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決心。鄭和這種敬業獻身報效國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著中華民族開放進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經略海洋和敢為天下先的優秀品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後人繼承和弘揚,推進人類的文明。

D. 鄭和下西洋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東西

元朝時中國就壟斷了香料貿易所得巨大,西洋諸國,對明朝出品之陶瓷、絲綢等,都極喜愛,永樂年間確也利用鄭和下西洋之官船,載運這些貨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鄭和官船亦購買或交換一些中國所缺之香料,染料,寶石,象皮,珍奇異獸等等。所以下西洋當然有某程度中外兩方貿易作用。由於明朝自洪武起既是實物稅,以實物抵王公貴族的俸祿如寶石、蘇木、胡椒、馬料草、稻米等等,而這些只需要用陶瓷或其他中國普通產品交換就可大量獲取,等於用價值無幾的產品,如陶瓷和鐵器、棉布等等作為俸祿發放,極大地為明政府節約了財政開支,至張居正時實行兩千年的實物稅才開始轉變。但若貿易是主要目的,何需建造寶船二、三百艘及每次派二、三萬人(官兵)古今所有商船都設法用最少的船員,空出最大的船上空間做為載物之用,以增加其利潤。鄭和船隊與一船商船隊是背道而馳的。故學界所慣用「朝貢貿易」「厚往薄來「為鄭和下西洋動機之說,是把「貿易「重要性過於誇大了。原為中國東南沿海區的媽祖海神,保佑船事之信仰對鄭和下西洋人員是很重要的。因為訪問西洋各國有七次之多,道教媽祖、佛教、伊斯蘭信仰也藉助此航行,傳播到南洋諸國。這是下西洋文化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也是影響至今的。但這些相互海事、貿易與宗教信仰之發展,是下西洋之成果而非其動機。

E. 鄭和下西洋的美好的傳說

中國公主留佳話

馬六甲的三寶山用馬來語拼作Bukit Cina,Bukit意為「山」,Cina是「中國」的意思,可譯為「中國山」。為什麼當地華人叫它三寶山,馬來人卻稱之為「中國山」?原來,「中國山」不僅是因為中國的友好使者鄭和曾經到此,而且還緣於馬來西亞最早史書中的一個美麗傳說。

在馬來西亞史書《馬來紀年》中,記載了一個明朝公主遠嫁馬六甲的故事,講的是馬六甲使者結束訪華,准備回國,明朝皇帝決定將漢麗寶公主許配給馬六甲蘇丹,請使者護送公主到馬六甲。抵達後,蘇丹曼蘇爾為漢麗寶的天姿國色驚嘆不已,於是命她皈依伊斯蘭教,迎娶入宮為王妃,漢麗寶和隨從當時都住在這座山上,因此馬來人稱它為「中國山」。漢麗寶的故事在馬來西亞家喻戶曉,並被改編為話劇和大型歌舞劇。

據《馬來紀年》記述,蘇丹在位迎娶漢麗寶的時間是在1456—1477年間,而鄭和卒於1433年,時間顯然對不上。不過,北京大學的孔遠志教授說,許多當地人還是相信在歷史上確有其事,而且認為是鄭和把漢麗寶公主帶到了馬六甲。幾年前他在馬來西亞大學任教時,當地學生請求他回國後一定要找出記載鄭和護送漢麗寶公主來馬六甲的史料。然而,中國史籍中並沒有關於漢麗寶的記載。

「巴巴」「娘惹」代代傳

漢麗寶的故事不僅折射出早在600年前中國就與馬六甲交好,而且反映了早期中國移民與當地民族聯姻的史實。從「中國山」下來已近午後,向導黃先生帶記者到不遠處一家小吃店歇腳。小吃店服務員的皮膚是棕色的,但模樣很像中國人,而且還會講點客家方言。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全部是「巴巴」和「娘惹」。

傳說鄭和船隊的一些中國水手來到馬六甲後,和當地的馬來族姑娘結婚,他們的後代男的叫「巴巴」,女的叫「娘惹」。因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馬來文化的共同影響,這里形成了獨特的「巴巴」文化,成為馬來西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展示有「巴巴」和「娘惹」的資料圖片,描述了當年隨鄭和船隊到達馬六甲並在此定居的華人與馬來人在生活上相互融合的情況。

如今的「巴巴」、「娘惹」早已融入馬來社會,馬來華人認為他們最早是鄭和水手的後代。在當地,凡是關於中國的美好傳說,必會聯繫到鄭和。馬六甲鄭和研究會負責人林源瑞說,馬六甲的華人有20多萬,占馬六甲人口近1/3。這里的華人都把鄭和當作自己的祖先,因為華人移居馬六甲始於明朝鄭和下西洋。

「官廠」造福馬六甲

在采訪馬來西亞民間研究鄭和的專家李業霖時,他提及鄭和船隊每次必在馬六甲停留休整,等待順風繼續西行,鄭和看重馬六甲的重要地理位置,並將這里作為繼續西行的中轉站,還在此設立「官廠」,裝卸、貯存貨物。鄭和船隊的到來使這里很快成為貿易集散地,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馬六甲鄭和研究會的陳瑞燕女士介紹說,鄭和當時是在滿剌加河邊,即現在的馬六甲河西岸空地上建的「官廠」。馬六甲河有一個「人」字形分岔,其中一支與大海相通,鄭和的船隊就是由該支流進入馬六甲的。

李業霖說,馬六甲河記載了鄭和作為友好和文化傳播大使的輝煌歷史。當年鄭和寶船一到,人們都爭相跑到馬六甲河沿岸,用當地土特產交換鄭和帶來的絲綢和瓷器,馬六甲的貿易由此繁榮起來。陳瑞燕說,鄭和在馬六甲永遠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現在每年到馬來西亞的遊客中,有75%選擇到馬六甲,這些遊客必定造訪三寶山與鄭和歷史博物館。馬六甲州行政議員曾說,馬六甲的旅遊業蒸蒸日上,「鄭和遺跡游」是這里的王牌。

F. 鄭和下西洋的影響力

鄭和下西洋的影響力

鄭和下西洋對中國海外移民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鄭和下西洋歷時28年,有12萬人參與,航程十餘萬里,先後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人類航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舉。據有關資料記載: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不少華人是隨鄭和船隊而來,並久居不返成為早期華僑的。在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下,「……閩廣之民,造舟涉海,趨之若騖,或竟有買田娶婦,留而不歸者。」1 「到了明代中後期,在南洋各地的華僑大約在十萬人以上。」2可以這樣說,鄭和下西洋不僅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打通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大門,而且間接地擴大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提升了人們對移民收益預期,促成更多的中國人前往南洋等地經商和謀生,對中國移民在海外生存和發展,以及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

一、鄭和下西洋的後續效應

鄭和下西洋的最初動機,不論是宣揚「王道」(天朝聲望)、「安外」(安定海外),還是為了「絕患」(尋找文帝,杜絕後患),均可視為 明朝政府對外政策的一種調整,客觀上對打通中國的對外通道, 發展對外貿易,建立藩屬關系,促進 和平外交發揮了積極作用,有著悠久的後續效應 。

首先,鄭和下西洋宣揚了「天朝」聲望。《皇明祖訓》說過:「四夷順則中國寧」,因此,明政府將朝鮮、日本、大梳球國、小梳球國、安南、真臘、占城、蘇門答臘、瓜哇等15國列入「不征之國」。明成祖素有「萬國來朝」、「四夷賓服」的思想,借「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以滿足封建王朝唯我獨尊的虛榮心。可見, 鄭和下西洋屬於官方性質,有著很強的政治性意義。在 鄭和 下西洋的過程中,曾經 三次用兵擊潰偷襲的海盜集團和圖謀不軌者,以珠寶交易和自衛槍炮捍衛了明朝政府利益, 宣揚了國威,提高了「 天朝」聲望;通過「憮外夷以禮,導人以善」,促進了中國和東南亞各地的聯系,進而對中國海外移民產生深遠影響。據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的研究:「鄭和下西洋後而移居南洋諸島,當不下五百四、五十萬人,加上與土著人雜婚者,當及七百萬人。」鄭和下西洋產生的示範效應,為中國移民大量地向外遷移創造了條件,促進了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這也是海外移民崇拜鄭和的深遠的社會基礎。

其次,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海外華人社會發展。據史料記載:中國人到海外,自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秦朝徐福帶領三千人東渡日本,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海外移民。但海外華人社會的真正形成和發展,卻是出現在鄭和下西洋之後。鄭和下西洋的成功,吸引愈來愈多的中國人移居海外,大量的聚居而成華人的村落或城鎮,並有「首目」主事管理,形成了較為穩定、完整的華僑社會。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已經淪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一方面,由於統治者的血腥盤剝,加之政局長期地動盪不安,尤其殖民資本的大舉滲入,導致地方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紛紛破產,大量農民流離失所,到處是民不聊生的慘象。另一方面,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已元氣大傷,幾乎是處於苟且摻延。為了維持落後的封建專治制度,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許多的喪權辱國條約,包括割讓土地,開禁沿海通商口岸,承認西方列強招收華工的合法性等,海禁條約也在事實上被裁除,進一步加劇了海外移民潮的發展,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海外華人社會。

第三,鄭和下西洋為華人遷移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知道,自從宋代發明了指南針後,中國的航海技術就有了很大進步。鄭和下西洋不僅打通海外通道,開辟了溝通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等地的航線,而且留下許多寶貴的航海資料和途經各地的詳細記載,對中國人移居海外有著很大幫助。為促進中國與東南亞的友好交往,明政府在南京設立「四譯館」,隸屬於翰林院,用於專門培養與中國有密切關系國家的外語人才。與此同時,通過解決邊患,設立宣慰司,扶持舊港宣使司,敕諭暹羅國王等方式,沉重地打擊了華人海盜集團和錫蘭山的海寇,基本上消滅了海盜和 圖謀不軌者 的威脅,一定程度上 維護了海外僑民的利益, 有利於華人來往南洋群島,使中國沿海地區居民的大量向外遷移成為了可能。這樣,以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為主,廣大的貧苦農民紛紛踏出國門,被迫到海外謀生。有人估計,自鴉片戰爭後的一百年間,中國的出國人數估計不少於1500萬人。

二、鄭和下西洋有利於中國海外移民生存和發展

對於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功績,著名的歷史學 家吳晗 先生曾作過如下的評價:(1)經濟上的收獲。鄭和用瓷器、絲、茶諸貨物到南洋博易,政府和人民兩受其益。(2)政治上的成功。國威遠播,南洋諸國王,稽首來庭,甘為臣屬。(3)文化上的傳播。寶船迭出,信使往來,使南洋諸國均染華風。(4)華僑移民增加及其勢力的發展。中國人在南洋的地位陡然提高,華人以其靈敏耐勞的手腕,漸得當地人的信仰。3應該說,吳晗先生的評價相當的在理。鄭和下西洋拓展了中國人的海外生存空間,保證了中國通往東南亞的海上航道安全,對中國移民的生存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鄭和下西洋密切了與東南亞國家關系,改善了華人移民的生存環境。鄭和下西洋主要是「下南洋」,也就是今天的南洋群島一帶。 明朝開國後,積極地發展對外友好關系,主要通過互派使團,外國「朝貢」方物,明朝政府「賜賚」禮品等方式進行的,素有「厚往薄來」 特徵,明朝政府對朝貢使者均是「以禮待之」,即使「私貨來,皆倍償其價」。而鄭和下西洋,正是貫徹了封建王朝的「宣德化而柔遠人」,「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的思想,4使明朝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交往達到了鼎盛時期,東南亞國王先後訪華,促使他們實施比較寬松的華僑政策。據史書記載:到了永樂十四年(1416年),也就是鄭和已經完成四次出訪任務後,就有古里、爪硅、滿刺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渤利、不刺硅、阿丹、蘇門答刺、麻林、刺撒、忽魯謨斯、柯技、沙里灣泥、彭享、三佛齊等十多個國家,紛紛派遣使者來華。「是時,諸番使臣,充斥於廳」。5鄭和下西洋後,就在東南亞各地,如印尼西加的三發、瓜哇的錫順、中瓜哇的三寶壟和蘇門答臘的巨港等地,設立了下西洋的轉運站,作為船隊休整、補給、收容疾病隨員以及接待華僑華人的停留點;並以 滿刺加為貿易中心,建立了開展下西洋活動的中心據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華人移民的生存環境,之後就有大批的華僑移居南洋的 說法。「南洋華僑中心的形成,實肇始於鄭和下西洋之時」。6明代張燮的《東西洋考》也這樣記載,在爪哇、加里曼丹、菲律賓、馬來半島,有一千乃至上萬的華僑。

其次,鄭和下西洋宣示了「王威」,提高了華人移民的政治地位。據史料記載:鄭和船隊每到一處,先是「開招、頒賞」,按照國家禮節拜訪國王,並送上從中國帶來的珍貴禮物。每當鄭和的船隊一到,居住在南洋群島的華人移民便奔走相告,高喊著「三保太監」來了,「三保太監」專程看我們來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地華人深感鄭和帶來了國威,而當地人看到了鄭和龐大的船隊後,也認為華人移民有強大的國家作後盾,自然不敢對他們產生輕視。 東南亞國家也因有鄭和的訪問,對中國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這從滿刺加和蘇祿王率團訪華可看出一斑。自接受了明朝封賜以來,從永樂九年(1411)七月至宣德八年(1433)九月,滿刺加國王就三次率其王妃、陪臣來華訪問,得到了明成祖、宣宗的熱情款待,加深了東南亞與中國之間的傳統友誼。華僑在滿刺加受到了重視,如滿刺加國王任命華僑擔任港主,負責處理中國和印度支那商船的事宜。7鄭和下西洋後,蘇祿王知道了中國疆域遼闊,物產富饒,是個強大而友好國家,於是便攜帶王妃、王子和隨從一行,共有340多人的大型使團訪問了中國。蘇祿王到達中國後,受到明成祖的隆重接待,中國的繁華景象更使他們流連忘返。在回國途中,蘇祿國的東王不幸病逝於山東德州,除了大王子回國繼承王位外,其王妃以及二子、三子等十多人均留下守墓,後都不願意回國,最終卒於德州。他的後人定居在山東德州的北郊,安、溫二姓成了他們的姓氏。汶萊華人也認為說「自(鄭和)王景弘到汶萊後,華人地位大大提高」。8

第三,鄭和下西洋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增強了華人移民的發展能力。永樂初年,中國的糧食、棉花、布匹供給充裕,手工業興旺發達,造船、冶金等產業發展比較成熟,與當時仍然比較落後的東南亞、南亞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鄭和下西洋後,帶去了中國精美的工業製品,據《瀛涯勝攬》、《東西洋考》、《西洋番國志》等書記載:這些物品包括青花瓷器、青瓷盤碗、麝香、燒珠、樟腦、橘子、茶葉、漆器、雨傘、金、銀、鐵鼎、銅錢、湖絲、綢緞、絲錦、鐵制農具以及金屬製品等。9在按國之禮儀謁見國王後,鄭和便將帶來的商品與當地人進行交易,中國的絲綢、瓷器等深受他們的歡迎,鄭和船隊「所至皆有遺跡,鑿山開路,掘地取泉,」 10 各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源源不斷地傳入,對東南亞的當地墾荒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久而久之,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很快就盛行起來,在東南亞各國產生了「中國貨」的品牌效應,對經營著的當地華僑來說,無疑是在免費為他們打廣告,培植了當地華人的發展能力,打開了中國貨的市場空間。廣大的華人移民也通過各種途徑,直接從中國進貨,使他們所在的地區,很快就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和商業、貿易中心,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起了舉足輕重作用。

第四,鄭和下西洋傳承了中華文化,增強了華人移民的民族凝結力。鄭和下西洋除了「開招、頒賞」與進行貿易外,遵循「敷宣教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的理念,率領船隊「周遊南洋群島,所至宣布大明德政,撫慰士人,」11不斷地向東南亞國家敷宣中國教化,以提高他們的文化程度,改變落後發展面貌,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廣泛愛戴,「至今英荷二屬均有三寶井留存。」12當地人也樂意中國人移居其地,共同地發展生產,華僑華人日益成為各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13而華人與當地女子成婚,開始形成與當地人民友好相處和融合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海外華人集中的地區,除了形成商業意義上的「唐人街」外,華人移民還按照祖籍地習俗,修建了宗祠、寺廟,成立各種宗鄉社團會館,設立私塾學習中文,使之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如「唐人街」掛著的「天涯海角飲水思源,入鄉隨俗落地生根」楹聯,就表達了海外華人 以中國為榮,入鄉隨俗落地生根的發展意念;「唐人街」 正是廣大華裔誠信經商與傳承中華文化的產物,它成了中國移民在海外活動的重要根據地,對增強華族的向心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五, 鄭和下西洋採取 震懾、懷柔的雙重政策, 維護了華人移民 的正當權益。明朝初年,海盜為害情況已相當的嚴重,特別是一些貢使與商旅必經的咽喉要地,已被海盜所居,「凡有經過客人船隻,便劫奪財物」,致貢使、商旅「來往若之」,危害尤甚。14 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共進行了三次不得已的用兵。鄭和首次出使西洋,在率領船隊返航經過舊港的時候,遭到以華人頭領陳祖義為首的海盜集團的突襲。這支海盜集團以搶劫過往的客商和貢使的財物為生,企圖「詐降邀劫」,搶奪鄭和船隊所攜帶的寶物。鄭和船隊擊潰偷襲者之後,活抓了海盜頭領陳祖義,並將他押回京城就地正法。當時雖然只是個別人從事不法勾當,但已損壞了華人形象,也累及到許多的無辜。陳祖義被抓和受到了正法後,在海外和當地的華人社會中產生了震撼,這種「鎮憮」行動,鏟除了海盜集團的勢力,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海外華人的利益。鄭和的第二次下西洋,在途經斯里蘭卡時,該國的王子把鄭和騙到了京城,強行勒索財物,並暗中派兵搶劫,企圖一起虜獲鄭和船隊,結果陰謀沒有得逞反而被抓獲了,鄭和就將他們帶回北京獻給明成祖。但明成祖實行了寬大政策,將斯里蘭卡國王等人全部放送回國,不僅對海外國家起到震懾和懷柔的雙重效應,也維護了海外華人的正當權益,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鄭和下西洋的借鑒意義

鄭和下西洋的朝貢貿易及其促進民間貿易,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激發了中國沿海地區人們向外追求財富的慾望,直接提高了人們對移民收益的預期,有利於華人移民和海外華人社會的發展,為中國走向世界、發展自己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時至今日,鄭和下西洋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首先,大力弘揚鄭和精神,「走出去」來發展自己。鄭和下西洋帶來的財富增值效應,激發了人們「走出去」發展的渴望。中國是個人口超級大國,超過了13億人口,其中的勞動力人口達到7.4億,比歐美發達國家的4.3億勞動力還多3.1億人。據有關的資料報道,「中國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中國的下崗和失業人口大約1400萬,進城的農民工一般保持在1億2千萬。」15今後,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化進程以及西部大開發的加快,中國與世界經濟的關系不斷深化,未來幾年內將釋放和派生出大量的剩餘勞力,從而形成人口遷移的巨大「推力」。事實上,人才流動總是與勞動力、資本的流動相伴隨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新移民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從數量上統計, 中國的移民數量還比較少,人口流動仍屬於正常的范圍之內。我們應當 大力弘揚「鄭和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繼續放寬出國渠道,讓更多的國人通過合法的渠道走出國門,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分享到我國的改革開放、加入WTO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成果。各涉僑、涉外部門也要不失時機地「走出去」,加強與海外的華僑華人聯系,深交老朋友、廣交新朋友,不忘好朋友,使海外華僑華人真正地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祖國的統一大業服務。

其次,鼓勵華僑自願地融入當地社會,積極地參政議政。移民的問題十分復雜,其中居住國因素具有決定性作用。加強海外華僑華人的科技力量、經濟實力和人才資源的有效整合,對加速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也是我們爭取海外「僑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發達國家將加大引進移民力度,通過不斷地調整移民政策,避免外來人口對社會系統造成的沖擊。據有關的資料估計,在今後的20、30年間,如果加上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移民數量,來自祖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移居發達國家的新移民可能達到2000—3000萬人,在數量上直逼現有的華僑華人規模。如果考慮到再移民,以及兩岸關系可能導致的移民影響,估計發達國家的華僑華人規模還會更大。因此,要密切關注住在國的局勢變化,加強與住在國政府的溝通和友好關系,認真地汲取經驗教訓,鼓勵華僑華人拋棄自我的孤立心態,在當地化的進程中,積極地融入主流社會、 參政議政,努力捍衛自己的正當的合法權益。在華社的傳承與發展上,要盡量地減少磨合期,做到取長補短,互相提攜共同地發展,在居住國與祖(籍)國發揮難以替代的橋梁作用,真正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財富。

第三,實施睦鄰友好政策,為華僑華人的生存和發展服務。鄭和下西洋後,始終堅持睦鄰、善鄰的友好政策,有利於中國人民對東南亞國家的認識和了解,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帶去了中國先進的建築文化、陶瓷文化和絲綢文化,推進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流,推動了東南亞華僑移民與商業、宗教的共同發展。時至如今,東南亞國家仍留下眾多的鄭和事跡,流傳著許多感人的傳說(法力無邊,萬物聽命),經常舉辦各種盛大的紀念活動,表明鄭和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共同敬仰的偉人。東南亞人民把鄭和視為神明,對歷史遺留下來的「三寶廟」、「三寶墩」、「三寶洞」、「三寶井」頂禮膜拜,充分展示了「鄭和精神」已是深入人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商品交流和對外交往的迅速增加,中國公民享受到了自由移居他國發展的正當權益,我國海外移民大量增加,移民結構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目前,發達國家新移民已佔到華僑華人總數的一半以上,個別國家甚至超過 80% 。如果發達國家的移民政策沒有大的變動,那麼估計在未來的 10 多年內,新移民人數將佔到發達國家華僑華人總數的七成以上。 新移民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延續,他們的發展壯大,將從根本上改變華僑華人的地位,對我國的安全、富強和發展都有利。因此,我們要繼續貫徹睦鄰、安鄰、富鄰的對外友好政策,促進我國的和平崛起,積極地改善華人移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這對我們增強海外僑界的後續力量,進一步發揮僑的優勢,更好地促進我國走向世界有重要意義。

第四、發揮海外社團作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根深葉茂,有著很強的黏合性和滲透力,它是聯接海外移民與祖籍國關系的「橋梁」和重要紐帶。近年來,從祖國大陸、台灣、香港地區赴發達國家的留學生,每年都有十幾、二十萬人,如果加上技術移民的話,每年由中國進入發達國家的留學移民、技術移民及其家屬有數十萬人,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最主要的移民來源地之一。新移民尤其學有所成的居留者,他們的政治敏銳,善於交際,社會活動能力比較強,其實力和表現也逐步得到了當地華社和主流社會的肯定。華僑華人社團是團結海外鄉親,凝聚愛國力量,聯系祖國和家鄉的重要紐帶。這年來,隨著事業的不斷發展,不少的海外華人開始關心、參加甚至組建當地的華人社團組織,涌現出一批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社團領袖。在新的歷史時期,海外華僑華人工作將面臨著更多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深入地研究。我們要鼓勵新移民積極地參加老一輩組織的各種華人社團,積極融入當地華社,從中發現、培養有代表性的華人「新人」,有意識地支持和引導他們,把他們吸收到國內的各種群團組織中,為他們提供參政議政的舞台,把他們培養成新一代的華社領袖,努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切實引導華社的團結和有序發展。

G. 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給當地人民帶來哪些好處

鄭和統帥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在15世紀最初的30年間,航程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青花瓷、拔火罐、織造術、中國歷法……鄭和船隊所及,不僅帶去了和平、友誼,更帶去先進的中國文化、技術以及中華民族的文明。至今,當地人民還在感念鄭和這位「天朝」的使者。

鄭和留在泰國的文人學士,大都來自江浙一帶,他們通過歌謠、順口溜等方式,在華人社區傳播中國民俗文化,當地泰人也深受影響。泰文書中有「林姑娘萬里尋兄」等動人史實,這些鄭和時代的文人墨客對當時泰國民俗文化確實起到了孕育作用。

鄭和使團所到之處,給當時一些相對落後的亞非國家帶來了先進的物質文明與生產方式。占成國(今越南歸仁)地處亞熱帶,過去莊稼只能每年一熟,鄭和去後,派人教他們鑿井,取水灌溉,指導他們改進耕耘技術,一年收三熟,從此占城國以產米出名,逐步走向富庶。

(7)鄭和下西洋從馬來西亞帶來了什麼擴展閱讀:

鄭和下西洋經濟背景:

明代初期,由於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勵精圖治,農業經濟恢復了。在手工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礦冶、紡織、陶瓷、造紙、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元末時江南地區已有相當規模的海船建造業,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規模龐大的官營造船業,除南京寶船廠外,在蘇州、松江、鎮江等地均設有官廠。

明初工商業的恢復和發展,宋、元以來中國海外貿易的發達,對外移民的增加,所有這一切,都為鄭和下「西洋」准備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

H.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時都帶了些什麼回來

600年前,中國人鄭和率領27000餘人組成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到紅海和非洲,遍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並鞏固了海上絲綢之路,傳播了友誼的種子,促進了經濟貿易發展,增加了國與國之間的友好交流,為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600年以來,鄭和下西洋無論是史學地位還是文化地位都有失公允,尤其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更被長期忽視。今年中國隆重紀念鄭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就是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的優良傳統,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進步。同時,鄭和這段歷史也說明社會要進步,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合作、融合的重要,自我封閉則會斷送民族的生機。

鄭和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

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下西洋的任務之一是對外宣示實力,發展同各國的關系;之二是贈送禮物,表示願意與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的善意;之三是進行貿易活動,以中國的手工業品換取各國的土特產品。

鄭和下西洋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呢?

I. 明朝鄭和下西洋給當時的國家帶來了什麼好處

鄭和下西洋對中國海外移民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鄭和下西洋歷時28年,有12萬人參與,航程十餘萬里,先後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人類航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舉。據有關資料記載: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不少華人是隨鄭和船隊而來,並久居不返成為早期華僑的。在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下,「……閩廣之民,造舟涉海,趨之若騖,或竟有買田娶婦,留而不歸者。」1 「到了明代中後期,在南洋各地的華僑大約在十萬人以上。」2可以這樣說,鄭和下西洋不僅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打通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大門,而且間接地擴大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提升了人們對移民收益預期,促成更多的中國人前往南洋等地經商和謀生,對中國移民在海外生存和發展,以及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

J. 鄭和下西洋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開辟海上絲綢之路
在政治、軍事、文化、以及貿易上的貢獻,是早於西方大航海時代的,而且鄭和下西洋傳播的更多的是交流和融合,西方大航海時代更多是侵略和擴張。
諸多方面去看,帶來的影響力更深遠吧,彰顯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99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1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2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6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2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3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2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59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