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哈迪怎麼評價馬來西亞

馬哈迪怎麼評價馬來西亞

發布時間: 2023-04-01 16:58:18

⑴ 馬來西亞政壇「常青樹」馬哈蒂爾,他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他的傳奇可以用四個一來概括,那就是一個診所、一封信、一本書和一個主義。

一封信。馬哈迪於1946年加入巫統,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1969年的選舉中,由領導的聯盟獲得了很小的多數,甚至在許多州都沒有組建政府。局勢開始變得非常不穩定和動盪。 1969年5月,馬哈迪(Mahathir)譴責巫統(UMNO)領導人造成騷亂,並寫了一封嚴厲措詞給總理圖庫·阿卜杜勒·拉赫曼(Tunku Abl Rahman)。並要求他辭職。馬哈迪指出,他將錯誤的政策引入了多民族社會。但是這種坦率的批評是不能容忍的,馬哈迪被開除黨籍。

⑵ 馬來西亞的醫療旅遊好不好,讓去過的人來告訴你

已磨好刀,只等上架,

⑶ 馬來人至上的觀念存在

馬來人至上的觀念在馬來西亞獨立前就存在了,1940年代馬來人組織起來抗議馬來亞聯盟的成立,後來又為爭取馬來西亞獨立而戰,馬來人至上的觀念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馬來人的政黨,比如民主行動黨,激烈反對這種種族主義觀念。1960年代,獨立前的海峽華人在新加坡(1963年至1965年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的人民行動黨的領導下也挑戰了這個觀念。
在1969年5月13日的種族暴動後,馬來西亞憲法中有關馬來人至上的部分得到了確立。這期間馬來極端民族主義也有了發展,他們宣揚建立一個由巫統一黨執政的政府,並強調只有馬來人才是真正的馬來西亞人。1970年代馬來西亞政府開始推行非常有利於馬來人的新經濟政策。國家文化政策也強調非馬來人要融合到馬來族群中去。
1990年代,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開始推行馬來西亞民族(Bangsa Malaysia)政策,強調馬來西亞人而不是馬來人的認同。2000年代,政治家們又開始宣揚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並公開譴責那些質疑馬來西亞社會契約的政府官員。Ketuanan Melayu這個詞語遲至二十一世紀初成為流行的馬來語。

⑷ 全球化對馬來西亞風俗的意義

有人說馬來西亞早已參與全球化: 「馬哈迪的2020年宏願,將國家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從1990年到1997年裡,前所未有地出現了開放局面,「513」以後華人被壓抑的經商機會突然大增,發展主義的政治基調讓我們看到馬哈迪大幅度調整民族主義的主張。他掌握到在全球化時代,族群間的彼此對比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之下扮御中可說廳山微不足道。搶分經濟蛋糕的假想敵人不應是國內的異族同胞,而是更具競爭能力的外國公司。這時他實行經濟、拆余教育和文化的自由化政策,讓非土著享有更大的參與空間,最終讓馬來西亞政府有效地結合各族群的優勢,朝向國際競爭的方向」。

可是這樣的國際化,距全球化其實極為遙遠,而且馬來西亞政府所積極參與的東協組織,向來對全球化深懷戒懼。因為東協國家組成區域協作組織之目的,原本即是希望能平衡美國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大馬政府歷次在東協國家組織中的發言,尤其是前首相馬哈迪,對此態度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在內政部分,馬來西亞政府所推動的,不論其表面說辭為何,其實正是國族主義方向。希望境內各民族文化,可以融入到一個以馬來文化為主體的國家文化中來。何啟良即曾指出,自從1971年經濟政策推行以來,在政治經濟資源移轉到國家機關和馬來精英的情況下,馬來西亞已成為一個種族霸權國家(an ethnic hegemonic state)。這個趨向,當然也是與全球化不同的。

⑸ 馬哈蒂爾是中國血統嗎

馬哈蒂爾不是中國血統。

馬哈蒂爾是所謂「印-巫混血」,全名是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市。全名為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現任馬來西亞總理。

馬哈蒂爾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他具有代表性的權威式領導方式及其袒護馬來西亞本地民族民眾社會地位的裙帶作風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2019年4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在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會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5)馬哈迪怎麼評價馬來西亞擴展閱讀:

習近平於2013年10月5日在吉隆坡會見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時對馬哈蒂爾評價——「中國人民敬重的老朋友」

時代周刊評價馬哈蒂爾——"今年沒有人像馬哈迪一樣強烈地吸引新聞界,這使他成為1998年的亞洲新聞人物。他提醒世界,不受管制的資本主義未必適合所有國家--自從馬哈迪一年前開始抨擊投機客的陰謀和猶太人的政治陰謀,世界各國開始接受他的理論。"

⑹ 馬來西亞的首相

馬來西亞的首相
國父東姑阿都拉曼。
出生日期 1903年2月8日
出生地區
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吉打州阿羅士打
逝世日期 1990年12月6日
逝世地區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隆坡
妻子
第三任妻子諾扎克·巴拉克巴哈
馬來西亞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16日
馬來西亞聯邦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63年9月16日 - 1970年
東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

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不顧家人及朋友的勸告,辭去政府法律部門的職位,出任巫統全國主席,接下領導巫統的重任。

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獨立前,東姑阿都拉曼在已故陳禎祿及敦李孝式合作下,提出「聯盟」的理想,即是巫
統、馬華及印度國大黨的合作協約。
那時起,東姑開始竭力為爭取馬來亞獨立而奮斗,之後東姑率領我國獨立代表團赴英國,與英國政府談商馬來亞獨立問題,經過談判後,雙方達致協議,馬來亞
終於在不流1滴血的情況下,取得獨立。
領導獨立成功的東姑阿都拉曼,從此成為馬來西亞國父,並且出任我國第1任首相。國父於1990年在吉隆坡中央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9歲。
東姑阿都拉曼在位13年期間,對各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促進各族和諧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的大馬子民愛戴與尊敬。他在1970年時辭職。
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
任職: 馬來西亞第2任首相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出生日期: 1922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點: 北根, 彭亨
逝世地點: 倫敦, 英國
妻子:拉哈諾雅
職業:律師
政黨:巫統
敦拉薩於1970年9月22日從國父兼第1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手中接棒,成為我國第2任首相,但於1976年1月14日病逝。
敦拉薩在位時,宣布實行為期20年的新經濟政策,主要是不分種族提高人民收入及增加就業機會,尤其是改善貧苦人民的生活素質,並且極力通過聯絡土地發展計劃( FELDA)及他惠民計劃,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發展國家經濟,因此被喻為「發展之父」。
在國民團結及穩定政治方面,敦拉薩也功不可沒;在外交方面,敦拉薩的努力令馬來西亞在國際上「冒起」。

1972年,敦拉薩改變大馬的外交政策,開始與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促進東南亞成為和平
、自由及中立區域。1974年5月,敦拉薩訪問中國,促使馬中邦交關系一直持續至今。
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敦胡申翁
馬來西亞第3任首相
任期
1976年1月15日– 1986年7月16日
出生 1922年2月12日
馬來西亞柔佛
逝世 1990年5月29日
美國舊金山
政黨
巫統
專業領域
律師
敦胡申翁於1976年出任我國第3任首任,直到1981年7月16日以健康為理由卸下首相一職,將這重要棒交給敦馬哈迪。
敦胡申翁上任後,除了繼續完成敦拉薩生前未完成發展我國的一些重大計劃,同時也採取多項措施,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繁榮。
敦胡申翁較著重國民團結,他認為,人民團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
因此,當敦胡申翁在位時的國慶日主題,總離不開「團結」,如1977年的「團結進步」主題、1979年的「團結守紀」主題等。
在敦胡申翁領導期間,馬來西亞的經濟與政治更加成熟;盡管不同種族和多元文化,全民與敦胡申翁達致共識,共同朝向團結道路。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敦馬哈迪
敦馬哈迪於1925年12月20日,在吉打州亞羅士打誕生,50年後,他成為我國第4任首相,並領導大馬邁向先進國,成為備受尊祟的政治家。

1981年以前,很多外國人並不認識馬來西亞。然而,自馬哈迪於1981年出任首相後,馬來西亞廣為全球注目。
如今,大馬不僅在經濟的傑出表現,更因為成功克服種族的障礙,成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國家的典範。

1991年2月28日,馬哈迪提出了劃時代的宏願∶馬來西亞將在2020年成為先進工業國。

1970至1990年的「新經濟政策」結束後,馬哈迪在國家經濟展現蓬勃力量時,提出在2020年先進工業國宏願,擬定了國家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
這個宏願以實際條件為基礎,而且是1項超越種族、政治和宗教的國家發展大計劃。
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巴達威
我國第5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昵稱Pak』lah),親民形象深入民間。
阿都拉深受父親的影響,生長在1個政治世家,由於父親的關系,年輕時的阿都拉對宗教及政治產生濃厚興趣,為日後政治旅程的輝煌成,奠下穩固基礎。
阿都拉性格冷靜、溫和及親民形象,深受人民愛戴,無論在外交平台及平時出席民間活動,都顯露其領導人的風采,人民堅信他能發揮所長,帶領馬來西亞邁向另一高峰。
上任後,阿都拉馬上採取肅貪行動,他曾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努力(肅貪),因為沒有人要和1個貪污的國家接觸
。」贏得全國人民的喝彩。

⑺ 馬來西亞第五任

是首相吧?

阿都拉巴達威
阿都拉巴達威,馬來西亞首相。
1999年1月8日,當時的首相馬哈迪(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宣布內閣改組,委任原外交部長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成為備受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作為內閣資深部長及巫統元老的阿都拉,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阿都拉在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監,1978年全國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八零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八零年九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在巫統重量級領袖當中,阿都拉巴達威無疑是相當出色的一位。特別是巫統黨內充斥金錢政治、朋黨主義及裙帶風的時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更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統的聲譽,並能廣為黨內不同陣營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可說充滿波折。而且,他的沉浮,完全系於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因此,他可說是「子承父業」,生長在一個政治世家,並與巫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系。這也是為何在八七年巫統黨爭中,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並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並加入巫統。這與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華的背景相當接近。
不過,兩者雖然同是來自檳州,並先後在馬來亞大學受教育,份屬「師兄弟」,阿都拉和安華的作風,卻完全不同。在氣質上,阿都拉沒有安華「狂飈英雄」式的傳奇色彩,也沒有安華雄辯滔滔的口才,即使在青春煥發的大學時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著、冷靜及溫文的人物;他的溫和形象盡管沒有安華那麼突出,但是,也全無安華鋒芒畢露,咄咄迫人的銳氣,更容易為人接受。
因此,這兩者在氣質、個性上的回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日後在意識形態、政治斗爭路線、行事作風及價值觀念的差距。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
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檳州巫統聯委會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著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他在接下來幾年官運亨通,於1981年升做首相署部長,同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並出任巫統檳城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中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再於八六年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他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新巫統成立,他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咨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在1990年巫統黨選中,他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九一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九三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那吉、丹斯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阿都拉在1995年十二月卅日宣布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結果他順利的重奪巫統副主席之職。
【生平】
名字:Abllah Ahmad Badawi
出世:26/11/1939,檳城
婚姻狀況:妻為已故恩頓瑪末 Enn binti Mahmud
家庭:兩名兒女,Nori Abllah 及Salwa
【教育】
中學: Bukit Mertajam High School, Penang Methodist Boys School 大學: 1964年 ,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 (Bachelor of Arts in Islamic Studies)
【政治背景】
政黨
1964 加入巫統
1979.2.2 巫統檳州聯委會副主席
1979.2.2 受委巫統最高理事成員
1980.9 檳城州聯委會主席
1981.6.27 中選巫統最高理事成員(廿年來首名中選的檳城人)
1984 甲拋峇底巫統區會主席
1984.5.25 巫統黨選,625票中選副主席
1984.7.14 巫統教育局主任
1987.4.24 巫統黨選,879票中選副主席,排名第二。
1988.2.21 新巫統籌委會成員之一
1988.4 甲拋峇底新巫統區部主席
1988.9.9 新巫統副主席(被委)
1988.9.10 新巫統九人工作隊成員
1990.11.30 巫統黨選,以 953票中選,排名第二。
1993.11.4 巫統黨選,角逐副主席失敗
1993.12.11 被委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國州議席】
1978大選 甲拋峇底國會議員(總共當了六屆)
1990.10 大選 第四次擊敗對手,得票 17,025,四六精神黨的阿末哈迪阿旺只得 7,174票
1995.4.25大選 在甲拋峇底第五次擊敗對手,以 17,834票打敗四六精神黨的Naser Mohd Radzi
【官職】
1964 加入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局助理秘書
1971.6 文化、青年體育部總監
1975.6.1 文化、青年體育部副秘書長
1978.6 辭去公務員職業
1978.7.27 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
1980.9.16 聯邦直轄區副部長
1981 首相署部長
1984.7.14 教育部長
1986.5.7 國防部長
1987.5.7 離職
1991.3.15 外交部長
1999.1.8 副首相兼內政部長

⑻ 統治馬來西亞長達22年之久的馬哈迪爾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統治22年,也必定是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治理國家其實主要是處理輪橋國家財沖桐態富收入,任何國家都是有等級的,照顧一派,就得打擊一派,威望高,必定散源遭人恨、、、

⑼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

馬哈迪·莫哈末
Mahathir bin Mohamad
馬來西亞第4任首相
任期
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出生 1925年12月20日 (1925-12-20) (82歲)
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
政黨 巫統
配偶 茜蒂哈斯瑪
職業 醫生
信仰 伊斯蘭教

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

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

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

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2008年5月19日, 馬哈迪宣布退出巫統[1], 並且表示只有巫統主席兼首相阿都拉·巴達威辭職下台後才會重新入黨。

馬哈迪在任內, 對司法部門進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為了一些對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罷免聯邦法院院長和好幾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機[1]。
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高庭法官陳漢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場選舉官司中宣判執政黨候選人當選無效之後, 馬哈迪欲透過法官仲裁委員會來革除其法官職位[2]。
馬哈迪牽涉轟動一時的司法丑聞「林甘影片」[3], 在他給皇家委員會的供詞中, 他承認在委任法官之前會諮詢和聽取其他人的意見,這些人當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陳志遠[4]]。
在一些經濟專家的反對下,馬哈迪執意推動國產車普騰(Proton)計劃,專家們反對的理由是馬來西亞缺乏宏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以及該計劃缺乏經濟效益。過去20年來,馬來西亞納稅人支付政府津貼來維持普騰, 馬來西亞駕車人士因為政府徵收高昂關稅以保護普騰而需支付高價錢來購買汽車,這使得一些因為公共交通系統欠完善而買普騰車的馬來西亞人承受財務負擔[5]。
1987年10月, 因為前副首相安華執意委派不懂中文的校長掌管華文小學, 造成華人社會普遍不安, 馬哈迪採用高壓手段進行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 援引內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邁的華教人士沈慕羽)和關閉了3家中英文報章(中文《星洲日報》、英文《星報The Star》和馬來文《祖國報(Watan)》[6]。
嚴重的裙帶風氣, 例如: 最顯著的是玲瓏集團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動電話集團工藝資源(TRI)和馬航的達祖丁(Tajudin Ramli)[7]。還有經營檳城造船工業(PSC)失敗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8]以及伊佳蘭(Ekran)的陳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馬哈迪領導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價格向達祖丁(Tajudin Ramli)買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權,那時候,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場的市場股價只有3令吉68仙 [9]。
自以為是, 無視經濟專家的建議,實施抄襲日本和韓國的重工業計劃(所謂的向東政策), 發展鋼鐵業(柏華嘉控股Perwaja)、汽車業(普騰Proton)和混凝土業, 這些失敗的計劃帶來重大問題和無數的金錢損失。特別是柏華嘉, 涉及高層貪污舞弊、管理不當的問題[10]。
藐視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的社會, 執意推動回教化, 甚至宣稱世俗國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於1981年拉攏安華進入巫統,協助推動國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2008年3月馬來西亞國會大選後, 馬哈迪的言論漸漸變成種族主義。 2008年8月9日, 馬來西亞律師公會公開討論改信回教所引出的問題。這個公開論壇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後衍生的課題, 可是進行不到幾小時就受到回教激進份子的干擾與恫言鬧事的情況下被迫提前結束。馬哈迪較後發表聲明, 表示「由於馬來人越來越軟弱,才令其他種族越來越大膽提出本身的訴求,侵犯馬來人的權益,甚至還談及敏感的宗教課題,馬來人的前景令人擔憂。」[11]
2003年, 馬哈迪在第10屆回教大會組織峰會上發表反猶太人言論, 此舉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9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2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4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7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2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4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2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