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為什麼換首相

馬來西亞為什麼換首相

發布時間: 2022-10-24 07:03:00

⑴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列表

1、東姑阿都拉曼1963年9月16日至1970年9月22。

於1903年2月8日出生於吉打州亞羅士打的皇宮。他父親是吉打州第24任統治者蘇丹阿都哈密哈林沙。

1954年,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英屬馬來亞的首席部長。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獨立時,他被推選為第一任首相。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後,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他被尊稱為「獨立之父」、「馬來西亞國父」。

2、阿都·拉薩k,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

巫統在阿都·拉薩的領導下,採取了一連串的新政策,積極推動國民教育政策,倡議關於實現東南亞中立化的《吉隆坡宣言》。此外,他宣布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俾在20年內建立起一個馬來人的經濟社會,讓馬來族享有特權,如公司股權、大學學額等,以提高馬來族的經濟地位,這給巫統帶來了新的面貌。

3、胡先·翁(馬來語:Hussein Onn,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海珊·奧恩,是第三任馬來西亞首相(1976年至1981年),被稱為「團結之父」。

胡先翁於1922年2月12日出生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是馬來西亞巫統首任主席拿督翁惹化的兒子,母親是拿汀·哈麗瑪·胡先。

4、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市。全名為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任期:1981年7月16日至2003年10月31日

5、阿都拉·阿末·巴達威(馬來語:Abllah Ahmad Badawi),又譯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1939年11月26日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州,是第五任馬來西亞首相(2003-2009),簡稱阿都拉。

⑵ 關於馬來西亞的知識

馬來西亞啊,沒有四季,都是夏天,30°C 左右,這個不怎麼變。近來幾乎每天都有雨,偶爾傾盆而降,偶爾灑灑小雨。但是天氣還是悶熱啊,要呆到晚上天氣才涼爽些,今晚有點兒冷,我都穿外套了。呵呵~

這里的國語是馬來語,是馬來人的語言,注意,是馬來人,不是馬來西亞人。但是後來為了要讓各大民族團結起來,就改稱馬來西亞語。年輕的一輩固然會講,國語畢竟是必修的,管你是華人還是馬來人。長輩們,就算沒念過書,也能說上一兩句不那麼正統的,打招呼八卦八卦沒問題,要談深入的話題就不行了。至於英語能力呢,只能說水準不一吧,但是一般會比中國人好些,因為實踐機會比較多。從小就學,而且數理科用英語教,大學也是英語授課,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學的很出色。

馬來西亞有3大民族,馬來人(至少60%),華人(30%左右),印度人(少過10%)。剩下的就是一些少數民族,他們和馬來人一樣是土族,但是待遇實在差很多。就如我所說,馬來人講馬來語,但是馬來語,好像漢語一樣,分成普通話和方言。華人呢,基本上都會講華語,加上一兩種華人方言,有些華人呢是因為祖先是潮州來的,所以他會說潮州話,有些則是因為地方關系,所以會說某種方言,例如住在首都吉隆坡的都會說粵語,住在檳城州的都會說福建話。很少華人只會說馬來語和英語,但是還是有的。印度人就印度話啊。不少旅行,是念書,工作嗎?我想應該沒問題吧,我看我那些中國朋友自在的很,沒什麼約束。

環境呢,還好啦。只是我覺得掠奪匪太多了,這個真的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說…馬來西亞國教是回教,馬來人全是回教徒,所以這里6成以上是穆斯林,每天的5次祈禱都在各個清真寺用大喇叭播出,而且沒什麼地方你是看不見清真寺的了,所以我覺得有點兒不體諒。這里有種族紛爭的問題,華人老是埋怨政府偏袒馬來人,什麼獎學金,津貼,工作機會,都是馬來人的,怎麼華人繳稅最多,反而都沒份。馬來人就說,你們是二等公民,非土族,讓你們來住都要感恩了,還吵。無奈~但是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老一輩的,當年從中國來馬來西亞的,都離開了,都成為歷史了,我們年輕的,只能說都沒受過苦啊,都不是太極端,不是太在乎,沒獎學金嘛,爸媽肯給就好了,沒津貼嘛,我錢夠用啊,就是沒想這問題太多,可是爸媽那一倍還是會有些意見的。只是政治家經常圍繞在這些話題上,但是有時候他們說的也未嘗不是道理。

消費嘛,要跟地區了,鄉間小鎮還是可以吃到便宜到笑的東西,城市呢,也不會要命啦,一般吧,不稱得上是高消費的國家,這樣吧,咱們比麵食吧,首都一碗叫價4元馬幣左右,小鎮2元,略有裝潢的餐館8元,再高級點的16元,有些實在難得你會看見20多元的,但是這些都是賣氣氛多過賣食物的。就是這樣。還有,一份報紙1元3毛馬幣,搭一次公車5毛到4元不等。你自己看看兌換率好好想吧。對,馬幣是Ringgit Malaysia,簡稱RM,華語是「令吉」,1令吉馬幣大概,我是說大概噢,2元人民幣吧。

好了,就這樣。

⑶ 馬來西亞的首相 (達人請進)

東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

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高任部長。馬來亞在 8月31日,1957年馬來亞獨立時,他成為了馬來亞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時辭職,阿都拉薩就成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歲。

出生日期:1903年2月8日
出生地: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吉打州阿羅士打
逝世日期:1990年12月6日
逝世地: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隆坡
妻子:第三任妻子諾扎克·巴拉克巴哈

馬來西亞首相

任: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16日

馬來西亞聯邦首相

任: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1963年9月16日 - 1970

⑷ 馬來西亞首相多久換屆一次

五年換屆一次。

⑸ 馬來西亞政界動盪,根本原因在哪裡

馬來西亞的總理突然宣布要辭職。

如果在國會中提出對新總經理的不信任,而且這個提議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那麼這個經理就必須要辭職,國會議員將重新推選出一個新的總理。實現雙贏的方式是讓馬哈蒂爾和安瓦爾都回到理性並利用這一機會表達對穆希丁的支持,這對於已經已經老了的前總理來說,是一個培養新一代繼任者的機會。而安瓦爾可以利用這次機會來培養自己的勢力,爭取在下一次選舉上大放光彩。

⑹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

馬哈迪·莫哈末
Mahathir bin Mohamad
馬來西亞第4任首相
任期
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出生 1925年12月20日 (1925-12-20) (82歲)
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
政黨 巫統
配偶 茜蒂哈斯瑪
職業 醫生
信仰 伊斯蘭教

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

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

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

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2008年5月19日, 馬哈迪宣布退出巫統[1], 並且表示只有巫統主席兼首相阿都拉·巴達威辭職下台後才會重新入黨。

馬哈迪在任內, 對司法部門進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為了一些對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罷免聯邦法院院長和好幾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機[1]。
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高庭法官陳漢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場選舉官司中宣判執政黨候選人當選無效之後, 馬哈迪欲透過法官仲裁委員會來革除其法官職位[2]。
馬哈迪牽涉轟動一時的司法丑聞「林甘影片」[3], 在他給皇家委員會的供詞中, 他承認在委任法官之前會諮詢和聽取其他人的意見,這些人當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陳志遠[4]]。
在一些經濟專家的反對下,馬哈迪執意推動國產車普騰(Proton)計劃,專家們反對的理由是馬來西亞缺乏宏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以及該計劃缺乏經濟效益。過去20年來,馬來西亞納稅人支付政府津貼來維持普騰, 馬來西亞駕車人士因為政府徵收高昂關稅以保護普騰而需支付高價錢來購買汽車,這使得一些因為公共交通系統欠完善而買普騰車的馬來西亞人承受財務負擔[5]。
1987年10月, 因為前副首相安華執意委派不懂中文的校長掌管華文小學, 造成華人社會普遍不安, 馬哈迪採用高壓手段進行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 援引內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邁的華教人士沈慕羽)和關閉了3家中英文報章(中文《星洲日報》、英文《星報The Star》和馬來文《祖國報(Watan)》[6]。
嚴重的裙帶風氣, 例如: 最顯著的是玲瓏集團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動電話集團工藝資源(TRI)和馬航的達祖丁(Tajudin Ramli)[7]。還有經營檳城造船工業(PSC)失敗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8]以及伊佳蘭(Ekran)的陳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馬哈迪領導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價格向達祖丁(Tajudin Ramli)買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權,那時候,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場的市場股價只有3令吉68仙 [9]。
自以為是, 無視經濟專家的建議,實施抄襲日本和韓國的重工業計劃(所謂的向東政策), 發展鋼鐵業(柏華嘉控股Perwaja)、汽車業(普騰Proton)和混凝土業, 這些失敗的計劃帶來重大問題和無數的金錢損失。特別是柏華嘉, 涉及高層貪污舞弊、管理不當的問題[10]。
藐視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的社會, 執意推動回教化, 甚至宣稱世俗國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於1981年拉攏安華進入巫統,協助推動國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2008年3月馬來西亞國會大選後, 馬哈迪的言論漸漸變成種族主義。 2008年8月9日, 馬來西亞律師公會公開討論改信回教所引出的問題。這個公開論壇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後衍生的課題, 可是進行不到幾小時就受到回教激進份子的干擾與恫言鬧事的情況下被迫提前結束。馬哈迪較後發表聲明, 表示「由於馬來人越來越軟弱,才令其他種族越來越大膽提出本身的訴求,侵犯馬來人的權益,甚至還談及敏感的宗教課題,馬來人的前景令人擔憂。」[11]
2003年, 馬哈迪在第10屆回教大會組織峰會上發表反猶太人言論, 此舉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

⑺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二度成立新政黨,這意味什麼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二度成立新政黨,這意味什麼?馬來西亞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他們雖然人口不少,可是實際上經濟和政治各個領域,發展都不是很成熟,因此經常會出現一些社會動盪的情況,現在馬哈蒂爾重新回來,建立新政黨意味很深刻,下面內容大家參考:

三、馬哈蒂爾建立一個新政黨,也是為下一次總統選舉做准備:

馬來西亞總統選舉非常重要,馬哈蒂爾想要獲勝的話,那麼他必須要提前做好准備,現在創建一個新政黨,其實就是這種目的,或者他也可以扶持一個新人競選,這樣他也是立於不敗之地。

⑻ 有關馬來西亞現任首相納吉的資料

馬來西亞現任首相納吉

首相之子納吉
[attachment=9524]

納吉現年56歲,家世顯赫,青年得志,出身在馬來半島東海岸大州彭亨(Pahang)的官僚世家,父親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TunRazak)。敦拉薩在首相任內的政治規劃,至今仍對馬國影響深遠,故有「發展之父」的美稱。敦拉薩曾建立一群青壯團隊,包括一手提攜激進青年馬哈蒂爾;即使是巴達維,也謙稱自己是敦拉薩的政治之子。不過敦拉薩在1976年卻以54歲的盛年在任內離世,其後政治衣缽就由其子納吉承襲。

納吉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工業經濟系,從政前曾任職中央銀行和國家石油公司,當他的父親突然病逝後,他回鄉參選,取代父親的國會議席,時年僅22歲,是國會最年輕的議員。隨後,他擔任過能源通訊部副部長、教育部副部長和財政部副部長等二線官職。

1982年,馬哈蒂爾出任首相後不久,就安排納吉回故鄉彭亨州擔任州務大臣(相等於省長),是年納吉只有29 歲。由於納吉家族本為彭亨州的貴族,他與彭亨州蘇丹和王室關系良好,加上雙方在政治上共享保守立場與主張,這段經歷有利於納吉取得王室的信任,對往後政途大有幫助。

經歷大約一屆的州務大臣歷練後,納吉在1986年重回中央,不久即當選巫統青年團團長。此職是黨內少壯精英通往權力核心的必經之路。納吉接掌此職,意味著他在巫統青壯代接班團隊中,確立了一定的順位優勢。隨後,他開始出任內閣部長,包括傳統上由巫統青年團團長擔任的青年及體育部長,以後出掌政府內其它重要部門的首長,如教育部長和國防部長。在馬國的多元種族政治中,教育和國防兩大事務,向來負有確保馬來裔政治安全感的重任,也是歷來巫統精英出任首相之前的必備資歷。

在巫統權力政治中,納吉與安瓦爾、巴達維向來關系微妙,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安瓦爾本為馬哈蒂爾愛將,在199 8年以前已具候任首相地位。納吉是在安瓦爾之後才當選巫統青年團團長的,他甚至曾是安瓦爾派系的一員。1998年金融風暴期間,馬哈蒂爾與安瓦爾決裂,後者不僅被開除黨籍也身陷囹圄,但風暴過後馬哈蒂爾卻沒有授意最具實力的納吉擔任黨內第二號人物以及副首相一職,反而意外提拔巴達維接班。一般評論認為,當時馬哈蒂爾因黨內分裂地位不穩,故寧可選擇較弱勢的巴達維,而避免把更具野心的納吉安放在身邊。
[attachment=9525]

直到2003年巴達維接任首相後,納吉才攀上第二把交椅的位子。事實上,馬哈蒂爾只將巴達維視為過渡時期的首相人選,他真正屬意的是納吉,因此在巴達維首相任內,馬哈蒂爾在政府外不斷高姿態發表政治評論,多次尖銳和強烈地批判巴達維的施政。當2008年巴達維在大選中領軍失利後,馬哈蒂爾更是反巴達維的急先鋒,其最終用意是力推納吉早日取得黨政大權。納吉曾對逼宮略感猶疑,而一度激怒了馬哈蒂爾對他的不滿和質疑。

社會對納吉拜相的疑慮

論資歷、歷練和基層實力,納吉無疑是巫統黨內最有條件的接班人選。除此,納吉在財經領域、軍方和王室成員中,也有深厚淵源,對國家機關有高度的駕馭和操作能力。可是,由於馬哈蒂爾的幕後加持,國內外觀察家和公民社會成員多對納吉的強勢接班表示疑慮和保留。馬來西亞國內有網民更發起網路聯署,要求國家元首拒絕任命納吉組閣。他們擔心納吉上台後會強硬壓制國內的民權自由和反對運動,使政治民主化蒙上陰影。

社會對納吉拜相的疑慮,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政治強硬立場、丑聞纏身、缺乏政策理念,以及馬哈蒂爾陰影重現。

相比安瓦爾,乃至巴達維,納吉從來就未曾以自由和溫和主張來爭取認同,其言論與行動也體現不出對民主和開放的服膺。他在巫統青年團團長任上,曾因族群之間的語文課題爭議,竟高調宣稱「要以華人的鮮血染紅馬來人的短劍」,言辭極端,使人駭異。同樣地,納吉沒有真正表達要檢討違反人權自由的內部安全法令和大專學生法令。

事實上,他可能最心儀的是效法其父親敦拉薩,在巫統危急存亡之際重建馬來裔的政治支配權。敦拉薩是在1969 年全國大選後接掌政權的,當年執政聯盟在選舉中遭重挫,幾日之後吉隆坡即發生族群暴動,全國戒嚴,議會民主中斷了20 個月,敦拉薩趁機重組政治聯盟,同時強化馬來人在經濟和文化上的主導與控制。如今納吉接掌的巫統,處境也類似其父親當年面臨的局面,差別在於巫統當今最大的挑戰力量並非來自華人,而是馬來人政治反對勢力的興起。

有輿論相信,納吉很可能採取強硬和威權手段重建巫統政治優勢。例如在今年2月,在納吉強勢運作中,巫統結合王室和軍警勢力,不顧憲政規范強行以賄賂和挖角手法,從反對黨手中重奪霹靂州(Perak)政權,使該州至今仍陷入憲政危機。媒體圈人士也感受到,納吉上台後必會收緊新聞自由和互聯網空間,包括壓制反對黨的媒體。

但是,更令納吉的道德與正當形象嚴重受損的,是他近年來涉嫌的一宗謀殺丑聞。納吉擔任國防部長期間,曾涉及與法國當局的軍購,由於金錢回扣和利益分配,導致一名有利益關系的蒙古女性翻譯,被納吉身邊的保安特警殺害,屍體並被強力炸葯炸得粉碎。這宗丑聞涉及情色、軍購、金錢,在法國已被記者調查揭露,成為納吉最難迴避的議題。在4月即將舉行的 3場補選中,選舉委員會罕見地阻止反對黨在競選中議論此案件,就被視為有偏袒納吉之嫌。

除了形象與道德遭非議外,納吉作為一位傾向實力主義的權力人物,也因缺乏明確理念和政策主張,而使人對其執政能力存疑。過往的馬哈蒂爾,就是以創意泉涌,論述不斷翻新而著稱,安瓦爾則以其回教和人文素養而獲支持者擁護,但納吉卻似乎欠缺理念建構的能力,也很少表現出對人文價值的關懷。他長期在政府高層服務,資歷堪稱完備,卻沒有提出任何重大的政策倡議,反而在國防部長任內牽涉數宗軍備采購弊案,並因此飽受反對黨質疑。
[attachment=9527]

然而,最令馬國民眾疑懼的是,納吉上台後,恐將擺脫不了強人馬哈蒂爾的陰影。巴達維雖然軟弱無力,缺乏改革氣魄,但他相對容忍的氣度至少為馬國政治帶來一定的自由開放,公民社會也活躍勃興,這是巴達維令人稱許和懷念的一面。可是,如今巫統強硬派隨著納吉登場而重回主流,不只令黨內溫和改革力量轉趨下風,在野和民間勢力也必定面臨更嚴峻壓力。當然,人們也擔心未來兩三年內,已經80多歲高齡的馬哈蒂爾依然退而不休,熱衷指點江山影響政治,最終令馬哈蒂爾主義勝利回潮。這顯然不是馬國普遍民意所樂見的。

⑼ 馬來西亞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君主,即最高元首,是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名義上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

議會是馬來西亞的最高立法機構,但不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涉及統治者身份、特權和地位,以及馬來語作為國語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權受到一定限制。

馬來西亞議會由三部分組成,即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議會在最高元首的召集下舉行會議。通常,會議召開的間隔時間最長不能超過半年。

(9)馬來西亞為什麼換首相擴展閱讀:

君主是馬來西亞的權力的形象,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這些僅是象徵意義。馬來西亞聯邦君主由統治者議會輪流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

統治者議會是由馬來西亞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州世襲蘇丹或拉惹,還有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

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雖然是世襲,但是由於是聯邦制,所以輪流做東,非常特殊。這有點像瑞士的聯邦委員會制度,只不過聯邦委員會成員並不是世襲。

⑽ 馬來西亞第五任

是首相吧?

阿都拉巴達威
阿都拉巴達威,馬來西亞首相。
1999年1月8日,當時的首相馬哈迪(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宣布內閣改組,委任原外交部長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成為備受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作為內閣資深部長及巫統元老的阿都拉,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阿都拉在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監,1978年全國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八零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八零年九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在巫統重量級領袖當中,阿都拉巴達威無疑是相當出色的一位。特別是巫統黨內充斥金錢政治、朋黨主義及裙帶風的時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更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統的聲譽,並能廣為黨內不同陣營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可說充滿波折。而且,他的沉浮,完全系於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因此,他可說是「子承父業」,生長在一個政治世家,並與巫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系。這也是為何在八七年巫統黨爭中,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並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並加入巫統。這與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華的背景相當接近。
不過,兩者雖然同是來自檳州,並先後在馬來亞大學受教育,份屬「師兄弟」,阿都拉和安華的作風,卻完全不同。在氣質上,阿都拉沒有安華「狂飈英雄」式的傳奇色彩,也沒有安華雄辯滔滔的口才,即使在青春煥發的大學時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著、冷靜及溫文的人物;他的溫和形象盡管沒有安華那麼突出,但是,也全無安華鋒芒畢露,咄咄迫人的銳氣,更容易為人接受。
因此,這兩者在氣質、個性上的回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日後在意識形態、政治斗爭路線、行事作風及價值觀念的差距。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
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檳州巫統聯委會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著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他在接下來幾年官運亨通,於1981年升做首相署部長,同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並出任巫統檳城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中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再於八六年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他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新巫統成立,他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咨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在1990年巫統黨選中,他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九一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九三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那吉、丹斯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阿都拉在1995年十二月卅日宣布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結果他順利的重奪巫統副主席之職。
【生平】
名字:Abllah Ahmad Badawi
出世:26/11/1939,檳城
婚姻狀況:妻為已故恩頓瑪末 Enn binti Mahmud
家庭:兩名兒女,Nori Abllah 及Salwa
【教育】
中學: Bukit Mertajam High School, Penang Methodist Boys School 大學: 1964年 ,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 (Bachelor of Arts in Islamic Studies)
【政治背景】
政黨
1964 加入巫統
1979.2.2 巫統檳州聯委會副主席
1979.2.2 受委巫統最高理事成員
1980.9 檳城州聯委會主席
1981.6.27 中選巫統最高理事成員(廿年來首名中選的檳城人)
1984 甲拋峇底巫統區會主席
1984.5.25 巫統黨選,625票中選副主席
1984.7.14 巫統教育局主任
1987.4.24 巫統黨選,879票中選副主席,排名第二。
1988.2.21 新巫統籌委會成員之一
1988.4 甲拋峇底新巫統區部主席
1988.9.9 新巫統副主席(被委)
1988.9.10 新巫統九人工作隊成員
1990.11.30 巫統黨選,以 953票中選,排名第二。
1993.11.4 巫統黨選,角逐副主席失敗
1993.12.11 被委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國州議席】
1978大選 甲拋峇底國會議員(總共當了六屆)
1990.10 大選 第四次擊敗對手,得票 17,025,四六精神黨的阿末哈迪阿旺只得 7,174票
1995.4.25大選 在甲拋峇底第五次擊敗對手,以 17,834票打敗四六精神黨的Naser Mohd Radzi
【官職】
1964 加入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局助理秘書
1971.6 文化、青年體育部總監
1975.6.1 文化、青年體育部副秘書長
1978.6 辭去公務員職業
1978.7.27 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
1980.9.16 聯邦直轄區副部長
1981 首相署部長
1984.7.14 教育部長
1986.5.7 國防部長
1987.5.7 離職
1991.3.15 外交部長
1999.1.8 副首相兼內政部長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5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7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5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0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8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3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