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中國山有多少墳墓
『壹』 求助:關於馬來西亞的旅遊、考察、風土人情等相關內容
特產:熱帶水果很多,你飛機上帶不走啊。馬來人的青銅短劍,或者馬來西亞風箏都是比較特別的。
11月是雨季,我只能說你來的不是時候,雨季就是從11月開始的,一星期難得有半天晴天,整日傾盆大雨。溫度大概35左右
其實哪裡都差不多,紀念品嘛,去哪裡買都是冤枉錢,所以都一樣。
馬來人的飯其實不好吃,但是如果你要試試看特別的,試試看Tom Yam,東炎,其實有點泰國口味,食物普遍都是辣的。這里有印度人,他們的印度餐廳滿大街都是,上面有菜單,很多的,試試看印度人的roti,一種餅,仔細看他們怎麼做的,很特別的,你試試看最簡單的roti cannai telur,很不錯。
雲頂,馬六甲古城,熱浪島你好像趕不上了,但是蘭卡威你可以去,在北邊的kedah州,一個小島,檳城是華人地盤,吉隆坡治安不好,如果去了,多小心。
馬來人是穆斯林,不吃豬肉不喝酒,所以要考慮他們的感受,華人和中國南方人沒區別,印度人沒什麼。
你的現金可以在機場的錢庄來兌換,這里很多私人錢庄,可以去他們那裡換馬來西亞的錢,100人民幣等於46令吉。
不用,我當時背包里電熨斗都有,我都沒報。沒事的。
電話卡你隨便找個寫著Hotlink,DIGI,Celcom的店就買了,很多華人的店,他們會說中文,充100令吉進去,絕對夠你用了,打中國的號碼就是比如中國北京的一個電話區號010XXXXXXXX,你在馬來西亞給北京打就是撥008610XXXXXXXX,打手機就0086加手機號,如果還不會,找賣你電話卡那人教你。
葯品其實還好,風油精帶兩瓶,雨季蚊子多,別的其實不需要,就出個門,怕什麼。
有一點,馬來西亞是左側通行,過馬路小心,要先看右邊再左邊,和中國反的,而且摩托車騎很快,又來回亂跑,要多注意。
馬來語的謝謝和對不起你不需要學,說英文就可以。問多少錢是berapa,用拼音來拼,他們的讀法和中文拼音差不多,讀的不好沒人笑你的,其實說英語就可以,而且我懷疑,你英語都不用,開店的很多華人,直接說中文,簡單明了,只是如果你有很重的口音,他們會聽不太明白,所以要說慢點。數字的話。。。satu是1,a是2。。。其實說真的,他們跟你說馬來文你也聽不懂啊,所以就英文算了,簡單,我在這邊3年了我很多時候,他們跟我說數字,我都要想一想的,呵呵,所以就英文。提醒你一下,植物不可以出入境,所以盡管馬來西亞熱帶水果很多,你的家人是吃不到啦,離家在外,路上多小心,你到這邊,華人肯定說馬來人壞話,你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就可以了,其實馬來人是很熱情好客的民族的,頭腦簡單,你對他們彬彬有禮,他們待你就像自己人,尤其是鄉村的馬來人,很好的。華人傲慢而且刻薄,可能有時候看不起中國,你也別往心裡想,他們就那樣,夜郎自大。
『貳』 馬來西亞介紹及旅遊特色
【概況】國名
馬來西亞聯邦,簡稱馬來西亞或大馬(Malaysia),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由十三個州組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而汶萊國則位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凈,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國徽
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又稱大紅花,當地人稱「Bunga Raya」。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角星,新月代表國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國歌
《我的國家》(馬來文:Negaraku)
國花
木槿花(又稱大紅花)Bunga Raya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約12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雙子塔,高達466米,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新首都:布特拉再也(布城,putrajaya)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官方語言
馬來語
貨幣
林吉特 RM
人口
27,170,000人(2007年)(世界第43名)。人口密度:69/km2(世界第97名),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1%,華人佔25.3%,印度人佔7.4%。砂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自然地理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獨立日
1957年8月31日
國慶日
8月31日
重要節日
馬來西亞節日很多,全國大大小小的節日約有上百個。但政府規定的全國性節日只有10個,其中除少數有固定日期外,其餘的具體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統一公布。主要節日有:元旦、開齋節(穆斯林)、春節(華人)、哈芝節(穆斯林)、屠妖節(印度人)、「五一」節、聖誕節、衛塞節、現任最高元首誕辰。8月31日為馬來西亞國慶(又稱獨立日)。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1996年這一天,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遭受強烈熱帶風暴襲擊,有100多人死亡,許多房屋和財產被毀;2004年12月26日,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等州部分地區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共有60多人死亡)
國家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馬來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國家政要
國王叫米贊·阿比丁,2007年4月26日加冕;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Ahmad Badawi),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連任。
簡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布特拉再也(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沙巴可以是馬來西亞深藏未露的絕妙旅遊地,見識了沙巴,你就會驚訝馬來西亞豐富的旅遊資源。世外桃源邦咯島(PangkorLaut)尋找小丑魚。
在馬來西亞的邦咯島(PangkorLaut)上,你只要潛入蔚藍的海里,慢慢靠近大片的白色珊瑚和色彩斑斕的海葵,尼莫和他的朋友就會熱情地歡迎你。
生活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普南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他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里,保持著許多有趣的風俗傳統。
馬來西亞的風格就像這兒的天氣——熱情。無論是看到一張張友善的笑臉,聽到一句句濃濃的馬來音普通話「你好!(Apa khabar?)」
亞庇是馬來西亞砂撈越的首府。在砂撈越里有個叫「古晉」的城市。在馬來語中,「古晉」(Kuncing)就是「貓」,因此這座城市也被稱為「貓城」。據,這里是世界上唯一崇拜貓的城市。
中國人來,馬來西亞不是個陌生的國度。盡管是異域,但隨處可見的華文招牌以及通用的廣州話,會讓來自廣東的我們產生了在省內某個都市觀光的錯覺。
檳城,當年英國商船來此躲避風浪的時候,他們給這個美麗的海島起名為喬治市,華人則稱之為檳榔嶼。這里最讓人著迷的是各種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輕柔韻律,也有安娜與國王的感傷情懷。即使你沒有出境游的經驗,即使你外語只會yes,bye-bye,thankyou,檳城依然。
砂撈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分散著27種部落民族,是一個多文化的地域。在沙撈越,每公頃的樹林種類比整個北美洲還多,一棵參天大樹上有上千種昆蟲。
吉隆坡的夜生活充滿動感,到處是多姿多彩的娛樂,爵士樂、鄉謠和西方音樂縈繞酒吧、的士高舞廳,一派大都會的繁華景象.。吉隆坡住宿選擇相當多,高檔的諸如馬來王宮風格的伊思塔那大飯店,機場附近的高爾夫休假區等,主要供遊客和商務客人使用。在吉隆坡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名菜,除了馬來菜、中國菜、印度大餐、西餐外,還有巴基斯坦餐飲和日本料理。吉隆坡各種商品薈萃,從古董到最具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從世界名牌時裝到物美價廉的電子產品……
雲頂(Genting Highlands)高原是馬來西亞新開發的旅遊和避暑勝地,位於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脈中段東坡(蒂蒂旺沙山脈),吉隆坡東北約50公里處.
在首都吉隆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位於市中心丹也大樓面的國家清真寺(Natlonal Mosque),以獨特的現代設計表達出傳統回教的藝術,裝飾和設計都十分精美,最大特色是傘形的屋頂,象徵一個獨立國家的抱負.
吉隆坡是世界上節假日最多的地區之一。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的節日是當地進行重大慶典活動的日子,聖誕節也是全國性的節假日,一年一度的中國春節在這里更是熱鬧非凡.
吉隆坡是一個碩大無比的「世界建築博覽館」,外形別致風格各異的建築遍布全城。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陽光充足,氣候宜人。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西亞旅遊景點】
馬六甲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素丹國(滿剌加王國)的都城。從16世紀起,歷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統治。數百年來,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羅人及爪哇人相繼來到馬六甲,經過長期的交流,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匯成特有的文化風貌。這里有中國式的住宅,荷蘭式的紅色樓房和葡萄牙式的村落。市內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較好,街道曲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牆上鑲著圖案精美的瓷磚,木門上裝著瑞獅門扣,窗上鑲龍嵌鳳,古色古香,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青雲亭
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位於馬六甲市西南,始建於1645年,後經重新裝修,成為一座用馬來西亞楠木建造的木結構廟宇。門口的匾額上寫著「南海飛來」四個大字。廟內主要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此也稱「觀音亭」。
青雲亭是優美的中國式建築的典範,廟堂里陳設的木雕和漆器,全是從中國運來的精品。寺內只有一塊石碑,上面銘刻著紀念中國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監鄭和於1406年訪問馬六甲的事跡。鄭和是到達馬六甲最早的中國人。
寺內香火甚盛。廟門口有一金色的獅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獅子的頭頂部,金色已脫落,原來信徒們認為走過獅子身旁,撫摸它們的頭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中國山
中國山又名三保山,是馬來西亞為紀念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而命名的。此山位於馬六甲市郊。關於中國山,流傳著「一位中國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傳在15世紀60年代,馬六甲的統治者是一個年 輕而聰明過人的蘇丹,曼斯國王。有一天,一艘中國船駛抵馬六甲,船的內部到處插滿了金針,船長給蘇丹送去一封信,聲稱他奉中國天子之命詔告蘇丹 「每一根金針代表我的一個臣民,要是你能數得清有多少根,你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蘇丹接到信後,派了一艘船去送回信,船上裝了好幾袋穀米,信中道「要是你能數得清這艘船上的穀米,你就能准確地猜到我有多少臣民,也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
荷蘭紅屋
跨越馬六甲河橋,到了河的東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整潔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紅色的鍾塔和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廣場周圍都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物。面廣場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就是古老的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它建於17世紀,是東南亞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荷蘭式建築物。300多年來,它一直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直至1980年才改為馬六甲博物館。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厚厚的紅磚牆,笨重的硬木門,門前是寬闊的石級。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包括荷蘭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紀以來的服裝,馬來人婚嫁服飾,金、銀、珠寶手工藝品以及在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類古代船隻的圖片等。館內還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錢幣和郵票。
葡萄牙城山
在馬六甲市西南,接近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馬六甲蘇丹拜里米蘇拉將中國明成祖贈送的金龍文箋勒石樹碑之處,明成祖曾封此山為「鎮國山」,後名聖保羅山。山的東南麓有一座「沒有牆的城門」,那是馬來西業歷史遺跡。
『叄』 馬來西亞半島的馬六甲與我國有什麼比較深的淵源呢
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境外游也成為了國內遊客們旅行的一個重要的話題。對於熱愛境外游的遊客們來說,東南亞國家經常會成為旅遊目的地的首選,因為東南亞不僅擁有異域風情,而且消費水平比較親民,很符合國內遊客的心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位於東南亞馬來西亞的城市,這是一座受到了多國文化影響的城市,而且還具有很多的中國元素。
馬六甲的旅遊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很多的景點比如哥特式風格的馬六甲博物館、荷蘭紅屋、法沙摩城堡等等,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這些具有多元風格的建築成就了馬六甲的浪漫,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由於馬六甲地處於熱帶地區,盡量不要選擇夏天來這里,而且消費水平不高,所以一定是一個極佳的旅遊勝地。
『肆』 關於去馬來西亞旅遊
馬六甲主要是展示風土人情的好地方,下面是景點介紹
1.荷蘭紅屋 (Stadthuys)
建於1650年作為荷蘭政府官方住宅的荷蘭紅屋,算是保存文化最完整的殖民時代建築了。橙紅色的荷蘭式建築,現則改為歷史文化博物館,展示著傳統的結婚禮服及過往的陳年文物。
2.荷蘭街 (Jonker Street)
喜歡古董的人可以在此找到價廉物美的古董。
3.文化博物館 (Cultural Museum)
文化博物館是仿效馬六甲王朝古皇宮復制而成的,讓人回顧馬六甲輝煌的過去。戰士場晚間的雷射光和音響演出,以戲劇性的方式重新展現出該州過去的歷史。透過聲光表演秀,則可一探馬六甲的歷史。在一小時的表演過程中,藉由燈光、音樂與歷史的陳述,昔日烽火連天的情景一幕幕彷佛再度重現。
4.漢麗寶井 (Hang Li Poh's Well)
漢麗寶井又名三保井,是1459年中國的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的蘇丹時所挖掘,相傳此井即使在旱季時也未曾乾涸。1677年荷蘭人占據馬六甲後曾將此井建檔圍住以維護其所有權。現今它則被譽為許願井,相傳投擲銅錢入井的人將會再回到馬六甲。
5.巴巴娘惹博物館 (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
巴巴娘惹博物館是華裔巴巴祖先三代居住的故居。早期中國商人娶當地馬來女子,結婚之後生下的後裔,被稱作巴巴或娘惹,至今他們仍占馬六甲社會中很大的一部分。一般的娘惹女人穿著傳統的馬來服而且全部說馬來話。在許多方面,她們的風俗傳統並不像中國人,但她們的儀式與信仰卻源於古老的中國。
6.海洋博物館 (Maritime Museum)
在此可一窺馬六甲珍貴的文化遺產。此館是依一艘名為「Flor De La Mar」的葡萄牙船所命名。載滿財寶的船在航往葡萄牙的途中沉沒,現今館中展覽的則是蘇丹皇廟、葡萄牙、荷蘭、英國統治時期所留下來的遺跡文物。
7.A'Famosa野生動物園 (A'Famosa Animal World Safari)
位於馬六甲亞羅牙也新邦安邦的野生動物園,佔地150英畝,是馬來西亞唯一座極具規模的野生動物園,里頭網羅了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園內設有公園走道和畜養各類飛禽動物。遊客可以購買特定的事物餵食這些馴良的小動物及和它們做親密接觸。
8.聖地雅哥古城門 (Porta de Santiago)
聖地雅哥古城門是1511年葡萄牙人所建造的城堡遺跡。荷蘭人在攻陷城堡之際,同時也毀壞了城門。後來荷蘭人將之重新修建並改名為「VOC」(東印度公司的名稱),並刻於城門上。
9.基督教堂 (Christ Church)
建於1753年的基督教堂是現存荷式建築的最佳見證。手造的長凳及毫無接痕的天花板樑柱,格外引人注目。豎立於教堂地上的是刻著英文的舊墓碑,此地也陳列著古時配有荷軍武力的船隻。
10.聖保羅教堂 (St.Paul's Church)
由葡萄牙將軍Duarte Coelho建立,此教堂曾為荷蘭人佔領並將它變為一個貴族的墓園,並改名為聖保羅教堂。
11.聖約翰城堡 (St.John's Fort)
聖約翰城堡位於聖約翰山上,為18世紀末荷蘭人所建,之前它曾為葡萄牙人的禮拜堂。較引人注意的是城堡的炮口是向著內陸而非海邊,因為當時荷蘭佔領此地時,敵軍常常是來自於內陸並非海上。
12.愛極樂森林公園 (Air Keroh)
位於馬六甲往東15公里的愛極樂森林公園附近也有不少引人的景點,透過迷你馬來西亞(Mini Malaysia)彷佛可見到整個馬來西亞的縮影。這座文化村內有馬來西亞13州各式的傳統建築,展示了雕刻、蠟染布等精巧的手工藝品,每周還有定期的文化表演。在附近的景點還有別具特色的迷你東協公園(Mini ASEAN),內有東協國家精採的文化介紹。
13.三保山 (Bukit China)
三保山又稱為中國山,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與馬六甲蘇丹的首度接觸。明朝鄭和於1409年便駐扎在此,145年時,蘇丹滿速沙娶了明成祖之女漢麗寶公主為妻,後來他把這塊地封給妻子,以便作為她500名侍女的安身之所。葡萄牙人統治之時,三保山山頂建了座修道院和禮拜堂,不過1629年便為荷蘭人摧毀。荷蘭人統治的這段期間,三保山捐給華人社區作為墓地之用,一直至今皆是如此。山上的墳墓中許多是屬於17世紀的。
14.三保廟 (Temple of Admiral ChengHo)
三保廟則是傳說鄭和首次至馬六甲的途中,座船被穿破了洞,幸而一尾稱「三保」的魚堵住船身的破洞而救了他一命,因此之後便以這魚的名字作為廟名。
15.聖芳濟天主教堂 (St.Francis Xavier Church)
聖芳濟天主教堂是建於1849年的哥德式雙塔建築,這座雙層槿的教堂是由法國神父Rev.Farve為奉獻給聖芳濟而建。聖芳濟為16世紀至東南亞傳播天主教義的「東方傳道者」。
購物當然少不了民俗用品,想買大牌要到繁華的都市才可以。
馬六甲濱海區也有很多路邊攤位售賣紀念品,遊客中心也售賣手工編織的竹籃子、水彩畫、木雕水牛等。
J:Jonker st(Jalan Hang Jebat),也叫「雞場街」,馬六甲聞名的古董街,可逛上一天,有古老的留聲機、中國陶瓷、雕刻品、木製面具、馬來武士劍、舊鍾表、古董傢具、娘惹首飾、銀器、珠鞋、手工藝品等等,適合懷舊的人。還有量身訂作服飾店,可訂做旗袍、卡巴雅、絲綢服飾等。周末有夜市,人氣很旺。
N:NutMeg Oil。豆蔻油膏。馬六甲的陳金福靠土產稱霸一方,最聞名的土產就是豆蔻油膏。產品印上世界各地因治療風濕效用佳,不惜千里追買豆蔻膏的顧客傳真文件做廣告。還有方便消化的香櫞桔、有降血糖作用
U:Ujong Pasir,烏絨巴西,離馬六甲市南方10分鍾路程的葡萄牙小漁村,是品嘗葡菜的絕佳去處。坐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露天餐館,吃著葡萄牙式烘魚、烤海鮮,配上冰啤酒,感覺非一般。名叫V&J Corker葡式海鮮餐館,風味極佳,一般旅行團不會到此,可自行搭計程車前去。葡萄牙廣場的D』Nolasco餐廳和San Pedro餐廳也可考慮。
我過一段時間要到馬六甲A FAMOSA 去玩,我在吉隆坡住,開車過去,如果能趕上可以一起阿!
『伍』 中國有多少陵墓
【元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的陵園坐落在內蒙內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面的敖包上。從這里放眼四望,碧草如茵,繁花似錦,充滿詩情畫意,是一派草原特有的瑰麗景色。陵墓呈蒙古包式的大殿,雍容大方,巍峨聳立,分外壯觀。
成吉思汗陵園,號稱「八白室」。八白室顧名思義是由八間白色的建築構成的,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有正殿、東殿、西殿、後殿等主要建築,並以殿廊將各殿連接。正殿是舉行祭祀活動的中心,最為壯觀。殿前有二根穿雲旗桿,旗桿中間安放著一尊塔形香爐,上面綴滿銅鈴,輕風吹過,鈴聲清脆悅耳,餘音裊裊,飄散四方。殿堂坐落在花斑絢麗的花崗岩石基座上,四周圍有雕刻精細的玉石欄桿。殿頂呈蒙古包式的穹廬狀,上面用藍、黃兩色琉璃瓦砌出渾厚典雅的雲勾浪紋,八角飛檐下懸掛著「成吉思汗陵」五個蒙漢文金色大字豎匾。殿堂內,成吉思汗巨幅畫像懸掛正中央。他銀須飄胸,目光灼灼,充分顯示出當年的英武姿態。畫像兩側豎立著銀戈紅纓長矛,前面是紫檀色的供桌,上面放著相傳是成吉思汗使用過的馬刀。殿堂四壁雕飾著山水草畜,令人神往,地面鋪著紫紅色的地毯,使殿內氣氛格外庄嚴肅穆。
成吉思汗死於征戰西夏靈州的軍中,可是靈柩為什麼安放在鄂爾多斯草原上呢?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蒙古軍西征,路過鄂爾多斯草原的時候,見這里碧草茵茵,一望無際,潔白的羊群象天邊的雲朵,在草原深處漂浮,不時鳥鳴鹿奔。成吉思汗坐在馬背上,被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贊美說:這里是衰亡之朝夏興之方,太平盛邦久居之地,梅花幼鹿成長之所,白發老翁安息之鄉。我看這里很美,死後就把我葬在這里吧!說完將手中的馬鞭投向草地。成吉思汗死後,靈柩運到傳說中被成吉思汗所贊美過的伊金霍洛旗,隆重安葬。諸宗室王公接到訃告,立即從橫跨歐亞大陸的各個佔領地飛速趕來奔喪。安葬時,葬地搭起巨大的帳篷。帳內放著一木座,成吉思汗的遺體放在木座上,木座前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放置著各種祭品。祭品豐盛而別致,有肥美的整羊,甘甜的鮮奶,還將牝馬和牡馬各一匹栓在帳內。這種祭奠儀式是蒙古族人的習俗。
蒙古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在蒙古統一歷史上有卓越貢獻的大汗,每年都要舉行幾次隆重的祭祀活動。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農歷三月十七日舉行的「蘇魯錠」活動。「蘇魯錠」蒙語為「長矛」,象徵著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赫赫武功。相傳,有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戰斗中被擊敗,當時他跪下給神靈叩頭求援。這是天上飛來一桿又黑又大的蘇魯錠。他高興萬分正欲伸手去接,可是蘇魯錠卻停在半空中,他連忙給神靈許願,要用一千隻綿羊祭奠,蘇魯錠才落下來。以後蒙古人民一直保持了祭奠「蘇魯錠」的風俗。每年農歷三月十七日,蒙古人民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祭奠在悠揚的蒙古古典樂曲中開始,先向成吉思汗陵敬酒三巡,高聲朗誦贊美成吉思汗的《出征歌》、《蘇魯錠歌》等,然後由主祭人率領大家進入正殿,跪在地毯上,向成吉思汗遺像舉行參拜禮。
【明中都皇陵】
中都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在安徽鳳陽縣明中都城西南方向。陵冢高大雄偉,登上陵頂環顧四方,南有丘陵綿亘數百里,北臨淮河滔滔東流去,東西二隅地勢逐漸內底。皇陵頭枕山峰,足登淮水,猶如仰卧在巨大的躺椅之中。
朱元璋的父母是安徽的鳳陽人,家境赤貧,沒有土地,後來這個地區瘟疫流行,不到二十天,朱元璋的父母相繼死去。因家貧沒有錢賣棺槨,所以朱元璋和他的兄長抬著他們的父母的屍體草葬山莽。傳說兩人快到山麓的時候,突然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只好放下屍體避雨村寺,第二天拂曉,朱元璋與兄往視,見父母屍骸之上已是土堆高聳。朱元璋稱皇帝的第二年,就在他父母墳墓上修建皇陵,歷時有十年。皇陵陵園規模宏偉,園內有大量精湛的碑石雕作,其氣勢不亞於明孝陵和十三陵。可惜陵園內建築大部分已經毀於明末,在農民起義軍的腳下已經被盪然殆盡。
皇陵陵園前的神道石像雕體形高大,雕工精美,都是用巨大的青石細細雕琢而成的。其中的石馬是群雕中的佳作,石馬背負錦鞍,昂首嘶鳴,鬃毛披動,形態逼真。據說,南來北往的馬匹,遠遠望去總是掙脫韁繩跑到石馬前歡跳,真可謂以假亂真。可見雕刻技巧之高超了。
陵園里的石碑僅剩下「皇陵碑」和「無字碑」兩通,都是龍首龜跌,氣勢壯觀。皇陵碑的碑文是朱元璋親自撰寫的,敘述了他的家庭出身、本人經歷以及參加起義軍、東渡大江、建立明王朝的崢嶸歷程。文字通俗易懂,感情真摯濃烈。無字碑,寓意朱元璋祖輩功德無量,難以用語詞表達。今碑已斷為三截。
明中都皇陵是明朝第一座帝王規模的陵墓,其豪華侈麗的規制繼續了漢唐兩宋的傳統,開創了明清時代的風格,在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明太祖孝陵】
孝陵是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後的合葬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紫金山巍峨峻秀,從六朝以來就流傳有「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的詩句,所以有「虎踞龍盤」之說。玩珠峰下泉壑幽深,紫氣蒸騰,雲氣山色,朝夕多變。朱元璋登基不久,就選中這里為陵址。
孝陵規模宏大,建築突出了獻殿,以示推崇皇權,企圖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
陵園最前面是下馬坊,碑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是陵寢威嚴的標志,陵前的神道兩側排列著石像生十二對,有石獅子、石獬豸、石駱駝、石麒麟、石向和石馬各兩對,相立對峙,造型生動,比唐宋帝陵的石雕體態顯得更為壯觀。其中石象和石駱駝最為高大,是明初石雕藝術的代表作。陵前還有四對石翁仲,體態高大,身手不及腰。它們和石獸一起威然列隊,長達一公里,象徵著朱元璋生前擁有的儀仗和侍衛,有「石馬嘶風翁仲立,猶疑子夜點朝班」的詩句。
孝陵的神道,由石望柱開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小山,名曰「孫陵崗」。神道轉彎,這在帝王陵寢中是不多見的。明孝陵的神道之所以饒過孫陵崗,是因為崗上有三國時吳大帝孫權的陵墓。根據史籍記載,修陵時,有人曾建議將孫權墓遷走,但朱元璋未准,說:「孫權也是條好漢子,留為門主。」這樣,神道只好繞行而過。
孝陵在清軍入關的時候被毀掉了,只留下台墓和柱墓,真是「草滿故陵埋石馬,月明荒經泣銅駝」。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北十公里天壽山南麓,是明朝最大的陵墓群,十三陵有成祖朱棣的長陵、仁宗朱高熾的獻陵、宣宗朱瞻的景陵、英宗朱祁鎮的裕陵、憲宗朱見深的茂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璁的永陵、穆宗朱載垕的昭陵、神宗朱翊鈞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慶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檢的思陵。陵區范圍約四十多公里,東、西、北三面群山聳立,重巒疊嶂,如拱似屏。南面為蟒山、虎峪山相峙扼守,氣勢磅礴的大宮門坐落在兩山之間,為陵區的門戶。整個陵區得天獨厚,雄偉壯觀。從明成祖朱棣選為陵址開始,一直到明朝滅亡,歷經二百餘年,陵園經過不斷修建,成為一座規模宏大、建築完美的陵墓建築群。
◇長陵
長陵是成祖朱棣與徐皇後合葬的墓。
朱棣是一個頗有建樹的帝王。他曾命翰林院學士解縉等負責召集天下文士三千人,編寫了舉世無雙的《永樂大典》並親自為此書寫了序。這部舉世空前的大部頭類書,成為研究中國歷史、文學藝術的寶庫。他還責成太監鄭和六次下西洋,遍歷亞非大小三十餘國,促進了明朝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長陵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布局合理。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陵園縱貫南北,又三個院落組成。第一院落從石碑坊到棱恩門。石碑坊位於十三陵神道最南端,為漢白玉雕刻而成,晶瑩光潔。六根大柱排空屹立,上系藍天,下接白雲,遠遠望去猶如天地間浮沉的一朵彩雲,好似神化傳說中的南天門。
石碑坊北是大紅門,它是陵園的門戶,坐北朝南,共三洞,丹壁黃瓦,單檐歇山頂,庄嚴雄偉,渾厚端莊。黃色的琉璃瓦頂與朱紅色的門牆交相輝映,色彩協調,誘人遐想。
大紅門北面是長陵碑亭,有一通龍首龜跌石碑,記敘了明成祖一生的簡歷。都是歌功頌德之詞。十三陵中,唯長陵碑亭有文字可訓,其他諸陵皆無。碑亭四角各有一個華表,底座和表身浮雕蟠龍紋和流雲紋,叫做「望天吼」,又叫「望君歸」。其意是希望君王不要貪戀深宮,應該走出去了了解民情,又盼望君王不要在外面流連忘返,早日歸朝,免得國事無人處理。
第二院落是棱恩殿。這是十三陵中最雄偉的建築,它是「藏衣冠幾杖,起居薦藏物」的地方。大典全部用珍貴的楠木所造,經過五百多年風雨剝蝕,尚未傾斜變形,這表明了中國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術。
第三院落由內紅門與明樓等組成。內紅門是棱恩殿和寶城之間的一座門樓,因為接近朱棣的陵墓,所以內紅門的彩繪色調顯得深沉、肅穆,使謁陵的官員走進門內即產生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
長陵建築雄偉、肅穆幽深,它以獨特的建築藝術反映了明代初年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一個側面
『陸』 三寶山上三寶山下啥意思
三寶山(Bukit China)意為「中國山」。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首府馬六甲市郊小丘,為紀念三寶太監鄭和而得名。山下青雲亭附近有三保井,傳說為鄭和所鑿。山腳聳立著紀念碑,表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抗日殉難的志士。
『柒』 馬六甲王朝的歷史——(全部)
馬六甲,另一個寫法是麻六甲,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在馬來半島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馬六甲州的首府也叫馬六甲。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
1641年為荷蘭占據。1826年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一部分。馬來西亞第一位首相拉曼在1956年2月20日宣布馬來西亞獨立,其儀式就是在馬六甲的草場舉行的。
(7)馬來西亞中國山有多少墳墓擴展閱讀:
因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檳城、新加坡的興起,城市地位下降。產橡膠、椰子、水果與稻米等。以工藝品著稱於國內外。
與吉隆坡和新加坡通航空線和公路。港口為橡膠出口和大米、白糖等雜貨的進口港。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最早的橡膠種植園誕生地,附近巴株美連南的魚類研究所在東南亞頗具規模。
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及歐亞混血兒等,多通曉數種語言。馬六甲城內以傳統建築最具特色,包括很多中國式的住宅。
『捌』 馬來西亞著名旅遊景點
馬來西亞著名旅遊景點如下:
1、馬六甲: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
2、青雲亭: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位於馬六甲市西南,始建於1645年,後經重新裝修,成為一座用馬來西亞楠木建造的木結構廟宇,門口的匾額上寫著南海飛來四個大字,廟內主要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此也稱觀音亭。
3、中國山:中國山又名三保山,是馬來西亞為紀念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而命名的,此山位於馬六甲市郊。
4、荷蘭紅屋更多關於馬來西亞著名旅遊景點,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18969163627299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玖』 馬來西亞的國家遺產(急)
一、MULU國家公園:
MULU國家公園(www.mulupark.co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遺產之一.
莫魯山國家公園是馬來西亞6大國家公園之一。位於沙撈越州北部的婆羅洲第四省和第五省,靠近汶萊邊境,面積約5.3公頃,和梅搭拉穆保護林(12,500公頃)相接。莫魯山國家公園最早命名於1974年10月,於1985年對公眾開放。 莫魯山國家公園地處婆羅洲傾斜地帶,地形復雜多變,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岩石類型。莫魯山國家公園的氣候12月到3月間受東北季風的影響,3月到10月受西南季風的影響。
馬來西亞 「小汕頭」新山之柔佛古廟游神 (又被稱為「營老爺」),一路走來,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今天,這個潮州風格明顯的民俗廟會,被台灣民俗學者定位為:「台灣媽祖廟會之外,華人世界最大的廟會」。甫於二月十五日(正月廿一日)舉行的夜遊,依然全城如醉如狂,萬人空巷
有人說,歷史逾百年的柔佛古廟游神已經超越宗教信仰,是新山華人歷史與文化的活化石。
也有人說,柔佛古廟游神,是新山一年一度的 "古今對話″。百多年前 「義興公司」通過柔佛古廟奠下的五幫共和精神,年復一年於游神盛會中獲得更新、延續至今。
中國廈門大學歷史學者曾玲教授看了,直言 這是神與人狂歡的嘉年華!
潮州民俗學者黃挺教授看了也說,這是生命力充沛的民俗文化,反映斯土斯民的文化情感。
去年春節期間到馬來西亞拍攝《馬來西亞探親行》的潮州電視台采訪人員,一年後猶如此回味:「如此規模的游神活動真讓人終身難忘。。。」。
在1937年初版的《潮州年節民俗談》一書中,作者沈敏有一段文字如此形容潮州青龍廟的游神: 「花燈美景,百戲雜陳,鼓樂喧天,爆竹震耳,遊人達十萬余,全城如醉如狂,居民乘此期間,應酬戚友,宰牲宴客,備極奢華,為潮州游神中最高的盛況,可謂極熱鬧之大觀了」。沒想到,除了沒有震耳爆竹及備極奢華的宰牲宴客之外,七十多年前潮州游神全城如醉如狂的文字寫照,全然可搬到新山這座亞洲極南地角的邊城廟會- - 文化傳承的曲折命脈與歷程,本身就是令人贊嘆的精彩。
己丑年的古廟眾神出遊,更具備了將柔佛古廟及眾神出遊 「營老爺」申請列為馬來西亞國家文化遺產之深層意。今年, 挾著柔佛州高樁舞獅及節令鼓雙國家文化遺產首度結合演 《廿四節令鼓舞高樁獅》之盛況,矗國家文物局副總監希歷寧搏先生特別南下觀看 「營老爺」,並於次日回鑾儀式上試扛神轎,令新山華人情緒更形興奮澎湃,有感這項百年廟會向國家 「申遺」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重典」節目《廿四節令鼓舞高樁獅》是雙雙名列馬來西亞國家文化遺產(文化與藝術類)之高樁舞獅及二十四節令鼓的首次結合演出。來自柔佛州西北西鎮麻坡市的關聖宮龍獅隊的高樁舞獅,在國際及國內的舞獅比賽中,屢獲殊榮,曾獲得29次世界冠軍頭銜以及39次國內冠軍。
而二十四節令鼓則是已故國家文化人物陳徽崇老師及潮籍詩人陳再藩於1988年原創,並在全球華人社會,獲得認同與傳播,成績斐然。於游神前夕, 即2月14日,廿四節令鼓剛被馬來西亞文化部宣布為第二批園家文化與藝術遺產。
柔佛古廟游神也許始自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百多年來幾乎從未中斷,僅在1942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被迫停辦一次。游神活動,是新山華人社會一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據地方社會的傳聞,游神也獲得柔佛皇室的鼎力支持,因此歷久不衰;柔州蘇丹皇儲依不拉欣在這之前,也曾出席游神的活動。
「營老爺」 盛會近年來獲得國內外更多媒體 (報章 /雜志 /電視/ 記錄片等) 的關注與報導,且被視為研究華僑移民社會與在地生活融合為一體後的重要民俗節場。這個發展,不但引來國內外旅客,也刺激了新山各方言族群對本身原鄉文化的重視,這種情況特別顯現於五幫鄉會對參賽花車的重視,例如客家公會便呈獻了精緻考究的客家民風婚禮、而廣西會館的山歌花車,唱做俱佳。潮州八邑會館則以春牛圖為設計主題。五幫鄉會紛紛向原鄉文化與民俗汲取色彩鮮明的養份,勢必催生來年更精彩的表演陣頭,使亞洲大陸最南端這場數十萬人參與的 「正月營老爺」演化成中國嶺南民俗文化在海外的重要舞台。
農歷正月二十一日,二月十五日,新山市中心的黃亞福街即使過了午夜十二點,依然長街沸騰如龍,在隆隆陣響的煙花籠罩下,萬人空巷。代表五大籍貫族群的神像依序 「營游」而過,萬人膜拜,群呼 「興、發」的場面,振奮人心。根據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林玉欽指出,今年的古廟游神,估計有逾25萬人參與,比往年更加踴躍。
目前的古廟游神,除了華社之外,也吸引了其他種族參與,並成為國內一項旅遊吸引景點。
在2008年的雙七世界遺產大會上, 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和檳城終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目. 此時, 也許已沒有人會將馬六甲, 與一個偉大的名字--鄭和, 聯系起來了.
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 馬六甲就變成了中西航線中極其重要的貿易港口了. 馬六甲以其博大的胸懷, 歡迎各方來客. 中國人, 印度人, 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受中西文化的影響, 馬六甲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建築, 華洋雜陳, 就好像是一間中西建築博物館. 此外, 60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 也把馬六甲變成了一本生動的歷史教科書. 她不僅反應了馬六甲的歷史變遷, 也是馬來亞艱辛立國的最好寫照.
14世紀初, 巴倫邦王子在強大的滿者伯夷(爪哇)的驅趕下, 離開了蘇門答臘, 到處流浪, 最後流落到馬六甲這個偏僻小村立足. 但在當時, 馬六甲仍處在暹羅(今泰國)的保護之下, 王子必須定期向暹羅進貢.
這時, 大明王朝最先發現了馬六甲的重要戰略地位, 曾多次譴使來訪. 鄭和也將馬六甲列入七下西洋中的重要據點. 在明朝和鄭和的大力扶植下, 馬六甲從暹羅的勢力中獨立出來, 成為中國的保護國, 受到了大明的封賜. 明成祖還將馬六甲王宮所在的山封為鎮國山.
鄭和艦隊七下西洋中, 曾多次訪問馬六甲, 在此等候季風, 並在馬六甲的河口修建性永久官廠(立排柵, 如城垣, 設四門更鼓樓), 留軍民長期住守於此, 看守從東南亞各國搜羅來的番貨. 這種在海外設立貿易據點的方法, 後來被西方的東印度公司仿效. 鄭和不僅帶來了大量的陶瓷和絲綢, 也帶來了華人到馬來亞的第一次移民浪潮.
1456年明朝的漢麗寶公主(不知道是不是另一位倒霉的宮女)嫁給馬六甲王子, 並在馬六甲的中國山建立了宮廷, 公主隨身帶來的500宮女, 後來多嫁給馬六甲巫族(馬來族)的王公貴族. 其華巫混血後代, 男的就叫峇峇, 女的則叫娘惹. 峇峇娘惹結合並繼承華族和巫族的傳統, 形成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現在, 在馬六甲的唐人街, 不但可以吃到地道的娘惹餐, 也可以參觀峇峇娘惹博物館, 以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
如今, 與唐人街相鄰的鄭和官廠已成一片廢墟. 只有中國山還在華人的掌控之中, 成為海外最大的華人墓地. 其山腳下的三寶廟也是為了紀念鄭和而建的中國廟. 喝了廟里的井水, 據說就會讓人流連忘返. 三寶廟旁的漢麗寶井, 據說也是鄭和當時派人在馬六甲挖掘的十口水井之一.
唐人街是一個活的廟宇博物館, 多座馬國最早的廟宇都在此地. 始建於1567年的青雲亭據說是為紀念明朝使節的到訪而建的. 其建築材料和內部擺設多從中國運來, 鄭和下西洋的紀念石碑也收藏在這里.
在馬六甲國王變成的伊斯蘭王國之後, 馬六甲出現了多座蘇門答臘三層方塔式的回教堂, 建於1748年甘榜吉寧(Kampung Keling)回教堂就是這種式樣回教堂的代表, 外觀上和洋蔥頭式的摩爾回教堂全然不同. 當然, 馬六甲也少不了印度廟, 甘榜吉寧回教堂旁邊Sri Poyatha Venayagar Moorthi印度廟就顯得十分古樸.
唐人街的中心, 有一條叫做雞場街的古董街, 兩邊全是中國南方式樣的百年店屋. 入夜, 雞場街就成為一條夜市街, 十分熱鬧. 白天吃過了馬六甲的雞飯粒, 晚上就在夜市吃小吃, 很不錯. 這里有一種巨型包子(葉子眉包子), 別處難得一見. 雞場街上有幾家華人的宗鄉會館, 晚上就成了華人唱卡拉OK消遣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