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和葡萄牙哪個強大
1. 對於葡萄牙,大家知道到底有多強大嗎
第一塊海外領土也是為北大西洋中部的亞速爾群島。亞速爾群島由九座火山島嶼組成,整個群島綿延640多公里,總面積234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0萬,島上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亞速人與柏柏爾人。從高空俯瞰亞速爾群島就像散落在大西洋上的珍珠,非常的美麗。群島的東部距離葡萄牙本土約1450公里。從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坐飛機飛往亞速爾群島約兩個半小時。15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首次發現了亞速爾群島,隨後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一直以來這里都是大西洋航線上的重要古跡點,地理位置非常優越。
島上地形崎嶇,多山泉瀑布山清水秀,景色壯觀,島上四季如春,擁有非常多的珍稀動植物。一直以來,這里就是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最喜愛的旅遊度假勝地。馬德拉群島曾多次易手給西班牙和英國,直到1814年最終回到了葡萄牙手上。16世紀,葡萄牙將葡萄引入了馬德拉群島,此後這里的釀酒產業迅速發展,馬德拉紅酒也成為了證明的葡萄酒之一。如今這里不僅是個旅遊勝地,還是北約的反潛基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亞速爾群島與馬德拉群島是如今葡萄牙僅剩的兩塊海外領地,雖然如今無法跟鼎盛時期相提並論,但作為世界上少有的擁有海外領地的發達國家,實力也不容小看。
2. 大國崛起中出現的九個國家的發展過程
1、葡萄牙
15、16世紀乃葡萄牙的全盛時代,在非、亞、美擁有大量殖民地,為海上強國。這時代期間,不論在經濟、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遠遠超越歐洲其他國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國成立於1415年8月21日,當航海家亨利率領葡萄牙艦隊征服北非的伊斯蘭貿易中心休達。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與探險家陸續發現了亞速爾群島、維德角、比奧科島、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安諾本島等無人居住的島嶼。
1471年,長期與西班牙爭奪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幾亞終於被葡萄牙人占據。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終於到達離印度城鎮科澤科德不遠的海灘。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1501年,卡布拉爾發現了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模里西斯。1510年,阿爾布克爾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區和馬來西亞的馬六甲(1511年)。
1514年以後,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遠東的中國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員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到了廣州,而其與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稱為近代中國與歐洲接觸的開端。
葡萄牙人於1542年意外發現了日本,後來很多歐洲商人和傳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參見南蠻貿易)。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門,並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
1522年,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所率領的西班牙船隊首次環航地球。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租借澳門,這也成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以1553年算起)。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繼取得海上霸權後,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親繼承關系,曾被西班牙侵佔,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統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時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攻擊。
17世紀間,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為了防止人口流失約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
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發生9級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損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嘯和火災將整個里斯本夷為平地。這場災難是當時葡萄牙經濟無法承受的沖擊。
但此時的葡萄牙帝國仍然強大,隨著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的崛起,葡萄牙帝國逐漸沒落,到1999年葡萄牙將澳門交給中國後,葡萄牙帝國500多年的歷史結束。
2、西班牙
1492年1月2日,摩爾人首都格拉納達陷落,西班牙光復運動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終實現統一。
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由西班牙加迪斯出發,10月12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並登上巴哈馬的聖薩爾瓦多島,然後帶了幾個土著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
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此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了對拉美的征服和佔領,將疆土擴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賓。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
1519年,埃爾南·科爾特斯等從古巴抵達墨西哥,征服了阿茲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諾奇蒂特蘭。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人從巴拿馬出發,幾個月後到達印加帝國,征服了印加帝國的首府庫斯科。許多部落被消滅、印第安人文明被毀滅。
1588年,腓力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班牙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出身海盜的德雷克率領的英國海軍擊潰,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開始衰落。
3、荷蘭
從西班牙獲得獨立之後,荷蘭發展成為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夫」。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這段時期在荷蘭被稱為「黃金年代」。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
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成為17世紀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
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當時,全世界共有2萬艘船,荷蘭有1.5萬艘。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17世紀後期,荷蘭先後與英國、法國交戰,在海上荷蘭敗於英國(英荷戰爭),在陸地荷蘭敗於法國(法荷戰爭),從而衰落下來。
4、英國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
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
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帝國繼16世紀的西班牙王國之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19世紀中葉,英國發動兩次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強佔香港,參與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鎮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強化對印度的統治。
1876年,保守黨B.迪斯累里內閣為維多利亞女王加冕,使其成為印度女皇。此後英國又被稱為大英帝國或英帝國(1947年印度獨立,英國君主失去皇帝頭銜)。
此外,在伊朗、緬甸、南非、埃及、東非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擴大侵略,還逐步對南美洲進行滲透,成為那裡最大的投資者。1867年,加拿大成為英國第1個自治領地。
5、法國
1848年的革命使資產階級各個階層都參加了政權,與此同時,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引起資產階級的恐懼。
1848年6月,巴黎工人舉行起義,遭到殘酷鎮壓,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利用農民對拿破崙一世的迷信當選總統。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第二帝國統治的18年中,工業革命取得巨大進展,從60年代起共和運動、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持續高漲,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巴黎人民從1871年初起就呼籲建立公社,繼續抗戰。第一國際巴黎支部的左派領導人與工人聯合起來,成立了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
1871年3月18日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在人民支持下奪取政權。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階級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在階級力量對比過分懸殊的情況下,巴黎公社旋被鎮壓。
1870年後,法國經濟有所發展。1900年~1913年,壟斷組織相繼出現,銀行資本的集中尤為突出,成為僅次於英國的資本輸出國。
6、德國
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內政、軍事和外交斗爭。
普魯士於1864年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收回北方被丹麥佔領的土地;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邦聯。
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德國南部多個邦脫離法國統治,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統一並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7、日本
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國政府。舊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變成西南戰爭,後來漸漸恢復秩序。
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
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
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戰爭及1904年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 ,通過《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割佔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含釣魚島),強占東北南部。1910年吞並朝鮮。
文化上,日本從歐美傳入了新的學問,藝術;帶有未曾在日本出現過的個人主義小說,文學開始出現,與江戶時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開了。
8、俄羅斯
早於17世紀,俄國已積極向遠東擴張,並與中國清朝發生沖突。中俄分別於1689年和1727年簽署《尼布楚條約》和《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確立邊界,但這並未阻止俄國的野心。
1858年5月,俄國乘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之際,俄國以武力威脅清政府簽署《璦琿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沙皇俄國更把整個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吞並,並獲得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以擴展其於西太平洋的影響。
另一方面,俄國亦企圖將勢力染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與日本展開爭奪。1875年5月7日,日本與俄國簽訂《樺太與千島群島北部互換條約》,俄國將所佔的千島群島給予日本,換取日本所佔的庫頁島南部。
1858年至1911年,俄國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私自瓜分,將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納入其版圖,策動外蒙古與中國分離,
並武裝侵佔了江東六十四屯、唐努烏梁海(1944年被正式並入俄羅斯)等地區,共計使中國喪失了33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9、美國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內戰之後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從1890年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進步時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1929年,發生了資本主義大蕭條,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牽連。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民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當選總統,全面推行以政府幹預市場為主要手段的「羅斯福新政」。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隨後推出一系列政策暫時解決緩解了許多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蘇醒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國崛起
3. 馬來西亞是哪個國家
馬來西亞本身就是個國家。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並存的國家。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3)馬來西亞和葡萄牙哪個強大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歷史沿革:
馬來西亞是來自馬六甲皇朝的(Kesultanan Melayu Melaka)。
1511年、馬來亞被葡萄牙統治
1641年、馬來亞為荷蘭殖民地
1786年、馬來亞(是馬來亞,不是馬來西亞,馬來亞只是馬來半島)為英國殖民地。因為FrancisLight在1786年從Sultan Abllah手裡騙了檳城。
砂勞越在1853年為James Brooke統治,也就是英國護國。
沙巴在1878年被Syarikat Borneo Utara British(1882才改名的)管,也就是英國護國。
1941-1945馬來亞、沙巴、新加坡和砂勞越被日本佔領
1957年,馬來亞獨立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國家包括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砂勞越。
1965年,新加坡退出。
4. 殖民統治時期,馬來西亞分別受到哪幾個國家的統治
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在太平洋戰爭中還被日本佔領,解放後還曾經被英國繼續殖民統治。
1、葡萄牙佔領期
1511年,葡萄牙艦隊攻佔馬六甲,建立殖民地。麻六甲末代蘇丹馬哈茂德沙輾轉流亡於馬來半島與廖內群島,聯合各地數度意圖收復馬六甲不果,1641年,荷蘭聯合柔佛攻下馬六甲。
2、西班牙佔領期
在17世紀初,荷蘭建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在摩鹿加群島的貿易,隨後占據了爪哇島上的蘇丹國,1619年建立巴達維亞,隨後從巴達維亞擴展勢力到馬來群島。
3、英國佔領期
英國人於18世紀開始向東南亞擴張,1786年英國佔領檳榔嶼,1819年佔領新加坡和馬六甲,1826年英國將檳榔嶼、馬六甲和新加坡合並成一個省,總稱馬六甲海峽殖民地。
4、日本佔領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雖然英國、澳大利亞和印度軍隊的頑強抵抗,但日本在兩個月內就占據了馬來西亞。
(4)馬來西亞和葡萄牙哪個強大擴展閱讀:
16世紀,西方海上霸權興起,馬六甲因其交通及戰略地位重要,引起西方列強覬覦和入侵,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
1867年4月海峽殖民地脫離英屬印度管轄,成為皇家殖民地,到20世紀初,馬來西亞完全淪為英國殖尼地,英國在侵佔馬來半島的同時,還入侵沙撈越和沙巴。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馬來亞經濟呈現明顯的畸形發展,為了大量開發錫礦及橡膠園,英國從中國及印度大量的引進勞工,使得馬來西亞的多元種族的社會特徵開始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英國又恢復對馬來亞的殖民統治,一年後,英國組成馬來亞聯盟。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正式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5. 東南亞軍事實力最強大的3個國家
東南亞的話,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可以這樣排名
6. 中國和各國軍事實力比拼
中國比印度強,世界各國能對中國造成威脅的國家有 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但是西歐四強雖然很強,但離中國太遠,其他的國家就以色列很強。中國目前的軍力能排進世界第三,前兩名是美國和俄羅斯。
7. 馬來西亞是哪裡的殖民地
馬來西亞最早是葡萄牙殖民的。
16世紀末,歐洲商人在馬來亞北部發現了錫礦,透過錫的出口,霹靂變得富強起來。歐洲殖民勢力繼續在這個區域擴張。葡萄牙控制了對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的貿易。1571年西班牙佔領馬尼拉。
1607年,亞齊蘇丹國興起,成為馬來群島最強盛富裕的國家。在伊斯干達.穆達(Iskandar Muda)統治下,這個蘇丹國控制的范圍延伸到蘇門達臘與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他征服馬來半島的錫礦產地彭亨,並將彭亨蘇丹擄往亞齊。他所向披靡的艦隊在1629年攻打馬六甲的戰役中瓦解,依據葡萄牙史書記載,當時葡萄牙與柔佛的聯軍設法摧毀他的所有船艦,殺掉19,000名戰士。然而,亞齊的軍力並未被摧毀,因為在同一年亞齊征服了吉打並把許多吉打人民遷到亞齊。這位蘇丹的外甥Iskandar Thani是彭亨的王子,後來成為他的繼承人。在Iskandar Thani統治期間,亞齊專注於鞏固內部及宗教上的統一。
這段期間,馬來亞各蘇丹國的虛弱,為從其它地區人民移入這些馬來故土創造了條件。從印度尼西亞東部來的布吉人海盜經常襲擊馬來亞海岸地區。1699年他們刺殺了柔佛最後一位馬六甲血統的蘇丹,控制了柔佛,其他布吉人控制了雪蘭莪。從蘇門達臘來的米南加保人也遷入馬來亞,最終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森美蘭。柔佛的覆滅在馬來半島上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暹羅的大城王國部分填補了這個空缺,將北部的五個馬來國家——吉打、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樓——變成自己的屬國。柔佛覆滅也讓霹靂成為馬來亞蘇丹國之中的領導者。
8. 葡萄牙侵略馬來西亞的歷史
首度的殖民統治發生於1511年,葡萄牙艦隊攻佔麻六甲,建立殖民地。麻六甲末代蘇丹馬哈茂德沙輾轉流亡於馬來半島與廖內群島,聯合各地數度意圖收復麻六甲不果,最終死於蘇門達臘甘巴(Kampar),他的兩位兒子分別即位建立了霹靂王朝與柔佛王朝,其中控制半島南部的柔佛繼續成為對抗葡萄牙的主要勢力之一。
來自蘇門達臘北部新興的亞齊王朝則在蘇丹依斯干達·慕達的統治下開始在馬來半島北部擴充領土,包括霹靂、吉打等。1619年,更將源於麻六甲王室的彭亨蘇丹阿邁德沙虜往亞齊。葡萄牙、柔佛與亞齊三股勢力在這期間時互有和戰,尤其彭亨的控制權數度輾轉於三方之手。
1629年,葡萄牙聯合柔佛摧毀了亞齊所有戰船,迫使其撤出馬來半島。但亞齊依然可以在同年攻佔吉打,並將其居民虜往亞齊。依斯干達·慕達死後,其外甥依斯干達塔尼(彭亨蘇丹阿邁德沙之子)繼位為亞齊蘇丹。
直到1641年,荷蘭聯合柔佛攻下麻六甲。
9. 馬來西亞和越南,哪個國家發展潛力更大為什麼
我個人覺著還是馬來西亞的發展潛力更大一些。因為馬來西亞屬於一個旅遊性的國家。就好比我們中國人每年都有很多人去馬來西亞進行旅遊,而且馬來西亞的整體綜合能力還是比較強大的,所以說我個人覺著馬來西亞的發展潛力更大。
而越南雖然與中國接壤消費市場雖然龐大,但是越南這個國家的一些技術水平仍然沒有十分的強大。所以說,即使它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但如果它自身條件達不到那麼也是很難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個人還是偏向於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