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做飯的鍋叫什麼
❶ 鐵鍋在南方叫什麼
鐵鍋如果指的炒鍋在廣東一般講鐵鑊;如果指的是高身(豎直方向尺寸大)的平底鍋,一般叫鐣(注意區分於"鐺");如過是低身的平底鍋,那就稱作pjan1(煎鍋);;如果指的是肥身(水平方向的尺寸大)的或有特殊用途的鍋,那叫煲,如電飯煲(電飯鍋),茶煲(電熱水壺)
❷ castey鍋是哪個國家的
品牌是來自西班牙的Castey。班牙CASTEY這是一個西班牙的百年品牌,在中國有代工生產,在中國上釉,內壁黑琺琅。土耳其LAVA土耳其也是鑄鐵鍋鑄件生產大國,黑琺琅內壁,顏色多樣,價格適中。
鍋的材質不同,炒出菜的口感自然也大不相同,同樣是一道菜,用兩個不同的炒鍋,就能吃出兩種不同的感覺,所以做菜之前選鍋,也是很重要的。
高壓鍋又叫壓力鍋, 它以獨特的高溫高壓功能,大大縮短了做飯的時間,節約了能源;但是工作壓力大的壓力鍋對營養的破壞也比較大。
❸ 電飯煲,裡面裝飯那個,煮飯那個,叫做什麼
電飯煲內膽,有不粘鍋塗層的那一個是做飯的,沒有塗層的是煲湯的
❹ 馬來西亞各族傳統食物
馬來西亞的多元社會,在食物等方面同樣表露無遺。這里匯集了中國、印度、西方、馬來西亞本土民族的食物,使得各種風味的美食琳琅滿目,任君選擇。
馬來西亞人民的主要食物是飯米,但面類也相當普遍。華人食物從街邊小攤子到酒店中菜館,從小食到昂貴的酒席,不一而足,任君選擇。小食方面有釀豆腐、蝦面、炒猓條、加厘面、清湯粉、薄餅、海南雞飯、瓦煲雞飯、餛飩面、香港點心、肉骨茶、檳城辣沙等,種類繁多。
馬來人的食物以辣為主,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香噴噴的沙爹(雞肉、牛肉及羊肉串)、馬來糕點、竹筒飯、黃姜飯等。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為主味,最普遍的莫過於其拉茶及各類煎餅。其他印度食物還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印度人的香蕉飯也是有名的。
除此之外,在馬來西亞也有不少西餐廳及快餐店。年青人最喜歡上的快餐店有肯德基家鄉雞、麥當勞快餐店、皮薩屋等等。
-------------------------------------------------
馬來西亞的飲食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飲食相比,口味更加濃重一些,喜歡放咖喱和辣椒。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潮濕,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體排汗會感到爽快些。由於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馬來人不吸煙,不吃豬肉、自死物或運動血液。馬來人習慣用右手抓飯,進餐前必把手洗干凈,用餐時十分講究衛生和禮節。
馬來西亞民族眾多,多元文化豐富了馬來西亞的飲食傳統。馬來西亞的美食極為多樣。有人這樣形容,您可以每天更換一種佳餚,長達一年之久而不覺厭煩。總體來說,馬來西亞的馬來菜餚和印度菜餚比中國菜口味辛辣。同時您也會在這里發現有少數民族的美食及不同口味的國際美食。在馬來西亞,除了食物豐富以外,更吸引您的是食物的價格相當便宜。
沙爹(Satay):在馬來西亞、沙爹是最受歡迎的美味佳餚,系用切成塊並鹵上香料的羊肉、牛肉、雞肉,用細竹簽串起,拿到炭火上烘烤而成。沙爹配著米糕( Ketupat)和含有小黃瓜、鳳梨及洋蔥的生菜沙拉,另外可蘸上香甜的花生醬和肉汁一起吃。
椰漿飯(Nasi Lemak):即加了椰奶的米飯,配上小魚干、水煮蛋、烤花生和小黃瓜絲等,也是一道很受歡迎的早餐。
馬來煎餅(Roti Canai):在馬來西亞境內隨時都能叫到的早點。這是由小麥面團,加上打過的雞蛋和碎洋蔥包裹起來所做成的香脆餡餅。
手扒飯(Nasi Dagang):在吉蘭丹和丁加奴地區受歡迎的早點。裡面的主要填充物是長占米和咖喱魚。
炒飯(Nasi Goreng):即大火炒米飯。配料主要有少量的肉、明蝦、雞蛋和青菜。
扁擔飯(Nasi Kandar):其名稱來源於十年前檳城的小販將米飯和咖喱分別吊在棍子的兩端。這道菜的配料主要有豬肉、雞肉、魚肉和蔬菜。
馬來辣沙拉(Rojak):用鳳梨、小黃瓜、豆腐、切碎了的明蝦肉及煮好的雞蛋切絲後製成,用花生醬調好,味道非常好.
炒稞條(Char Kway Teow):系用平板米條和切碎了的大蒜一起攪拌後,再加上新鮮的明蝦、豆芽和蛋絲,用醬油和辣椒醬調味而成。
雞飯(Chicken Rice):有許多花樣,但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是海南雞飯,系用香嫩多汁的雞肉配上已用雞湯烹調過的米飯,拌上大蒜辣椒醬,再加小黃瓜絲的Coriander葉子製作而成。
咖喱叻沙(Curry Laksa):即在面條上澆上咖喱醬,配料加上雞肉塊、豆腐和豆芽一起烹制而成,口味比較辛辣。
炒麵(Fried Noodles):所用的面條是用糯米粉製成的。炒麵由於做法不同,有各種不同口味,例如馬來口味、中國口味、印度口味和素食口味。
福建面(Hokkien Mee):華人的傳統佳餚。用寬寬的黃色面條搭配以明蝦、烏賊、豆芽,用口味很重的醬油膏調味。
印度煎餅(Murtabak):印度餅的一種。肉餡用碎牛肉、洋蔥和蛋絲混合烹製成成,通常以咖喱膏調味。
酸辣咖喱飯(Nasi Vlam):通常是在Ramadan禁食月吃的食物,但在吉蘭丹和丁加奴則是隨時可吃的食物。
椰漿牛肉咖喱(Rendang):一種需要花長時間烹調的佳餚美味,是用肉、椰子奶、辣椒、洋蔥及香料比如肉桂、苜蓿、肉豆蔻等用文火烹調而成,配上米飯、米糕或Lemang用椰子奶煮成的糯米),味道香甜而且鮮嫩爽口。
火鍋(Steamboat):與中國的火鍋相類似,基本上無甚差別。用餐者圍坐在中間放一隻盛湯的深鍋的圓桌旁,鍋底下有火加熱,保持滾燙。用餐者可以將生明蝦肉、雞肉、鵪鶉蛋、海參、雞肝或豬肝放入滾湯中享用。
印度糕(Thosai):一種用米粉製成的清爽的糕點,餡內包含有馬鈴薯和綜合蔬菜等,食用時一般再配以椰子及扁豆咖喱。
雲吞面(Wanta Mee):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一種面條,是配上豬肉及蝦肉雲吞煮成的面條。
❺ 為什麼炒鍋是炒菜的首選鍋
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開始「工作」,幫助我失明的奶奶(她後來因為一次事故失明了)幾乎每天為家裡做飯。她一步一步(用廣東話和客家話)教我做燜菜和炒菜。在我們用木材燒制的廚房裡,唯一的炒鍋是一個碗狀的鑄鐵炒鍋;這對我來說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因為它太重了,而且這是一個雙把手的鍋,這意味著我必須用厚紙板把鍋的一邊的把手托住,以便投擲。
但經過幾次「燒傷」,我最終還是成功了。圓底鍋是中式炒菜(肉和蔬菜)的理想選擇,因為爆炒的火焰熱量分布均勻,所以燒得很快。我也沒有用太多的油,有時只加一點油,因為我們的鍋因為長時間的使用已經很老練了,所以它有一層天然的油膜。我越來越喜歡用炒鍋炒菜,因為炒菜時很容易翻動,不會把食物灑出來——所有的東西都會倒進去。我的手腕很累,但還好,因為食物在鍋里煮得很快。我們之前用的這個鍋是這樣的……想像一下火焰從鍋邊噴出來——熱的工作!
❻ 雅嘉隆不粘鍋實用不實用
雅嘉隆不粘鍋是實用的。
雅嘉隆在鍋的設計研發生產上,尤其注重對不粘鍋的設計。對於家庭來說,炒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常下廚房的人都知道,無論是煎肉、煎蛋還是煎魚,最難的就是處理粘鍋焦糊的問題,雅嘉隆針對糊鍋的問題,特意研發生產出一款可以放心炒菜不會產生粘鍋的現象,哪怕是無油煎蛋,也仍可成功煎出不粘鍋的完美荷包蛋。雅嘉隆的不粘鍋具有優異的4D不粘性能,可耐刮耐磨可抗擊鋼鏟,更不用擔心炒花蛤、排骨這種大菜,對炒鍋塗層的破壞。雅嘉隆一直是鍋中的佼佼者,目前雅嘉隆的不粘鍋銷售佔比90%,並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加拿大、美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香港、台 灣等地區,為更多的家庭帶來更好的做飯體驗。
❼ 安利的皇後鍋怎麼樣
安利產品大揭秘
很多做安利的人會告訴你,安利的東西貴,是因為東西好,買著貴,用著便宜。或者說是超濃縮等等,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1、安利賣422元的蛋百粉,成本其實只有要30元人民幣!
其實就是大豆粉再外加一些維生素,而廣西南方食品生產的大豆粉,才8元一袋!!!% ]
安利的蛋viper,就是黑龍江大豆加工生產的,這在其包裝上沒有標注
安利蛋viper400克252元,香港一樣的才40多元就可以進貨了!這說明了了什麼?
2、安利深海魚油,卵磷脂其實成本還不到20元人民幣一瓶
深海魚油的成本價一般不到20元,因為這種保健品主要成分都是一樣的,原材料並不是壟斷或者獨家資源,安利賣350元,實在是太高了!其實國內外有不少品牌的價格合理,質量不下於其,甚至更好的比比皆是。
3、關於安利鍋:成本248元套
當你買這一套鍋具之後就都是放在廚房裡,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不會超過5個人居住,更多的是3口之家,即使在家裡宴請朋友的時候也不能讓大家體會到這套產品的價格所在,現在很少有經常串門吃飯的;真的需要請客還不如到飯店裡搓一頓,即不麻煩又省時,還有面子最重要。要是我還不如拿這6800元人民幣去買黃金呢!你會買一套6800元人民幣的鍋具嗎?你覺得它在我們這里有市場嗎?
虧他們定得出這個價錢,只有做安利做瘋了的「人」才會買,正常人不會干這種缺心眼的事情的,我看實際把它叫「安利腦殘鍋」更合適。
4、關於安利牙膏:
安利牙膏,價格為42元,比了高露潔和佳潔士高了7倍的價格,其實影響牙膏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劑,一般用碳酸鈣,但現在也有用好一點的硅材料的。就算用硅材料,牙膏的生產成本也絕對不會超過10元。可以想像出:廠價沒有10元的牙膏賣到42元,其他的32元去哪裡了就很清楚了!誇大宣傳只能迷惑部分人,但對有知識常識的人是沒有迷惑作用的。安利推銷人員充分張揚了除安利產品外的牙膏對我們牙齒的磨損性。牙膏是我們在刷牙時充當潤滑和清潔作用的,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摩擦性,牙膏只是通過產生泡沫來清潔牙齒。
安利的牙膏並不會使牙齒變白,如果想牙齒白的話,建議你用中華健齒白,它裡面含有洗牙成分。
5、維生素C更慘成本10元瓶
安利產品與其他大品牌的保健品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比如安利的一款產品:維生素C(VC)
這款產品來自我們中國的石家莊的石葯集團,這是安利委託是要代加工的,原料是石葯集團的,生產是石葯集團,只有包裝是安利的,這款產品與石葯集團自己品牌的VC是一樣的,但價格懸殊太大,
安利紐崔萊復合維生素C片,銷售價格是:313元一瓶,石葯集團的維生素C片,銷售價格是:10元左右。
這兩種產品唯一的區別是包裝不一樣!!一樣的30倍的差價,真的挺嚇人的!!
6、小麥胚芽油膠囊的全部成本價不高於70元!而它的零售價高達415元!接近成本的7倍!
7、一個成分和普通維生素E膠囊一樣,而有效含量只有普通維生素E(每粒含量100mg)膠囊含量1/5的保健品,成本僅僅不足70元,居然賣到400多元!要知道普通維生素E膠囊40粒裝的,一盒僅僅只有4~5元!
在美國家中有很多一模一樣的營養品,英文名字一樣,成分表一樣。但那真的很便宜,就像國內以前從醫院開出來的維生素C一樣,非常非常便宜!你可以在美國用的是最大的一家營養品生產商的產品,用郵購的方式。同樣的品名、同樣的成分,價格差在5-10倍!
安利公司無論如何粉飾,都遮蓋不了傳銷公司的本質:暴利、欺詐! 安利宣傳中有著大量的謊言:,大很多人懷著對安利產品的極大信任而加入安利直銷隊伍的,大多數購買安利產品的消費者,也是因為沉浸在了對安利那位於美國和墨西哥的天然農場的嚮往中。
但事實是,目前國內銷售的安利產品,全部是安利位於廣州的生產基地生產的,還有一部分是委託其他企業貼牌生產的,而原料也基本上源自國內。
例如安利的蛋viper,就是黑龍江的轉基因大豆加工生產的,這在其包裝上沒有標注。
安利大瓶裝的洗潔精是通過江蘇一家加工廠貼牌生產的。2005年,在國內生產的安利蛋viper中首次發現了乾燥劑)
相信應該相信的,是精明,相信不該相信的,是愚昧;騙人去相信不該相信的東西,是無恥;騙子總是讓你去相信他想讓你相信的東西,你不相信,他怎麼能行騙成功呢?
被人欺騙是可憐的;自我欺騙就是可悲了。
相信有時候並不是力量,而是陷阱。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相信真理,不要相信宣傳掌握真理的人。不可否認,安利的很多話語,單從文字上來講,的確是真理,真理的不能再真了,可惜,有時候真理總是被利用,為邪惡的行為和目的作掩飾的,
借用安利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選擇,在此奉勸大家,不要選錯方向,請遠離安利!
來源:七彩神仙的日誌 (禪門火龍堂主的日誌)
完美內幕
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完美公司」)是馬來西亞完美資源有限公司於1994年3月投資設立的外資企業。1997年中國打擊傳銷時曾一度瀕臨撤資,1998年8月,完美公司獲准正式成為採用店鋪式經營、並僱傭推銷人員的十家外商投資轉型企業之一。2006年12月1日獲國家商務部頒發直銷經營許可證,成為直銷企業。
然而,自2006年上半年起,就不斷有媒體報道「完美」產品涉嫌違規銷售、虛假宣傳、甚至嚴重損害消費者健康的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今年的「3·15」前後,不少完美經銷商和業務代表紛紛向本刊反映了他們的遭遇。
經銷模式實為傳銷
陝西興平市原完美業務代表何等春於2001年下半年就加入了完美業務員隊伍,從一開始,完美公司就鼓勵業務員拿差額,他先後投資了8萬元錢,用於增加自己的級別,但自己卻幾乎沒有得到什麼收益。
「越做越窮,公司方面卻說這是因為你的努力不夠!」何等春參加了多次完美陝西分公司組織的培訓,而每次培訓費都在300元左右。「為什麼越賠還越願做呢?培訓會的場面很火爆,他們也組織了很多什麼『凱旋門訓練』、『魔鬼訓練』之類的東西。還有很多『成功人士』現身說法,說困難都是暫時的,所以免不了頭腦發熱,一時沖動繼續陷進去。」何等春說,他記得有一次參加培訓時,竟然向他們灌輸「在沒有成功之前放棄親情、愛情」這樣的話。
何等春告訴筆者,完美的一些專賣店有意讓下面的業務員自己買產品,進行囤貨,以增加銷量和級別,哪怕最後推銷不出去產品過期了,對方也不會退貨的。甚至有時候從專賣店拿到的產品就已經快過期了,他就曾經因為剛剛拿到的幾十盒完美牙膏即將過期而發過愁,無奈之下只好送給了親朋好友使用。
何等春說,完美公司目前只在廣東獲得了直銷牌照,按理在其他地區應以普通零售模式進行,但實際上在其他區域,完美公司一直在採用著一種介於傳銷與直銷的模式進行銷售。完美的營銷模式是,業務員推銷產品後(包括親朋好友),銷售金額累計到業務員的賬號上,銷售越多提成就越高。如果業務員做到10萬元就有資格申請專賣店,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高級經理級別。
2007年1月初,筆者前往陝西咸陽一家完美專賣店進行調查。筆者表示想參加完美的業務員隊伍,詢問如何計酬,該專賣店經理表示,前不久完美公司業務員的計酬方式改變了,首先必須當顧客,當消費到一定量時,才能轉化為業務員,「業務員的提成要比顧客多一些。」筆者詢問是否有相關的書面說明,專賣店經理表示這個計酬方法都是上面口頭傳達的,根本沒有書面的東西,他隨後從抽屜里拿出一個小紙條說:「你看,我這也是聽到傳達後才記在上面的。」筆者看到紙條上寫著顧客和業務員都有級別,而不同級別則有不同的提成。
何等春表示,這種計酬方式和以前確實有所不同,以前顧客是不分級別的。筆者隨後在培訓教材《完美為什麼贏》一書中看到,在「完美的事業規劃」一章中,提到了完美業務員的「拓展獎勵」,上面寫著:「優惠顧客:400~1000元,可八折優惠;1級業務員:1001~6000元,可享受6%的提成;2級業務員:6001~12000元,可享受9%的提成;3級業務員:12001~25000元,可享受12%的提成;4級業務員:25001元~49999元,可享受15%的提成;5級業務員:累計50000元以上(當月12000元),可享受18%的提成。」
陝西西安的原完美經銷商王玉鳳告訴筆者,她先後投入了幾十萬元在西安開完美專賣店,總公司的人要求他們租用豪華裝修的寫字樓擺排場,以讓客戶產生完美專賣店經營者財大氣粗的錯覺。而實際上,王玉鳳所開的專賣店早已虧損相當嚴重。「我已經傾家盪產,但在人前還得裝著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真是悲哀啊!」王玉鳳的一位朋友告訴筆者,因為經銷完美產品,王玉鳳和家人的關系已極為不和,丈夫和孩子有時都不理會她,她幾次欲割脈自殺,有一次因為發現得早,才保住了性命。
陷入一個無底洞
陝西延安的鮑曉華醫生告訴筆者,本來自己在單位幹得挺好,家庭也很和睦幸福,但在2005年4月份左右,她聽了幾次完美公司組織的培訓課,自己的心開始不安了起來。「當時在培訓會上,很多『成功人士』都來現身說法,有一位自稱原來是教師的人說自己把工作辭了專門干這個,一下子賺了好幾百萬。」鮑曉華說:「當時感覺就像被洗了腦一樣,自己也想開完美專賣店了。」於是鮑曉華先自己購買了產品,辦理了一個「完美VIP卡」,「按照公司要求,每個月必須要消費6000元以上,才有資格開店。」就這樣,鮑曉華從2005年4月份到2006年6月份,先後投入近10萬元購買完美產品「買級別」。
「到後來才感覺自己陷了進去,自己買級別其實就是在給別人積攢級別,根本就是一個無底洞!」鮑曉華說:「而且產品根本推銷不出去,很多產品從專賣店拿到手時就已經快過期了。」
「沐浴露120瓶、牙膏1盒,礦物晶150瓶……」鮑曉華給筆者提供了一份自己購買完美產品的清單,「你說我買這么多產品圖的什麼,自己用不了,推銷也推銷不出去,其實相當一大部分完美產品都不是一般消費者在購買,而是經銷商和業務代表自己用的。」
鮑曉華告訴筆者,2006年7月,原陝西延安完美專賣店經理申海龍突然失蹤,後來他們才打聽到他也不準備在完美幹了。「但我們的貨都是從他那取的,有的錢都付了貨還沒拿到,於是我們要求退款。申海龍說他也沒有任何辦法,他告訴我們,完美公司是『一騙二拖三推』,還是不要再做了。」
筆者在鮑曉華家中看到了大量過期的完美產品,足足堆了一角落。「丈夫為了這事幾次要和我鬧離婚,我也感覺被騙了,在人前沒法做人了,數次想過自殺,在婆婆的多次勸說下才緩和了下來。」
同時,陝西延川縣的馬慶春和朱延軍也有類似於鮑曉華的遭遇,在他們給筆者提供的「完美壓貨清單」上,共有120瓶護發素、160瓶礦物晶等共計近6萬元的完美產品。「所有產品都過期了,退也退不掉,賣也沒法賣,只怪自己當時聽信了培訓課上的忽悠,當時培訓的人還說暫時賠不要緊,賠上3到5年就賺了,現在想來完全是一派胡言!」馬慶春氣憤地說。
相關律師表示,直銷法已於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企業搞直銷必須得到商務部批復的直銷執照才能經營,完美公司的直銷牌照僅限廣東省,所以應按照兩套模式來運作,獲批地區按國家要求的直銷模式,未獲批的地區將按照普通零售模式進行。
❽ 馬來西亞美食資料
肉骨茶Bak-Kut-Teh (福建語) 是馬來西亞的美食之一,是一道以豬肉和豬骨配合中葯煲成的湯底,其獨特的風味享譽全馬,甚至揚名海外,深受各地遊客喜愛。其中,就以巴生肉骨茶最為聞名。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較重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有較重葯材味。
提起馬來西亞菜,首先就會想到肉骨茶(Bak Kut Teh)。說「肉骨茶」,可能很多人會誤認為是一種茶品名稱,其實,此「茶」非彼「茶」,雖然肉骨茶名為「茶」,不過,卻是一道豬肉葯材湯,湯料卻完全沒有茶葉的成份,反而是以豬肉和豬骨,混合中葯及香料,如當歸、枸杞、玉竹、黨參、桂皮、牛七、熟地、西洋參、甘草、川芎、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胡椒,熬煮多個小時的濃湯。「肉骨」是採用豬的肋排(俗稱排骨);而「茶」則是一道排骨葯材湯。
[肉骨茶]
肉骨茶
這是一道在新加坡家喻戶曉的排骨葯材湯。
吃肉骨茶,不是上高檔酒樓,而是在當街的大排擋。在吉隆坡的一些街衢里巷,這種肉骨茶的排檔總是很火爆,磨得光光的石桌石凳很少有空出的時候。肉骨茶排檔晚上是不開的,所以吃「茶」的時候,陽光便會在篷靠的兩側編織著束束光網。就在這暖洋洋的氛圍中,品味馬來西亞的名吃,怎是一個「愜意」了得!吃得雖然簡單,卻程序整飭。在馬來西亞,無論是高檔酒店、時髦熟菜店,還是設計特別的路邊小吃,用餐形式都非常考究。比如,吃串燒,擺桌時會附加上一碟花生辣椒醬、方塊飯團、青瓜和洋蔥……吃肉骨茶亦然。先上一壺茶,你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里里外外沖一遍,將套裝的調料、蒜米、樹椒油和辣椒絲倒入餐碟中,以備蘸排骨或佐湯調味之用。然後,在品茶間,一砂鍋熱氣騰騰冒著芬芳葯香的肉骨茶便端上來了。其湯極其香濃,有種獨特的味道,肉骨也很細嫩,再加些蘑菇或冬菇,就是地道的吉隆坡式肉骨茶了。當然,還可以配上一碗切成寸段的油條,泡在湯里,這種方式吃油條,別有一番滋味。偶爾,攤主會向食客透露湯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精選和材料的新鮮。而他們每天凌晨5點,便會到攤口來用慢火熬湯,往往要用上三個小時。
馬來西亞巴生中華總商會11月22日晚在巴生市舉辦首屆肉骨茶嘉年華會,推出了世界最大碗肉骨茶。這碗最大的肉骨茶高將近1米,碗的直徑將近2米,用了500公斤的肉和450升湯,當歸、黨參等香料用了50公斤
吉隆坡因多元種族的緣故,而使餐飲的種類迥異多樣。這里有馬來餐、中餐、西餐、美國餐、印度餐、葡萄牙餐、越泰餐等等,但被馬來人認定的主要開胃菜只有肉骨茶。由土俗飲食上升為美食的肉骨茶,是一代代人不斷在探索中創建規范,經過嚴格的重新選擇和調理,並
肉骨茶
不斷接受著大眾的檢驗。肉骨茶的特色,首先是口感佳,美味;同時有關材料證實,「此湯具生血、旺血、補氣之功效,甚為滋補養顏,可謂男女皆宜的補品。」因而,它的食客絕不會限制在某一個范疇。肉骨茶質感而不低俗,但就其特點而言,更適宜存留於大排擋,人們亦已習慣在此氣氛中吃肉骨茶。
凡是想起肉骨茶,大家都必然地想到巴生。在巴生,逾400家大大小小的肉骨茶檔,湯的、乾的、瓦煲的、海鮮的、雞肉、羊肉…多得數不清的各種口味的肉骨茶任君選擇,讓大家肉骨茶吃透透,樂透透!
肉骨茶是巴生華人的典型早點,男女老幼常會以肉骨茶來替代其他類型的早餐,如麵食、點心等,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一輩,對肉骨茶更是情有獨鍾,有些人習慣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碗肉骨茶,風雨不改呢!
在周末及假日,肉骨茶檔更是處處可見人潮,是一家大小或三五好友知己相聚的好地方。平日,大家都忙於工作,許多人因此會趁著假日,一塊兒品嘗美味的肉骨茶,再喝上幾杯功夫茶,聊個天南地北,聯絡、聯絡彼此感情。
名稱由來
第一種說法
: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濕病。為了治病趨寒,先賢用了各種葯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葯,但是,因忌諱而將葯稱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里,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 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第二種說法:
這是最有代表性的「苦力」論,這可說是流傳最廣也影響
[肉骨茶]
肉骨茶
許多人將肉骨茶定位成庶民飲食的腳本。
在一般人的觀念里,多把南洋與賣豬仔劃上等號;慣性思考的結果,這些被賣來南洋當苦力的先輩們,很自然便成了肉骨茶的創始者,或是參與其中以突顯早期華人艱辛歲月的時代角色。有說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巴生,有說在獅城新加坡,反正場景不外是港口就是碼頭,據說在清末時期,那時的華人為了離開動盪不安的國家,到來南洋謀生計。 那個時候,馬來西亞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在馬來西亞搜颳了許許多多的資源,需要運送回英國,於是便在巴生(距離首都吉隆坡30公里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碼頭。當時,不少華人因為知識水平不高,來到馬來亞也只能以勞力換取薪酬,如當三輪車夫、在碼頭做苦力或採挖鍚米,因此需要有很好的體力。
為了長時間維持體力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而需要進補。但是,他們並不捨得購買昂貴的中葯食材。當時的中醫師便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並且使用當地出產的胡椒,加上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等材料配置成肉骨茶包,讓他們在早上出門工作前,燉煮排骨及配上白米飯或油飯,來增加體力,應付工作,在那個時候,肉骨茶屬於窮人家的食物。
由於用葯材和豬肉煲煮的湯底除了非常美味可口之外,且營養豐富和抗風濕,並且提供了苦力們所需的能量,所以從此廣傳開來,後來經過不斷發展和改良,便成了現在新馬華人社會的特色佳餚。而另一個名稱由來就是,據老巴生回憶,戰前在巴生南區一帶已經有好幾位永春老鄉在街頭巷尾擺賣家鄉小食,如蚝干咸飯,肉羹湯以及後來演變成肉骨茶的燉肉骨,只是當時沒肉骨茶一詞,都說是「吃肉骨」吧了。
戰後有個名叫李文地的人,曾經在這些食攤當過伙計,後來在後街經營起自己的生意,他只賣家鄉燉肉骨,並以豬油炒飯取代蚝干咸飯,由於他在肉骨中加進中葯配方,大受食客歡迎。當時,由於其葯材成分能強身健體,肉骨茶因而大受勞動工人的歡迎,漸漸地肉骨茶獲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
後來,人們更以李文地烹制材料(肉、骨)和他的名字(地)福建音譯命名, 「肉骨地」,就有如賣豬肉的阿榮被稱為「豬肉榮」一樣,再加上吃肉配茶原是永春的食俗,李文地就乾脆掛起招牌寫上寶號「德地肉骨茶」!於是「肉骨茶」一名正式誕生;同時,坊間也稱李文
[肉骨茶]
肉骨茶
地為「肉骨茶之父」。據李文地後代說,當初包括李文地在內,就只有區區七人售賣這道美食;目前,李氏肉骨茶已傳到第四代,烹煮肉骨茶的秘方不外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地人在品嘗這湯底時,都喜歡喝上一、兩杯功夫茶來去油膩,所以自此就名為「肉骨茶」了。
無論「 肉骨茶」名稱從何來,肉骨茶從食材到服務皆不停獲得改進,已從最初屬於「窮人食物」,發展成為今日貧富及男女老幼都喜愛的著名美食之一,是巴生華人最具特色的早餐,更是招待客人的最佳選擇。由於巴生肉骨茶的名氣響當當,因此,許多外地業者都以「巴生肉骨茶」為名,在外坡做起肉骨茶生意;甚至遠至鄰國新加坡,都不難找到「巴生肉骨茶」。有人說沒去過茨廠街,便不算到過吉隆坡;來到巴生未吃過道地美食肉骨茶,豈能算來過肉骨茶之鄉─巴生呢!
編輯本段做法
做法一:
製作方法十分簡單,「肉骨」是採用豬的肋排,將之斬成單骨約一指長的段狀,飛水之後再過冷後,去除表面的雜質。然後,取一些去了「衣」的蒜肉,先用油炸至金黃色,再飛水去掉油分,加入一些淮山葯、杞子、桂圓等葯材,再加入陳皮、白鬍椒、甘草、八角等香料,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水用文火熬約3-4小時,調入鹽等味料,即可成為一道極具異國風味的「肉骨茶」了。通常會配搭一碟「指天椒醬油」,供以蘸排骨或佐湯調味之用,不喜食辣者亦可配以普通醬油。
做法二:
材料: 香料 (用紗布袋包好),桂皮棒1根,丁香4-5粒,白鬍椒粒1茶匙,枸杞子1大匙,八角2粒
豬排骨 500克 (1 磅),蒜頭(無須去皮) 2 大粒,黑醬油 1大匙,
[肉骨茶]
肉骨茶
水6-7杯,鹽1大匙,生菜 1-2片(洗凈, 分開)做法:
將肉骨,香料包和蒜頭放入一個大鍋內。把水倒入鍋內後將它煮開。撇去湯表面的渣滓,加入醬油和鹽後改用小火煮至肉軟。 先把生菜放進碗內墊底,再把肉骨和湯兜入碗里。配上白飯和沾有醬油的切片紅辣椒一起吃。
香料包不只可用於調味這道美味可口的福建式湯頭,它同時也可充當其它道菜菜餚的調味料, 配與香料如: 八角、桂皮棒、丁香、芫荽 (香菜)、小茴香和大茴香。肉骨茶也有潮州式的煮法,其湯頭清淡、材料簡單,只須蒜頭、胡椒和醬青(生抽).
做法三:
材料(5人份):少脂肪的排骨2公斤,蒜頭半公斤,胡椒粒200克,肉骨茶調料2包
做法:
用大鍋盛水10碗,排骨燙水去臊後置入,同時也把剝皮後的蒜頭、調料包置入。胡椒略為搗碎置入,開大火煮沸後,改用中火。當嗅到香味漸濃,再把火稍為收一些,但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時才以鹽、糖調味。
喜歡「吉隆坡式肉骨茶」的,可以加蘑菇或一點冬菇,這其實也可以使肉骨茶更香。吃的時候別忘記辣椒和曬油,那才精彩。
編輯本段評價
感受奇絕美味
恰巧去新加坡的前幾天,在馬來西亞稍作停留,也在蔡瀾力薦的吉隆坡美食街——阿羅街上吃過肉骨茶。兩下比較起來,覺得新加坡的肉骨茶味道更是奇絕,想來可能是因為朋友帶我們去的那家肉骨茶餐廳,是新加坡名氣最大的一家——「發起人肉骨茶餐廳」。走進這家餐廳,但見陳設極其平常,甚至到了破舊的程度,然而桌桌爆滿、座座有人。再看兩邊的牆壁,貼滿了店主(一位老者,名叫蔡水發,我們吃飯時他一直在廚房裡佝僂著脊背悶頭忙活)和光顧這里的明星們的合影;「蒞臨指導」的明星人數之多,令人無法細數,其中既有已經故去的演藝圈昔日「大佬」,又有如S.H.E.、潘瑋柏等新銳偶像。據新加坡的朋友介紹,曾有一位初到新加坡的遊客,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肉骨茶,由朋友帶領到這家毫不起眼的餐廳時,看到店名居然嚇了一跳,因為她把店名念成了「發起『人肉』骨茶」。
在飯桌前聽完這個小小的插曲之後,熱騰騰的肉骨茶就上桌了。只見一個普通的瓷碗,內置三根白嫩的肋排,啤酒般顏色的湯水冒著蒸騰的熱氣———沒有鮮艷的色澤,只有撲鼻的清香。先嘗了一口湯,鮮美之中又帶著葯材的提神勁道,還有一股胡椒的味道,據說這是「發起人」的特色,頓時覺得一股暖流穿過脾胃,說不出的舒服。而且這鮮美的湯料是免費無限量續的。朋友說他曾經帶一個重慶來的遊客嘗試這里的肉骨茶,結果那位重慶遊客一下子愛上了這肉骨茶的湯料,結果連喝六七碗,直喝得渾身大汗。其實喝湯的時候,我已經對肉骨審視了好幾次,以我這樣一個奇愛吃肉的人的經驗來看,這粉嫩粉嫩的顏色,一定蘊涵著超級鮮嫩鮮嫩的口感。一試之下,果然驗證了事先的想像;再
[肉骨茶]
肉骨茶
配上稍微有那麼一點辣蓬蓬的醬油,這味道真是世間少有。肉骨茶的鐵桿配菜,居然是一盤冷掉的油條,蘸著滾燙的肉骨茶湯來吃,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衍生餚同樣出色
為了讓初訪新加坡的我更全面地了解肉骨茶這一美饌,當地的朋友還專門多點了兩樣肉骨茶的衍生產品———用同樣的湯料烹制的豬肝和豬腰。由於是用滾燙的熱水氽熟,這豬肝的鮮嫩自是不必說了,但我想重點推薦的是豬腰。在國內吃過不少飯店的不同風味的豬腰,要麼是為了避免腥臊把豬腰處理得跟人工合成似的,要麼就是既保留了原有風味又保留了那股怪味。但是這里的豬腰不一樣,一口咬下去,齒縫立即便被鮮美的肉汁填滿了,而且一點都沒有怪味道,真不知道店主老蔡是怎麼料理的。薄薄幾片豬腰,瞬間就被我們全部消滅,只能再點一份。
吃肉骨茶是一件熱力十足的事情,因此一杯冰鎮的飲料必不可少。在此強烈推薦薏米汁,清淡涼爽,香甜宜人,準保你喝了還想喝。
開車送我們到餐館的司機大哥,深諳當地的美食。他說,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可以天天吃、頓頓吃,但是肉骨茶只能一個禮拜吃一次。他也沒有具體解釋這是為什麼,不過到了晚上我就體會到了。因為中午吃了一頓那麼好吃的肉骨茶,而且還添了好幾次菜,晚飯根本就吃不下。
聽朋友說,「發起人」還不能算是新加坡最好吃的肉骨茶,只是名氣
[肉骨茶]
肉骨茶
特別響一點。在同一條街上,相隔大概有個幾百米的樣子,有一家「早市肉骨茶」,據說味道還要精妙。但是朋友又介紹說,「早市」的店主是個很有性格的人,心情好的時候,肉骨茶的味道沒得說,心情差的時候,肉骨茶的味道令人覺得恐怖。摸著飽飽的肚子,我想,還是下次有機會再去品嘗吧,但願店主到時有個好心情。
編輯本段潮州肉骨茶
肉骨茶其實是道道地地的本地潮州小吃,它源自亞陵姆拉街巴剎
——俗稱新巴剎,也是潮州人的巴剎。(亞陵姆拉街是ellenborough
street的舊稱,今稱愛倫波街。)
早期的肉骨茶檔也全都集中在新巴剎內,最少也有四五檔之多。
新巴剎被拆之後,這些攤位才轉移到同濟醫院前的哇燕街,還有皇家
山腳,以及奧雲路等地方。
補充體力的早餐
那時候會到亞陵姆拉街巴剎吃肉骨茶的都是普羅大眾,小販、人
力車夫、苦力、工人為主。因為勞動階層每日的工作量,體力消耗非
常大,早上就必須依靠這肉骨湯和白米飯來為一天的體力耗損作準備
。
那時代,吃肉骨茶哪有現今悠哉閑悠地坐著,慢慢品茶,或者自
己帶來名茶這般的享受,大家都是蹲在檔前的長條凳上,匆匆扒完一
兩碗米飯,加上一小碗肉骨湯。至於「肉骨茶」的「茶」,只有在吃
完肉骨米飯之後,檔主才送上幾小杯潮州工夫茶解膩。喝了茶快快還
錢就趕著幹活去。
到了後來,應該是從「皇家山腳」和「水廊頭」(里峇峇利路靠
近摩哈默蘇丹路一帶)那時候起,才有路邊或咖啡店內的肉骨茶攤檔
出現,這些就設有座位,還有水壺給客人自己泡茶,自品茗茶。
自此,肉骨茶才慢慢傳到福建人聚居的廈門街等處,才有濃郁的
福建肉骨茶的出現。
至於新加坡的肉骨茶,是由馬來西亞傳到新加坡,
然後才有巴生肉骨茶的推陳出新,多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以及砂煲肉
骨茶。現在更有鮑魚肉骨茶!
小時候賣肉骨茶
小時候我在奉教街(紐馬吉路)同濟醫院後門幫忙父親賣肉骨茶
時,經常到下午三點鍾左右,鄰居就拿了鍋子來討剩餘的肉骨茶湯,
拿回家加些苦瓜去煮,就是一家大小晚餐的精美湯料。
打從六七歲起,我因為家住紐馬吉路,靠近亞陵姆拉街巴剎,父
親常一大清早就上巴剎買菜,順便帶我到巴剎內的肉骨茶檔吃肉骨茶
,那是60年前的事情了。在那之前,那些肉骨茶檔到底已經營多長時
間,大概不容易考究了,看來少說也有七八十年歷史吧。
我12歲時,曾經和鄉親到他在巴生的雜貨店,順便探訪在吉隆坡
開雜貨店的姑媽。那時候好像沒聽說有什麼肉骨茶,倒是在秋傑路吃
了不少福建炒黑色大條面。
十六七歲時,因為到吉隆坡姑媽的雜貨店半工半讀,才開始接觸
到吉隆坡兩種不同口味的肉骨茶。福建人所經營的肉骨茶比較接近新
加坡的潮州肉骨茶,多數集中在中南區和秋傑路福建人聚居的地方。
另一種是廣東人經營的肉骨茶,湯有很濃的當歸味,色澤比較接近新
加坡福建肉骨茶的濃黑。
潮州肉骨茶湯色金黃
新加坡的潮州肉骨茶,原原本本湯色並不濃黑,也不是現今的越
煮越「美白」的。潮州人最講究湯色要金黃,湯面還要浮著油珠,端
出來時要有肉骨香味。這種香味是出自龍骨與排骨二者熬煮出來的香
味。
煮潮州肉骨茶是很考究的,肉骨要洗凈生煮,煮滾時要邊煮邊撈
去浮上湯面的血水泡沫。湯不加醬油,只用魚露提鮮。黑醬更加講究
,當年只選用淘大同的金標醬油吊色,求其色澤金黃。下調料的時間
也很講究,時間掌握不好,湯味就全然不同。
早期的潮州肉骨茶檔,除了肉骨湯之外,還有豬內臟和豬尾,豬
尾湯就是真正的「白美」見人。除此之外,還有香滑的鹵豬腳和鹹菜
尾(鹹菜切細用鹵豬所撈出之油湯熬煮而成)。這就是潮州肉骨茶的
特色。
更值一提的是,光顧潮州肉骨茶檔,肉骨茶湯第一碗是原湯,如
果你要求加湯時,檔主只給你二湯(龍骨湯)。肉骨茶湯就如上所說
,是龍骨與排骨熬成,非常講究,多少龍骨加多少排骨配多少水作湯
,所以根本沒有多餘的湯供應。
煮肉骨茶的鍋其實也很講究,只選生鍋——雙耳的白生鐵鍋加木
蓋。一鍋的肉骨有多少斤是一定的,因此以小鍋式一鍋鍋煮,保證品
質。
每一鍋熱騰騰的肉骨湯上來,要馬上端給顧客享用,所以有時顧
客得等下一鍋的肉骨湯,這時,就是客人品茶的時刻。待你茶過三巡
,一碗碗肉骨湯端上來時,你先嘗一口冒煙滾燙的熱湯,剛剛的茶甘
還在口中,加上香濃的肉骨湯混於口中,才算是真正享受到正宗潮州
肉骨茶的香醇美味。[1]
❾ 原始人做飯的鍋叫什麼
應該是石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