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馬來西亞沙巴應該怎麼描述
1. 以馬來西亞沙巴島之旅寫一篇文章——800字
7月16日我們一行7人來到了美麗而天然的國家馬來西亞,並在沙巴島著陸了。
在沙巴的第一天我們去了那條又寬又長的河,這條河呈土黃色,但這可不表示這條河流很渾濁、很骯臟,因為這河下面是泥土,是泥土的顏色映襯上來了。我們登上快艇,准備遊河時,導游告訴我們這條河裡有鱷魚,讓我們小心,不過鱷魚出現的幾率很小。
我們乘坐的快艇出發了,在河的兩岸看到了很多紅木植物,當快艇靠岸邊近時,我看到的第一種紅木植物是「青蘋果」。這樹結出的果子長得很像青色的蘋果,它是因此而得名的。雖然這樹看起來短短的,葉子也很稀疏,看起來沒什麼危險,可它結出的果實可是有劇毒的,不但老鼠吃了會死,人吃了性命也難保。在青蘋果邊,我們還看到一片片長得高高的、葉子大而稀疏的樹,當地人將它叫做海底椰樹。
我們在行進的過程中,還看到了一些不知名的樹,這樹的根又粗又長、深深的牢牢的扎在泥土裡,即使這棵樹死了,但還是能長時間穩穩的站在那裡。
當我們的快艇行駛到一排木房子前時,快艇的速度慢了下來,導游馬上介紹說:這些房子是原住民們自己建的,原住民就住在這些小島上,我們的交通工具是車,他們的交通工具是快艇。他們坐快艇到港口送孩子上學,他們吃自己捕的魚、自己採摘的水果,生活得簡單而愜意。為了不影響他們的生活,我們就得開慢些快艇。
我們的快艇在繼續前進著,在穿過一片海底椰樹林時,導游讓駕駛員在岸邊停了下來,指著一棵大樹說:「看你們左手一點鍾方向的那棵大樹上,有很多火鼻猴河長尾猴,它們三五成群地坐在樹上休息呢!」一下子看到那麼多的猴子,我高興極了,心想,它們多幸福啊!在這些樹林里無憂無慮的生活著,沒有學習壓力,沒有人會去打擾它們。我邊想邊拿出相機,把這幅幸福的剪影給記錄了下來。
快艇在大河裡游啊游,期間我們又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猴子,它們有的在跳躍到對岸,有的在吃樹葉,還有的在爬樹呢!天漸漸暗了下來,當最後一抹陽光落山時,天空完全黑了下來時,那些躲在大樹里的螢火蟲紛紛打開了它們身上燈,將一棵棵高大的樹木裝飾像聖誕樹一樣美輪美奐。看著這些亮閃閃的「聖誕樹」,就好像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真是太美了……
沙巴島實在是太美了,真令我流連忘返啊!
2. 請詳細介紹馬來西亞的沙巴洲
沙巴州(Sabah),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州,位於東馬,在婆羅洲的北部,以前被稱為北婆羅洲(North Borneo),在1881年開始被英國人統治,至到1963年9月16日和砂拉越一起脫離英國統治結合馬來亞及新加坡組成馬來西亞聯邦。
沙巴享有風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風下之鄉之美譽,之因台風經過菲律賓時不會經過這里。沙巴的主要城鎮有山打根(Sandakan)、斗湖(Tawau)、根地咬(Keningau)、保佛(Beaufort)、古達(Kudat)、仙本那(Semporna)、拿篤(Lahad Datu)、斗亞蘭(Tuaran)、吧巴(Papar)、實必丹(Sipitang)、丹南(Tenom)、蘭腦(Ranau)、古打毛律(Kota Belud)、萬勞(Kota Maru)等等。納閩(Labuan)在1984年由當年的哈里士所領導的人民黨組成的州政府送給了聯邦政府,現在已經是聯邦直轄區了,也是馬來西亞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東南亞第二高峰京那峇魯山(又稱中國寡婦山,俗稱神山)位於沙巴東海岸內陸地區,山高4095米。關於這座山,記載著一個動人愛情故事,她也是杜順人(Dusun)/卡達山(Kadazan)族傳說中的靈魂歸屬地。州首府也是以她來命名,Kota 既是城的意思,而中文亞庇名則是由Api-Api得來的(亞庇,哥打京那巴魯之爭[1])。
這里住著32種土著,其中以杜順人/卡達山人為主,他們主要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其他的則有巴夭族(Bajau),主要信奉回教、毛律族(Murut)等。他們每年五月會慶祝豐收節(Tadau Kaamatan),官方假期則在五月三十及三十一日。華人是在十九世紀時才大量移民來到這里,主要是客家人、廣府人、潮州人、福建人、海南人及一些廿世紀來的天津人、湖北人。
雖然陸路交通方便、人們也很少依賴火車服務、但是沙巴現在還保留著婆羅洲唯一的火車軌道,從亞庇的丹容亞路火車站通到內陸省的丹南。由於地廣人希、山脈縱橫、相對之下航空系統比較重要。有一些地方更需要經由水路才能到達,這些地方也缺少良好的水電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