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首相怎麼選

馬來西亞首相怎麼選

發布時間: 2022-09-27 18:50:56

『壹』 馬來西亞的歷任首相(全部)經歷過的歷史,我趕著做project@@~

第一屆
姓名:東姑阿都拉曼
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22日
尊稱:國父 或 獨立之父
簡介: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同時亦被視為「馬來西亞國父」。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馬來亞在 8月31日,1957年馬來亞獨立時,他成為了馬來亞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時辭職,阿都拉薩就成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歲。

第二屆
姓名:阿都拉薩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尊稱:發展之父
簡介:敦阿都拉薩(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且出任首相之職位。

第三屆
姓名:胡先翁
任期:1976年1月15日 – 1981年7月16日
尊稱:團結之父
簡介:敦胡先翁(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馬來西亞政治家,也曾經是一名律師。胡先翁曾於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職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被稱為「團結之父」。由於胡先翁生在一個富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響,所以在擔任公務員的同時,他也積極地投入了政治活動。1972年,胡先翁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獲選為巫統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統最高理事會任命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邁醫生。13日,晉升為副首相兼貿易與工業部長。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薩在倫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統最高理事會的緊急會議中受確定為巫統代主席。1978年,在巫統黨選中不勞而獲,成為巫統主席。

第四屆
姓名:馬哈迪·莫哈末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稱:現代馬來西亞之父
簡介: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第五屆
姓名:阿都拉·巴達威
任期:2003年10月31日 -
尊稱:廉潔先生
簡介: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馬哈迪改組內閣,委任原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一躍而為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阿都拉作為巫統元老及資深內閣部長,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貳』 馬來西亞的國王是國家權力最高的執行者嗎

這個國家的國王看起來像是掌握著國家最高權力,但是實際上內閣才是真正的掌權者。二戰期間馬來西亞曾經被日軍侵佔,待日本投降之後它轉而開始抗擊英國的殖民統治。十多年以後,馬來亞聯合邦在未獲得英國政府首肯的情況下自顧自地宣布獨立。之後雙方就獨立一事糾紛多年,最後直至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英國才對馬來西亞的獨立給予承認。

現階段,馬來西亞的最高元首是阿卜杜拉·艾哈邁德·沙阿,於去年一月份接受任命,然後於七月份登基。而該國的現任首相則是敦馬哈迪,於前年的時候組建了現在的內閣。

『叄』 馬來西亞首相

拿督斯里納吉敦拉薩:首相兼財政部長,2009年4月宣誓就職。大馬第二任首相敦拉薩的長子。1953年7月24日生於彭亨州。獲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士學位。1976年當選國會下議員,1978年任能源、電訊和郵電部副部長,是大馬歷史上最年輕的下議員和副部長。此後歷任彭亨州州務大臣、文化、青年和體育部長、國防部長、教育部長等職。2004年1月起任現職,2004年3月大選後連任。巫統資深領袖,曾連續多次當選巫統副主席,2008年12月起任巫統主席。夫人拿汀斯里羅斯瑪(Datin Seri Rosmah Mansor),育有五名子女。

『肆』 馬來西亞政治,東南亞毒品

大馬國會分成上議院跟下議院兩院。下議院的議員是通過選舉由人民一人一票分區選出。下議院選舉完成後就由擁大多數議席的政黨或陣線組織政府。上議院的議員是委派的。委派有兩種,第一是由每一個州的政府派兩個代表擔任,另外是由聯邦政府委派一定數量的人士擔任,表面上說是委派社會各階層的代表性人物擔任,不過通常都是委派他們政黨里的朋黨擔任。

在國會里投票選首相是只限下議院議員投票而已,當然是一人一票。其中有一個固定的程序,不過都是手續而已,最重要是有足夠的下議院議員支持。去年霹靂州政府被推翻的案件是靠全部公務員系統加上州君主幫忙用偷雞摸狗式偷來的,不算。

一,相反,在馬來西亞毒品販賣不但不合法,而且以重刑伺候,例如任何人只攜帶超過十五公克的海洛因入境被查獲就會被控上法庭,罪成一定是死刑。

二,馬來西亞首相是由國會下議院選舉中贏取最多席位的政黨或者是陣線的領導人擔任。
現今大馬有兩大陣線,一為國民陣線,簡稱國陣,由以巫統為首的十四個政黨組成,從大馬獨立至今已經執政聯邦政權五十二年了。另外一個剛在二零零八年大選結盟的人民陣線,簡稱民聯,由大馬人民公正黨,大馬民主行動黨及泛馬回教黨組成。

三、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汶萊、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毒品販賣都沒有合法化,其他的國家就不清楚了。

『伍』 請各位幫忙找馬來西亞的第六任首相的簡介吧! Thanks!!!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
簡介
納吉布,全名:納吉布·敦·拉扎克(馬來語: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l Razak,1953年7月23日-)他是馬來西亞第二任總理拉扎克·海珊的長子。英國諾丁漢大學主修工業經濟,1974年獲得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士學位。1976年當選國會下議員,2004年至2009年4月2日為馬來西亞副總理,現為馬來西亞第六任總理。
職業生涯
2009年的納吉布是馬來西亞第2任總理拉扎克·海珊的長子,1953年7月24日生於彭亨州。
1974年,納吉布赴英國諾丁漢大學深造,後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回國後他先後在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和國家石油公司任職。拉扎克·海珊1976年去世後,納吉布子承父業,開始涉足政壇。同年,作為馬來西亞主要政黨之一的全國巫人統一機構(簡稱巫統)的候選人,納吉布順利當選國會議員,成為馬來西亞最年輕的國會議員。
納吉布的政治生涯可謂一帆風順。1981年初,納吉布當選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一年後,他戰勝了對手穆赫塔爾·哈希姆,成功當選巫統青年團副主席。1987年,納吉布又被任命為巫統青年團運動的代理領導人。
1988年巫統重組時,納吉布被選為巫統青年團團長。1993年,納吉布在仕途上更上一層樓,當選為巫統的6位副主席之一。在1996年和2000年舉行的黨內大選中,身為資深領袖的納吉布連續當選巫統副主席。2004年1月起他又開始擔任巫統署理主席。納吉布還在政府內閣中擔任過多個部長級職務。
1987年8月,年僅25歲的納吉布出任馬來西亞能源、電信和郵政部副部長,成為該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副部長。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納吉布還先後擔任過教育部正、副部長、國防部長、財政部副部長、青年及體育部長,幾乎轉遍了馬來西亞重要的政府部門。
從2004年1月起,納吉布開始擔任馬來西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2004年3月及2008年3月大選後獲得連任。2008年9月他又被時任總理的巴達維任命為馬來西亞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有人說納吉布是個天生的政治家,在風雲變幻的政壇上總能逢凶化吉,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在2000年巫統領導人選舉時,無論是馬哈蒂爾派系,還是已經失勢的安瓦爾遺留勢力,都支持納吉布,納吉布成為了得票率最高的巫統副主席。在2009年3月26日召開的巫統大會上,納吉布在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毫無懸念地從巴達維手中接過巫統主席的職位。按照馬來西亞的傳統慣例,巫統主席將出任政府總理。納吉布也自然而然地成為馬來西亞新任總理。
納吉布待人處事溫文爾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無論問題多麼尖銳,他都不會表露出任何不悅,回答總是恰當得體。另外,納吉布也十分重視漢語教學。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的國家,華裔人口占相當比例。納吉布認為知曉漢語很有益處,他曾說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強國,並將日益強大,漢語將成為重要的國際語言。為此,他鼓勵其他種族的馬來西亞人學習漢語,以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增強馬來西亞的競爭力,擴大經商網路,增加就業機會。

『陸』 馬來西亞總統是誰

米詹·扎因·阿比丁 (Sultan Mijan Zainal Abidin)1962年出生於馬來西亞丁加奴州,1998年5月15日就任丁加奴州蘇丹。1999年4月任馬來西亞副最高元首,時年僅37歲,是馬來西亞最年輕的蘇丹。2001年12月連任副最高元首。2006年11月3日,馬來西亞統治者會議舉行特別會議,推選阿比丁為第13任最高元首。同年12月13日宣誓就職。2007年4月26日登基 。

『柒』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列表

1、東姑阿都拉曼1963年9月16日至1970年9月22。

於1903年2月8日出生於吉打州亞羅士打的皇宮。他父親是吉打州第24任統治者蘇丹阿都哈密哈林沙。

1954年,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英屬馬來亞的首席部長。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獨立時,他被推選為第一任首相。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後,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他被尊稱為「獨立之父」、「馬來西亞國父」。

2、阿都·拉薩k,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

巫統在阿都·拉薩的領導下,採取了一連串的新政策,積極推動國民教育政策,倡議關於實現東南亞中立化的《吉隆坡宣言》。此外,他宣布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俾在20年內建立起一個馬來人的經濟社會,讓馬來族享有特權,如公司股權、大學學額等,以提高馬來族的經濟地位,這給巫統帶來了新的面貌。

3、胡先·翁(馬來語:Hussein Onn,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海珊·奧恩,是第三任馬來西亞首相(1976年至1981年),被稱為「團結之父」。

胡先翁於1922年2月12日出生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是馬來西亞巫統首任主席拿督翁惹化的兒子,母親是拿汀·哈麗瑪·胡先。

4、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市。全名為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任期:1981年7月16日至2003年10月31日

5、阿都拉·阿末·巴達威(馬來語:Abllah Ahmad Badawi),又譯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1939年11月26日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州,是第五任馬來西亞首相(2003-2009),簡稱阿都拉。

『捌』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

馬哈迪·莫哈末
Mahathir bin Mohamad
馬來西亞第4任首相
任期
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出生 1925年12月20日 (1925-12-20) (82歲)
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
政黨 巫統
配偶 茜蒂哈斯瑪
職業 醫生
信仰 伊斯蘭教

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

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

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

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2008年5月19日, 馬哈迪宣布退出巫統[1], 並且表示只有巫統主席兼首相阿都拉·巴達威辭職下台後才會重新入黨。

馬哈迪在任內, 對司法部門進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為了一些對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罷免聯邦法院院長和好幾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機[1]。
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高庭法官陳漢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場選舉官司中宣判執政黨候選人當選無效之後, 馬哈迪欲透過法官仲裁委員會來革除其法官職位[2]。
馬哈迪牽涉轟動一時的司法丑聞「林甘影片」[3], 在他給皇家委員會的供詞中, 他承認在委任法官之前會諮詢和聽取其他人的意見,這些人當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陳志遠[4]]。
在一些經濟專家的反對下,馬哈迪執意推動國產車普騰(Proton)計劃,專家們反對的理由是馬來西亞缺乏宏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以及該計劃缺乏經濟效益。過去20年來,馬來西亞納稅人支付政府津貼來維持普騰, 馬來西亞駕車人士因為政府徵收高昂關稅以保護普騰而需支付高價錢來購買汽車,這使得一些因為公共交通系統欠完善而買普騰車的馬來西亞人承受財務負擔[5]。
1987年10月, 因為前副首相安華執意委派不懂中文的校長掌管華文小學, 造成華人社會普遍不安, 馬哈迪採用高壓手段進行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 援引內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邁的華教人士沈慕羽)和關閉了3家中英文報章(中文《星洲日報》、英文《星報The Star》和馬來文《祖國報(Watan)》[6]。
嚴重的裙帶風氣, 例如: 最顯著的是玲瓏集團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動電話集團工藝資源(TRI)和馬航的達祖丁(Tajudin Ramli)[7]。還有經營檳城造船工業(PSC)失敗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8]以及伊佳蘭(Ekran)的陳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馬哈迪領導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價格向達祖丁(Tajudin Ramli)買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權,那時候,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場的市場股價只有3令吉68仙 [9]。
自以為是, 無視經濟專家的建議,實施抄襲日本和韓國的重工業計劃(所謂的向東政策), 發展鋼鐵業(柏華嘉控股Perwaja)、汽車業(普騰Proton)和混凝土業, 這些失敗的計劃帶來重大問題和無數的金錢損失。特別是柏華嘉, 涉及高層貪污舞弊、管理不當的問題[10]。
藐視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的社會, 執意推動回教化, 甚至宣稱世俗國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於1981年拉攏安華進入巫統,協助推動國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2008年3月馬來西亞國會大選後, 馬哈迪的言論漸漸變成種族主義。 2008年8月9日, 馬來西亞律師公會公開討論改信回教所引出的問題。這個公開論壇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後衍生的課題, 可是進行不到幾小時就受到回教激進份子的干擾與恫言鬧事的情況下被迫提前結束。馬哈迪較後發表聲明, 表示「由於馬來人越來越軟弱,才令其他種族越來越大膽提出本身的訴求,侵犯馬來人的權益,甚至還談及敏感的宗教課題,馬來人的前景令人擔憂。」[11]
2003年, 馬哈迪在第10屆回教大會組織峰會上發表反猶太人言論, 此舉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

『玖』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資料
======
第一屆
======
姓名:東姑阿都拉曼
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22日
尊稱:國父 或 獨立之父
簡介: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同時亦被視為「馬來西亞國父」。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馬來亞在 8月31日,1957年馬來亞獨立時,他成為了馬來亞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時辭職,阿都拉薩就成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歲。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11/default.asp
======
第二屆
======
姓名:阿都拉薩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尊稱:發展之父
簡介:敦阿都拉薩(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且出任首相之職位。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74/default.asp
======
第三屆
======
姓名:胡先翁
任期:1976年1月15日 – 1981年7月16日
尊稱:團結之父
簡介:敦胡先翁(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馬來西亞政治家,也曾經是一名律師。胡先翁曾於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職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被稱為「團結之父」。由於胡先翁生在一個富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響,所以在擔任公務員的同時,他也積極地投入了政治活動。1972年,胡先翁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獲選為巫統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統最高理事會任命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邁醫生。13日,晉升為副首相兼貿易與工業部長。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薩在倫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統最高理事會的緊急會議中受確定為巫統代主席。1978年,在巫統黨選中不勞而獲,成為巫統主席。
======
第四屆
======
姓名:馬哈迪·莫哈末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稱:現代馬來西亞之父
簡介: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
第五屆
======
姓名:阿都拉·巴達威
任期:2003年10月31日 -
尊稱:廉潔先生
簡介: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馬哈迪改組內閣,委任原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一躍而為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阿都拉作為巫統元老及資深內閣部長,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拾』 馬來西亞的首相

馬來西亞的首相
國父東姑阿都拉曼。
出生日期 1903年2月8日
出生地區
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吉打州阿羅士打
逝世日期 1990年12月6日
逝世地區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隆坡
妻子
第三任妻子諾扎克·巴拉克巴哈
馬來西亞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16日
馬來西亞聯邦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63年9月16日 - 1970年
東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

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不顧家人及朋友的勸告,辭去政府法律部門的職位,出任巫統全國主席,接下領導巫統的重任。

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獨立前,東姑阿都拉曼在已故陳禎祿及敦李孝式合作下,提出「聯盟」的理想,即是巫
統、馬華及印度國大黨的合作協約。
那時起,東姑開始竭力為爭取馬來亞獨立而奮斗,之後東姑率領我國獨立代表團赴英國,與英國政府談商馬來亞獨立問題,經過談判後,雙方達致協議,馬來亞
終於在不流1滴血的情況下,取得獨立。
領導獨立成功的東姑阿都拉曼,從此成為馬來西亞國父,並且出任我國第1任首相。國父於1990年在吉隆坡中央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9歲。
東姑阿都拉曼在位13年期間,對各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促進各族和諧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的大馬子民愛戴與尊敬。他在1970年時辭職。
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
任職: 馬來西亞第2任首相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出生日期: 1922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點: 北根, 彭亨
逝世地點: 倫敦, 英國
妻子:拉哈諾雅
職業:律師
政黨:巫統
敦拉薩於1970年9月22日從國父兼第1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手中接棒,成為我國第2任首相,但於1976年1月14日病逝。
敦拉薩在位時,宣布實行為期20年的新經濟政策,主要是不分種族提高人民收入及增加就業機會,尤其是改善貧苦人民的生活素質,並且極力通過聯絡土地發展計劃( FELDA)及他惠民計劃,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發展國家經濟,因此被喻為「發展之父」。
在國民團結及穩定政治方面,敦拉薩也功不可沒;在外交方面,敦拉薩的努力令馬來西亞在國際上「冒起」。

1972年,敦拉薩改變大馬的外交政策,開始與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促進東南亞成為和平
、自由及中立區域。1974年5月,敦拉薩訪問中國,促使馬中邦交關系一直持續至今。
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敦胡申翁
馬來西亞第3任首相
任期
1976年1月15日– 1986年7月16日
出生 1922年2月12日
馬來西亞柔佛
逝世 1990年5月29日
美國舊金山
政黨
巫統
專業領域
律師
敦胡申翁於1976年出任我國第3任首任,直到1981年7月16日以健康為理由卸下首相一職,將這重要棒交給敦馬哈迪。
敦胡申翁上任後,除了繼續完成敦拉薩生前未完成發展我國的一些重大計劃,同時也採取多項措施,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繁榮。
敦胡申翁較著重國民團結,他認為,人民團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
因此,當敦胡申翁在位時的國慶日主題,總離不開「團結」,如1977年的「團結進步」主題、1979年的「團結守紀」主題等。
在敦胡申翁領導期間,馬來西亞的經濟與政治更加成熟;盡管不同種族和多元文化,全民與敦胡申翁達致共識,共同朝向團結道路。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敦馬哈迪
敦馬哈迪於1925年12月20日,在吉打州亞羅士打誕生,50年後,他成為我國第4任首相,並領導大馬邁向先進國,成為備受尊祟的政治家。

1981年以前,很多外國人並不認識馬來西亞。然而,自馬哈迪於1981年出任首相後,馬來西亞廣為全球注目。
如今,大馬不僅在經濟的傑出表現,更因為成功克服種族的障礙,成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國家的典範。

1991年2月28日,馬哈迪提出了劃時代的宏願∶馬來西亞將在2020年成為先進工業國。

1970至1990年的「新經濟政策」結束後,馬哈迪在國家經濟展現蓬勃力量時,提出在2020年先進工業國宏願,擬定了國家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
這個宏願以實際條件為基礎,而且是1項超越種族、政治和宗教的國家發展大計劃。
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巴達威
我國第5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昵稱Pak』lah),親民形象深入民間。
阿都拉深受父親的影響,生長在1個政治世家,由於父親的關系,年輕時的阿都拉對宗教及政治產生濃厚興趣,為日後政治旅程的輝煌成,奠下穩固基礎。
阿都拉性格冷靜、溫和及親民形象,深受人民愛戴,無論在外交平台及平時出席民間活動,都顯露其領導人的風采,人民堅信他能發揮所長,帶領馬來西亞邁向另一高峰。
上任後,阿都拉馬上採取肅貪行動,他曾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努力(肅貪),因為沒有人要和1個貪污的國家接觸
。」贏得全國人民的喝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6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6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8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7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9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