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有什麼草本中葯
1. 有草珊瑚這種中葯吧
種中文名:草珊瑚
種拉丁名: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
種別名 :九節花、九節茶、接骨蓮、腫節風
科中文名:金粟蘭科
科拉丁名:Chloranthaceae
屬中文名:草珊瑚屬
屬拉丁名:Sarcandra
中國植物志:20(1):079
英文植物志:4:132
[編輯本段]★特徵描述
形態特徵:多年生常綠草本或亞灌木,株高50-120厘米,莖直立,綠色,無毛,節膨大,節間有縱行較明顯的脊和溝。單葉對生,具柄;葉片革質,卵狀長圓形,長6一16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尖或楔形,邊緣除近基部外有粗鋸齒,齒端有1個腺體;托葉鞘狀,兩側有微小突出的尖齒。花小,黃綠色,單性,同株,雌雄花合生於互極小的苞片腋內,組成頂生短穗狀花序;雄蕊1,葯隔膨大成卵形,花葯2室,生於葯隔側面上端;子房1室,卵形,柱頭無柄。漿果核果狀,球形,熟時呈鮮紅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長習性:野生草珊瑚常生長於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溝谷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適宜溫暖濕潤氣候,喜陰涼環境,忌強光直射和高溫乾燥。喜腐殖質層深厚、疏鬆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貧瘠、板結、易積水的黏重土壤。草珊瑚多為須根系,常分布於表土層,採收時易連根拔起。根部萌櫱能力強,常從近地面的根莖處發生分枝,而使植株呈叢生狀。種子育苗的植株,定植後第二年開始結果。
[編輯本段]★葯用功能
葯用部位全草,味辛、苦,性平。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通經接骨等功效,用於治療各種炎症性疾病、風濕關節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骨折等。近年用於治療胰腺癌、胃癌、直腸癌、肝癌、食道癌等有較顯著效果。
[編輯本段]★國內分布
產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和雲南。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也有。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1.生長環境
宜選水源方便的山坡田、排田或山溝溪流旁和山谷林蔭下的砂土壤地段種植。秋、冬季翻挖土地,自然風化,翌春種植前整地。苗圃地選在陰濕、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常綠闊葉林下地塊為好。整地時每畝施入農家土雜肥2000千克翻耕入土,耙細整平,作成高畦,畦寬1米。
2.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 3-4月,從生長健壯植株上選取l-2年生枝條,剪成帶2-3節,長10-15厘米插穗,捆成小把,將其基端置於0.05毫升/升3號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分鍾,或在1毫升/升NAA溶液中快蘸後扦插。經處理的插穗,生根時間顯著縮短,成活率幾乎達100%。插穗處理後,在事前准備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5厘米X×0厘米斜插入土,土面上留1節,按緊,澆透水。如果苗床都閉度小,最好搭設蔭棚,經常保持苗床濕潤。扦穗後30天左右,扦插生根,並開始萌芽。成活後,應注意鬆土除草,適時追施稀薄人畜糞水,促進幼苗生長。培育10-12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2)種子繁殖 l0-12月果實紅熟時,將其採回,用細濕沙拌和(種子∶濕沙=1∶2,在室內高燥通風處堆藏,或將其裝入木箱,置室內通風處貯藏,翌春2-3月,取出種子播種。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厘米開深2-3厘米的播種溝,將種子均勻播於溝內,用火土灰或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畦面蓋草,並搭蔭棚。播種後約20天出苗,及時揭去蓋草。育苗期間,要經常鬆土除草,適時追肥。如果苗期管理精細,當年11—12月即可出圃定植。
(3)分株繁殖 在早春或晚秋進行。先將植株地上部分離地面10厘米處割下入葯或作為扦插材料,然後挖起根蔸,按莖稈分割成帶根系的小株,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直接栽植大田。栽植後需連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成活後注意除草、施肥。此法簡便,成活率高,植株生長快,但繁殖系數低。
(4)移栽 種子和扦插繁殖的苗木,一般在當年11—12月或翌春 2-3月起苗移栽。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定植,並澆透定根水。成活後,需及時加強田間管理。
3.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 移栽後要及時查苗,如發現死苗缺株,要帶土補栽,確保全苗。
(2)中耕除草 苗期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並適當進行中耕鬆土。一般每年中耕3-4次,保持土壤疏鬆,田間無雜草。
(3)灌溉排水 定植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溉澆水。多雨季節,如田間積水,要及時排除,以免引起爛根。
(4)追肥 一般每年春、夏兩季各追肥1次,每畝施用硝酸銨或尿素6-7千克,氯化鉀2-3千克,對水澆施。冬季結合培土,施1次農家肥,將欄肥或漚肥施於植株根際,提溝邊泥土覆蓋肥料,既可保溫防寒,又可促進翌春植株早生快長。
(5)間作遮蔭 草珊瑚耐陰性強,喜漫射光,所以宜選常綠闊葉林下種植。如在無蔭蔽條件的山坡、排田種植,可在田間間作玉米等高稈作物,利用高稈作物適當遮蔭。通過對間作作物的管理,既可促進草珊瑚的生長,又可增加經濟收入。
4.病蟲害防治
草珊瑚剛從野生轉為家種,抗病蟲能力較強,目前尚未發現為害較重的病蟲害,無需防治。但如果田間遮蔭條件差、在陽光強烈的夏季,會出現葉片灼傷現象,葉尖或葉綠出現斑枯,嚴重的全葉枯焦。可採用灌水降溫、改善遮蔭條件等措施,以減輕為害。
[編輯本段]★採收加工
據報道,草珊瑚葉片有效成分含量比根、莖高,因此,在生長期中,可將植株下部濃綠的老葉摘下,曬干或直接加工成浸膏。一般秋季收割,將植株從離地面5-10厘米處割下,洗凈曬干即可入葯。亦可直接加工成浸膏,交制葯廠作為生產中成葯的原料。一般定植當年,每畝可產干品200-300千克,以後產量可逐年增高,最高每畝可產600千克以上。葯材質量以無雜草、泥沙、蟲咬和霉變為佳。
【葯材名】草珊瑚
【拉丁名】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接骨金粟蘭)
【名稱考證】觀音茶,接骨木,九節風,駁節茶,嫩頭子,草珠蘭,山石蘭,接骨蘭,山雞茶,雞膝風,山胡椒,骨風消,大威靈仙,九節蘭,青甲子,滿山香,隔年紅,九節紅,十月紅,九節蒲,雞骨香,接骨茶,魚子蘭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葯金粟蘭科植物
【葯用部位】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乾燥全草。
【功效分類】清熱葯,清熱解毒葯
【功效主治】抗菌消炎、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治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胃腸炎、菌痢、風濕疼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用葯忌宜】陰虛火旺及孕婦忌服。
性味歸經:苦,辛,平;歸心、肝經。
中葯化學成分:
全株含左旋類沒葯素甲(istanbulin A),異秦皮定(isofraxiden),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黃酮甙及香豆精衍生物事。此外,還含 0.15%-0.20%的揮發油。
出處《中華本草》
2. 馬來西亞有石橄欖嗎
馬來西亞沒有石橄欖。
石橄欖 (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 別名石仙桃, 為蘭科石仙桃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石橄欖根莖短粗, 以假鱗莖或全草入葯, 野生全年可采;味甘、淡、涼;具有養陰、清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是一年四季生長在深山林蔭岩石壁上或者附生在多年老樹的附生草本植物,分布我國東南部至福建和浙江南部。
3. 馬來西亞長壽草到底是什麼,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吃了長壽草是絕對不能喝茶嗎
長壽草,又名馬齒莧,性味寒酸,有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涼血消腫,止痛殺蟲等作用。長壽草含蛋白質、脂防、糖、鈣、磷、鐵、核黃素、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及礦物元素,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含鉀鹽豐富,如硝酸鉀、硫酸鉀等多種。長壽草能治療畜病:1.豬痢疾:取長壽草500g,煎汁灌服,
因具有特殊之成份,將莖部切下時,會流出黃色的乳汁,這種黃色的汁液,經分析含有CHALCONE之成份,它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抗菌、抗血拴、治癌、抗潰瘍、防愛滋病毒等,在醫療方面俱有特別功效,因此被各界公認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蔬菜。
禁忌:服「長壽草」後絕不可喝茶,也不可以將茶葉水澆「長壽草」上。
4. 秋黃草作用是什麼
秋黃草屬於一種野生資源,廣泛分布於華南熱帶至馬來西亞、爪哇、加里曼丹。目前在我國貴州等地也有生長。
秋黃草所含有的三萜類、碳苷黃酮類、葉綠素類等物質都是有抗腫瘤作用的物質,因此具有較廣泛的抗腫瘤作用。
對白血病、黑色素瘤、卵巢腫瘤、淋巴癌、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膀胱癌、鼻咽癌的癌細胞都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表現出較強的抗腫瘤活性。
(4)馬來西亞有什麼草本中葯擴展閱讀;
秋黃草為多年生宿根植物,大草本;株高 80~120 公分,莖葉內含黃色液汁,莖直立,多分枝。廣泛分布於亞熱帶和北亞熱帶地區。性寒、味甘,有益氣,安神,降血壓之功效。
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秋黃草含有多種五加甙、多糖以及豐富的硒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疲勞(五加甙的抗疲勞作用比人參還強)、抗癌,和調節神經、內分泌、
心血管功能,提高機體對物理、化學、生物等有害剌激的抵抗能力等葯理作用。秋黃草屬於一種野生葯材,因為有以上功效,所以被當地農民形象的稱為「長壽草」。
5. 外殼是棕色,裡面是白色的果實,程扁長狀,超級苦,好像還挺貴的,應該是一味葯材,叫什麼名字
向天果:學名大葉桃花心木。屬於楝科植物,源產於南太平洋最潔凈,受污染最少的索羅門群島,產量稀少,較為珍貴。
向天果性涼,解熱、收斂,無任何副作用,為非常難得的一種植物。《馬來西亞草葯目錄》中記載, 向天果味苦、澀、性涼,解熱、收斂、種仁強壯。
6. 秋黃草是中葯嗎產地在哪裡
秋黃草是中葯,廣泛分布於華南熱帶至馬來西亞、爪哇、加里曼丹。目前在我國貴州等地也有生長。
秋黃草為多年生宿根植物,大草本;株高 80~120 公分,莖葉內含黃色液汁,莖直立,多分枝。性寒、味甘,有益氣,安神,降血壓之功效。
同時具有抗衰老、抗疲勞、抗癌,和調節神經、內分泌、心血管功能,提高機體對物理、化學、生物等有害剌激的抵抗能力等葯理作用。秋黃草屬於一種野生葯材,因為有以上功效,所以被當地農民形象稱為「長壽草」。
(6)馬來西亞有什麼草本中葯擴展閱讀:
秋黃草又叫明日葉,它的主要價值:
1、食用
明日葉是食葯兩用的作物。可作天然綠色蔬菜直接食用,生物專家對明日葉分析發現其莖、葉含有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16種氨基酸和苯烯苯基酮等成分,故享有「神奇植物」之美稱。明日葉具有獨特的芳香,可解魚、肉的腥膻味;莖葉水煮後變的柔軟可口,作蔬菜時可炒食、炸食、涼拌,氽湯或做成茶汁。
2、葯用
臨床實驗表明,明日葉有清熱,利尿,強壯,催乳、具有抑制中樞神經、降血壓、調節內分泌、強化胰臟、凈化血液、促進胰島素分泌、去除多餘的膽固醇、緩和風濕症疼痛、減輕肝臟負擔等等作用。
7. 這個中葯的名,應該是「胡蘆巴」或是「葫蘆巴」才對
葫蘆巴。
在中葯的命名里,「胡」字泛指來自國外的東西。如胡黃連——產於印度、印度尼西亞,胡椒——產於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巴西。葫蘆巴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多栽培,主產安徽、四川、河南,故把葫蘆巴寫作胡蘆巴是錯誤的。
8. 馬來西亞冬蟲夏草草葯店有嗎
馬來西亞的同仁堂,海鷗中葯店都有賣冬蟲夏草的。但是冬蟲夏草的專賣店的沒有。
9. 馬來西亞東葛厄黎:這是一種樹木,可以當葯材用,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
東革阿里,馬來參....的根部有多種功效,與燕窩、錫器一起並稱為馬來西亞三大國寶.
味苦,性涼,清熱,截瘧,利濕退黃,壯陽。對尿酸合成減少有相當大的作用...
http://ke..com/item/%E4%B8%9C%E9%9D%A9%E9%98%BF%E9%87%8C
10. 植物類中草葯有哪些品種
一、夏枯草: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麥夏枯、鐵線夏枯、夕句、乃東等,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及非洲、歐洲各地,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中,匍匐根莖,節上生須根,基部多分枝花朵淺紫色。夏枯草葯用功能有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被譽為清肝、護肝「聖葯」。
車前草
二、車前草:學名平車前,俗稱車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產於中國、亞洲非洲及北美地區。生於草地、河灘、溝邊、草甸、田間及路旁,直根長,具多數側根,多少肉質。根莖短。車前草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
魚腥草
三、魚腥草:是中國葯典收錄的草葯,草葯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乾燥地上部分。原產於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地區。魚腥草喜歡在陰濕的地方生長,一般在河邊、溝渠邊,魚腥草莖呈扁圓柱形,扭曲,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牡荊
四、布荊草:別名線葉菊、牡荊、西伯利亞艾菊、兔子毛、疔毒花、兔毛蒿、驚草,是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黃荊的變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地中國、歐洲地區,根莖粗壯。斜升。莖基部被密厚的纖維鞘,不分枝或呈傘房狀分枝。葉具長柄;基生葉倒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荊草花朵為淺紫色,葯用功能可以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鎮驚,調經止血。內服對心跳、失眠、神經衰弱效果顯著,對月經過多,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療效。外用治腫癰,臁瘡,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膿性感染疾病。
薄荷
五、薄荷:土名叫「銀丹草」,俗名:香薷草、魚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見腫消、野仁丹草、夜息香、貓薄荷。為唇形科植物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原產於歐洲及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在中國也廣泛分布,薄荷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葯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葯,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含有薄荷醇,該物質可清新口氣並具有多種葯性,小劑量食用有助於睡眠。
板藍根
六、板藍根: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葯材。為罌粟目十字花科菘藍屬植物的乾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挖,炮製後可入葯。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 、孟加拉 、緬甸 、泰國等地至中南半島,在中國各地均有種植。板藍根多數生長在潮濕 、溫暖的山地和陰溝中 。 板藍根以根和葉入葯,其根叫板藍根,葉叫大青葉。
板藍根的葯用功能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藍根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板藍根對降低傷寒、副傷寒等所致的體溫升高,有良好的解熱作用。
艾葉
七、艾草:又名艾蒿、艾葉草,亦稱「純陽之草」。為菊科屬植物艾的乾燥葉。原產地在中國,後經植物傳播,在朝鮮、俄羅斯也有生長。艾草是我國普遍生長的一種植物,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艾草的適應性較強,但以潮濕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長滿野生的艾草。艾草莖具明顯棱條,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綿毛,稀被白色柔毛,下麵灰綠色,密被白色絨毛,裂片邊緣均具鋸齒,筒狀小花帶紅色。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古代使用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用艾葉熏蒸後空氣參數可以達到正常,對產婦和新生兒毒性小、刺激小,因此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
草珊瑚
八、草珊瑚:為金粟蘭科草珊瑚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又稱腫節風,俗稱滿山香、觀音茶、九節花、接骨木等。原產於中國,在世界分布於朝鮮,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地區。其形態秀麗、四季馨香,具有極高的葯用、食用及觀賞價值。全株供葯用,能清熱解毒、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有緩解牙齦疼痛、縮小牙齦上火腫塊、改善炎症症狀等功效,無副作用。
大薊
九、大薊:中葯名,別稱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牛喳口、雞母刺、大惡雞婆、山老鼠簕。為菊科植物薊的乾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葯。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江蘇、浙江、四川等地。
根長圓錐形,簇生。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具白絲狀毛。苞片長披針形,多層。花兩性,管狀,紫紅色,花葯頂端有附屬片,基部有尾,冠毛羽狀,暗灰色。入葯具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的功效,對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等症有治療作用。
梔子
十、山梔子:中葯名,別稱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梔子等。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常生於低山溫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路邊。主要分布我國南北地區及台灣等地。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葯,葯用可以除熱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葯獨特的應用理論,中醫葯體系越來越完善,整個葯學,從研究技術、生產技術到專業管理技術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中草葯的療效在當今世界上越來越被重視,像中國的針灸、中草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曾經長期相對停滯的植物葯也隨著科技和管理的進步而獲得了新發展。
文獻參考《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齊民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