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提督屬於什麼級別
⑴ 提督是什麼官,一般是幾品
提督為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稱得上封疆大吏。為一省綠營兵的最高長官,秩從一品,而仍受總督或巡撫節制。
⑵ 提督是什麼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什麼職務
提督為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相當於現在各省軍區司令。
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官階從一品,稱得上封疆大吏。
若以職能分,提督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掌管區域達一至兩省,數萬平方公里,甚至數十萬平方公里。一般來說,清朝共在中國各地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
就台灣而言,台灣總兵或台灣鎮所轄軍隊,通常屬於福建陸路提督與福建水師提督所管轄。
(2)馬來西亞提督屬於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明嘉靖間京營有提督總兵官,旋改為總督京營戎政。隆慶初,仍以總督為提督,後又增至六提督,旋改稱總督戎政。各省巡撫、鎮守總兵官常加提督軍務、提督等銜。明提督多見而非正式官名。
清大體上每省置提督軍務總兵官一員(福建設兩員,陸路、水師各一,另晚清加江北、長江水師二提督),簡稱提督,為一省綠營兵的最高長官,秩從一品,而仍受總督或巡撫節制。所屬有鎮、協、黃、汛各級,其直轄部隊稱提標。
清學政以提督某省學政為全銜,此提督與明代同,非正式官名。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南京工部尚書、前刑部尚書奉勅巡撫保定等處地方提督紫荊等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通家眷弟靳於中頓首拜撰蓋」。
⑶ 在古代,知府、道台、督撫、提督分別是什麼官
封疆大吏不是具體的官,是指一省及其以上的官吏。本題中的提督、巡撫、總督就是封疆大吏,而知府、道台則是封疆大吏手下的小官。福垊先從最小的知府說起。
提督:全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簡稱軍門,其親兵為提標。福垊強調的是無論是河道、漕運、總督、巡撫、提督等其親兵都統歸綠( lu)營。其級別如下:提督(省/標)、總兵(鎮)、副將(協)、參將(營)、游擊、都司、守備(地方)、千總(駐點)、把總。提督是武官,統兵最多但受總督節制,而總督統兵較少,但級別比提督低,提督又是一省綠營的長官,總之就是相互牽制。提督分為水師提督(廣東、福建、長江)和陸路提督。此外河南、山東、安徽、山西、江西的巡撫兼任提督。需要說明的是廣東、福建也有陸路提督。最厲害的提督還是我們所熟知的九門提督全稱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即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
⑷ 請問馬來西亞提督是個什麼頭銜
從大航海時期到二戰期間,西方幾個海上強國在海外搶占殖民地.提督這個名字應該是他們在某段時間內用來任命某個殖民地最高行政長官的職位.特殊的是殖民地的長官具有當地的軍權和政權.所以提督應該是一個軍政合一的職位
⑸ 提督府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提督相當於一個省內級別最高的軍事長官。
在清朝時期,總督的任務是負責監管兩個省以上的二品官員,可是在一般的情況之下都他們會加上授尚書銜,因為這樣總督的官職就會變成了一品官員,假如還能在此之上授予大學士的職位,那麼他就變成了正一品官員了。
清朝時期的提督是在一個省內級別最高的軍事長官了,換句話來說,也就相當於省軍區的分管司令,他們的品級為從一品,主要是負責統領一個省的營兵。雖然這個提督的等級劃分比較高,仍然是要受到總督以及巡撫的管束的。
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京師衛戎部隊的統領,品秩為「從一品」。
九門指的是東邊的東直門、朝陽門;西邊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邊的德勝門、安定門;南邊的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統稱"內九""內城"而九門提督權力可不小,相當於衛戍區司令,就是掌管內城的負責人。
⑹ 提督是什麼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什麼職務
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是各省綠營(兵員全部由漢人組成)的最高長官。大體上每省置提督一名。提督的品級和駐防將軍一樣,也是從一品,其職權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此外,清朝還設有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長江水師提督)和九門提督(也稱步軍統領),官階都是從一品。前者相當於現在的東海、南海等艦隊司令員,後者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兼北京市公安局長。
擴展內容:
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里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提督是一省綠營最高長官,設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從一品,比巡撫(從二品,兼兵部侍郎銜後為正二品)高一級,與督撫並稱"封疆大吏",節制該省的各鎮總兵.所以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但級別更高。
提督·網路
⑺ 「提督」是不是「艦長」
提督不是艦長,提督的級別要高得多。
清朝官制:提督、總兵(分左、右翼)、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
艦長又稱為管帶 。只負責具體的某艘艦。
以清朝北洋水師為例:
丁汝昌 -- 水師提督 (統管整個北洋水師)
• 劉步蟾 -- 右翼總兵,定遠號管帶 (艦長)
• 林泰曾 -- 左翼總兵,鎮遠號管帶
• 鄧世昌 -- 中軍中副將,致遠號管帶
• 葉祖圭 -- 中軍右副將,靖遠號管帶
• 方伯謙 -- 中軍左副將,濟遠號管帶
• 林永升 -- 左翼左營副將,經遠號管帶
• 邱寶仁 -- 右翼左營副將,來遠號管帶
• 黃建勛 -- 左翼右營副將,超遠號管帶
• 林履中 -- 右翼右營副將,楊威號管帶
• 楊用霖 -- 左翼中營游擊,原鎮遠號幫帶,
⑻ 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都督這幾個哪個職務最高權力最大
總督是官職最大的一個,然後依次的順序是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總督,其實總督分為區劃和部門兩部分。
總督
總督這個職務開始於明朝,不過在明朝時期總督是個臨時的職務,一般沒什麼特殊的情況朝廷是不會派總督的,所以明朝時期巡撫才是真正的地方一把手,而總督這個職務雖說節制巡撫但只有打起仗來或者發生大規模天災了需要中央出面,這個時候總督就出現了。到了清朝時期總督是常設職務,地方上權力最大的地方官,一個總督通常是管著兩個省到三個省的民政、財政、刑事、經濟、軍務等等權力相當大當然啦也有管一個省的比如四川總督(因為四川地盤大),清朝時期有直隸總督(首都北京城就在直隸)、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甘陝總督、此外還有直接在中央任職的河道總督(管理治河)和漕運總督(管理漕運的),通常來說總督的級別都是從一品或者正二品,所以顧名思義總督就是地方最大的官。
因此要論權力之大級別之高那肯定是總督排第一其次是提督、巡撫排第二,而都督和總兵完全都無法和以上三個相匹敵的。
⑼ 提督是個什麼官,提督相當於現代什麼官職
負責控制一省的水陸官兵。總督通常是清代各省綠營的最高主管官員,級別從一品,稱為邊防長官。如果按職能劃分,總管又可分為陸路總管和水路總管,掌管一二個省的面積,幾萬平方公里,甚至幾十萬平方公里。一般來說,清朝在中國各地設立了12個陸軍總管和3個海軍總管(福建、廣東、長江)。就台灣而言,由台灣總兵或台灣鎮指揮的部隊通常由福建陸軍司令和福建水師司令管轄。
縣令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最早擔任官職的朝代。明清兩代的軍事官員。該制度始於明朝,但當時沒有固定的頭銜,沒有職位,也沒有固定的職位。縣令是明清兩代的軍事官員。全稱是軍務總管。負責控制一省之水,軍隊官兵。明代開始有其名,不常設置,設置時多以勛戚、大臣和宦官為主。明神宗萬曆年間的李如松統領陝西武官,下轄遼東、宣府、大同等路援軍,權力漸重,僅統領為統領以上的武官之名。
清代在直隸、福建等省設立司令官,司令官下轄綠營官兵,成為省級中的最高官員。所有官兵在水陸統領的指揮下,各司其職,在分防點、在巡邏、在修理武器時,均受督撫的控制。所以在古代提督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⑽ 馬來西亞的拿督是個什麼官職
在馬來西亞和汶萊,「拿督」是榮譽制度下的一種稱號,不具有世襲和封邑的權力,是一種象徵式的終身榮譽身份。拿督冊封的標準是對國家有傑出貢獻,但必須要有皇室成員、政府推薦。
受封儀式在皇宮進行,授銜人的妻子被稱為拿汀。拿督封銜有三等級別;Peringkat Pertama(First-Class)為高級拿督,Peringkat Kea(Second-Class)為二級拿督。假若擁有拿督頭銜為男士的話,其配偶的頭銜為拿汀;擁有頭銜者為女士的話,其配偶不具有任何頭銜。
一般上而言,受勛者名單是由首相向最高元首推薦,過往的受勛者會向首相提名適當的人選,而外交部也可以向首相提名外籍公民接受名譽嘉獎,凡是長期為國家服務的國民皆有資格獲得提名與其地位及貢獻相匹配的勛章,唯曾經獲受嘉獎的人士,在短時期內不會再被考慮成為候選者。
(10)馬來西亞提督屬於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2010年,胡靜及其老公朱兆祥於2010年10月16日在馬來西亞蘇丹皇宮受封拿汀和拿督,而這也是朱兆祥送給胡靜結婚兩周年的神秘禮物,胡靜也因此成為史上第一位中國籍藝人拿汀(拿督夫人)。
受封當日胡靜與朱兆祥均著馬來西亞傳統服飾進入蘇丹皇宮,在一系列的隆重環節後,胡靜和朱兆祥被封馬來西亞拿汀和拿督。有馬來西亞傳媒透露說,拿督受封的禮節非常隆重,胡靜老公朱兆祥的父親就曾經是馬來西亞的拿督,其母親在胡靜結婚請柬上的署名便為「拿汀朱林秀琴」。
為配合2015年2月1日聯邦直轄區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哈利姆封賜356名有功人士,中國功夫影星成龍也在受封名單之內,獲封「拿督」頭銜。